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羅非魚食源的分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品養殖領域,具體涉及羅非魚的養殖,尤其涉及一種羅非魚食源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術:
:羅非魚類是世界性的主要養殖對象之一,我國大陸羅非魚養殖產量在淡水養殖產量中居第六位,在世界羅非魚養殖產量中居第一位。羅非魚類中的主要養殖種類為尼羅羅非魚(Oeoc/zram/sm7o"c^),是我國大陸引進魚類中養殖最成功的。食物是促進魚類生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魚類吸取的食物及營養物質的分配利用是有效提高養魚產量的前提。羅非魚類能有效的利用水體中的浮游生物,通過鰓分泌粘液包裹浮游生物細胞,然后將富含浮游生物的食物團攝取,因此它能利用直徑小于5um的微型浮游植物。羅非魚類的腸道很長,至少是全長的6倍,消化和吸收都在腸道中進行。羅非魚并不非常喜食水生微管束植物,但可用于控制池塘中水生植物的生長。目前研究表明,羅非魚視覺運動反應較弱,是攝食浮游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當羅非魚體長〈5mm時,羅非魚主要攝食碎屑、藻類、輪蟲、枝角類,以浮游動物為主,隨著體長的增大,浮游植物的種類開始增多;當羅非魚體長〉50mm時,浮游植物是其主要餌料,通常藍藻占70%以上;當羅非魚體長M00mm,攝食種類增加,餌料種類包括有機碎屑、人工餌料、藻類、蟲卵、枝角類、輪蟲、小魚的鱗片、甲殼類、橈足類、泥土和植物葉片等。天然水域中,羅非魚類能很好的利用各種天然食物,即使在投館池塘,天然食物也占羅非魚生長需要的30-50%;羅非魚類對天然食物的利用率高于鯰魚類。生態養殖是近年我國大力提倡的一種生產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詞料,不施肥、灑藥,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系統,是以水質凈化、保護和合理利用鹽生植被、構建沿海防護林為目的,恢復紅樹林,優化養殖環境,改善養殖水產品的健康狀況,減少水產品的病害發生,最終實現養殖水產品的產量增加和品質提升,并且減少餌料投放、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支出。研究養殖魚類食源的傳統實驗方法有直接觀察法、消化道內含物法和糞便分析等,這些方法主要通過生物在被捕前所攝食物即消化道內未被消化的食物來確定生物的食性,雖然這些方法比較直觀,可是存在工作量大、分析過程長、費時費力和需要完備的分類學知識等缺陷,而且結果經常存在偏差,測定的只是被捕前所攝食物,不能代表生物長期的食性,且許多水域生物存在偶食性,此外這些方法不能區分所攝食物消化吸收的難易程度,而且往往偏向于較難消化的食物。穩定同位素法是根據消費者穩定同位素比值與其食物相應同位素比值相近的原則來判斷此生物的食物來源,進而確定食物貢獻,所取樣品是生物體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反映生物長期生命活動的結果,該方法最大優勢是能區分消化與同化,即反映動物同化的食物信息,而傳統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區分這兩者。目前,人工條件下池塘養殖的羅非魚食性的研究主要是僅采取傳統的消化道內含物法,研究羅非魚的攝餌活動及其對食物組成的影響。利用穩定同位素技術研究羅非魚食源的方法仍未有相關報道,而且對于生態養殖模式下,羅非魚的食物來源以及水生植物與養殖動物之間的互利耦合機制也未見有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對羅非魚的營養來源進行精確測定,從而準確定位羅非魚與生物種類的相互關系及系統的能量流動的羅非魚食源的分析方法。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方案予以實現的一種羅非魚食源的分析方法,該方法是采用穩定同位素技術對羅非魚的食物來源進行分析,其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羅非魚樣品,進行胃含物分析;根據胃含物分析結果,盡可能地采集進入養殖環境中羅非魚可能攝食的餌料,并對采集到的羅非魚樣品以及可能攝食的餌料進行處理;(2)對上述處理后的羅非魚樣品以及可能攝食的餌料進行穩定同位素測定;(3)對上述穩定同位素測定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利用多源線性混合模型,將羅非魚樣品的穩定同位素數值和攝食餌料的穩定同位素數值進行計算與比較,即可得出羅非魚食源。上述步驟(1)中,先對采集的羅非魚樣品進行常規的胃含物分析,胃含物分析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進行魚類食源分析的常用操作,根據胃含物分析的結果,可以初步判斷出羅非魚可能的餌料來源有哪些,然后盡可能地收集進入養殖環境中的餌料生物,如大型底棲動物、水生植物、底棲微藻、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等等。上述步驟(1)中,將采集到的羅非魚可能攝食的餌料進行處理,不同的餌料樣品其采集和處理方法不同,具體如下所示a.大型底棲動物按0.5mx0.5m樣方大小,取20cm表層沉積物樣,每站采集4次。對于穴居性或移動性較大的底棲動物如螃蟹和彈涂魚類,可人工捕獲取樣。對于潮下帶底棲動物,可用網具捕獲之。雙殼類動物通常是底內動物,由于個體大小和棲息深度的不同,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生活于近表層沉積物內,并且洞穴特征比較明顯,可以直接用手檢取,每20個生物個體混合成1個樣品。生活于軟泥質沉積物內,生活深度一般在10-50cm之間,用直徑15cm圓柱形PVC管采集沉積物。泥樣放入底棲動物旋渦分選裝置淘洗,三層套篩(上層網目為2.0mm,中層網目為1.0mm,下層網目為0.5mm)進行分離與篩檢。樣品量以滿足測試要求為宜。旋渦分選裝置淘洗出動物個體后,大的無脊椎動物,取10-20個混合成l個樣品;小的個體,50個體混成1個樣。螺類和雙殼類除去除外殼和胃含物,軟組織混勻成l個樣;蟹類剝取肌肉,包括爪、甲殼肉和腮混合成1個樣。現場冰凍保存,帶回實驗室后,樣品用1N的HCL溶液酸化處理后,用凍干機進行凍干處理(-60°C)48h,最后用石英缽充分研磨成細粉末狀,裝于封口袋中放入干燥器保存以備同位素分析;b.水生植物采集同種水生植物葉片與凋落物,每個混合樣由任10株植物的葉片(或凋落物)混合而成。蒸餾水沖洗除去附著的碎屑,在6(TC下烘干(48h),磨細過篩(lmm)封口袋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c.有機碎屑采集表層lcm沉積物樣品,6CTC下烘干至恒重,過0.42mm網篩以去除粗糙顆粒(主要是草根和貝殼等),混勻磨細,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d.底棲微藻在潮灘或種植島的可見底棲硅藻斑塊上,采用商業沙和尼龍網收集底棲微藻,將底棲微藻用酸霧熏蒸后,6(TC下烘干至恒重,磨細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f.浮游生物取10L塘內海水,先用0.169mm的篩絹過濾收集浮游動物,然后將過濾液用0.035mm生物網采集浮游植物,收集到塑料瓶中保存,靜置后,取上清液用燃燒過的GF/C膜(45(TC下燃燒6h)過濾,冰凍保存。帶回實驗室,先用酸霧熏蒸帶有浮游植物層的GF/C膜,再于60。C下將GF/C膜烘干(48h),用刀片從GF/C膜上刮下過濾物,磨細,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上述步驟(1)中,將采集到的羅非魚樣品,分別取其背鰭周圍肌肉,混合相同體長的羅非魚樣品,35尾混為一個樣,羅非魚組織樣品冷藏帶回實驗室后,用凍干機進行凍干處理(-60'C)48h,最后用石英缽充分研磨后,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上述步驟(2)中,采用同位素比率質譜儀對步驟(1)中處理后的各樣品進行穩定同位素測定。上述步驟(2)中,選擇對樣品的碳氮穩定同位素進行測定;為了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每測試5個樣品后加測1個標準樣。碳氮穩定同位素比值精密度為士0.02xl0人碳氮含量精密度為0.71%和0.31%。測得樣品的碳氮百分含量用%表示,碳氮穩定同位素比值以國際通用的(5值表示,是穩定同位素質譜分析所給出的樣品的重/輕同位素比值R樣與標準樣品的該比值及標的相對偏差,一般用千分數表示雙二"樣品一"標準品x1000i標準品其中,R=13C/12C或15N/14N,3值越小表示樣品重同位素(^C或"N)含量越低。上述步驟(3)中,對測定結果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單因子方差(ANOVA)及Duncan多重比較進行分析處理,所得數據均以平均值士標準差表示。上述步驟(3)中,根據捕食者與其生存環境中所攝取佴料的穩定同位素相一致的原則,將羅非魚樣品的穩定同位素數值和可能攝食餌料(包括底棲微藻、大型底棲動物、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等)的穩定同位素數值進行比較,數值一致的餌料則可能為羅非魚樣品的食源;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各餌料生物的同位素比值也不盡相同。其中,浮游生物、底棲微藻和有機碎屑的碳同位素比值基本一致(P>0.05),浮游植物的氮同位素比值則差異極顯著(PO.OOl),這可能與它們的優勢種組成有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l.本發明采用穩定同位素技術對羅非魚食源進行分析,穩定同位素技術能客觀地反映動物的食物(食源)及其營養級,不同動物組織反映動物不同時間內所同化的食物,如血液、肌肉與骨頭的同位素值能分別反映動物短期(以周計)、中期(以月計)和長期(以年計)內所同化的食物,而傳統方法的結果只能反映動物的瞬時捕食信息,穩定同位素還能對低營養級或個體較小生物的營養來源進行準確測定,進而為確定生物種群間的相互關系及對整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進行準確定位;2.本發明將穩定同位素技術和傳統的胃含物技術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分析準確度;3.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許多水生生物其碳源來自沿岸濱水植物和陸地植物,受人類活動干擾較大,本發明采用穩定同位素技術進行羅非魚食源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人類活動干擾,準確反映羅非魚種群的內部特征及其長期生命活動的結果,可對羅非魚的營養來源進行精確測定,從而準確定位羅非魚與生物種類的相互關系及系統的能量流動;4.本發明以穩定同位素技術為手段,結合胃含物分析法,追蹤和比較了不同生態環境中羅非魚的食物來源,評價了不同養殖系統中初級生產力對魚類的能量貢獻,為建立健康、安全、高效的灘涂養殖模式及其推廣應用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圖l為生態養殖塘(T)中尼羅羅非魚及其潛在餌料的S^C和S"N值;圖2為對照塘(C)中尼羅羅非魚及其潛在餌料的S"C和S"N值;其中,Bg為木欖(5,M/eragy,o^r/z/za),Rs為紅海欖(及/z/zop/zora砂/osa),Ho為喜鹽草(//a/opMaora/k),Hu為二藥藻(T/a/o^/ewm'"erv/s),Bm為底棲微藻(Benthicmicroalgae),Pp為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Zp為浮游動物(Zooplaiikton),Od為有機碎屑(Organicdetritus),C為甲殼類(Crustaceans),B為雙殼類(Bivalve),G為腹足類(Gastropods),F為魚類(Fishes),S為泥土(Silt)。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地解釋,但具體實施例并不對本發明做任何限定。本實施例以羅非魚類中的主要養殖種類尼羅羅非魚(Oeoc/zram/sm'/o&M)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穩定同位素技術,并結合胃含物分析法,對兩種生態環境(木欖一紅海欖混交林生態養殖塘、無紅樹林的對照養殖塘)中的羅非魚食物來源進行了追蹤和比較,具體步驟如下1、兩種生態環境的選擇本實施例選擇的兩種生態環境分別為木欖一紅海欖混交林生態養殖塘(簡稱生態養殖塘)和無紅樹林的對照養殖塘(簡稱對照塘),這兩種生態環境均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海上田園風光旅游區內的紅樹林種植一養殖系統示范區,該地區灘涂資源豐富,成片魚塘分布于河涌之間,生態養殖塘中木欖和紅海欖的種植比為l:1。本實施例的尼羅羅非魚樣品均來自木欖一紅海欖混交林生態養殖塘和無紅樹的對照養殖塘內,生態養殖塘以T(Treatmentpond)表示,對照塘以C(Controlpond)表示。2、樣品采集采集尼羅羅非魚樣品125尾,樣品體長范圍為100~280mm,其中生態養殖塘65尾,對照塘60尾。生態養殖塘采集的65尾中,其中空胃10個,攝食率為84.6%;對照塘60尾中,其中空胃ll個,攝食率為81.7%。3、胃含物分析法取出樣品尼羅羅非魚的消化道并編號,用紗布包好置于10%福爾馬林溶液中固定保存;小型食料生物種類借助雙筒解剖鏡和顯微鏡進行鑒定和計數;餌料生物的殘體以及不易被消化之器官、肢體或外殼作為鑒定的依據,然后計數胃含物中各種餌料的重量和出現頻率,以分析魚類的食性組成。用于評價餌料重要性的指標為莆且石AAm/o八某種餌料成分的重量inno/重里百分比w亡ww+八^M去且x1000/0所有餌料成分的總重量出現百分比(,=某禾=^1:出=火數x腿有食物的胃的個數4、穩定同位素分析在采集尼羅羅非魚樣品的同時,現場使用浮游生物網同步采集其可能攝食的餌料,對尼羅羅非魚及其餌料生物分別進行處理,操作如下a.除去消化道的尼羅羅非魚,取其背鰭周圍肌肉適量,混合相同體長組樣品,35尾混成1個樣,羅非魚組織樣品冷藏帶回實驗室后,用凍干機進行凍干處理(-60'C)48h,最后用石英缽充分研磨后,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b.底棲動物按0.5mx0.5m樣方大小,取20cm表層沉積物樣,每站采集4次。對于穴居性或移動性較大的底棲動物如螃蟹和彈涂魚類,可人工捕獲取樣。對于潮下帶底棲動物,可用網具捕獲之。雙殼類動物通常是底內動物,由于個體大小和棲息深度的不同,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生活于近表層沉積物內,并且洞穴特征比較明顯,可以直接用手檢取,每20個生物個體混合成1個樣品。生活于軟泥質沉積物內,生活深度一般在10-50cm之間,用直徑15cm圓柱形PVC管采集沉積物。泥樣放入底棲動物旋渦分選裝置淘洗,三層套篩(上層網目為2.0mm,中層網目為1.0mm,下層網目為0.5mm)進行分離與篩檢。樣品量以滿足測試要求為宜。旋渦分選裝置淘洗出動物個體后,大的無脊椎動物,取10-20個混合成1個樣品;小的個體,50個體混成1個樣。螺類和雙殼類除去除外殼和胃含物,軟組織混勻成1個樣;蟹類剝取肌肉,包括爪、甲殼肉和腮混合成l個樣。現場冰凍保存,帶回實驗室后,樣品用1N的HCL溶液酸化處理后,用凍干機(ToffodTYD-2)進行凍干處理(-60°C)48h,最后用石英缽充分研磨成細粉末狀,裝于封口袋中放入干燥器保存,以備同位素分析;c.水生植物對于生態養殖塘,采集由10株紅樹(木欖或紅海欖)植物的葉子混合成1個混合樣,采集2種植物的凋落物分別混成1個樣;對于對照塘,采集岸邊的野生鹽沼植物喜鹽草和二藥藻葉片分別制成混合樣。用蒸餾水沖洗除去葉片表面附著的碎屑,在6CTC下烘干至恒重,磨細過lmm網篩,封口袋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d.有機碎屑采集表層lcm沉積物樣品,6(TC下烘干至恒重,過0.42mm網篩以去除粗糙顆粒(主要是草根和貝殼等),混勻磨細,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e.底棲微藻在潮灘或種植島的可見底棲硅藻斑塊上,鋪上經前處理的商業沙薄層(5mm),(商業沙用10。/。HCI提前浸泡24h,然后用蒸餾水沖洗至中性,在馬弗爐中45(TC下燃燒4h以除去無機碳和有機物),在沙面上放一張63pm尼龍網,再在尼龍網上鋪5mm薄層沙,用過濾的塘內水保持沙濕潤;12h后,取下尼龍網及其上層沙放入燒杯內,用蒸餾水沖洗攪拌,將懸浮物(不含沙)過濾到GF/C濾膜(市售)上。冰凍保存,帶回實驗室后用酸霧熏蒸,6(TC下烘干至恒重,用刀片從GF/C膜上刮下懸浮物,磨細,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f.浮游生物在生態養殖塘和對照塘內分別取10L海水,先用0.169mm篩絹過濾收集浮游動物,然后將過濾液用0.035mm生物網采集浮游植物,收集到塑料瓶中保存,靜置后,取上清液用燃燒過的GF/C膜(45(TC下燃燒6h)過濾,;水凍保存。帶回實驗室,先用酸霧熏蒸帶有浮游植物層的GF/C膜,再于6(TC下將GF/C膜烘干(48h),用刀片從GF/C膜上刮下過濾物,磨細,干燥保存,作為同位素分析的樣品。采用最新一代的同位素比率質譜儀(FinniganMATDeltaVadvantage)和元素分析儀(FlashEA1112HT)進行測定,為了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每測試5個樣品后加測1個標準樣,碳氮穩定同位素比值精密度為士0.02xl0-3;碳氮含量精密度為0.71%和0.31%。測得樣品的碳氮百分含量用%表示,碳氮穩定同{立素比值以國際通用的S值表示。其中,R=13C/12C或15N/14N,S值越小表示樣品重同位素("C或"N)含量越低。對于比較復雜的系統(潛在食源組分有4個以上),通常使用多源線性混合模型(Multiplesourcelinearmixingmodel)來估算各類初級生產者對某一消費者的食源貢獻(Phillips&Gregg,2003;Lubetkin&Simenstad,2004),該模型可以〗古算出各類初級生產者相對貢獻率的可能范圍及其平均值。多源豐莫型5X消費者^XiSX生產者1+X2SX生產者2+".+Xn-!SX生產者n.i十(1—^—X2----_Xn.i)5X生產者n。美國學者Phillips和Gregg設計了模型的實用軟件IsoSource。碳氮穩定同位素不同來源的餌料貢獻比例采用Phillips以質量守恒模型為基礎編寫的IsoSource1.3.1軟件計算。5、數據處理數據用單因子方差(ANOVA)及Duncan多重比較進行分析處理,所得數據均以平均值士標準差表示。6、胃含物分析結果鏡檢結果顯示,生態養殖塘和對照塘中,尼羅羅非魚的主要食物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有機碎屑、泥土、浮游生物、底棲微藻為主,其中有機碎屑和泥土出現的頻率均為100%。從食物的重量百分比可看出,生態養殖塘中羅非魚的主要食物為有機碎屑、藍藻、凋落物和硅藻,這4種生物的重量百分比和為71.59%,而對照塘中的主要食物為有機碎屑、藍藻、泥土和長尾類,其重量百分和為61.90%(表1)。生態養殖塘中羅非魚攝食種類的多樣性也高于對照塘。生態養殖塘中的羅非魚除攝食有機碎屑、浮游生物、凋落物等主要食物外,還攝食少量的腹足類、甲殼類以及仔魚等(表l)。表1兩種生態環境中尼羅羅非魚的食物組成<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7、穩定同位素分析結果用于同位素分析的尼羅羅非魚樣品體長范圍為100~280mm。生態養殖塘中羅非魚(513C值的范圍為-23.52%。~-19.02%。,c515N的范圍為10.04%。~13.95%。。對照塘中羅非魚的W3C的范圍為-22.8%。~-19.50%。,<515N的范圍為10.62%。~13.40%。。與對照塘相比,生態養殖塘中羅非魚的313C值的范圍較寬,變化較大,而315N比值相對比較接近,這說明生態養殖塘中羅非魚的食物種類多樣,碳的來源較為復雜,而氮來源相對穩定。對于同一體長組,對照塘羅非魚的碳、氮同位素的富集度往往高于紅樹塘(表2)。表2不同池塘中尼羅羅非魚的313C(%。)和<515N(%。)的測試結果地點體長組(mm)^C平均值(%。)^5N平均值(%。)141'掘-23.52±0.3211急0.23161-掘-21.20±0.2613.15±0.21生態養181--200-21.24±0.1611.33±0.19殖塘201'-220-19.82±0.1712.12±0.24(T)221'-240-22.41±0.2511.02±0.19241'-260-22.14±0.3411.25±0.18261'-280-21.05±0.1511.05±0.26跳-120-22.80±0.2110.62±0,38121-440-19.50±0.1013.32±0.18141'-160-20.45±0.7312.82±0.25對照塘161'-180-21.81±0.2813.40±0.44(C)181'-200-20.80±0.1911.42±0.27201'-220-19.80±0.1212.20±0.17221-240-20.11±0.15U.04±0.29241'-260-20.14±0.2711.65±0.18分析尼羅羅非魚可能餌料的碳、氮同位素比值見表3。調査發現,生態養殖塘中浮游植物主要以小球藻(CWow//"w/ga&)、條紋小環藻(C>c/o&//aWe//!'gera)為主,而對照塘則主要以小顫藻(Oscz7/^on'afe"M&)占優勢。此外,維管束植物的碳氮同位素比值相差較大,這主要是由于它們的植物類型不同。生態養殖塘的水生維管束植物主要是C3途徑的木欖和紅海欖,而對照塘的維管束植物為C4途徑的野生鹽沼植物喜鹽草和二藥藻。表3不同池塘中尼羅羅非魚可能餌料的313C(%。)和315N(%。)的測試結果地點食物來源<513C平均值(%0)3"N平均值(%。)木欖5ragwz'eragy附"orWz/zfl-24.45±0.4510.17±0.43紅海欖艦鄉/wra砂/os"國23.41士0.557.05±0.49底棲微藻Benthicmicroalgae墨22.14士0.4110.34±0.6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26.95±0.609.12±0.38紅樹塘(T)浮游動物Zooplankton有機碎屑Organicdetritus-24.44±0.32-23.14±0.669.13±0.378.61±0.28甲殼類Crustaceans-13.41±0.124.51±0.50雙殼類Bivalve-12.31±0.456.14±0.33腹足類Gastropods-14.55±0.123.51±0.51魚類Fishes-14.34±0.325.14±0.25泥土Silt-10.68士0.202.14±0.55喜鹽草Z/a/opMaora/Zs隱22.75土0.5210.51±0.50二藥藻//a/o血/ew"/"erv/51-19.31±0.3211.14±0.34底棲微藻Benthicmicroalgae-22.35±0.2110.71±0.25對照塘(c)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27.28±0.446.67±0.44浮游動物Zooplankton-24.22士0.478,24±0.55有機碎屑Organicdetritus-23.01±0.358.68±0.40雙殼類Bivalve-11.31±0.326.84±0.25腹足類Gastropods-13.75±0.523.55±0.40泥土Silt-10.71±0.252.24±0.45根據各種可能餌料和尼羅羅非魚同位素比值的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有機碎屑、浮游植物、植物凋落物和底棲微藻是其主要食物,這與胃含物的觀察結果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系統中各餌料生物對尼羅羅非魚的貢獻比例不同。利用IsoSource軟件計算各種餌料生物對尼羅羅非魚的貢獻比例,生態養殖塘中羅非魚的主要餌料為有機碎屑,浮游植物和凋落物,這3種的貢獻比例依次5%55%、10°/。~40%和15%~26%(貢獻比例是指該館料對尼羅羅非魚的食源貢獻占全部餌料對尼羅羅非魚食源貢獻的百分比,下同),其它餌料的貢獻比例依次為底棲微藻2%~8%、浮游動物0%~2%。對照塘中羅非魚的主要餌料為浮游植物、有機碎屑、凋落物、底棲微藻、浮游動物,它們的餌料貢獻比例分別為8%~64%、25°/。55°/。、、1%~12%、0%~5%和0°/。~3%。可見,盡管尼羅羅非魚的食物來源豐富,然而,無論在生態養殖塘還是對照塘中,有機碎屑對尼羅羅非魚食物組成的貢獻比例都超過50%,這說明尼羅羅非魚是典型的碎屑食性魚類。本實施例采用穩定同位素技術,結合胃含物法分析法研究了尼羅羅非魚的食性和食物來源,結果表明,尼羅羅非魚為典型的碎屑食性魚類,主要食物種類為有機碎屑、浮游植物、植物凋落物、底棲微藻等,其中,有機碎屑對尼羅羅非魚的食物貢獻比例超過50%,這與以往認為尼羅羅非魚是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結果顯然不同。研究結果表明,羅非魚的攝食習性與其棲息地有密切關系,紅樹植物等初級生產者對羅非魚的食物來源有重要貢獻,生態養殖塘中15%~26%主要來源于紅樹凋落物;在對照塘中,鹽沼植物凋落物的貢獻比例為1%~12%。與傳統胃含物分析相比,穩定碳同位素比值直觀地反映了生態系統中生物間的食物關系,能準確計算出不同館料生物的貢獻比例,為今后如何提高養殖動物產量和進行科學的漁業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權利要求1、一種羅非魚食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采用穩定同位素技術對羅非魚的食物來源進行分析,其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羅非魚樣品,進行胃含物分析;根據胃含物分析結果,采集羅非魚攝食的餌料,并對采集到的羅非魚樣品以及攝食的餌料進行處理;(2)對上述處理后的羅非魚樣品以及攝食的餌料進行穩定同位素測定;(3)對上述穩定同位素測定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利用多源線性混合模型,將羅非魚樣品的穩定同位素數值和攝食餌料的穩定同位素數值進行計算與比較,即可得出羅非魚食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所述羅非魚攝食的餌料包括底棲動物、水生植物、底棲微藻、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穩定同位素測定采用同位素比率質譜儀。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穩定同位素測定是對羅非魚樣品以及攝食的餌料進行碳氮穩定同位素測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數據處理采用單因子方差和Duncan、s多重比較法。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羅非魚食源的分析方法,該方法是采用穩定同位素技術對羅非魚的食物來源進行分析,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羅非魚樣品,同步采集羅非魚可能攝食的餌料,并對采集到的羅非魚樣品以及可能攝食的餌料進行處理;(2)對上述處理后的羅非魚樣品以及可能攝食的餌料進行穩定同位素測定;(3)對上述穩定同位素測定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將羅非魚樣品的穩定同位素數值和可能攝食餌料的穩定同位素數值進行計算與比較,即可得出羅非魚食源。本發明將穩定同位素技術和傳統的胃含物技術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分析準確度,對羅非魚的營養來源進行精確測定,從而準確定位羅非魚與其他生物種類的相互關系及系統的能量流動。文檔編號G01N27/62GK101603944SQ20091004111公開日2009年12月16日申請日期2009年7月14日優先權日2009年7月14日發明者徐姍楠,李適宇申請人: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