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組合式分布式光度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分布式光度計。
背景技術:
分布式光度計是一種昂貴的燈具測量儀器。以往,每種分布式光度計只針對某些 燈具,只能測量某種或某幾種參數,功能有限。一些大型分布式光度由于光探測器設置的距 離較遠,不能精確測量光源的光通量。同時,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一些計量單位需要對大 型顯示器如液晶電視(LCD)、等離子電視(PDP)、LED顯示屏等進行測量,而目前也缺少其光 通量的測量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用于不同燈具、測量多種參數的組合 式分布式光度計。為此,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繞垂直主軸旋轉的主支撐結構, 所述主支撐結構包括水平轉臺部分以及水平轉軸的支架部分,所 述水平轉軸處于水平轉臺 的上方;所述分布式光度計還設有1)、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連接位和第 二連接位,所述第一連接位和第二連接位分處于水平轉軸的兩側,所述分布式光度計具有與第一連接位可拆式連接的第一裝燈支桿,所述第一裝燈 支桿為路燈和LED燈的裝燈支桿,所述第一裝燈支桿使所述路燈和LED燈的中心線通過所 述水平轉軸的中心線,所述分布式光度計還具有與第一連接位可拆式連接的光探測器安裝座,所述分布 式光度計還具有與第二連接位可拆式連接的光陷阱,所述光探測器與光陷阱的中心線重 合;2)、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二裝燈支架,所述第二裝燈支架為投光燈的 裝燈支架,所述第二裝燈支架具有用于安裝燈具的頂架,使所述燈具在垂直向下時其中心 線通過所述垂直軸的中心線;3)、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與所述主支撐結構的垂直主軸可拆式連接的第 一垂直軸、裝在第一垂直軸上的調節套、可轉動地安裝在調節套上的處于所述光陷阱和安 裝在所述光探測器安裝座上的光探測器之間的裝燈支架,所述裝燈支架的旋轉軸線與水平 轉軸平行,所述裝燈支架上安裝有電機及由電機驅動的用于安裝燈具的第二垂直軸,所述 第二垂直軸的中心線與光探測器的中心線和光陷阱的中心線重合;4)、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為平板顯示器的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的一側具有與所 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位,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側具有第二連接部位,所述 第一連接部位與第二連接部位的中心線重合;5)、與所述水平轉臺可拆式連接的第五支架,所述第五支架具有與第二連接部位 配合的安裝部位,所述安裝部位與第二連接部位可拆式連接。
由于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以主支撐結構作為平臺,通過靈活的組合,能 夠對不同燈具及平板顯示器的多種參數進行測量,適應用戶對分布式光度計的多功能、多 用途的使用需求,使得本發明可以成為一種光學測試中心,可精確測器光源的光通量,傳遞 光通量標準,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和減少用戶的設備投資。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組合方式的示意圖。圖2a為本發明第二種組合方式的示意圖。圖2b在第二種組合方式中,燈具在未旋轉前安裝在第二裝燈支架上的示意圖。圖3a為本發明第三種組合方式的示意圖。 圖3b為在第三種組合方式中,本發明測量光源時,光源自轉,探測器繞光源運動 形成的虛擬球面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第四種組合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參照圖1。本發明包括繞垂直主軸旋轉的主支撐結構1,在圖1中隱去了該垂直主軸,虛線A 為該垂直主軸的中心線。所述主支撐結構包括有水平轉臺2以及水平轉軸的支架3,所述水平轉軸4處于水 平轉臺的上方; 主支撐結構的垂直主軸和水平轉軸均由電機驅動轉動。所述分布式光度計還設有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一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連接位81和第 二連接位82,所述第一連接位和第二連接位分處于水平轉軸的兩側,所述分布式光度計具有與第一連接位可拆式連接的第一裝燈支桿5,所述第一裝 燈支桿為路燈和LED燈6的裝燈支桿,所述第一裝燈支桿使燈具在被安裝后朝向布置在側 面的光探測器7且其中心線Cl通過所述水平轉軸的中心線B,所述可拆式連接可采用螺紋連接、卡接或通過連接盤、連接座進行可拆式連接等 多種方式。在本實施例中,被測燈具隨著主支撐結構1的旋轉而迥繞中心線A轉動,同時由水 平轉軸4帶動而繞水平轉軸的中心線B轉動,光探測器7接收被測燈具的光束,可測量燈具 的配光特性和總光通量等光學參數。實施例2,參照圖2a和2b。將實施例1的第一裝燈支架8拆除,在其安裝位可拆式連接第二裝燈支架21,所述 第二裝燈支架為投光燈23的裝燈支架,所述第二裝燈支架具有用于安裝燈具的頂架22,使 所述燈具在垂直向下時其中心線C2通過所述垂直軸的中心線A ;在本實施例中,被測燈具隨著主支撐結構1的旋轉而迥繞中心線A轉動,同時由水 平轉軸4帶動而繞水平軸的中心線B轉動,光探測器接收被測燈具的光束,可測量投光燈燈 具的配光特性和總光通量等光學參數。
實施例3,參照圖3a、3b。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平轉軸4可拆式連接實施例1中的第一支架8,所述第一支 架在第二連接位可拆卸安裝有光陷阱32,在第一連接位可拆式安裝光探測器安裝座33,使 光探測器38的中心線D和光陷阱的中心線E重合;本實施例中還設置了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與所述主支撐結構的垂直主軸 9可拆式連接的第一垂直軸34、裝在第一垂直軸上的調節套35、可轉動地安裝在調節套上 的處于所述光陷阱和安裝在所述光探測器安裝座上的光探測器之間的裝燈支架36,所述裝 燈支架的旋轉軸線與水平轉軸4平行,所述裝燈支架上安裝有電機37及由電機驅動的用于 安裝燈具的第二垂直軸39,所述第二垂直軸的中心線F與光探測器的中心線D和光陷阱的 中心線E重合;第一垂直軸34通過過渡軸40裝在垂直主軸9上,測量被測燈泡42時垂直主軸9 不轉動。調節套35可在第一垂直軸34上滑動,以便調整被測燈泡中心與水平轉軸的中心 線重合。定位套41可將調節套35位置固定,裝燈支架36也可反轉180°裝配,使被測燈泡 向上或向下。被測燈泡隨第二垂直軸39轉動。光陷阱32吸收被測燈泡的光束,減少雜散 光。水平轉軸帶動第三支架31轉動,使光探測器38繞被測燈泡上下轉動180°,被測燈泡 自轉后獲得以r為半徑的虛擬球面S,被測燈泡的光通量Φ根據下式(1)計算Φ = \Eds----⑴
E為光探測器測得的照度,s為虛擬球面面積。本實施例組合可以對光源的光通量進行絕對測量,由于探測器和光源中心的距離 r可精確測量,光探測器可以照度定標,光源的光通量可用式(1)計算,本實施例組合可以 傳遞光通量標準燈。實施例4,參照附圖4本實施例中設置了第四支架51,所述第四支架為安裝平板顯示器的支架,所述第 四支架的一側具有與所述水平轉軸4可拆式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位52,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 側具有第二連接部位53,所述第一連接部位與第二連接部位的中心線Gl和G2重合;所述水平轉臺2可拆式連接第五支架54,所述第五支架具有與第二連接部位配合 的安裝部位55,所述安裝部位與第二連接部位可拆式連接。平板顯示屏56(IXD,PDP, LED等)可安裝在第四支架51上,第四支架51可通過 水平轉軸4帶動而作迥轉運動,也可通過水平轉臺2的驅動繞垂直主軸34轉動。第五支架 54可拆卸,起支承平板顯示屏的作用。測量平板顯示屏的探測器可選用亮度計或彩色亮度計。本實施例用于測量平板顯示屏的亮度分布曲線。
權利要求
一種組合式分布式光度計,包括繞垂直主軸旋轉的主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撐結構包括水平轉臺部分以及水平轉軸的支架部分,所述水平轉軸處于水平轉臺的上方;所述分布式光度計還設有1)、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一連接位和第二連接位,所述第一連接位和第二連接位分處于水平轉軸的兩側,所述分布式光度計具有與第一連接位可拆式連接的第一裝燈支桿,所述第一裝燈支桿為路燈和LED燈的裝燈支桿,所述第一裝燈支桿使所述路燈和LED燈的中心線通過所述水平轉軸的中心線,所述分布式光度計還具有與第一連接位可拆式連接的光探測器安裝座,所述分布式光度計還具有與第二連接位可拆式連接的光陷阱,所述光探測器與光陷阱的中心線重合;2)、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二裝燈支架,所述第二裝燈支架為投光燈的裝燈支架,所述第二裝燈支架具有用于安裝燈具的頂架,使所述燈具在垂直向下時其中心線通過所述垂直軸的中心線;3)、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包括與所述主支撐結構的垂直主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一垂直軸、裝在第一垂直軸上的調節套、可轉動地安裝在調節套上的處于所述光陷阱和安裝在所述光探測器安裝座上的光探測器之間的裝燈支架,所述裝燈支架的旋轉軸線與水平轉軸平行,所述裝燈支架上安裝有電機及由電機驅動的用于安裝燈具的第二垂直軸,所述第二垂直軸的中心線與光探測器的中心線和光陷阱的中心線重合;4)、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為平板顯示器的支架,所述第四支架的一側具有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一連接部位,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側具有第二連接部位,所述第一連接部位與第二連接部位的中心線重合;5)、與所述水平轉臺可拆式連接的第五支架,所述第五支架具有與第二連接部位配合的安裝部位,所述安裝部位與第二連接部位可拆式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用于不同燈具、測量多種參數的組合式分布式光度計。它包括繞垂直主軸旋轉的主支撐結構,主支撐結構包括水平轉臺部分以及水平轉軸的支架部分,水平轉軸處于水平轉臺的上方;分布式光度計還設有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一支架、與所述水平轉軸可拆式連接的第二裝燈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以及與所述水平轉臺可拆式連接的第五支架。本發明以主支撐結構作為平臺,通過靈活的組合,能夠對不同燈具及平板顯示器的多種參數進行測量,適應用戶對分布式光度計的多功能、多用途的使用需求,使得本發明可以成為一種光學測試中心,可精確測器光源的光通量,傳遞光通量標準,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和減少用戶的設備投資。
文檔編號G01J1/00GK101846548SQ20101014248
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8日
發明者葉煒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