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纜內拉力測試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海上拖纜,尤其涉及纜內拉力測試結構。
背景技術:
海上拖纜石油勘探中,需要對整條水下電纜所受到的拖拽力量進行監測,以有效 的判斷水下電纜是否受到漁網等的阻礙,并能提供出實際拖拽中的拉力,為水下各種電纜 的抗拉設計提供重要的依據。目前國內尚無電纜纜內拉力測試結構,只能依靠進口完整的 拉力纜,大大提高了石油勘探的成本,且提高了海上石油勘探的對外依賴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方便測試拖纜拉力的纜內 拉力測試結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纜內拉力測試結構,包括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所述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拉 力件與第二拉力件上均設置有沿軸線向外側延伸的拉力繩;外筒,所述外筒沿軸線可移動連接所述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拉力傳感器,所述拉力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外筒內,可拆裝連接所述第一拉力件與 第二拉力件。進一步,所述拉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一拉力件及第二拉力件之間均通過螺紋連接。進一步,所述外筒與所述第一拉力件及第二拉力件之間均通過螺釘連接。進一步,所述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上均設置有螺紋孔,所述外筒兩側與所述 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上螺紋孔對應位置上均設置有通孔,其中至少一側所述通孔上設 置有可方便所述螺釘沿所述外筒軸向移動的滑槽。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在每段電纜之間設置拉力傳感器,并通過外筒在軸向可移動的保 護,結構簡單且可以方便、有效地測試纜內拉力。2、本實用新型中拉力傳感器與第一拉力件及第二拉力件之間和外筒與第一拉力 件及第二拉力件之間的連接簡單、可靠、方便且易于操作,提高裝配效率。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纜內拉力測試結構裝配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圖1中第一拉力件A向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外筒3及拉力傳感器4。其中,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均為拖纜中的連接件。第一連接件1與第二連 接件2相對設置,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上均設置有沿軸線向外側延伸的拉力繩5。 這樣,只要連接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就可實現拖纜的延續。在第一拉力件1與第 二拉力件2上均設置有過線槽6,方便過線。外筒3為剛性材料,可保護拉力傳感器4免受損壞。該外筒3兩端分別連接第一 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且外筒3與第一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沿軸線可移動。拉力傳感器4可采用標準的拉力傳感器。拉力傳感器4設置在外筒3內,以避免 不必要的損壞。拉力傳感器4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且拉力傳感器4 與第一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可方便地進行拆裝,以提高裝配效率。本實用新型在每段電纜之間設置拉力傳感器4,并通過外筒3在軸向可移動的保 護,結構簡單且可以方便、有效地測試纜內拉力。本實用新型中,拉力傳感器4與第一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均通過螺紋連 接。拉力傳感器4與第一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的連接位置應與外筒3與第一拉力件1 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位置對應,以保證拉力傳感器4有足夠受拉變形的空間,從而實現拉力 測試。本實用新型中,外筒3與第一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均通過螺釘7連接。具 體結構為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上均設置有螺紋孔8,外筒3兩側與第一拉力件1 與第二拉力件2上螺紋孔8對應位置上均設置有通孔9,其中至少一側通孔9上設置有可方 便螺釘7沿外筒3軸向移動的滑槽10。這種結構簡單,且可方便保證拉力傳感器4受拉時 沿軸線方向移動,實現拉力測試。本實用新型中拉力傳感器4與第一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和外筒3與第一 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的連接簡單、可靠、方便且易于操作,提高裝配效率。本實用新型裝配過程如下先將拖纜布好(包括拉力繩5及拉力件1、2),外筒3預先套在拉力繩5上。再將 兩個拉力件1、2分別旋進拉力傳感器4中,此時應保證兩個拉力件1、2上的過線槽6對齊 位置。然后將兩端拉力繩5與拉力件1、2可靠連接,并布線于拉力件1、2上的過線槽6內。 最后將外筒3套在第一拉力件1、拉力傳感器4及第二拉力件2上,并對齊螺紋孔8與通孔 9,旋進固螺釘7進行緊固。該螺釘7為一帶螺紋的圓柱體,旋進拉力件1、2后并能保證一定高度卡于外筒3 壁上而不露出,外筒3壁上的通孔9設計為一端為圓孔一端為長圓孔,可以有效地保證拉力 傳感器4在受到拉力時的變形位移,并當拉力傳感器4損壞時,螺釘7上端可以卡在外筒3 壁上,從而有效的防止整條電纜的斷裂。本實用新型的效益為結構合理,小巧便捷,安全可靠,且可與水下其他電纜相兼容。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范圍,因此,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 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纜內拉力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所述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相對設置, 所述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上均設置有沿軸線向外側延伸的拉力繩(5);外筒(3),所述外筒(3)沿軸線可移動連接所述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拉力傳感器(4),所述拉力傳感器(4)設置在所述外筒(3)內,可拆裝連接所述第一拉 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纜內拉力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傳感器(4)與所述 第一拉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均通過螺紋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纜內拉力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與所述第一拉 力件(1)及第二拉力件(2)之間均通過螺釘(7)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纜內拉力測試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 拉力件(2)上均設置有螺紋孔(8),所述外筒(3)兩側與所述第一拉力件(1)與第二拉力件 (2)上螺紋孔(8)對應位置上均設置有通孔(9),其中至少一側所述通孔(9)上設置有可方 便所述螺釘(7)沿所述外筒(3)軸向移動的滑槽(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纜內拉力測試結構,包括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所述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上均設置有沿軸線向外側延伸的拉力繩;外筒,所述外筒沿軸線可移動連接所述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拉力傳感器,所述拉力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外筒內,可拆裝連接所述第一拉力件與第二拉力件。本實用新型在每段電纜之間設置拉力傳感器,并通過外筒在軸向可移動的保護,結構簡單且可以方便、有效地測試纜內拉力。
文檔編號G01L5/04GK201780177SQ201020295299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17日
發明者張勇, 朱耀強, 段瑞芳 申請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