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接頭檢測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機,特別涉及一種轉接頭檢測機。
背景技術:
隨著組裝技術的發展,目前已有轉接頭的外殼采用超音波熔接技術結合,使得產品的外型更為簡潔及美觀。然而,傳統的轉接頭電測機只具備電性測試的功能,不具備超音波熔接強度的測試功能,導致電性測試合格的轉接頭產品,但是塑料殼熔接強度不良產品可能流出,對使用者安全構成風險。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整合電性及熔接強度檢測于單一機體上的轉接頭檢測機。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轉接頭包含利用超音波熔接的一端子面板蓋及一插座蓋。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機包含一六工位轉盤結構、一步進驅動裝置、一電性測試裝置、 一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一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一自動化拿取裝置、一第一檢測裝置以及一可編程控制器。該六工位轉盤結構上在每一工位設有一夾持座,該轉接頭從置放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一工位的夾持座上開始進行檢測;該步進驅動裝置用以驅動該轉盤結構旋轉,每啟動一次后,每一夾持座旋轉至下一工位;該電性測試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二工位,用以檢測該轉接頭的電性;該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三工位, 用以檢測該插座蓋的熔接強度;該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四工位,用以檢測該端子面板蓋的熔接強度;該自動化拿取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五工位,用以拿取該轉接頭至一輸送帶;該第一檢測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六工位,用以檢測該自動化拿取裝置是否完成拿取該轉接頭;該可編程控制器與該步進驅動裝置、該電性測試裝置、該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該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該自動化拿取裝置以及該第一檢測裝置電連接,用以控制檢測機的操作流程及狀態。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轉接頭檢測機可整合電性及熔接強度檢測于單一機體上, 通過間歇式驅動六工位轉盤結構旋轉,每個待測轉接頭可自動逐步經過電性測試、插座蓋熔接力測試、端子面板蓋熔接力測試、機械手取出產品、經過傳送帶輸入生產流水線,使得轉接頭的檢測流程更為便利及有效率。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電性測試裝置為采用一氣缸驅動,利用一探針接觸該轉接頭的各個極性,并通過該可編程控制器與一高壓設備來檢測該轉接頭的電性的裝置。所述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為利用一砝碼式恒重量結構施加壓力在該插座蓋上來檢測的裝置。所述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為采用一氣缸驅動一彈簧滑槽裝置,施加壓力在該端子面板蓋上來檢測的裝置。[0010]所述檢測機還包含一警報裝置,用以根據一異常狀態發出一警報信號,該控制器根據該警報信號停止該步進驅動裝置。所述檢測機還包含一第二檢測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該第三工位,用以檢測一異常狀態。所述檢測機還包含一第三檢測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該第四工位,用以檢測一異常狀態。
圖IA及圖IB為本實用新型要檢測的轉接頭的立體視圖及側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轉接頭檢測機的外觀視圖。圖3為第二工位的電性測試裝置檢測轉接頭的示意圖。圖4為第三工位的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檢測轉接頭的示意圖。圖5為第四工位的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檢測轉接頭的示意圖。圖6為第五工位的自動化拿取裝置拿取轉接頭的示意圖。圖7為第六工位的檢測裝置檢測轉接頭的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轉接頭1端子面板蓋10插座蓋11檢測機2六工位轉盤結構20步進驅動裝置21夾持座22電性測試裝置23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M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25自動化拿取裝置沈輸送帶27檢測裝置沘、29、30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IA及圖1B。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機所要測試的轉接頭1包含利用超音波熔接的端子面板蓋10及插座蓋11。請參閱圖2至圖7,其分別繪示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機2 的外觀視圖及局部結構圖。本實用新型的檢測機2包含一六工位轉盤結構20、一步進驅動裝置21、一電性測試裝置23、一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M、一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25、一自動化拿取裝置沈、一檢測裝置沘以及一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PLC)。可編程控制器 (未繪示)與步進驅動裝置21、電性測試裝置23、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M、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25、自動化拿取裝置沈以及檢測裝置觀電連接,用以控制檢測機2的操作流程及狀態。此外,本檢測機進一步可包含一警報裝置,用以根據一異常狀態發出一警報信號,且可編程控制器可根據該警報信號停止步進驅動裝置21,以讓機臺停止運作。請參閱圖3。六工位轉盤結構20上在每一工位設有一夾持座22,而圖中有標號的夾持座22位于六工位轉盤結構20的第一工位,可供人工放置轉接頭于該處的夾持座上。步進驅動裝置21用以間歇式驅動六工位轉盤結構20旋轉。步進驅動裝置21每啟動一次后, 六工位轉盤結構20可旋轉60度,使每一個夾持座旋轉至下一工位。電性測試裝置23位于六工位轉盤結構20的第二工位,用以檢測轉接頭的電性。具體來說,電性測試裝置23具備傳統電性測試的功能,采用一氣缸驅動,利用一探針接觸轉接頭的各個極性,并通過該可編程控制器與一高壓設備來檢測轉接頭的電性。如出現電性不良時,可編程控制器會觸發警報裝置工作,同時鎖住六工位轉盤結構20。完成電性測試后,待測轉接頭被旋轉至第三工位。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M位于六工位轉盤結構20的第三工位,用以檢測插座蓋11的熔接強度。請參閱圖4。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M利用一砝碼式恒重量結構施加壓力在插座蓋11上來檢測熔接力是否達到標準。 此外,第三工位配有一檢測裝置29(例如采用一光電感應開關),如出現熔接強度不良時, 檢測裝置四會觸發警報裝置工作,同時六工位轉盤結構20會被鎖住。完成插座蓋11的熔接強度檢測后,待測轉接頭被旋轉至第四工位。請參閱圖5。 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25,位于六工位轉盤結構20的第四工位,用以檢測端子面板蓋10的熔接強度。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25采用一氣缸驅動一彈簧滑槽裝置,在轉接頭端子上施加推力,間接施加壓力在端子面板蓋10上來檢測熔接力是否達到標準。第四工位亦配有一檢測裝置30 (例如采用一光電感應開關),如出現熔接強度不良時,檢測裝置30會觸發警報裝置工作,同時六工位轉盤結構20會被鎖住。完成端子面板蓋10的熔接強度檢測后,待測轉接頭被旋轉至第五工位。請參閱圖 6。自動化拿取裝置沈(例如一機械手臂)位于六工位轉盤結構20的第五工位,用以拿取完成上述檢測流程的轉接頭至一輸送帶27,之后傳送到生產流水線。請參閱圖7。此外,六工位轉盤結構20的第六工位設有一檢測裝置28 (例如采用一光電感應開關),用以檢測自動化拿取裝置沈是否成功地完成拿取轉接頭的動作,以避免轉接頭被重復檢測。當機械手臂未取出完成測試的轉接頭時,光纖開關被觸發使得警報裝置啟動,同時六工位轉盤結構20會被鎖住。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轉接頭檢測機可整合電性及熔接強度檢測于單一機體上, 通過間歇式驅動六工位轉盤結構旋轉,每個待測轉接頭可自動逐步經過電性測試、插座蓋熔接力測試、端子面板蓋熔接力測試、機械手取出產品、經過傳送帶輸入生產流水線,使得轉接頭的檢測流程更為便利及有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轉接頭檢測機,用于檢測一轉接頭,該轉接頭包含利用超音波熔接的一端子面板蓋及一插座蓋;其特征在于該轉接頭檢測機包含一六工位轉盤結構,一步進驅動裝置、 一電性測試裝置、一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一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一自動化拿取裝置、一第一檢測裝置及一可編程控制器;該六工位轉盤結構上在每一工位設有一夾持座,該轉接頭從置放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一工位的夾持座上開始進行檢測;該步進驅動裝置用以驅動該轉盤結構旋轉,每啟動一次后,每一夾持座旋轉至下一工位;該電性測試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二工位,用以檢測該轉接頭的電性;該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三工位,用以檢測該插座蓋的熔接強度;該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四工位,用以檢測該端子面板蓋的熔接強度;該自動化拿取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五工位,用以拿取該轉接頭至一輸送帶;該第一檢測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一第六工位,用以檢測該自動化拿取裝置是否完成拿取該轉接頭;該可編程控制器與該步進驅動裝置、該電性測試裝置、該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該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該自動化拿取裝置以及該第一檢測裝置電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機,其特征在于該電性測試裝置為采用一氣缸驅動,利用一探針接觸該轉接頭的各個極性,并通過該可編程控制器與一高壓設備來檢測該轉接頭的電性的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為利用一砝碼式恒重量結構施加壓力在該插座蓋上來檢測的裝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為采用一氣缸驅動一彈簧滑槽裝置,施加壓力在該端子面板蓋上來檢測的裝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機,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機包含一警報裝置,用以根據一異常狀態發出一警報信號,該控制器根據該警報信號停止該步進驅動裝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檢測機,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機包含一第二檢測裝置,該第二檢測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該第三工位,用以檢測一異常狀態。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檢測機,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機包含一第三檢測裝置,該第三檢測裝置位于該轉盤結構的該第四工位,用以檢測一異常狀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接頭檢測機,其中該轉接頭包含利用超音波熔接的一端子面板蓋及一插座蓋。該轉接頭檢測機包含一六工位轉盤結構,一步進驅動裝置、一電性測試裝置、一第一熔接力測試裝置、一第二熔接力測試裝置、一自動化拿取裝置、一第一檢測裝置及一可編程控制器。本實用新型轉接頭檢測機可整合電性及熔接強度檢測于單一機體上,通過間歇式驅動一六工位轉盤結構旋轉,每個待測轉接頭可自動逐步經過電性測試、插座蓋熔接力測試、端子面板蓋熔接力測試、機械手取出產品至一生產流水線,使得轉接頭的檢測流程更為便利及有效率。
文檔編號G01R31/00GK202189103SQ20112025603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1日
發明者陳靜江 申請人:維爾斯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維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