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面料摩擦儀氣動夾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面料測試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面料摩擦儀氣動夾持器。
背景技術:
面料摩擦儀是用于測試面料色牢度(如皮革的干、濕摩擦色牢度或棉、化纖、混紡等有色織物的染色牢度),摩擦儀夾持器,通常包括底板,以及設置在底板對稱兩側的壓板, 所述兩側壓板均分別設置有調節裝置,通過壓板將面料夾持在面料摩擦儀上以進行摩擦測試,傳統的摩擦儀夾持器,其調節裝置是通過手動去調節壓板,具有操作麻煩的缺點。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更加方便的面料摩擦儀氣動夾持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包括底板,設置在底板對稱兩側的壓板,所述兩側壓板均分別設置有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包括氣缸以及與汽缸配合的伸縮軸,所述伸縮軸分別與對應壓板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氣缸以及伸縮軸去調節壓板,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氣缸還分別設置有其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設置為手拉閥,所述手拉閥與氣缸通過氣管相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手拉閥可分別控制兩側對應的氣缸,以調節壓板的上升或下降。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氣缸以及伸縮軸分別設置在底板兩側,并設置在壓板下方。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摩擦儀氣動夾持器整體結構更加簡單、緊湊。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板兩側均分別設置有兩組氣缸與伸縮軸,所述兩組氣缸與伸縮軸分別設置在壓板的兩端。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氣缸對壓板的調節更加穩定。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板兩側還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分別與氣缸以及底板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氣缸更加穩固的設置在底板兩側,從而整體結構更加穩固。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板兩側還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別與氣缸以及手拉閥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手拉閥更加穩固的設置在底板兩側,從而整體結構更加穩固。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實施例立體結構圖一;圖2為本實用新型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實施例立體結構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1、附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包括底板1,設置在底板1對稱兩側的壓板2,所述兩側壓板2均分別設置有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氣缸3 以及與汽缸3配合的伸縮軸4,所述伸縮軸4分別與對應壓板2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氣缸3以及伸縮軸4去調節壓板2,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本實施例進一步設置,所述氣缸3還分別設置有其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設置為手拉閥5,所述手拉閥5與氣缸3通過氣管6相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手拉閥5 可分別控制兩側對應的氣缸3,以調節壓板2的上升或下降。本實用新型氣缸3以及伸縮軸4可以設置在底板1的上方或下方,為使得摩擦儀氣動夾持器整體結構更加簡單、緊湊,本實施例優選設置為所述的氣缸3以及伸縮軸4分別設置在底板1兩側,并設置在壓板2下方。本實用新型底板1兩側可分別設置一組或多組氣缸3與伸縮軸4,為使得氣缸3對壓板2的調節更加穩定,本實施例優選設置為所述底板1兩側均分別設置有兩組氣缸3與伸縮軸4,所述兩組氣缸3與伸縮軸4分別設置在壓板2的兩端。為使得氣缸3更加穩固的設置在底板1兩側,整體結構更加穩固,本實施例還進一步設置所述底板1兩側還設置有連接板7,所述連接板7分別與氣缸3以及底板1固定連接。為使得手拉閥5更加穩固的設置在底板1兩側,整體結構更加穩固。本實施例還進一步設置所述底板1兩側還設置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分別與氣缸3以及手拉閥5 固定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包括底板,設置在底板對稱兩側的壓板,所述兩側壓板均分別設置有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包括氣缸以及與汽缸配合的伸縮軸,所述伸縮軸分別與對應壓板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還分別設置有其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設置為手拉閥,所述手拉閥與氣缸通過氣管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缸以及伸縮軸分別設置在底板兩側,并設置在壓板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兩側均分別設置有兩組氣缸與伸縮軸,所述兩組氣缸與伸縮軸分別設置在壓板的兩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兩側還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分別與氣缸以及底板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兩側還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別與氣缸以及手拉閥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擦儀氣動夾持器,包括底板,設置在底板對稱兩側的壓板,所述兩側壓板均分別設置有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裝置包括氣缸以及與汽缸配合的伸縮軸,所述伸縮軸分別與對應壓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操作更加方便的效果。
文檔編號G01N19/00GK201984020SQ20112000971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3日
發明者劉金勇, 吳昭彪, 張孟勝, 楊雪松, 謝發明, 陰林峻, 陳建勇 申請人:溫州市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