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硅酮密封膠在拉壓循環后的粘接性能測試模具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試硅酮密封膠在拉壓循環后的粘接性能的模具機構。
背景技術:
硅酮密封膠在拉伸-壓縮循環后對粘接性的測定是根據GB/T 13477. 12-2002中 所規定進行的;在此標準中只規定了硅酮密封膠拉壓循環的測試方法,并沒有說明三個 試樣如何同時測定。而在ASTM C719-93中也規定了拉壓循環下的硅酮密封膠的耐疲勞性能 的測定,以及冷拉熱壓的條件下的疲勞性能測試。按照ASTM C719-93中規定的試驗方法, 需要一個專門的拉伸-壓縮機器和一個固定試片的模具,利用這一裝置可以同時測定3個 試樣,有利于提高試驗的精度及樣品數據的可比性。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能在同一條件下測試三種樣品的硅酮 密封膠在拉壓循環后的粘接性能測試模具機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由上模裝置和下模裝置所組成;所述的上模裝置設有上鎖緊螺帽以及 位于上鎖緊螺帽上的上軸孔,且在上模裝置的兩側分別設置上定位螺栓和側面定位螺栓; 所述的下模裝置上設有下鎖緊螺帽以及位于下鎖緊螺帽上的下軸孔,且在下模裝置的兩側 分別設置下定位螺栓。所述的上模裝置上設有六個上定位螺栓,兩個側面分別設有三個側面定位螺栓。所述的下模裝置上設有卡具和六個下定位螺栓。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相對于以上兩種方法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測試 模具相比,具有以下顯著優點和進步。與GB/T 13477. 12-2002中規定的相比,這種模具的 設計實現了三種樣品在同一條件下進行測試,這樣能夠精確地得到在同一試驗條件下的實 驗數據,有助于進行科學的對比。與ASTM C719-93中的模具相比,既滿足了在同一條件下 對樣品進行試驗,又不需要從新設計一種實驗裝置,只需在拉力機上就可以進行,既方便, 又節省了資源。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上模裝置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下模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上模裝置1和下模裝置6所組成。其中,上模裝置 1設有上鎖緊螺帽3以及位于上鎖緊螺帽3上的上軸孔2,且在上模裝置1的兩側分別設置 上定位螺栓4和側面定位螺栓5。而下模裝置6上設有下鎖緊螺帽8以及位于下鎖緊螺帽8上的下軸孔7,且在下模裝置6的兩側分別設置下定位螺栓9。需要說明的是,上模裝置1上設有六個上定位螺栓4,兩個側面分別設有三個側面 定位螺栓5。而下模裝置6上設有卡具10和六個下定位螺栓9。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過程中,先把上模裝置1上的側面定位螺栓5松 開,這樣便于將做好的三個試片平行放入模具中,用上定位螺栓4對其進行固定。然后在用 下模裝置6中的下定位螺栓9對試片的下表面進行固定,最后用上下軸把模具連在拉力機 上對其進行試驗。本實用新型可以適用于密封膠行業的拉伸-壓縮循環以及冷拉熱壓的條 件下的疲勞性能的測試。由于軸用于與拉力機進行連接,定位螺栓能夠鎖緊試片,使其在受力過程中保持 穩定,而側面定位螺栓用于模具的拆卸,有利于試片的安裝。
權利要求1.一種硅酮密封膠在拉壓循環后的粘接性能測試模具機構,其特征在于它由上模裝 置(1)和下模裝置(6)所組成;所述的上模裝置(1)設有上鎖緊螺帽(3)以及位于上鎖緊螺 帽(3)上的上軸孔(2),且在上模裝置(1)的兩側分別設置上定位螺栓(4)和側面定位螺栓 (5);所述的下模裝置(6)上設有下鎖緊螺帽(8)以及位于下鎖緊螺帽(8)上的下軸孔(7), 且在下模裝置(6)的兩側分別設置下定位螺栓(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酮密封膠在拉壓循環后的粘接性能測試模具機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上模裝置(1)上設有六個上定位螺栓(4),兩個側面分別設有三個側面定位螺 栓(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酮密封膠在拉壓循環后的粘接性能測試模具機構,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下模裝置(6)上設有卡具(10)和六個下定位螺栓(9)。
專利摘要一種硅酮密封膠在拉壓循環后的粘接性能測試模具機構,它由上模裝置和下模裝置所組成;上模裝置設有上鎖緊螺帽以及位于上鎖緊螺帽上的上軸孔,且在上模裝置的兩側分別設置上定位螺栓和側面定位螺栓;所述的下模裝置上設有下鎖緊螺帽以及位于下鎖緊螺帽上的下軸孔,且在下模裝置的兩側分別設置下定位螺栓。本實用新型與GB/T13477.12-2002中規定的相比,這種模具的設計實現了三種樣品在同一條件下進行測試,這樣能夠精確地得到在同一試驗條件下的實驗數據,有助于進行科學的對比。與ASTMC719-93中的模具相比,既滿足了在同一條件下對樣品進行試驗,又不需要從新設計一種實驗裝置,只需在拉力機上就可以進行,既方便,又節省了資源。
文檔編號G01N19/04GK201828507SQ20102056681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9日
發明者張燕玲, 張燕紅, 楊曉菲, 楊瀟珂 申請人:鄭州中原應用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