專利名稱:一種巖心夾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巖心滲流技術,特別是關于一種巖心夾持器。
背景技術:
巖心夾持器為石油勘探開發實驗中的常用設備組件,是巖心滲流實驗中必備的設備之一。圖1為一種現有的巖心夾持器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現有的巖心夾持器包括夾持器筒體1、夾持器卡箍2、夾持器進口卡蓋3、夾持器出口卡蓋4、出口堵頭5、進口堵頭6、可調頂桿7、套筒卡環8、橡膠套筒9、卡環密封圈槽10、密封環11、巖心12、出液口 13、環壓加壓口 14及進液口 15。夾持器筒體1(套筒)位于夾持器最外層,夾持器的中間設置一橡膠套筒9,夾持器筒體1與兩端的套筒卡環8緊密接觸,在密封環11與套筒卡環8中間形成0型圈,夾持器卡蓋3、4通過螺紋將密封環壓緊,從而使0型圈變形,形成密封,使夾持器筒體1與橡膠套9之間形成密閉空間。將巖心放置于套筒中間,兩端分別安裝好出口堵頭5、進口堵頭6,進口位置安裝好夾持器卡箍2,通過調整可調頂桿7,使堵頭與巖心進出面緊密接觸,然后從環壓加壓口注入流體,通過施加壓力使夾持器筒體1卡在巖心上,從進液口 15注入流體,從出液口 13采出流體。夾持器的作用就是使流體從巖心中間流過,不會從巖心外部竄流。該現有的夾持器存在以下問題1、當橡膠套筒9損壞需要拆解巖心夾持器時,需要利用多種機械器件通過機械撞擊套筒兩端的套筒卡環8,將橡膠套筒卡環位置8從夾持器筒體1中頂出后,方能對夾持器進行拆解。而橡膠套筒兩端橡膠套筒卡環(位置8)為不銹鋼制品,在端部厚度較小,在機械力的作用下,容易變形,造成密封柱塞與密封卡環不配套,導致整套巖心夾持器報廢。2、現有夾持器為了解決密封柱塞與變形橡膠套筒卡環不配套問題,往往將密封堵頭(出口堵頭5、進口堵頭6)和套筒卡環8之間形成一個較大公差,保證密封卡環輕微變形時可以使用。但這種做法導致在高實驗壓力下,橡膠套筒9會被擠入密封堵頭(出口堵頭5、進口堵頭6)和套筒卡環8之間,從而造成橡膠套筒頻繁損壞,進而形成實驗過程中頻繁拆解巖心夾持器的現象。由于以上原因,經常的拆卸和對橡膠套筒卡環的損壞,使實驗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同時使巖心夾持器提前報廢。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巖心夾持器,以降低實驗過程中橡膠套筒的破損率,延長巖心夾持器的使用壽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巖心夾持器,包括夾持器筒體1、位于夾持器筒體1內部的橡膠套筒9、分別卡在所述夾持器筒體1兩端外側的夾持器進口卡蓋3及夾持器出口卡蓋4、設置于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的出口堵頭5及進口堵頭6、與所述夾持器進口卡蓋3卡合的夾持器卡箍2、可調頂桿7、設置于所述出口堵頭5上的出液口 13、設置于所述進口堵頭6上的進液口 15、設置于所述夾持器筒體1側壁上的環壓加壓口 14、卡環密封圈槽10,所述的巖心夾持器還包括橡膠套筒卡環,套設在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進一步地,所述的巖心夾持器還包括位于所述橡膠套筒卡環上的螺絲孔,用于拆卸所述橡膠套筒卡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巖心夾持器易于拆卸,能夠降低低滲透巖心等實驗過程中的橡膠套筒破損率,提高了實驗成功率。同時,能夠延長橡膠套筒使用壽命和巖心夾持器的使用壽命。進一步地,所述橡膠套筒卡環16的外側與所述夾持器筒體1緊密接觸。進一步地,所述兩個橡膠套筒卡環16的內側分別與所述出口堵頭5及進口堵頭6緊密接觸。進一步地,所述兩個橡膠套筒卡環16的端部分別與夾持器進口卡蓋3及夾持器出口卡蓋4緊密接觸。進一步地,每一所述橡膠套筒卡環16上螺絲孔的數目為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巖心夾持器易于拆卸,能夠降低低滲透巖心等實驗過程中的橡膠套筒破損率,提高了實驗成功率。同時,能夠延長橡膠套筒使用壽命和巖心夾持器的使用壽命。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在附圖中圖1為一種現有的巖心夾持器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巖心夾持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巖心夾持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巖心夾持器包括夾持器筒體1、位于夾持器筒體1內部的橡膠套筒9、分別卡在所述夾持器筒體1兩端外側的夾持器進口卡蓋3及夾持器出口卡蓋4、設置于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的出口堵頭5及進口堵頭6、與所述夾持器進口卡蓋3卡合的夾持器卡箍2、可調頂桿7、設置于所述出口堵頭5上的出液口 13、設置于所述進口堵頭6上的進液口 15、設置于所述夾持器筒體1側壁上的環壓加壓口 14、卡環密封圈槽10。該巖心夾持器還包括橡膠套筒卡環16,套設在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兩端的橡膠套筒卡環16分別設有兩個拆卸所述橡膠套筒卡環的螺絲孔17,每個橡膠套筒卡環16上螺絲孔的數目可以是多個,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進一步地,所述橡膠套筒卡環16的外側與所述夾持器筒體1緊密接觸,所述兩個
4橡膠套筒卡環16的內側分別與所述出ロ堵頭5及進ロ堵頭6緊密接觸,所述兩個橡膠套筒卡環16的端部分別與夾持器進ロ卡蓋3及夾持器出ロ卡蓋4緊密接觸。夾持器筒體I (套筒)位于夾持器最外層,橡膠套筒9位于夾持器筒體I的內部, 夾持器筒體I與兩端的橡膠套筒卡環16緊密接觸,夾持器筒體I與橡膠套9之間形成密閉空間。巖心12放置于套筒中間,巖心夾持器兩端分別安裝好出口堵頭5、進ロ堵頭6,進 ロ位置安裝好夾持器卡箍2,與夾持器進ロ卡蓋3卡合在一起。可調頂桿7與夾持器卡箍2螺紋連接,通過調整可調頂桿7,使可調頂桿7頂住進 ロ堵頭6,使出ロ堵頭5及進ロ堵頭6與巖心進出面緊密接觸,然后從環壓加壓ロ 14注入流體,通過施加壓カ使夾持器筒體I卡在巖心上,從進液ロ 15注入流體,從出液ロ 13采出流體。夾持器可以使流體從巖心中間流過,不會從巖心外部竄流。本實用新型的巖心夾持器與圖I的巖心夾持器的不同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巖心夾持器用一體式的橡膠套筒卡環16代替圖I的巖心夾持器的套筒卡環8及密封環11。在拆卸本實施例的巖心夾持器時,把夾持器進ロ卡蓋3及夾持器出ロ卡蓋4卸掉以后,用四顆與圖2的螺絲孔17匹配的長螺絲擰入四個螺絲孔17中,利用螺絲的力量均勻將橡膠套筒卡環向外提出,整個過程中不需硬物接觸橡膠套筒卡環16內部,從而不會對橡膠套筒卡環16形成損傷。同吋,降低進ロ堵頭6、出口堵頭5與橡膠套筒卡環16之間的間隙,減少橡膠套筒的損壞,延長橡膠套筒的壽命和夾持器壽命。進行低滲透巖心等實驗時,實驗壓カ高(10_40MPa),溫度高(60_100°C ),使用圖I 中巖心夾持器時,對于部分實驗,一個橡膠套筒在進行2-3個實驗后就會破損,套筒破損后更換一次套筒需要30-60分鐘,部分夾持器在更換數次后就會被淘汰。而使用新型夾持器后,套筒使用壽命延長一倍以上,套筒損壞后,維修時間只需5-20分鐘,實驗成功率明顯增加,并且夾持器不存在報廢危險。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巖心夾持器易于拆卸,能夠降低低滲透巖心等實驗過程中的橡膠套筒破損率,提高了實驗成功率。同時,能夠延長橡膠套筒使用壽命和巖心夾持器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ー 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巖心夾持器,包括夾持器筒體(1)、位于夾持器筒體(1)內部的橡膠套筒(9)、分別卡在所述夾持器筒體(1)兩端外側的夾持器進口卡蓋C3)及夾持器出口卡蓋(4)、設置于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的出口堵頭( 及進口堵頭(6)、與所述夾持器進口卡蓋C3)卡合的夾持器卡箍( 、可調頂桿(7)、設置于所述出口堵頭( 上的出液口(1 、設置于所述進口堵頭(6)上的進液口(15)、設置于所述夾持器筒體(1)側壁上的環壓加壓口(14)、卡環密封圈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巖心夾持器還包括兩個橡膠套筒卡環(16),套設在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心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巖心夾持器還包括位于所述橡膠套筒卡環上的螺絲孔,用于拆卸所述橡膠套筒卡環。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心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套筒卡環(16)的外側與所述夾持器筒體(1)緊密接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心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橡膠套筒卡環(16)的內側分別與所述出口堵頭( 及進口堵頭(6)緊密接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心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橡膠套筒卡環(16)的端部分別與夾持器進口卡蓋C3)及夾持器出口卡蓋(4)緊密接觸。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心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橡膠套筒卡環(16)上螺絲孔的數目為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巖心夾持器,包括夾持器筒體(1)、位于夾持器筒體(1)內部的橡膠套筒(9)、分別卡在所述夾持器筒體(1)兩端外側的夾持器進口卡蓋(3)及夾持器出口卡蓋(4)、設置于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的出口堵頭(5)及進口堵頭(6)、與所述夾持器進口卡蓋(3)卡合的夾持器卡箍(2)、可調頂桿(7)、設置于所述出口堵頭(5)上的出液口(13)、設置于所述進口堵頭(6)上的進液口(15)、設置于所述夾持器筒體(1)側壁上的環壓加壓口(14)、卡環密封圈槽(10);所述的巖心夾持器還包括橡膠套筒卡環,套設在所述橡膠套筒(9)兩端。
文檔編號G01N15/08GK202339311SQ20112038751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2日
發明者劉學偉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