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核磁共振堤壩滲漏隱患探測儀及探測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水利工程的地球物理探測設備,尤其是基于核磁共振技術實現的提壩滲漏隱患探測裝置及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測方法(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簡稱MRS方法)是一種直接地非破壞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CN101858991A公開了一種以溫度為示蹤劑探測的提壩滲漏通道位置的系統及方法,該發明的系統包括N個溫度傳感器、信號獲取裝置、信號融合處理裝置、控制系統以及數據終端裝置;其中N個溫度傳感器均勻分布設置在提壩的壩體內,分別與信號獲取裝置連接,信號獲取裝置、信號融合處理裝置、控制系統以及數據終端裝置一次串接。由控制系統控制網絡節點切換,實施溫度傳感器的循環檢測,通過測量鉆孔中水的溫度來判斷提壩體的溫度分布情況,從而實現整個提壩斷面的溫度探測。通過采集溫度數據,進一步進行處理,繪制等溫線圖,來完成對提壩滲漏位置的確定。CN1241718A公開了一種集中電流場的提壩滲漏檢測儀及測量的方法。本發明主要是在水中測量,通過一種特殊的電流場分布來探測提壩有水一側的漏水位置。以上發明通過溫度探測和電流場探測,完成對提壩滲漏位置的確定,但都存在不足。如利用溫度測量時,為判斷壩體的溫度分布,就要在壩體上進行多次鉆孔,對壩體造成損壞,形成安全隱患。通過電流場檢測來確定提壩滲漏位置,則需要在水中進行測量,在設備防水性設計及具體實施存在一定難度。最重要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是對提壩滲漏位置間接探測方法,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計算機1經過串口線或網線與通訊控制器連接2,通訊控制器2分別與發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連接,發射控制器3經發射電路5、大功率電源6與發射橋路7連接,發射電路5與發射橋路7連接,配諧電容8經發射橋路7與發射線圈9連接,接收控制器4與第N采集單元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串聯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與其相對應的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的通訊接口電路22通過串口線或者網線與相鄰的采集單元中的通訊接口 22相連接,通訊接口電路22經同步控制電路23、繼電器電路對、諧振電路25、放大器電路沈、采集電路27依次與通訊接口電路22連接構成。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的探測方法,包括以下順序和步驟a、根據提壩頂部形狀,鋪設一個多匝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線圈作為發射線圈9,盡量覆蓋全部探測壩頂;b、在發射線圈9中,等間距鋪設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和與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相對應的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C、用磁力儀獲取當地磁場的強度,轉化為拉莫爾頻率,在計算機1中進行相應的設置。根據拉莫爾頻率和發射線圈的電感特性,計算發射橋路7的配諧電容8的大小;d、根據提壩高度,在計算機1中設置多個發射脈沖距。發射脈沖距是發射電流和發射時間的乘積,在通常情況下,發射時間是固定的,發射電流越大,探測深度越大,設置從大到小的激發脈沖距可以實現對壩基從下到上的分層探測;e、依照設置的發射脈沖距,設置大功率電源6的電壓值,在發射線圈9中產生大功率的交變電流,發射時間通常設置為40ms ;f、發射完成后,經過一段死區時間,接收控制器4向采集單元16 21發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信號后,將采集數據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測工作;g、為了降低噪聲,提高接收信號的信噪比,多次重復步驟e和步驟f,將采集到的數據分別進行疊加處理,直至全部探測工作完成;h、將采集數據進行反演解釋后繪出提壩壩基函數圖,確定滲漏點的位置,完成提壩滲漏隱患的探測。有益效果用核磁共振技術對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實現了對提壩滲漏位置的直接測量,提高了壩滲漏隱患探測的精度,并且在壩頂平鋪設備進行測量減少了對壩體的損壞,降低了提壩破壞,提高了探測操作效率,增強了探測可實施性。附圖及
圖1是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的結構框2是附圖1中采集單元的結構框圖1計算機,2通訊控制器,3發射控制器,4接收控制器,5發射電路,6大功率電源, 7發射橋路,8配諧電容,9發射線圈,22通訊接口電路,23同步控制電路,M繼電器電路,25 諧振電路,26放大器電路,27采集電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計算機1經過串口線或網線與通訊控制器連接2,通訊控制器2分別與發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連接,發射控制器3經發射電路5、大功率電源6與發射橋路7連接,發射電路5與發射橋路7連接,配諧電容8經發射橋路7與發射線圈9連接,接收控制器4與第N采集單元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串聯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與其相對應的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的通訊接口電路22通過串口線或者網線與相鄰的采集單元中的通訊接口 22相連接,通訊接口電路22經同步控制電路23、繼電器電路對、諧振電路25、放大器電路沈、采集電路27依次與通訊接口電路22連接構成。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的探測方法,包括以下順序和步驟
a、根據提壩頂部形狀,鋪設一個多匝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線圈作為發射線圈9,盡量覆蓋全部探測壩頂;b、在發射線圈9中,等間距鋪設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和與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相對應的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C、用磁力儀獲取當地磁場的強度,轉化為拉莫爾頻率,在計算機1中進行相應的設置,根據拉莫爾頻率和發射線圈的電感特性,計算發射橋路7的配諧電容8的大小;d、根據提壩高度,在計算機1中設置多個發射脈沖距。發射脈沖距是發射電流和發射時間的乘積,在通常情況下,發射時間是固定的,發射電流越大,探測深度越大,設置從大到小激發脈沖距可以實現對壩基從下到上的分層探測;e、依照設置的發射脈沖距,設置大功率電源6的電壓值,在發射線圈9中產生大功率的交變電流,發射時間通常設置為40ms ;f、發射完成后,經過一段死區時間,接收控制器4向第一采采集單元 N采集單元發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信號后,將采集數據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測工作;g、為了降低噪聲,提高接收信號的信噪比,多次重復步驟e和步驟f,將采集到的數據分別進行疊加處理,直至全部探測工作完成;h、將采集數據進行反演解釋后繪出提壩壩基函數圖,確定滲漏點位置,完成提壩滲漏隱患的探測。實施例1計算機1經過串口線或網線與通訊控制器連接2,通訊控制器2分別與發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連接,發射控制器3經發射電路5、大功率電源6與發射橋路7連接,發射電路5與發射橋路7連接,配諧電容8經發射橋路7與發射線圈9連接,接收控制器4與第N采集單元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串聯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與其相對應的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的通訊接口電路22通過串口線或者網線與相鄰的采集單元中的通訊接口 22相連接,通訊接口電路22經同步控制電路23、繼電器電路對、諧振電路25、放大器電路沈、采集電路27依次與通訊接口電路22連接構成。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的探測方法,包括以下順序和步驟a、根據提壩頂部形狀和壩長,鋪設一個多匝長方形的大線圈作為發射線圈9,發射線圈9盡可能覆蓋全部探測壩頂;b、在發射線圈9中,等間距鋪設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和與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相對應的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C、用磁力儀獲取當地磁場的強度,轉化為拉莫爾頻率,在計算機1中進行相應的設置,根據拉莫爾頻率和發射線圈的電感特性,計算發射橋路7的配諧電容8的大小;d、根據提壩高度,在計算機1中設置多個發射脈沖距。發射脈沖距是發射電流和發射時間的乘積,在通常情況下,發射時間是固定的,發射電流越大,探測深度越大,設置從大到小激發脈沖距可以實現對壩基從下到上的分層探測;e、依照設置的發射脈沖距,設置大功率電源6的電壓值,在發射線圈9中產生大功率的交變電流,發射時間通常設置為40ms ;
f、發射完成后,經過一段死區時間,接收控制器4向第一采采集單元 N采集單元發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信號后,將采集數據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測工作;g、為了降低噪聲,提高接收信號的信噪比,多次重復步驟e和步驟f,將采集到的數據分別進行疊加處理,直至全部探測工作完成;h、將采集數據進行反演解釋后繪出提壩壩基函數圖,確定滲漏點位置,完成提壩滲漏隱患的探測。實施例2計算機1經過串口線或網線與通訊控制器連接2,通訊控制器2分別與發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連接,發射控制器3經發射電路5、大功率電源6與發射橋路7連接,發射電路5與發射橋路7連接,配諧電容8經發射橋路7與發射線圈9連接,接收控制器4與第N采集單元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串聯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與其相對應的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的通訊接口電路22通過串口線或者網線與相鄰的采集單元中的通訊接口 22相連接,通訊接口電路22經同步控制電路23、繼電器電路對、諧振電路25、放大器電路沈、采集電路27依次與通訊接口電路22連接構成。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的探測方法,包括以下順序和步驟a、根據提壩頂部形狀或壩長,鋪設一個多匝正方形的大線圈作為發射線圈9,盡量覆蓋全部探測壩頂;b、在發射線圈9中,等間距鋪設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和與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相對應的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C、用磁力儀獲取當地磁場的強度,轉化為拉莫爾頻率,在計算機1中進行相應的設置,根據拉莫爾頻率和發射線圈的電感特性,計算發射橋路7的配諧電容8的大小;d、根據提壩高度,在計算機1中設置多個發射脈沖距。發射脈沖距是發射電流和發射時間的乘積,在通常情況下,發射時間是固定的,發射電流越大,探測深度越大,設置從大到小激發脈沖距可以實現對壩基從下到上的分層探測;e、依照設置的發射脈沖距,設置大功率電源6的電壓值,在發射線圈9中產生大功率的交變電流,發射時間通常設置為40ms ;f、發射完成后,經過一段死區時間,接收控制器4向第一采采集單元 N采集單元發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信號后,將采集數據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測工作;g、為了降低噪聲,提高接收信號的信噪比,多次重復步驟e和步驟f,將采集到的數據分別進行疊加處理,直至全部探測工作完成;h、將采集數據進行反演解釋后繪出提壩壩基函數圖,確定滲漏點位置,完成提壩滲漏隱患的探測。
權利要求
1.一種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其特征在于,計算機(1)經過串口線或網線與通訊控制器連接O),通訊控制器( 分別與發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連接,發射控制器C3)經發射電路(5)、大功率電源(6)與發射橋路(7)連接,發射電路( 與發射橋路 (7)連接,配諧電容(8)經發射橋路(7)與發射線圈(9)連接,接收控制器(4)與第N采集單元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串聯連接,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與其相對應的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其特征在于,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的通訊接口電路0 通過串口線或者網線與相鄰的采集單元中的通訊接口 0 相連接,通訊接口電路0 經同步控制電路(23)、繼電器電路(M)、諧振電路 (25)、放大器電路( )、采集電路07)依次與通訊接口電路0 連接構成。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提壩滲漏隱患探測儀的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順序和步驟a、根據提壩頂形狀和壩長,鋪設一個多匝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線圈作為發射線圈9,盡量覆蓋全部探測壩頂;b、在發射線圈(9)中,等間距鋪設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和與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相對應的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c、用磁力儀獲取當地磁場的強度,轉化為拉莫爾頻率,在計算機1中進行相應的設置, 根據拉莫爾頻率和發射線圈的電感特性,計算發射橋路(7)的配諧電容(8)的大小;d、根據提壩高度,在計算機(1)中設置多個發射脈沖距。發射脈沖距是發射電流和發射時間的乘積,在通常情況下,發射時間是固定的,發射電流越大,探測深度越大,設置從大到小激發脈沖距可以實現對壩基從下到上的分層探測;e、依照設置的發射脈沖距,設置大功率電源(6)的電壓值,在發射線圈(9)中產生大功率的交變電流,發射時間通常設置為40ms ;f、發射完成后,經過一段死區時間,接收控制器(4)向第一采采集單元 N采集單元發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單元 第N采集單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線圈 第N接收線圈信號后,將采集數據返回至接收控制器G),完成一次探測工作;g、為了降低噪聲,提高接收信號的信噪比,多次重復步驟e和步驟f,將采集到的數據分別進行疊加處理,直至全部探測工作完成;h、將采集數據進行反演解釋后繪出提壩壩基函數圖,確定滲漏點位置,完成提壩滲漏隱患的探測。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核磁共振堤壩滲漏隱患探測儀及探測方法。由計算機經通訊控制器連接發射控制器和接收控制器,發射控制器經發射電路、大功率電源與發射橋路連接,接收控制器與第N采集單元連接,第一采集單元~第N采集單元串聯連接,并與其相對應的第一接收線圈~第N接收線圈連接。在壩頂鋪設多匝的長方形發射線圈,用接收線圈進行接收,接收線圈中采集到核磁共振響應信號即可證明堤壩存在滲漏,數據處理后繪制堤壩含水圖確定滲漏位置。利用核磁共振探測壩滲漏隱患,直接測量堤壩內部水含量,更精準的確定壩滲漏位置;最大限度的減少在檢測中隊堤壩的破壞,不增加新的安全隱患;整個測試完全在壩頂進行,便于檢測操作。
文檔編號G01M3/04GK102183341SQ20111003990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8日
發明者易曉峰, 李姍姍, 林君, 段清明, 田寶鳳, 蔣川東 申請人: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