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以及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熱風對小麥、大麥、米、谷物、豆類、茶葉等原料進行炒制的流動焙炒裝置內的原料的排出流路及旋轉焙炒床的收容量具內的原料滯留檢驗。
背景技術:
現有的流動焙炒裝置的一例公開在下述專利文獻I (參照第2頁左上欄12行 右上欄20行)中。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裝置中,從設有煤氣燃燒器的燃燒筒供給熱風,該熱風在送風機的作用下供給到熱風通過爐中。另一方面,原料供給到設在熱風通過爐內的旋轉焙炒床的收容量具內。供給到熱風通過爐的熱風經過收容量具下部的多孔板流入收容量具內。收容量具內的原料在熱風的作用下一邊流動一邊被焙炒。隨著旋轉焙炒床的旋轉,收容了原料的收容量具也旋轉。通過該旋轉,原料被依次運至與排出口相對應的位置,原料從排出口排出。專利文獻I特開昭63-273464號公報
但是,上述這種現有的流動焙炒裝置中存在下述的問題。當從旋轉焙炒床上落下的原料的塊過大時,存在不能夠進入設在排出流路中的旋轉閥情況。而且,存在原料附著在旋轉閥的收容量具上,原料的排出量降低的情況。當產生這種狀況時,原本應排出的原料滯留在流動焙炒裝置內的旋轉閥或旋轉閥之前的滑道內、旋轉焙炒床的收容量具內,排出量降低的狀態繼續。進而,雖然頻度很少,但當使用水分過多的原料時,存在原料彼此附著成塊并附著在旋轉焙炒床的收容量具內而不排出的情況。附著在收容量具內的原料被過度焙炒而成為高溫,有可能引起著火。另一方面,若能夠迅速地判斷有原料的滯留,則通過使流動焙炒裝置的旋轉停止,能夠防止原料的排出不良繼續的狀態,并且能夠防止原料的著火。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這種現有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迅速地判斷是否有原料滯留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以及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是一邊使供給到旋轉焙炒床上的原料流動一邊用熱風對上述原料進行焙炒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具備排出檢測機構,檢測原料從上述旋轉焙炒床的排出狀態;以及原料滯留判斷機構,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判斷是否有原料滯留。本發明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是流動焙炒裝置一邊使供給到旋轉焙炒床上的原料流動一邊用熱風對上述原料進行焙炒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檢測原料從上述原料焙炒床的排出狀態,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判斷是否有原料滯留。在流動焙炒裝置中,當產生原料滯留時則原料的排出量減少。因此,原料滯留與原料的排出狀態為聯動關系。因此,通過檢測原料的排出狀態,不必檢測原料滯留自身即能夠迅速地判斷有無原料滯留。另一方面,從旋轉焙炒床排出的原料的排出量周期地重復增減。在本發明中,由于是檢測原料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從而判斷有無原料滯留,所以考慮了原料排出量的周期增減后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成為可能。因此,根據本發明,能夠迅速地判斷有無原料滯留,同時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可靠性提高。在本發明中,原料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是未得到正常時的排出量的狀態繼續的狀態,例如是在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下超過一定時間繼續的狀態、或從排出量躍升到設定值時開始不再向設定值躍升的狀態下超過一定時間繼續的狀態。而且,繼續狀態的檢測不僅包繼續時間的檢測,也包含旋轉焙炒床的位置的變化量的檢測。
在上述本發明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中,優選地是還具備供給檢測機構,檢測原料向上述旋轉焙炒床的供給狀態,上述原料滯留判斷機構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供給狀態以及排出狀態雙方的繼續狀態判斷有無原料滯留。在上述本發明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中,優選地是進而檢測原料向上述旋轉焙炒床的供給狀態,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供給狀態以及排出狀態雙方的繼續狀態判斷有無原料滯留。如果是檢測原料的供給狀態的上述本發明的優選的結構,則通過檢測原料的供給狀態,能夠防止在原料的供給暫時停止的期間判斷有無原料滯留,進一步提高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可靠性。在上述本發明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中,優選地是在檢測出了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經過設定時間的排出狀態時,或者在檢測出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上述旋轉焙炒床的旋轉達到設定旋轉量的排出狀態時,上述原料滯留判斷機構判斷有原料滯留。在上述本發明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中,優選地是在檢測出了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經過設定時間的排出狀態時,或者在檢測出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上述旋轉焙炒床的旋轉達到設定旋轉量的排出狀態時,判斷有原料滯留。如上述本發明的優選結構所示,通過使原料的排出量為小于設定值時判斷有原料滯留的基準為設定時間或旋轉焙炒床的旋轉量,則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的檢測容易且可靠,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可靠性提高。根據本發明,由于通過檢測原料的排出狀態,不必檢驗原料的滯留自身即能夠迅速地判斷有無原料滯留,同時檢測原料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來判斷有無原料滯留,所以考慮了原料排出量的周期增減后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成為可能,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可罪性提聞。
圖I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流動焙炒裝置的結構 圖2是圖I的流動焙炒裝置中旋轉焙炒床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給檢測機構的立體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檢測機構的立體 圖5是示意表示了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流動焙炒裝置中時間t與原料的排出量q的關系的附 圖6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流程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由其它的結構檢測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的例子的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
1:流動焙炒裝置;
2:燃燒器;
4 :送風機;
6:旋轉焙炒床;
8、8a、8b、8c :收容量具;
10 :原料;
17:原料排出旋轉閥;
18:原料投入旋轉閥;
30:供給檢測機構;
31:排出檢測機構;
32:原料滯留判斷機構;
40 :最終排出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I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流動焙炒裝置I的結構圖。由煤氣燃燒器2加熱后的空氣成為熱風并向燃燒筒3輸送(箭頭a)。燃燒筒3的熱風被送風機4送風到熱風通過爐5 (箭頭b)。熱風通過爐5中設有旋轉焙炒床6。圖2表示了旋轉焙炒床6的俯視圖。圖2 (a)表示了收納在旋轉焙炒床6內的原料10被流動焙炒的狀態。圖2 (b)表示了從圖2 Ca)的狀態開始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持續的狀態。圖2 (c)表示了從圖2 (b)的狀態開始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持續的狀態。旋轉焙炒床6的外形為圓形,通過放射狀延伸的隔壁7形成收納原料10的多個收容量具8。作為原料10的例子,可列舉出小麥、大麥、米、谷物、豆類、茶葉等。在圖2的各圖中,收容在收容量具8中的原料10經過旋轉的原料投入旋轉閥18(圖I),從配置在旋轉焙炒床6的上部的投入口 16供給。如圖I所示,在收容量具8的下部配置有多孔板、即振動板9。送風至熱風通過爐5中的熱風經過設在振動板9上的孔流入收容量具8內。這樣一來,從投入口 16供給并進入到收容量具8內的原料10—邊流動一邊被熱風焙炒。旋轉焙炒床6隨著由馬達11驅動的軸12的旋轉而旋轉。因此,收容量具8內的原料10 —邊旋轉一邊被焙炒,從排出口 15落下,經過原料排出口旋轉閥17,通過排出筒39而從最終排出口 40排出。在圖2 Ca)中,在A所示范圍的收容量具8的下部設有圖I所示的振動板9,在B所示范圍的收容量具8的下部設有無孔的板。因此,隨著旋轉焙炒床5的旋轉移動,收容量具8內的原料在振動板8上被流動焙炒后,經過無孔的板上而被運至排出口 15的位置。更具體地說,圖2 (a)的收容量具8a內原料10是在振動板9上被流動焙炒,但隨著在圖2 (b)中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移動,收容量具8a和8b內的原料10位于無孔的板上而未被流動焙炒,成為稍稍靠近與旋轉方向相反一側的隔壁7的山狀。由于位于排出口 15的上部的振動板9是開口的,所以運至排出口 15的上部的原料10逐漸向排出口 15內落下,經過旋轉的原料排出旋轉閥17 (圖I)而排出。在從圖2 (b)的狀態開始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持續的圖2(c)的狀態下,除了收容量具8a、8b之外,收容量具8c內的原料也來到無孔的板上。排出口 15整體位于收容量具8a內中央,成為了山狀的原料10的落下量也最為增加。若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進一步持續,則成為排出口 15跨在收容量具8a和收容量具Sb上的狀態,原料10的落下量減少。因此,詳情如之后所說明的那樣,原料10的排出量周期地重復增減。 在圖I中,通過了收容量具8的熱風至旋風器20的上部(箭頭C)。此時,通過原料10的流動焙炒而產生的粉塵落在旋風器20上被回收。旋風器20與排氣通道22之間通過連接管21連接。被旋風器20除去了粉塵的熱風經過連接管21朝向排氣通道22行進(箭頭d)。到達排氣通道22的熱風在排氣通道22內上升并從排氣口 23排氣。在圖I的例子中,從連接管21分支出循環通道24。在循環通道24內設有循環擋板25,通過打開循環擋板25,在連接管21內流動的熱風的一部分能夠經過循環通道24(箭頭e)向燃燒筒3內流通。這樣一來,能夠再利用暫時成為高溫后的熱風。而且,設有外氣導入管27以及吸氣擋板26,能夠打開吸氣擋板26導入外氣。流動焙炒裝置I具有原料滯留檢驗裝置。原料滯留檢驗裝置具備排出檢測機構31以及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進而也可以如圖I的例子所示具備供給檢測機構30。詳情如之后所說明的那樣,通過排出檢測機構31檢測來自旋轉焙炒床6的原料10的排出狀態,通過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判斷有無原料滯留。而且,通過設置供給檢測機構30,能夠檢測原料10向旋轉焙炒床6的供給狀態。圖3是表示圖I的供給檢測機構30的立體圖。在圖3中,原料投入到形成了開口的滑道33上。在滑道33上橫貫開口地安裝有軸34。板35與軸34為一體。當原料10投入到滑道33上時,原料10碰到板35,板35朝下旋轉移動。隨著該旋轉移動,軸34旋轉移動,同時與軸34為一體的桿36向接近傳感器37的方向旋轉移動。當隨著原料10的供給量的增大,板35以及軸34的旋轉量增大時,桿36旋轉移動,接近傳感器37的正面。當供給量減少,板35以及軸34的旋轉量減小時,桿36的位置下降而不再進入傳感器37的接通區域,傳感器37從接通狀態成為斷開狀態。供給檢測機構30設定成當原料10的供給量小于規定量時傳感器37為斷開狀態,而當原料10的供給量為規定量以上時傳感器37為接通狀態。斷開狀態以及接通狀態的信號輸送到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 (圖I)中。圖4是表示圖I的排出檢驗機構31的立體圖。經過原料排出旋轉閥17 (圖I)后的原料從排出筒39端部的最終排出口 40排出。在排出筒39上橫貫排出筒39地安裝有軸41。板42與軸41為一體。在原料10從最終排出口 40排出之際,原料10碰到板42,板42朝上旋轉移動。隨著該旋轉移動,軸41旋轉移動,同時與軸41為一體的板43向接近傳感器44的方向旋轉移動。當隨著原料10的排出量的增大,板42以及軸41的旋轉量增大時,板43旋轉移動,接近傳感器44的正面。當排出量減少,板42以及軸41的旋轉量減小時,板43的位置上升而不再進入傳感器44的接通區域,傳感器44從接通狀態成為斷開狀態。排出檢測機構31設定成當原料10的排出量小于規定量時傳感器44成為斷開狀態,而當原料10的排出量為規定量以上時傳感器44為接通狀態。斷開狀態以及接通狀態的信號輸送到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 (圖I)中。接著,對原料10的排出量的周期的變化進行說明。圖5是示意表示了時間t與排出量q的關系的附圖。圖5 (a)示出了正常狀態,圖5 (b)示出了原料10滯留的狀態的一例。如上所述,當如圖2 (b)所示那樣收容了原料10的收容量具8a到達排出口 15的上部時,收容量具8a內的原料10落到排出口 15上,從最終排出口 40 (圖I、圖4)排出。該排出隨著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而連續地行進。圖5 (a)從時間tl開始原料10的排出。如使用圖2所說明的那樣,當收容量具 8a內的原料10處于無孔的板上時,原料10成為稍稍靠近與旋轉方向相反側的隔壁7的山狀。因此,原料10開始逐漸地從排出口 15排出,當排出口 15整體來到收容量具8a內中央時排出量暫時增加而且逐漸減少。因此,隨著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如圖5 (a)所示,排出量q逐漸增加,當達到極大值后逐漸減少。若與圖2的收容量具8a、8b相對應時,在時間t4之后原料10開始從鄰接的收容量具8b落下。因此,從時間tl自時間t4的時間T成為收容量具8a—個量的落下時間。在時間t4之后排出量q再次逐漸增加,達到極大值后逐漸減少。以后也同樣,隨著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排出量q周期地重復增減。在圖4所示的排出檢測機構31中,當設定成排出量為ql時傳感器44為接通狀態時,在圖5 (a)的A點處,傳感器44從斷開狀態成為接通狀態。以后接通狀態繼續,當排出量再次超過了成為ql的B點時,傳感器44再次成為斷開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從時間t2至時間t3的時間Ta為接通時間。一度小于ql的排出量在C點處再次達到ql,傳感器44從斷開狀態成為接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從時間t3至時間t5的時間Tb為斷開時間。以后也同樣,在正常狀態下,時間Ta的接通狀態與時間Tb的斷開狀態交替重復。接著,參照圖5 (b)對產生了原料10的滯留的情況進行說明。在圖5 (b)中,從時間tl至時間t4的排出量q的變化的樣子與圖5 (a)的情況相同。因此,傳感器44經過時間Ta的接通狀態成為斷開狀態。在圖5 Ca)的正常狀態下,在僅經過了時間Tb的C點處,排出量達到ql。但是,在圖5 (b)中,在從B點僅經過了時間Tb的C點處,排出量未達到ql,停止在達到比ql小的q2。排出量達到ql是在時間til中的E點處。因此,在圖5 (b)中,傳感器44的斷開時間成為大幅度地長于Tb的Tb’,其間不能夠得到正常狀態下的原料10的排出量。在規定量的原料10供給到了旋轉焙炒床6的情況下,如圖5(b)所示,排出量q的減少狀態的時間變長是由于流動焙炒裝置I內的原料10滯留的緣故。即,原料10的滯留與原料10的排出狀態為聯動關系。作為原料10滯留的方式,在圖I中列舉了從排出口 15至最終排出口 10的排出流路中的滯留、因原料向旋轉焙炒床6的收容量具8上附著而產生的滯留。在從旋轉焙炒床6落下的原料10的塊過大的情況、因原料10而在排出流路中橋膨脹而排出流路被堵塞的情況下,排出流路中的原料10的滯留由于原料10不進入原料排出旋轉閥17內而容易產生。在使用水分過多的原料10的情況下,原料10向旋轉焙炒床6的收容量具8上的附著容易產生,例如當形成原料10的塊時,該塊容易附著在收容量具8上。在圖5 (b)的例子中,與圖2的收容量具8a、8b、8c相對應,收容量具8a內的原料10的排出結束,收容量具8b、8c內的原料10的排出量小于ql后,在時間til處再次達到ql。因此,滯留的原因可認為是由于原料10附著在了收容量具8b、8c上緣故。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收容量具8b、8c的原料10的附著未除去,則旋轉焙炒床6在每一輪均出現排出不良的狀態。、如上所述,當在產生了原料10的滯留的狀態下繼續運行,則成為未得到規定的排出量的排出不良繼續的狀態,特別是在原料10附著在收容量具8內的情況下,該附著的原料10與新投入的原料10 —起被過度焙炒而成為高溫,成為了著火的原因。因此,為了防止原料10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變長,防止原料10的著火,要迅速地得知有原料10的滯留。如上所述,原料10的滯留與原料10的排出狀態為聯動關系。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檢測原料10的排出狀態,能夠不檢測原料10的滯留自身地迅速判斷有原料10的滯留。具體地說,在圖5 (b)中,排出量q小于ql的傳感器44的斷開時間超過了時間Tb的狀態、即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能夠判斷產生了原料10的滯留。因此,作為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一例,列舉了在圖5 (b)中到達了傳感器44從接通狀態切換到斷開狀態的時間t3的時刻,使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所具備的定時器動作的例子。在該例子中,即便是到達了定時器的設定時間(超過時間Tb的時間)傳感器44未切換到接通狀態時,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也判斷有原料10的滯留。定時器的設定時間例如能夠是在正常時的傳感器44的斷開時間Tb為3秒鐘的情況下加上2秒鐘的誤差而為5秒鐘。在該例子中,在經過了傳感器44的斷開時間Tb后能夠迅速地判斷有滯留。若根據該判斷而使裝置停止,則能夠防止原料10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變長,同時能夠防止附著在收容量具8上的原料10被過度焙炒,并能夠防止原料10的著火。以下,參照圖6對使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所具備的定時器動作的情況下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進行時間系列的說明。圖6示出了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流程圖。當流動焙炒裝置I的運行開始后,原料滯留檢驗裝置成為待機狀態,待機定時器的計時開始(步驟S100)。這是由于在原料10的供給開始時,旋轉焙炒床6的第一個收容量具8內不能夠定量投入,每旋轉一圈的流動焙炒時間段未排出原料10。例如若流動焙炒時間為45秒鐘,則待機時間為在其上加上15秒鐘左右的時間。當根據待機定時器經過了待機時間,則原料滯留檢驗裝置開始排出狀態的監視(步驟SlOl )。這樣,如采用圖5所說明的那樣,當原料10的排出量為ql以上時傳感器44成為接通狀態,當原料10的排出量小于ql時傳感器44為斷開狀態(步驟S102)。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在傳感器44成為斷開狀態時斷開時間計量用的定時器的計時開始(步驟S103),如傳感器44的斷開狀態未繼續到定時器的計時設定值,則定時器的計時復位而接著監視排出狀態,當傳感器44的斷開狀態繼續到定時器的計時設定值時則發出運行停止命令。根據運行停止命令,流動焙炒裝置I的各部分的運行停止。該運行停止優選是優先降低流動焙炒裝置I內的溫度,分階段地停止流動焙炒裝置I的各部分。例如在圖I的流動焙炒裝置I中,最初使煤氣燃燒器2停止并發出警報,使原料供給停止。接著打開吸氣擋板26導入外氣,使旋轉焙炒床6的溫度降低。之后,使原料投入旋轉閥18、旋轉焙炒床
6、原料排出旋轉閥17、以及送風機4停止。上述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基于來自排出檢測機構31(圖I、圖4)的信息,但通過進而采用供給檢測機構30 (圖I、圖3)的信息,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更為可靠。在原料10的供給暫時停止的期間,傳感器44的斷開狀態繼續。由于該斷開狀態的繼續不是起因于滯留,所以不必一定使流動焙炒裝置I的運行停止。 因此,為了防止流動焙炒裝置I的不必要的運行停止,可以是預先供給規定量的原料10,并且當傳感器44的斷開狀態繼續到定時器的計時設定值時,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判斷有滯留。更具體地說,在圖3中,可以是將桿36的旋轉角度預先設定成當供給了規定量以上的原料10時傳感器37成為接通狀態,預先以傳感器37為接通狀態作為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的前提條件。雖然以通過定時器檢測傳感器44的斷開時間的例子說明了上述實施方式中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但并不僅限于該例子,只要是能夠檢測原料10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即可。例如,也可以檢測原料10的排出量從設定值ql躍升至下一次排出量從設定值ql躍升時的時間。該時間是圖5 Ca)中的A點至C點的時間,在圖5 (b)中與其相對應的時間為從A點至E點的時間,與圖5 Ca)的正常狀態相比時間加長了。而且,雖然以按照時間檢測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的例子對上述實施方式中的有無原料滯留的判斷進行了說明,但只要是能夠檢測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的程度即可,并不僅限于該例子。圖7是由其它的結構檢測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的例子的俯視圖。在本圖的例子中,將檢測齒輪50安裝在了圖I所示的軸12上。將傳感器51配置成與檢測齒輪50對置。通過傳感器51,能夠檢測與軸12—體旋轉的檢測齒輪50的齒數(旋轉量)。根據該結構,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只要是例如在傳感器44成為斷開狀態,并且檢測齒輪50繼續旋轉到設定旋轉量時判斷有滯留即可。而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從排出檢測機構31得到的信息為傳感器44的接通和斷開兩種,但也可以將排出檢測機構31代之為流量計來測定排出量(流量)。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只要是排出量低于設定值則使定時器動作,當在排出量低于設定值的狀態下達到設定時間時,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判斷有滯留即可。流量計例如能夠采用沖擊式流量計。而且也可以將供給檢測機構30代之為流量計。實施例
以下,參照圖I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為與圖I的流動焙炒裝置I同樣的結構,原料10為醬油用小麥。該醬油用小麥有意識地預先加入一部分水而成為流動焙炒中容易滯留的狀態。旋轉焙炒床6的旋轉一圈的時間為60秒鐘。在這種情況下,45秒鐘成為了流動焙炒時間。在實際進行運行,以320°C對醬油用小麥進行流動焙炒后,運行開始5分鐘后,傳感器44的斷開狀態繼續5秒鐘,判斷有醬油用小麥的滯留,燃燒器2熄滅,警報響起,原料10的供給進料停止。接著,吸氣擋板26打開,外氣導入,當旋轉焙炒床6上的熱風溫度為80°C以下時,原料投入旋轉閥18、旋轉焙炒床6 、原料排出旋轉閥17、以及送風機4停止,最后排氣扇停止。當從觀察窗確認旋轉焙炒床6內的樣子時,雖然焦糊的醬油用小麥附著在了收容量具8內,但未發現著火。
權利要求
1.一種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一邊使供給到旋轉焙炒床上的原料流動一邊用熱風對上述原料進行焙炒,其特征在于,具備 排出檢測機構,檢測原料從上述旋轉焙炒床的排出狀態;以及 原料滯留判斷機構,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判斷有無原料滯留。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供給檢測機構,檢測原料向上述旋轉焙炒床的供給狀態, 上述原料滯留判斷機構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供給狀態以及排出狀態雙方的繼續狀態判斷有無原料滯留。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檢測出了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經過設定時間的排出狀態時,或者在檢測出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上述旋轉焙炒床的旋轉達到設定旋轉量的排出狀態時,上述原料滯留判斷機構判斷有原料滯留。
4.一種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該流動焙炒裝置一邊使供給到旋轉焙炒床上的原料流動一邊用熱風對上述原料進行焙炒,其特征在于, 檢測原料從上述原料焙炒床的排出狀態, 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判斷有無原料滯留。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其特征在于, 進而檢測原料向上述旋轉焙炒床的供給狀態, 基于檢測出的原料的供給狀態以及排出狀態雙方的繼續狀態判斷有無原料滯留。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檢測出了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經過設定時間的排出狀態時,或者在檢測出以原料的排出量小于設定值的狀態繼續到上述旋轉焙炒床的旋轉達到設定旋轉量的排出狀態時,判斷有原料滯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迅速地判斷有無原料滯留的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以及流動焙炒裝置的原料滯留檢驗方法。在一邊使供給到旋轉焙炒床(6)上的原料(10)流動一邊用熱風對原料(10)進行焙炒的流動焙炒裝置(1)的原料滯留檢驗裝置中,具備排出檢測機構(31),檢測原料(10)從旋轉焙炒床(6)的排出狀態;以及原料滯留判斷機構(32),基于檢測出的原料(10)的排出不良的繼續狀態判斷有無原料滯留。
文檔編號G01N11/06GK102735590SQ20111008507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6日
發明者松浦正明, 矢澤真裕, 藤原惠子 申請人:藤原釀造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