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力檢測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可以通過用戶在面板部件上進行按壓操作來執行信息輸入的信息輸入裝置等中所使用的壓力檢測單元。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有感壓傳感器作為具有檢測按壓力的按壓檢測功能的元件(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感壓傳感器是使依次層疊了電極、感壓油墨層的塑料薄膜彼此以相互的感壓油墨層相向的方式,經由表里面具有粘接層的絕緣層來粘接的元件。另外,本申請人對在需要可視性的觸摸面板中采用專利文獻1的感壓傳感器時, 為抑制顯示部的可視性的降低而提出的構成提出了申請(參照日本特愿2008-330288號、 W02010/074116號)。日本特愿2008-330288號(W02010/074116號)中記載的觸摸面板的感壓傳感器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層疊的部分的構成與專利文獻1相同,此外,如圖14所示,一對電極21a、2h沿塑料薄膜21A、22A的邊緣部配置成框狀,感壓油墨23a、2!3b沿塑料薄膜 2ΙΑ、22A的邊緣部散布地構成。另外,在粘接層30中,為使電極2Ia與電極2 不通電,在 2層粘著材料30B的中間配置有絕緣材料30A。這里,如圖15所示,感壓傳感器在塑料薄膜22A的外表面具備凸塊2 作為負荷傳遞部件M。由此,當對感壓傳感器施加厚度方向的按壓力時,能夠從下方支承塑料薄膜 22A的感壓油墨23b的部分,不分散所施加的按壓力,并將該按壓力作為被用于塑料薄膜 22A的變形的力來可靠地傳遞。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48658號公報在圖15所示的感壓傳感器中,在塑料薄膜22A的外表面具備了凸塊Ma的情況下,存在當感壓傳感器在使用時與外部部件相互摩擦,從而凸塊2 會剝落的不良狀況。另夕卜,由于在塑料薄膜的外表面具備凸塊2 的關系,要分別進行塑料薄膜21A、22A間的壓力檢測部的形成工藝和在塑料薄膜22A的外表面形成凸塊Ma的形成工藝,感壓傳感器的制
造很費事。
發明內容
于是,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長期穩定地發揮作用的具備負荷傳遞部件的壓力檢測單元。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1特征構成在于下述方面,具備第1基板及第2基板,該第1基板及第2基板相向配置并承受來自外部的負荷;壓力檢測部,其具有處于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之間并且配置于第1基板及第2基板的一對電極、和配置于所述一對電極間并且電特性根據來自外部的負荷而變化的導電性感壓油墨;和負荷傳遞部件, 其配置于第1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以及第2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使負荷集中并傳遞到所述壓力檢測部。負荷傳遞部件配置于第1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以及第2基板與所述壓力檢
3測部之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因此如在壓力檢測單元的基板的外表面設置了負荷傳遞部件的情況那樣,在負荷傳遞部件與壓力檢測部之間不存在基板。即,當對壓力檢測單元施加來自外部的負荷時,負荷傳遞部件直接支承壓力檢測部來集中地承受該負荷而不使該負荷分散,從而向感壓油墨可靠地傳遞該負荷。負荷傳遞部件直接支承壓力檢測部,因此與在壓力檢測單元的基板的外表面設置了負荷傳遞部件的情況相比較,壓力檢測部會更可靠地被按壓。這樣,能夠使壓力檢測部的測量精度提高。另外,由于配置于第1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以及第2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因此負荷傳遞部件不在壓力檢測單元的外部露出。即以通過基板隔開外部部件而被保護的形式配置負荷傳遞部件,因此負荷傳遞部件不會與外部部件發生摩擦而剝離。這樣,結果能夠使壓力檢測單元的負荷傳遞部件的持久性提高。此外,在第1基板及第2基板的相向區域中配置有壓力檢測部以及負荷傳遞部件, 因此會在基板上按順序配置負荷傳遞部件、電極、感壓油墨。即,通過一系列的工藝來制造壓力檢測單元的單側的基板部分,因此也難以產生基板上的負荷傳遞部件、電極、感壓油墨的各層的位置偏差。另外,不需要在壓力檢測單元的基板的外表面另外形成負荷傳遞部件, 制造工藝被簡化,因此作為結果,能夠使具備負荷傳遞部件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生產性提高。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2特征構成在于使所述第1基板的厚度與所述第2基板的厚度不同這方面。根據該構成,在第1基板與第2基板例如是相同材質的情況下等,第1基板及第2 基板中的厚度薄的一個基板會比另一個基板容易變形。這樣,能夠使薄的基板變形,容易使壓力檢測單元在薄的基板側的形狀形成為凸狀來減小壓力檢測單元與外部部件的接觸面積。當壓力檢測單元與外部部件的接觸面積變小時,來自外部的負荷集中地被傳遞于壓力檢測單元的感壓油墨。其結果能夠使壓力檢測單元的按壓力的測量精度提高。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3特征構成在于所述負荷傳遞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以及所述第2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這方面。根據該構成,負荷傳遞部件配置于第1基板側與第2基板側的雙方,來自外部的按壓力會通過上下的負荷傳遞部件更可靠地傳遞至壓力檢測部。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4特征構成在于所述負荷傳遞部件離所述第1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內表面越遠則使該負荷傳遞部件的截面積形成得越大這方面。根據該構成,例如,在面板部件的按壓操作之時,面板部件的周邊部向上方彎曲那樣的情況下,負荷傳遞部件與外部部件(例如面板部件等)的接觸面積的變化(減少)也被抑制。即,負荷傳遞部件會某程度上容許具有電極與感壓油墨的壓力檢測部和按壓壓力檢測部的外部部件的姿勢變化。因此,當壓力檢測部與外部部件的姿勢變化小時,通過負荷傳遞部件,來自外部的負荷向壓力檢測部以外的分散被抑制。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5特征構成在于所述感壓油墨沿著所述第1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邊緣部散布地配置這方面。通過該構成,感壓油墨會僅被配置于接受來自外部的負荷的位置,感壓油墨不會被不必要地配置在壓力檢測單元的基板上。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6特征構成在于所述感壓油墨以覆蓋所述一對電極的至少一方的狀態被配置這方面。
根據該構成,導電性感壓油墨以覆蓋所述一對電極的至少一方的狀態存在于配置于第1基板與第2基板之間的一對電極的電極間,因此不需要粘接部件的中間層(絕緣層)。其結果,能夠使粘接部件的厚度變薄,能夠實現壓力檢測單元整體的薄壁化。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7特征構成在于所述一對電極被配置于所述第1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任意一方,所述感壓油墨以覆蓋所述一對電極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 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另一方這方面。根據該構成,電極層成為一層,因此壓力檢測部的厚度變薄,作為結果能夠使壓力檢測單元薄壁化。該情況下,將一對電極形成為梳齒狀、漩渦狀等來控制與感壓油墨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夠得到希望的檢測范圍的信號。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8特征構成在于下述方面,所述壓力檢測單元具備粘接部件,該粘接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的相向區域,具有粘著性并將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粘接以使所述一對電極與所述感壓油墨成為接觸的狀態,通過所述粘接部件來拉近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以對所述感壓油墨賦予初始負荷。這樣,通過粘接部件來拉近第1基板與第2基板,預先對感壓油墨賦予負荷,從而能夠自動的排除初始的不穩定的檢測值,使針對負荷的檢測值(電阻值)的誤差范圍變得極小。因此,在壓力檢測單元檢測到輕負荷的按壓力的情況下也能夠使按壓力的測量精度提尚。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第9特征構成在于下述方面,通過將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熔接以使所述一對電極與所述感壓油墨成為接觸的狀態來拉近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以對所述感壓油墨賦予初始負荷。這樣,通過熔接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第1基板與第2基板被拉近,負荷預先被賦予感壓油墨。因此,初始的不穩定的檢測值被自動地排除,在壓力檢測單元檢測到輕負荷的按壓力的情況下,按壓力的測量精度也能被提高。另外,不需要在第1基板與第2基板之間設置粘接部件,因此壓力檢測單元的構造本身也能夠簡單化。
圖1是配置了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信息輸入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II-II剖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信息輸入裝置中的配置的圖。圖4是圖3的IV-IV剖視圖。圖5是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圖3的VI-VI剖視圖。圖7是表示壓力檢測單元的動作狀態的圖。圖8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壓力檢測單元的圖。圖9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壓力檢測單元的圖。圖10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電極與感壓油墨的配置的圖。圖11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電極與感壓油墨的配置的圖。圖12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壓力檢測單元的圖。圖13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壓力檢測單元的圖。
圖14是表示以往的壓力檢測單元的圖。圖15是圖14的XV-XV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實施方式1]首先,基于圖1至圖7對安裝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20的信息輸入裝置1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信息輸入裝置1具備在前面形成了開口部2A等的殼體2 ;具備接觸式的信息輸入功能的面板部件4 ;和包含用于檢測對該面板部件4進行的按壓操作力的壓力檢測單元20的壓力檢測機構。如圖2以及圖4所示,壓力檢測機構由橫跨面板部件4與殼體2的支承部2b而設置的壓力檢測單元20、以及處理來自該壓力檢測單元20的輸出信號的未圖示的信號處理電路等構成。若采用具備例如基于利用者對面板部件4的觸摸操作來檢測成為該操作位置的X-Y坐標的所謂觸摸輸入功能的面板部件來作為面板部件4,則能夠僅通過壓力檢測單元進行壓力的檢測與X-Y坐標的檢測,裝置的利便性提高。對于具備觸摸輸入功能的面板部件,可以從電阻膜方式、靜電電容方式、以及電磁感應方式等中選擇。接下來,對壓力檢測單元20的構成進行說明。圖3是表示壓力檢測單元20的信息輸入裝置1中的配置的圖,圖4是圖3的IV-IV剖視圖,圖5是壓力檢測單元20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圖3的VI-VI剖視圖。在信息輸入裝置1中使用的壓力檢測單元20具備相向配置并接受來自外部的負荷的框狀的第1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框狀的第1基板21、第2基板22的內徑與開口部2A的尺寸相匹配,外徑與另外具備的XY坐標檢測裝置(未圖示)相匹配。在第1基板 21的與第2基板22的相向面上,上部電極21a被配置成框狀。另外,在第2基板22的與第 1基板21的相向面上,下部電極22a以與上部電極21a相向的方式被配置成框狀。在第1基板21上,上部感壓油墨23a以覆蓋上部電極21a的方式被配置成框狀。 第2基板22的情況也同樣,在第2基板22上,下部感壓油墨23b以覆蓋下部電極2 且與上部感壓油墨23a相向的方式被配置成框狀。此外,感壓油墨23a、2!3b被配置成覆蓋一對電極21a、22a的至少一方的狀態即可。配置成框狀的感壓油墨23a、23b的寬度比相同地被配置成框狀的一對電極21a、22a的寬度大。但是,若考慮使電極21a與電極2 不直接接觸,則也可以使電極21a、2h與感壓油墨23a、23b的寬度相同。這樣,壓力檢測部23具有形成在第1基板21之上的上部電極21a、與上部電極 21a相向并形成在第2基板22之上的下部電極22a、覆蓋上部電極21a的上部感壓油墨23a 和按照與上部感壓油墨23a相向的方式覆蓋下部電極22a的下部感壓油墨23b。如圖3以及圖4所示,在第2基板22與下部電極2 之間配置有多個凸塊2 作為負荷傳遞部件M。凸塊2 形成為其設置面積在電極22a的設置面積以下。作為凸塊 24a的構成,存在印刷、涂敷熱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并使其硬化之物;配合壓力檢測部23的尺寸裁剪、貼合的薄膜、樹脂板;PE泡沫、聚氨酯泡沫等發泡體等。凸塊Ma的高度尺寸例如為50 200 μ m(包含用于粘接在第2基板的粘接層的厚度)。在第1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的相向區域中配置有壓力檢測部23以及凸塊Ma,
6因此在制造壓力檢測單元20時,例如使用印刷工藝在第2基板22上依次配置凸塊Ma、下部電極22a、下部感壓油墨23b。即,通過一系列的工藝形成壓力檢測單元20的單側的基板部分,因此第2基板22上的凸塊Ma、下部電極22a、下部感壓油墨23b的各層的位置偏差也難以產生。另外,不需要在壓力檢測單元20的基板的外表面另外形成負荷傳遞部件,制造工藝被簡化。因此,能夠使具備負荷傳遞部件M的壓力檢測單元20的生產性提高。在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的相向區域的壓力檢測部23的周邊部配置有粘接部件30。粘接部件30構成為以被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夾著的狀態被設置,拉近第1 基板21與第2基板22來向感壓油墨23a、2!3b側施力而賦予初始負荷。粘接部件30例如是厚度比壓力檢測部23薄的非彈性的襯片(包含與基板21、22的粘接層,也可以是粘接劑單體),當第1基板21或者第2基板22的變形被容許時,通過第1基板21或者第2基板 22進一步壓縮被賦予了初始負荷的感壓油墨23a、2!3b來檢測按壓力。粘接部件30也可以是具有彈性的粘著性粘接劑、雙面粘著材料,也可以是設置成發揮拉力的狀態的橡膠、拉伸螺旋彈簧、板簧等各種彈性部件(包含與基板21、22的粘接層)。此外,在圖4以及圖6中, 壓力檢測部23與粘接部件30是分離的,但壓力檢測部23與粘接部件30也可以是一部分接觸的。這里,粘接部件30構成為其厚度在自由狀態下比壓力檢測部23的厚度薄。在所配置的粘接部件30中欲保持當初的厚度的力發揮作用,該力向使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 22相互接近的方向作用。這樣會使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之間的距離變窄,減小壓力檢測部23的未加壓的狀態下的厚度,從而,作為結果對感壓油墨23a、2!3b賦予了初始負荷。以下,對安裝于信息輸入裝置1的壓力檢測單元20的動作進行說明。在信息輸入裝置1的內部,上部電極21a以及下部電極2 與連接器(未圖示)連接,連接器與內置于信息輸入裝置的負荷檢測部(未圖示)連接。檢測面板部件4被按壓操作時施加到壓力檢測單元20的壓力檢測部23的上部感壓油墨23a以及下部感壓油墨23b的電阻的變化。通過該電阻的變化的檢測,能夠檢測施加于感壓油墨23a、23b的外力,能夠檢測針對面板部件4的負荷。這時,在壓力檢測單元20中具備拉近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的粘接部件30, 因此在面板部件4被按壓操作前,會對感壓油墨23a、2!3b賦予初始負荷。由此,可以抵消檢測值(電阻值)的偏差大、從無負荷到穩定檢測出負荷的負荷范圍,因此,之后當面板部件 4被按壓操作時,能夠將壓力檢測部23檢測到的值直接用于信息輸入的控制。此外,在第2基板22與壓力檢測部23之間,即第2基板22與電極2 之間配置有凸塊Ma,因此當來自外部的負荷施加到壓力檢測部23時,凸塊2 從下方支承下部感壓油墨23b,集中該負荷并向下部感壓油墨2 傳遞(圖7)。其結果,上部感壓油墨23a與下部感壓油墨2 相互可靠地被按壓,能夠使壓力檢測單元20的按壓力的測量精度提高。另夕卜,凸塊2 不在第2基板22的外表面露出,因此凸塊2 也不會與外部部件相互摩擦,從而從壓力檢測單元20剝落。第1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例如是薄膜等,作為材質能夠舉出可以用作柔軟的基板的材質,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ABS樹脂、AS樹月旨、丙烯酸系樹脂、AN樹脂等通用樹脂。另外,也可以使用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月旨、聚甲醛系樹脂、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樹脂等通用工程樹脂、聚砜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聚苯醚系樹脂、聚芳酯樹脂、聚醚酰亞胺樹脂、聚酰亞胺樹脂、液晶聚酯樹脂、聚烯丙醇系耐熱樹脂等超級工程樹脂。作為上部電極21a以及下部電極2 的材料,可以使用金、銀、銅或者鎳等金屬,或者碳等具有導電性的膏。作為它們的形成方法,可以舉出絲網印刷、膠版印刷、凹版印刷或者柔性版印刷等印刷法,光刻膠法等。另外,上部電極21a以及下部電極2 也可以通過貼付銅、金等金屬箔來形成。此外,上部電極21a以及下部電極2 也可以通過在鍍了銅等金屬的FPC上用抗蝕劑形成電極圖案,對未用抗蝕劑保護的部分的金屬箔進行蝕刻處理來形成。電極也可以通過組合在此舉出的形成方法、材料,或層疊來形成。構成壓力檢測部23的上部感壓油墨23a以及下部感壓油墨23b的組成物由電阻值等電特性根據外力而變化的材料構成。作為組成物,例如可以使用英國的Peratech公司制的量子隧穿現象復合材料(商品名“QTC”)。上部感壓油墨23a以及下部感壓油墨23b 可以通過涂敷配置在第1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上。作為上部感壓油墨23a以及下部感壓油墨23b的涂敷方法,可以使用絲網印刷、膠版印刷、凹版印刷或者柔性版印刷等印刷法。感壓油墨也可以僅涂敷在第1基板21或者第2基板22的任意一個面上。壓力檢測單元20按照通過例如糊等粘接劑、雙面粘著帶等粘著層被粘著于信息輸入裝置1的面板部件4的周邊部4A的下表面,隱蔽于面板部件4的周邊部4A的裝飾部的方式被配置成框狀。因此,構成壓力檢測單元20的各部件不限于由透明的材質構成的部件,也可以由有色的材質構成。另外,也可以使用所述粘著層將壓力檢測單元20粘著在支承部2b上而配置于開口部2A。〔實施方式2〕如圖4所示,優選凸塊2 形成為距所設置的第2基板22的外表面越遠,其截面積變得越小。這樣,在某程度上容許感壓油墨23a、23b與按壓感壓油墨23a、23b的外部部件(例如面板部件等)的姿勢變化。因此,當感壓油墨23a、23b與外部部件的姿勢變化小時,通過凸塊2 對來自外部的負荷向感壓油墨23a、23b以外的分散進行抑制。此外,凸塊 2 可以是非彈性部件、彈性部件的任意一種。[其他實施方式](1)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的厚度相同,但也可以使第 1基板21的厚度與第2基板22的厚度不同。在圖8中,構成為使第2基板22的厚度比第 1基板21的厚度薄。這樣,厚度薄的第2基板22會比第1基板21容易變形,會容易形成配置于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之間的凸塊Ma向下部突出成凸狀的壓力檢測單元20。 當使壓力檢測單元的第2基板22側的形狀為凸狀時,壓力檢測單元20與作為外部部件的支承部2b的接觸面積變小,來自支承部2b的負荷集中地傳遞到壓力檢測單元20的感壓油墨23b。其結果,能夠使壓力檢測單元20的按壓力的測量精度提高。(2)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僅將負荷傳遞部件M配置于第2基板22與壓力檢測部 23之間,但也可以將負荷傳遞部件M配置于第1基板21與壓力檢測部23之間。另外,如圖9所示,也可以在第1基板21與壓力檢測部23之間以及第2基板22與壓力檢測部23 之間的雙方配置負荷傳遞部件對。當將負荷傳遞部件M配置于壓力檢測部23的上下雙方時,壓力檢測部23通過上下的負荷傳遞部件M被更可靠地按壓。因此,與僅在壓力檢測部23的上下任意一方配置了負荷傳遞部件M的情況相比,壓力檢測部23的測量精度會提尚O(3)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對于配置成框狀的電極21a、22a,感壓油墨23a、23b也被配置成框狀,如圖10所示,對于配置成框狀的電極21a、22a,也可以使感壓油墨23a、23b 散布地配置。(4)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將電極21a、22a以及感壓油墨23a、23b都配置成框狀, 如圖11所示,電極21a、22a以及感壓油墨也可以連續地配置于第1基板21或者第2基板 22的周邊部的一部分。(5)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使用在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的每一個上配置了一對電極21a、2h和在該一對電極間配置了感壓油墨23a、2!3b的壓力檢測部23來進行說明, 但壓力檢測部23也可以如圖12所示,是在第1基板21或者第2基板22的任意一方配置了一對電極21b、21c和在第1基板21或者第2基板22的另一方以覆蓋該一對電極21b、21c 的方式配置感壓油墨23b的構成。這樣,電極層變為1層,因此壓力檢測部23的厚度會進一步變薄,結果能夠實現壓力檢測單元20的薄型化。在該情況下,將一對電極21b、21c形成為梳齒狀、漩渦狀等來控制與感壓油墨23b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夠得到希望的檢測范圍的信號。(6)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在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之間配置粘接部件來對感壓油墨23a、2!3b賦予初始負荷,如圖13所示,也可以將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熔接成一對電極21a、2h與感壓油墨23a、2;3b相接觸的狀態,以對感壓油墨23a、2;3b賦予初始負荷。產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的壓力檢測單元可有效利用于移動電話、智能手機、PDA、汽車導航裝置、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游戲機以及輸入板等電子設備,能夠用于實現電子設備的多功能化以及操作性的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第1基板及第2基板,所述第1基板及第2基板相向配置并承受來自外部的負荷;壓力檢測部,其具有處于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之間并且配置于第1基板以及第2基板的一對電極、和配置于所述一對電極間并且電特性根據所述負荷而變化的導電性感壓油墨;和負荷傳遞部件,其配置于第1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以及第2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使負荷集中并傳遞到所述壓力檢測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1基板的厚度與所述第2基板的厚度不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傳遞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以及所述第2基板與所述壓力檢測部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傳遞部件形成為離所述第1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內表面越遠則使該負荷傳遞部件的截面積越大。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壓油墨沿著所述第1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邊緣部散布地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壓油墨配置成覆蓋所述一對電極的至少一方的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1 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對電極配置于所述第1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任意一方,所述感壓油墨以覆蓋所述一對電極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1基板或者所述第2基板的另一方。
8.根據權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檢測單元具備粘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的相向區域, 具有粘著性并粘接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以使所述一對電極與所述感壓油墨成為接觸的狀態,通過所述粘接部件來拉近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以對所述感壓油墨賦予初始負荷。
9.根據權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壓力檢測單元,其特征在于,通過將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熔接以使所述一對電極與所述感壓油墨成為接觸的狀態來拉近所述第1基板與所述第2基板,以對所述感壓油墨賦予初始負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壓力檢測單元。壓力檢測單元(20)具備第1基板(21)以及第2基板(22),其相向配置并承受來自外部的負荷;壓力檢測部(23),其具有處于第1基板(21)與第2基板(22)之間并且配置于第1基板(21)及第2基板(22)的一對電極(21a、22a)、和配置于一對電極(21a、22a)之間并且電特性根據負荷而變化的導電性感壓油墨(23a、23b);和負荷傳遞部件(24),其配置于第1基板(21)與壓力檢測部(23)之間以及第2基板(22)與壓力檢測部(23)之間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使負荷集中并傳遞到壓力檢測部(23)。
文檔編號G01L1/20GK102483362SQ201080037740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8日
發明者甲斐義宏, 遠藤裕子, 鈴木貴博, 高井雄一郎 申請人:日本寫真印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