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質和石油開發,具體涉及一種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塔河油田構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庫勒凸起南部,是在前震旦系變質巖結晶基底上發育的阿克庫勒古凸起上形成的多層系含油氣的大型復式油氣田。塔河地區以奧陶系碳酸鹽巖縫洞型油氣藏為主要勘探開發對象,取得了極大的油氣勘探成果與經濟效益。而隨著外圍勘探難度的增大,同時也受到區塊限制,為進一步擴大油氣勘探成果,針對塔河油田碎屑巖低幅度構造、巖性及構造+巖性復合型圈閉的特點,形成了一套以地震資料為基礎,以地質研究為指導,以地球物理新技術為手段,結合鉆井、測井進行綜合分析和巖性(復合型)油氣藏描述的方法和思路,建立并完善了利用地震振幅識別塔河碎屑巖油氣藏的技術系列,及與之配套的低幅度、巖性等隱蔽圈閉識別與評價技術方法,主要包括有以高分辨率地震資料目標處理為基礎,以精細儲層標定為前提,綜合精細相干斷裂解釋、地震屬性提取與優選、地震測井聯合反演、三維可視化地質體檢測、精細速度研究及模式識別油氣識別等主要技術進行碎屑巖隱蔽油氣藏識別。上述方法不斷充實和完善,科研成果及時投入工業應用,為西北油田分公司儲、產量任務的完成及產能建設陣地的有效接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前期塔河碎屑巖油氣藏的勘探技術主要停留在針對背斜等大型構造類圈閉的識別與評價層次,主要技術是利用三維地震資料進行構造解釋,方法簡單、認識粗淺,對于低幅度構造圈閉、巖性圈閉等隱蔽型圈閉構造成圖技術研究、薄砂層儲層識別、圈閉描述及綜合評價研究更是十分薄弱,造成前期三疊系地震、地質綜合研究滯后于鉆井勘探,儲備圈閉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原有技術在塔河碎屑巖油氣藏識別與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三疊系低幅度、巖性油氣藏的隱蔽性與地震資料分辨率的局限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2)針對微幅構造、薄層砂巖巖性圈閉的地震解釋綜合技術,要不斷的創新和發展, 如提高低序級斷層解釋精度,落實受斷層控制的構造、巖性圈閉,另外塔河地區碎屑巖橫向速度變化較大,速度場的建場精度,直接影響了超深低幅度構造及隱蔽型圈閉發現和落實;3)砂巖儲層及其含油氣后的地震響應特征研究不夠深入,砂巖層中泥巖夾層或砂巖相變,薄層砂巖引起的地震波的調諧作用與前者的地震響應特征相互交織在一起,識別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應深入地震屬性提取(振幅、頻率、反射強度等)與分析研究,利用已知井的儲層、油氣層標定結果、鉆井統計分析,并結合模型正演分析結果,建立儲層及油氣的識別標準,對有利的砂體展布特征及含油氣性進行識別。
發明內容
3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能夠提高三疊系圈閉的落實、評價精度,從而尋找隱蔽型圈閉,加快碎屑巖勘探開發步伐,擴大油氣發現。本發明的技術問題這樣解決構建一種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 1)利用地震數據提取測試對象的地震振幅;1. 2)利用所述地震振幅以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的量化標準和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為依據對測試對象進行油氣預測。按照本發明提供的識別方法,所述量化標準是分區建立的三疊系含油氣振幅門檻值量化標準。按照本發明提供的識別方法,所述分區是橫向上分三維工區或再細分為小的圈閉區塊、縱向上分油組。按照本發明提供的識別方法,所述量化標準是三疊系中油組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為180無量綱,地震振幅值大于180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下油組含油氣的地震振幅門檻值為240無量綱,大于MO (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按照本發明提供的識別方法,所述異常分級標準是以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為基礎結合與地質條件的配合關系建立的。按照本發明提供的識別方法,所述地質條件包括局部構造和斷裂等等。按照本發明提供的識別方法,所述異常分級標準具體分為五個級別,包括第一級,地震振幅大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與背斜、斷背斜等低幅度構造相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最大;第二級,地震振幅大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與砂巖尖滅線、非構造圈閉相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較大;第三級,地震振幅大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與局部構造或巖性圈閉均不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低。所述異常是指地震振幅大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按照本發明提供的識別方法,所述異常分級標準還包括第四、第五為衍生的分級類型,即低幅度構造但地震振幅小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的,有不出油和鉆獲油氣的兩種情況。本發明提供的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利用地震振幅識別碎屑巖油氣藏技術在塔河油田進行了廣泛試驗和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及效果。本發明識別方法能提高產能比例。
圖1是本發明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首先,說明本發明思路塔河油田構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庫勒凸起南部,是在前震旦系變質巖結晶基底上發育的阿克庫勒古凸起上形成的多層系含油氣的大型復式油氣田。隨著油氣勘探地質理論水平和勘探技術的不斷提高,形成了一套系統地以地震資料為基礎,以地質研究為指導,以地球物理新技術為手段,結合鉆井、測井進行綜合分析的巖性(復合型)油氣藏描述的方法和思路,并依托油氣藏的成藏條件及對油氣分布與受控制因素的深入認識,建立起適合塔河油田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技術系列,具體包括建立并不斷提高了地震振幅與含油氣性關系的認識,初步形成了與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相配套的低幅度構造、 巖性或復合圈閉識別與評價技術;并通過在塔河油田碎屑巖油氣藏勘探中的應用與實踐, 相繼發現了一些三疊系砂巖油氣藏,擴大了鹽邊構造帶三疊系油氣勘探成果,拓展了塔河南 阿克亞蘇鹽上勘探領域,實現了中油組尖滅帶井區、河道砂井區等區塊巖性圈閉的油氣突破,豐富了三疊系油氣藏類型,展示了三疊系巖性油氣藏領域的良好勘探前景。本發明一種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如圖1所示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利用地震數據提取測試對象的地震振幅;和步驟2,利用所述地震振幅以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的量化標準和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為依據對測試對象進行油氣預測。步驟2中所述量化標準是分區建立的三疊系含油氣振幅門檻值量化標準。所述分區是橫向上分三維工區或再細分為小的圈閉區塊、縱向上分油組。所述量化標準是三疊系中油組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為180無量綱,地震振幅值大于180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下油組含油氣的地震振幅門檻值為240無量綱,大于MO (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所述異常分級標準是以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為基礎結合與地質條件的配合關系建立的。所述地質條件包括局部構造和斷裂。上述將在以下說明本發明關鍵中詳細描述。第二步,說明本發明關鍵1)從理論研究、技術方法、資料統計方面,總結建立了三維地震振幅識別塔河油田碎屑巖油氣藏技術方法。2)建立并不斷提高了地震振幅與含油氣性關系的認識。建立了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的量化標準,與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分區是橫向上分三維工區或再細分為小的圈閉區塊、縱向上分油組。建立含油氣振幅門檻值量化標準;結合與局部構造、斷裂等地質條件的配合關系,確定振幅異常分級標準。以上振幅信息的進一步分析認識為利用地震振幅進行油氣預測奠定了定量分析依據和地質構造綜合解釋依據,是振幅異常進行油氣預測的重要應用條件,減少地震預測的多解性,進一步擴大三疊系油氣勘探、開發成果。3)初步建立了與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相配套的低幅度構造、巖性或復合圈閉識別與評價技術方法。第三步,具體說明本發明實施建立、完善了利用地震振幅屬性識別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的技術系列,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開展了針對目的層的地震資料疊前時間偏移處理及目標性處理技術攻關研究, 提高了中生界目的層的分辨率和保真度,為隱蔽圈閉的識別與評價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從目標處理效果分析來看,明顯提高了數據的分辨率,并且基本保持了原始數據的信噪比、相對振幅關系和時頻特性。目的層頻率平均拓寬40HZ,子波主頻提高15HZ,分頻效果較好,噪音得到一定程度壓制,地震品質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具體表現在大套復波反
5射層間出現很多的細節反射,有助于薄互儲層的分析,并且反射連續性得到改善,相鄰反射的接觸關系清楚,反射更易于識別和追蹤。時間切片上,目標處理后,平面展布上微幅構造、 層間小斷層的形態及地層界面在空間上的變化更加清楚。2.模型正演技術利用合成地震記錄或VSP資料,進行地震資料準確標定。根據鉆、 測井資料,對斷層、含油氣低幅度構造、各種疊置關系的含油氣砂巖等模型進行正演模擬, 并結合合成地震記錄標定結果,建立與砂體及儲層含油氣性有關的地球物理識別模式,為利用地震振幅識別油氣提供科學依據。對含油氣砂巖正演模型表明,本區三疊系地震振幅與油氣密切相關,砂層含油氣后,剖面上“同相軸下拉”,構造時間幅度降低,也就是說,造成了在時間域低幅度構造識別的困難,同時隨著含油氣砂巖的速度降幅,振幅隨之增強,為低幅度構造油氣藏深度域構造恢復及三疊系隱蔽油氣藏識別提供了理論基礎。3.通過大量的試驗和分析,建立了以地震資料層位精細標定、精細相干斷裂解釋、 自動追蹤層位對比、等時切片、精細速度分析、地震振幅提取、多參數綜合分析為主要技術的三疊系低幅度圈閉識別與評價的技術方法系列。1)層位綜合標定技術主要利用VSP資料和合成地震記錄建立準確的鉆井地質層位與地震反射波之間的深時對應關系,并且賦于地震反射波確切的地質屬性。合成地震記錄的制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制作精確的合成地震記錄,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①分析地震資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況;②測井曲線的準確性分析和校正(進行環境校正和標準化處理);⑧準確判斷地震資料的極性(地震同可分為正極性和負極性兩類,對一個大反射系數的地層界面,當正反射系數界面對應波峰時,此剖面為正極性剖面,反之,為負極性剖面);④選用正確的平均速度(利用VSP速度能準確地反映地震波在地層中傳播速度的變化規律,提高時一深轉換的精度);⑤用密度曲線和聲波曲線聯合提取反射系數(在解決高精度巖性問題時,密度參數的準確與否不容忽視);⑥提取精確的子波(由井旁地震道與井資料聯合提取子波,使合成記錄的頻率與剖面的頻率比較協調,吻合較好,對于提高合成記錄整體面貌很有幫助);⑦對局部的時一深關系進行微調。2)層位精細解釋技術以地質、沉積、構造模式為指導的地震資料精細解釋,開展點、面、體相結合的層位自動追蹤全三維解釋。首先,利用地震資料等時切片,發現低幅度構造線索;盡量采用層位自動追蹤的方法進行解釋,以保證地震波追蹤波形位置的一致性,例如波峰、波谷、零值點,保證后續振幅屬性等參數提取、分析的數據準確,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三維可視化技術對解釋的層位進行對比檢查和顯示,發現圈閉目標。3)精細相干斷裂技術利用相干數據體、方差數據體,研究層間斷層、砂體尖滅等地質現象,并根據切片或立體顯示的斷裂展布樣式,進行斷裂的平面和空間組合。提高受斷裂控制的牽弓I背斜、斷層遮擋型圈閉的落實精度。在斷裂解釋中,利用沿層相干切片、并結合偏移體時間切片、偏移地震剖面等資料進行斷裂綜合解釋,開發應用多種方法識別斷層,如常規相干、體屬性相干+傾角方位角檢測、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智能”螞蟻追蹤技術、可視化等技術方法,對處理參數、多種相干算法進行大量試驗對比,總結分析精細相干處理中常用的幾種相干算法,如本征值、中值、 加權、二進制相干算法在塔河油田南部阿克亞蘇地區三疊系斷裂解釋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另外一些新算法如結構熵、浮雕等對塔河油田東部西達里亞地區地震資料進行重新相干處理,在沿層相干切片上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斷層和細微的沉積現象,落實了多個與斷層有關微構造圈閉。4)精細速度分析研究通過對影響速度變化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掌握速度空間變化的趨勢和規律,建立能夠反映實際地質情況的時一深轉換關系,以保證既不會漏掉實際存在構造,也不會因速度參數的不準確而造成的假構造。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有①利用VSP資料和聲波測井數據計算平均速度;②利用鉆井深度和標定的反射時間,反算平均速度;③利用疊加速度譜求得平均速度。前期勘探成果表明本區速度橫向變化較復雜。僅用井的VSP、聲波測井資料求得的平均速度,或只用疊加速度計算的平均速度建立的界面平均速度場,都很難滿足本區構造成圖精度要求;利用鉆井反算的速度,雖然縱向精度高,但不能合理控制本區速度的平面變化規律。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各井點平均速度垂向精度高,疊加速度求得的地震平均速度對橫向速度變化規律控制較好的特點,將二者有機的結合,才能得到符合本區地質規律的平均速度場。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工區具體情況,主要采用平均速度法、層位控制法、模型層析法進行速度分析和建立速度模型①平均速度擬合法依據地震處理中的疊加速度譜資料,利于DIX公式將其轉換成層速度,計算平均速度,再經測井速度和標定速度校正后,用于構造轉換。Dix公式是在地下為水平層狀均勻介質或具有相同傾角的層狀介質、射線垂直入射的假設前提下建立起來的速度關系式[3], 因此,針對塔河中生界碎屑巖地質情況簡單、地層傾角變化不大的地區,用該方法建立的速度場精度尚可滿足變速成圖的精度要求。②層位控制法主要利用鉆井時深曲線、地質分層、疊加速度、地震解釋層位、分析速度函數等建立速度模型,該方法的優點是充分利用了時深曲線、解釋成果與鉆井分層來構建三維速度場,比較適合應用于地震勘探程度高,速度變化無規律的地區。③模型層析法基于射線追蹤方法的模型層析法和模型反演法成圖技術,能較好解決陡傾地層的高點偏移移問題,應用于山前高陡構造。其工作原理是模型層析法是利用射線傳播理論, 以地震波作自激自收為切入點,在建立TO及速度場的空間地質模型的基礎上,對曲面X,y 方向求導,得出折射點的出射角和反射點偏離入射點的空間偏移量,從而求取各層的層速度和確定反射界面;其層速度計算擯棄了 Dix公式,解決了傾斜地層和速度倒轉等問題。利用模型層析法求取層速度,在計算出層速度和反射界面的同時,也計算出了反射點偏離入射點的水平距離,也就是空間偏移量。從而可以由反射界面和時間模型求出反射層之上的平均速度,即在已知第η — 1層的層速度和反射界面時,通過迭代求取第η層的層速度和確定η個反射界面,最終建立工區的各反射層位控制的平均速度場。經實踐證明,前兩者的方法簡單,且能滿足塔河油田超低幅度構造及隱蔽型圈閉的成圖精度要求。5)成果圖件的編制及精度塔河地區三維地震共反射面元為25mX 25m 25mX 75m,主要目的層位解釋密度達50mX50m(構造部位達25mX25m)。在精細構造解釋、速度分析、時深轉換的基礎上,在
7平面圖(t0、構造圖)編制中,選擇合適的網格化參數,如采樣點距lOOmXIOOm,掃描半徑 2000m,制作了 tO等值線間隔為ans、深度等值線間隔為5m的t0、深度圖。成果圖件滿足大比例尺11萬成圖精度的要求。6)地震屬性提取利用高保真的地震數據,沿地震解釋層位進行屬性提取,包括振幅、頻率、反射強度等,利用已知井的儲層、油氣層標定結果、統計分析,并結合模型正演分析結果,建立儲層及油氣的響應特征,從而利用聚類分析技術,對有利的砂體展布特征及含油氣性進行預測。通過鉆探井分析,三疊系隱蔽圈閉與地震振幅有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低幅度構造與地震的強振幅相對應,低幅度構造閉合面積與強振幅異常的分布范圍基本相同,振幅異常的分布范圍約束了低幅度構造的面積。總之,在低幅度構造識別與評價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①地震隆起TO形態與構造形態相似;②斷裂對圈閉的形成和油氣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因此斷裂地質模式的分析總結與解釋精度(平面、空間組合)對提高圈閉發現概率很重要;③利用平均速度求取的構造幅度與TO幅度具有如下關系1ms相當于1.6-1. Sm。④大于含油氣門檻值的地震振幅屬性形態與構造形態相匹配,與含油氣分布范圍相匹配。4.探索建立了以沉積相分析、地震資料精細構造解釋、波形分析技術、地震屬性提取、測井標定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譜分解技術、多參數交會分析、模式識別油氣預測等為主要技術的碎屑巖非構造圈閉識別與評價技術方法。利用三維可視化技術,對各類數據體(振幅屬性數據體、相干數據體)進行透視圖體元追蹤,通過調節色塊、透過限制、種子點追蹤、層位自動追蹤解釋等方法,進行地下地質體解釋,并結合地震屬性特征、地震反演等結果,確定砂巖體展布空間形態、尖滅線位置,繪制砂層段的頂、底板構造圖、砂層厚度圖等,進行圈閉的描述與落實。5.開展油氣檢測技術研究通過地震振幅、模式識別、多參數聚類等技術,直接檢測圈閉的含油氣性。1)建立、并不斷提高地震振幅與含油氣關系的認識,建立了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的量化標準,與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為油氣預測提供依據。①橫向上分三維工區(或再細分為小的圈閉區塊)、縱向上分油組建立三疊系含油氣振幅門檻值量化標準。通過正演模型分析及三疊系中油組186 口、下油組141 口井的地震振幅值和儲層含油氣性的定量統計,確定了九聯片三維工區內,三疊系中油組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為180(無量綱),地震振幅值大于180(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下油組含油氣的地震振幅門檻值為MO (無量綱),大于MO (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 為九聯片工區內利用振幅屬性進行三疊系儲層含油氣預測,提供了定量依據。在統計研究過程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地震振幅屬性的提取時窗,必須通過合成地震記錄,由砂體的厚度或砂體中含油氣厚度來決定。利用本區保幅地震資料進行振幅參數的提取,沿T46s〔三疊系上油組上砂頂面〕、T46sl〔三疊系上油組主砂體頂面〕反射界面上6ms至下12ms時窗提取的平均絕對振幅屬性,沿T46z〔三疊系中油組頂面〕界面向上6ms至向下12ms時窗提取了平均絕對振幅屬性,沿!"461〔三疊系下油組頂面〕界面向上6ms至向下20ms時窗提取了平均絕對振幅屬性。
在井點進行地震振幅取值時,為防止地震振幅的畸變,采用選取井周50m范圍內的振幅平均值作為該井點的振幅幅值,參與地震振幅的統計。本次統計的地震振幅門檻值只是統計了儲層含油氣預測中“二值”問題,即有和無的問題,還沒有具體研究含油層厚度與地震振幅值的確切關系,總體規律是油層越厚,振幅值越大。不同三維工區地震采集參數、激發能量、處理軟件和流程參數的不同,振幅保真度的不同,都會影響振幅的數值大小。因此,不同三維之間,砂體含油氣性的地震振幅門檻值有所不同,儲層厚度、孔隙度、充填油、氣、水等流體的不同都會對振幅值有影響,因此,不是振幅大于門檻值的區域,都含有油氣,要結合沉積環境、構造、斷裂等進行系統分析,減少地震振幅預測的多解性,進一步擴大三疊系油氣勘探開發成果。當砂體厚度接近地震反射波的四分之一波長時,會產生調諧作用,產生強振幅。當砂體厚度大于地震反射波的四分之一波長時,如果砂體中有薄層鈣質膠結的高速砂巖存在,會產生復合波,產生相干干涉作用,也會產生較強的振幅,因此,強振幅不一定是油氣的反應,存在多解性,需要綜合分析,才能做出準確的判別。②在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統計的基礎上,結合與局部構造、斷裂等地質條件的配合關系,總結確定了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具體可分為五個級別第一級為地震振幅異常與背斜、斷背斜等低幅度構造相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最大;第二級與砂巖尖滅線、非構造圈閉相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較大;第三級為與上述二者(局部構造或巖性圈閉)均不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低。第四、第五為衍生的分級類型,即低幅度構造無強振幅異常相匹配的,有不出油和鉆獲油氣的兩種情況,且前者不出油的概率較大。鉆探進一步證實三疊系振幅異常分級標準的正確性。以上振幅信息的分析總結,為利用地震振幅進行油氣預測奠定了定量分析依據和地質、構造綜合評價依據,是利用地震振幅識別碎屑巖油氣藏的核心技術之一。2)利用模式識別、多參數分析油氣預測技術,預測在三疊系碎屑巖儲層的含油氣性,取得較好效果。利用三維地震模式識別技術進行了中油組含油氣預測,首先,選擇塔河油田1區的已知油井和干井樣本,然后選擇合適的時窗、敏感參數,進行訓練,建立分類器, 當預測結果使得已知樣本的吻合率達到80%以上時,預測未知樣本的含油氣性。第四步,總結本發明的主要特征及效果1)以精細構造解釋、地震振幅提取、多參數儲層含油氣預測為主要技術的低幅度構造油氣藏識別技術新發現、落實一批與斷裂有關的牽引背斜、斷層遮擋巖性油氣藏,并首次提出了在精細構造解釋基礎上,利用與含油氣性敏感的地震屬性約束圈閉形態及閉合高度的觀點和依據(正演模型與鉆井地質統計),并通過了鉆井驗實。此項發明成果擴大了鹽邊構造帶含油氣面積,實現了鹽上阿克亞蘇低幅度構造圈閉群的油氣突破。2)通過與振幅識別油氣技術相配套的非構造圈閉識別與評價技術研究,利用中油組沿層振幅屬性與精細相干分析,并結合三維可視化技術手段,確定中油組砂巖展布范圍和尖滅線,配合砂巖頂面構造圖,發現落實巖性圈閉,并利用大于含油氣振幅門檻值的振幅異常范圍及分級標準進行巖性圈閉進行油氣預測。發現、落實多個巖性圈閉,實現河道砂巖性油氣藏、砂巖上傾尖滅型油氣藏的新圈閉類型油氣突破,擴大了勘探領域。
9
3)建立了地震振幅識別碎屑巖油氣藏的量化標準,與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通過振幅屬性的分析認識為利用地震振幅進行油氣預測奠定了定量分析依據和地質構造綜合解釋依據,是振幅異常進行油氣預測的重要應用條件,減少地震預測的多解性,進一步擴大三疊系油氣勘探開發成果。最后,說明本發明的發明實用范圍和應用前景以振幅找油為核心的三疊系油氣藏識別技術的研究內容,為碎屑巖各類圈閉的發現提供依據,進一步推動塔河油田碎屑巖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對國內外類似的隱蔽油氣藏勘探、開發具有指導意義,推動巖性油氣藏勘探的不斷向前發展。與原有技術相比,不僅在塔河碎屑巖油氣藏的成因機理、勘探理論和技術手段上形成了較為完整、系統的體系外,而且針對不同圈閉類型、碎屑巖油氣藏隱蔽性強等難題, 完善、細化技術對策,使塔河油田碎屑巖隱蔽油氣藏勘探、開發上一個新臺階,具體包括1) 利用振幅識別碎屑巖油氣藏技術與低幅度構造圈閉識別與評價技術,重新落實、擴大三疊系9區桑東3號斷背斜含油氣面積,并在斷層下盤發現并證實存在含油氣低幅度圈閉;發現、落實1區和9區之間的S41-1井區、T903井低幅度構造,2005、2006年在鹽邊構造帶實現新增探明儲量約2130萬噸油當量。在塔河南一阿克亞蘇鹽上地區,新發現、落實多個背斜、斷背斜圈閉,發現并拓展了阿克亞蘇三疊系低幅度含油氣圈閉群,如阿克亞蘇1號斷背斜油氣藏(ATI井區)、塔河南2號南高點斷背斜油氣藏(GP4井區)、阿克亞蘇5、6、9號斷背斜油氣藏(KZ1、KZ2)、7號背斜油氣藏(ΑΤ7井)、阿克亞蘇11、12號斷背斜油氣藏(ΑΤ11、 ΑΤ12井,不斷實現了鹽上領域油氣突破。其中AT1、GP4、KZ1、KZ2等井區2006、2007年提交新增石油探明儲量約1950萬噸油當量。2)通過與振幅識別油氣技術相配套的非構造圈閉識別與評價技術研究,發現、落實多個巖性圈閉及線索,實現新圈閉類型的油氣突破,發現塔河南7 (YTl井區)、8號(THN1井區)中油組砂巖上傾尖滅型巖性油氣藏、AT2井區上油組斷層遮擋巖性油氣藏、YT2河道砂巖性油氣藏等。06年THN1、YTU YT2井區提交新增石油探明儲量約756萬噸油當量。總之利用地震振幅屬性識別碎屑巖油氣藏技術,提高了隱蔽性油氣圈閉發現落實精度,實現了鹽上低幅度構造、地層巖性圈閉、河道砂圈閉、透鏡體圈閉的突破,2005年 2007年利用發明成果完成的探明儲量比2004年以前探明儲量的總和還要多。3)利用該套技術方法評價開發了 S41-1、T903、T901、THN1、YT1、AT1、GP4、KZ1、 KZ2、YT2等十余個三疊系油氣藏,新增開發儲量1680萬噸,天然氣95億方;新建產能原油 75萬噸,天然氣6億方。4)利用地震振幅屬性識別碎屑巖油氣藏技術的成功應用,推動了阿克亞蘇鹽上白堊系、石炭系類似構造、巖性油氣藏的勘探,2008年針對白堊系構造一巖性復合圈閉鉆探的GK3井獲高產工業油氣流,ATlO石炭系鉆獲工業油氣流,顯示了除三疊系夕卜,塔河油田白堊系、石炭系油氣良好勘探前景。上述方法不斷充實和完善,科研成果及時投入工業應用,2005 2007年三疊系砂巖油氣藏年產量占塔河油田比例逐年升高,新建產能比例由2004年的6. 3%上升到2007年的43%。科研技術為西北油田分公司儲、產量任務的完成及產能建設陣地的有效接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 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可以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實施例技術方案和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利用地震數據提取測試對象的地震振幅;利用所述地震振幅以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的量化標準和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為依據對測試對象進行油氣預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標準是分區建立的三疊系含油氣振幅門檻值量化標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區是橫向上分三維工區或再細分為小的圈閉區塊、縱向上分油組。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化標準是三疊系中油組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為180無量綱,地震振幅值大于180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下油組含油氣的地震振幅門檻值為240無量綱,大于MO (無量綱)的為含油氣分布范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常分級標準是以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為基礎結合與地質條件的配合關系建立的。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質條件包括局部構造和斷裂。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常分級標準具體包括第一級, 地震振幅大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與低幅度構造相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最大;第二級, 地震振幅大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與砂巖尖滅線、非構造圈閉相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較大;第三級,地震振幅大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與局部構造或巖性圈閉均不匹配,鉆獲油氣的概率低。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常分級標準還包括低幅度構造但地震振幅小于含油氣地震振幅門檻值的,有不出油和鉆獲油氣的兩種衍生的分級類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疊系碎屑巖油氣藏識別方法,包括利用地震數據提取測試對象的地震振幅;利用所述地震振幅以地震振幅識別油氣藏的量化標準和地震振幅異常分級標準為依據對測試對象進行油氣預測。本發明識別方法能提高產能比例。
文檔編號G01V1/28GK102466815SQ20101053485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8日
發明者張旭光, 張永升, 徐麗萍, 李宗杰, 楊林, 漆立新, 石玉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