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測量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精密測量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汽車零部件自動化裝備制造中,需要對空氣閥球頭間隙進行精密測量,請參見圖1~圖lb所示的原有的用于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的設備,其制動推桿加壓機構和測量機構全部固定在直線導軌滑塊固定4反307上。其結構為頂工件塊301固定在氣缸308活塞桿前端,測量彎板302 —個面固定在頂件塊301上,另一垂直窄端面在彎板導向槽303內隨氣缸308前后滑動。彎板導向槽303、位移傳感器304和氣缸308全部固定在直線導軌滑塊固定板307上。直線導軌滑塊固定板3077通過旋轉絲杠副306在底板3055上直線移動。由于測量裝置與加壓裝置設計在一起,沒有徹底分開,使得加壓裝置產生變形,運動部件受力后產生彈性變形造成測量誤差;絲杠副間隙造成測量誤差,導致誤差產生,由于是設備設計問題,誤差無法消除,致使測量產品精度與實際值存在較大誤差,嚴重影響產品質量穩定性。
因此,迫切需要對上述設備進行改進,使其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該裝置消除了原有設備的運動部件受力后產生彈性變形造成的測量誤差,并消除了原有設備的絲桿副間隙造成的測量誤差,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具有如下構成該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點是,包括底板、兩平行設置的導柱導套部件、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檢測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壓工件部件和施壓部件及工件定位部件、以及壓力變送器和位移傳感器,所述導柱導套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導套座、位于所迷導套座中的導柱和滾珠,所述滾珠位于所述導柱側面,所述檢測板包括第一表面和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兩所述導柱分別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兩端位置,所述施壓部件位于兩所述導套座之間并與所述壓力變送器連接,所述壓力變送器的自由端抵靠所述第一表面中心,所述壓力變送器的軸線垂直所述^r測^1,所述壓工件部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面板的壓工件軸,所述壓工件軸的軸線與所述壓力變送器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工件定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壓工件部件之間,所述位移傳感器固定在所述導套座上,所述位移傳感器的測量桿頭部與所述^r測;f反接觸。
較佳地,所述壓工件部件還包括軸套、軸套固定座和壓力作用件,所述軸套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軸套固定在所述軸套固定座中,所述壓工件軸位于所述軸套中,所述壓工件軸遠離所述檢測板的一端連接所述壓力作用件。
更佳地,所述壓力作用件包括空氣閥頂緊氣缸和氣缸浮動接頭,所述空氣閥頂緊氣缸包括氣缸和位于所述氣缸中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軸線與所述壓工件軸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氣缸浮動接頭分別連接所述活塞桿和所述壓工件軸。
更進一步地,所述氣缸浮動接頭與所述壓工件軸通過螺紋嚙合連接。
較佳地,所述施壓部件包括制動推桿頂緊氣缸,所述制動推桿頂緊氣缸包括頂緊氣缸和位于所述頂緊氣缸中的頂緊活塞桿,所述頂緊活塞桿一端連接所述壓力變送器,所述頂緊活塞桿的軸線與所述壓力變送器的所述軸線重合。
更佳地,還包括至少一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傳感器的測量頭與所述頂緊活塞桿自由端配合設置用于檢測所述頂緊活塞桿的位置。
更佳地,還包括儲氣罐,所述儲氣罐連通所述頂緊氣缸。
較佳地,還包括施壓部件移動件和滑板,所述施壓部件移動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座和位于所述固定座中的轉桿,所述轉桿上具有螺紋,所述施壓部件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轉桿穿設所述螺紋孔與所述螺紋孔嚙合,所述螺紋孔的壁沿所述轉桿的軸線方向具有裂口,所述裂口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施壓部件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滑板下具有開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底板上具有與所述轉桿平行的直線滑軌,所述直線滑軌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轉桿的軸線與所述導柱的軸線平行。
較佳地,還包括導套座滑塊和滑塊固定座,所述滑塊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滑塊固定座具有滑槽,所述導套座滑塊套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導套座和所迷導套座滑塊通過螺釘固定,所述滑槽平行于所述導柱。
較佳地,還包括反力彈簧,所述反力彈簧套在所述測量桿上分別抵靠所述檢測板和所述
5位移檢測器。
較佳地,所述工件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上限位件,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平行于所述檢測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間隔合適距離,所述壓工件軸自由端穿設所述第一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間,所述第二定位板開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心線與所述壓工件軸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上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側,所述上限位件一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板,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定位板可拆卸連接。
采用本實用新型,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測量裝置(導柱導套部件、檢測板)與加壓裝置(壓工件部件、施壓部件)徹底分開,將加壓裝置產生的變形誤差徹底消除,通過絲杠副結構改進,還消除了絲杠副間隙造成的測量誤差;為了保證測量精度,釆用一對高剛性、過盈量0.01-0.02mm配合的鋼球滾動導柱導套,并用淬硬檢測板將其連接為一體,既保證受壓時不產生微小的變形,也保證了前后運動的靈活性;壓力變送器的軸線、壓工件軸的軸線與測量裝置的測量中心重合;采用GR&R法嚴格評估本實用新型的測量系統,測量精度、穩定性遠遠高于原有設備。
圖1為原有的空氣閥球頭間隙檢測設備的主視示意圖。圖la為原有的空氣閥球頭間隙檢測設備的俯視示意圖一。圖lb為原有的空氣閥球頭間隙檢測設備的俯視示意圖二。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主^L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俯^L示意圖。圖5為圖2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左視示意圖。圖6為用于本實用新型的氣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請參閱圖2 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包括底板l、兩平行設置的導柱導套部件2、垂直于所述底板1的檢測板3、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的壓工件部件4和施壓部件5及工件定位部件6、以及壓力變送器7和位移傳感器8,所述導柱導套部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的導套座21、位于所述導套座21中的導柱22和滾珠23,所述滾珠23位于所述導柱22側面,所述檢測板3包括第一表面31和與所述第一表面31相對的第二表面32,兩所述導柱22分別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31上的兩端位置,所述施壓部件5位于兩所述導套座21之間并與所述壓力變送器7連接,所述壓力變送器7的自由端:fe靠所述第一表面31中心,所述壓力變送器7的軸線垂直所述檢測板3,所述壓工件部件4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面板32的壓工件軸41,所述壓工件軸41的軸線與所述壓力變送器7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工件定位部件6位于所述第二表面32和所述壓工件部件4之間,所述位移傳感器8固定在所述導套座21上,所述位移傳感器8的測量桿頭部與所述纟企測板3接觸。
上述導柱導套部件2是本實用新型的加工精度最高組件,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滾珠23—般采用鋼球,其直徑一致性S0.00025mm; HRC62-67; —般全部鉚接在導套座21中的塑料鋼球保持架內。可以知道,導套座21開有作為導套的孔,導柱22加鋼球與導套為過盈0.010-0.020mm滾動配合。導柱22、導套材料GCr15, HRC58-60。要求導套座21的兩孔端面垂直度^0.01mm;兩孔平行度^0.01mm,兩導柱22用淬火的檢測板3(材料Crl2MoV高合金工具鋼HRC58-60)用6個螺釘連接為一體,可在二導套內靈活滾動,摩擦阻力很小。
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上述位移傳感器8采用O.OOlmm位移傳感器,用一個連接塊固定在測量裝置精密導柱導套部件2的導套固定座21上,位移傳感器8與連接塊固定孔的配合為h6/G6,用M3螺釘固定后,靠位移傳感器8內部彈簧將測量桿頭部始終與檢測板3接觸。為防止操作時損壞位移傳感器8,本實用新型在實際制造時還為其加裝一不銹鋼防護罩。
較佳地,所述壓工件部件4還包括軸套42、軸套固定座43和壓力作用件44,所述軸套固定座43固定在所述底板l上,所述軸套42固定在所述軸套固定座43中,所述壓工件軸41位于所述軸套42中,所述壓工件軸41遠離所述檢測板3的一端連接所述壓力作用件4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壓工件軸41與軸套42配合間隙g6/E7;軸套42外徑與軸套固定座43孔配合r6/H7,壓工件軸41 、軸套42采用GCrl5軸承鋼淬火HRC56-60。軸套固定座43材料為45鋼,調質HB250。裝配后要求壓工件軸41與測量中心重合。
更佳地,所述壓力作用件44包括空氣閥頂緊氣缸45和氣缸浮動接頭46,所述空氣閥頂緊氣缸45包括氣缸和位于所述氣缸中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軸線與所述壓工件軸41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氣缸浮動接頭46分別連接所述活塞桿和所述壓工件軸4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氣缸浮動接頭46與所述壓工件軸41通過螺紋嚙合連接,氣缸用二
7支撐板固定在底板1上,缸體側面槽內前后各安裝一個磁性開關,便于PLC采集到位信號。 裝配后氣缸和活塞桿中心與測量中心重合。
較佳地,所述施壓部件5包括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所述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包括頂 緊氣缸52和位于所述頂緊氣缸52中的頂緊活塞桿53,所述頂緊活塞桿53 —端連接所述壓 力變送器7,所述頂緊活塞桿53的軸線與所述壓力變送器7的所述軸線重合。
更佳地,還包括至少一傳感器54,所述傳感器54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傳感器54 的測量頭與所述頂緊活塞桿53自由端配合設置用于檢測所述頂緊活塞桿53的位置。在本實 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設置了兩個傳感器54,排在所述頂緊活塞桿53自由端運動線路 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儲氣罐205,所述儲氣罐205連通所述頂緊氣 缸52。為保證頂緊力的穩定,在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氣路中增加了一個儲氣罐205。本實用 新型采用的氣路圖可以多種多樣,圖6為用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氣路示意圖,其中201是三 聯件,202是電磁開關閥,203是精密減壓閥,204是精密壓力表,205是儲氣罐,206\206B 是2位三通電磁閥,207是單向節流閥,208是減壓閥,209是三位五通閥,210是消聲器。
較佳地,還包括施壓部件移動件9和滑板55,所述施壓部件移動件9包括固定在所述底 板1上的固定座91和位于所述固定座91中的轉桿92,所述轉桿92上具有螺紋,所述施壓 部件5上設置有螺紋孔56,所述轉桿92穿設所述螺紋孔56與所述螺紋孔56噴合,所述螺 紋孔56的壁沿所述轉桿92的軸線方向具有裂口 57,所述裂口 57通過螺釘連接,所述施壓 部件5固定在所述滑板55上,所述滑板55下具有開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底板1上具有與所 述轉桿92平行的直線滑軌11,所述直線滑軌11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轉桿92的軸線與所 述導柱22的軸線平行。所述施壓部件移動件9的作用是根據被測工件100的長短調節制動推 桿頂緊氣缸51到適當位置,使移動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時輕松、省力,位置確定后用螺釘 鎖死螺紋孔。
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采用扁平雙桿氣缸,用直角板垂直 固定在滑板55上,目的是讓位移傳感器8盡量靠近被測工件100,減少測量誤差。二個傳感 器54用不銹鋼直角彎板固定在滑板55上,可準確檢測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的活塞桿53位 置。壓力變送器7用螺釘安裝在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的過渡接頭上,前端以球面形式與檢測 板3接觸和分離,保證測量誤差盡可能小。
較佳地,還包括導套座滑塊24和滑塊固定座25,所述滑塊固定座25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滑塊固定座25具有滑槽26,所述導套座滑塊24套"^在所述滑槽26中,所述導套 座21和所述導套座滑塊24通過螺釘固定,所述滑槽26平行于所述導柱22。在本實用新型 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滑槽26為T型滑槽,導套座滑塊24卡位在其中,只能在滑槽26中沿滑 槽26滑動,要求裝配后二個滑槽26與工件定位部件6中心線平行。作用是根據被測工件100 的長短調節測量裝置的精密導柱導套部件2到適當位置,位置確定后可用四個螺釘均勻鎖死 導套座21和導套座滑塊24。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反力彈簧,所述反力彈簧套在所述測量桿上分 別抵靠所述檢測板3和所述位移檢測器8。在位移傳感器8測量桿上套反力彈簧的作用是保 證檢測板3始終與被測工件100緊密接觸。
較佳地,所述工件定位部件6包括第一定位板61、第二定位板62和上限位件63,所述 第一定位板6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62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平行于所述檢測板3,所述第一定 位板6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62間隔合適距離,所述壓工件軸41自由端穿設所述第一定位板 6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6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62之間,所述第二定位板62開有定位槽64, 所述定位槽64中心線與所述壓工件軸41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上限位件63位于所述第二定 位板62上側,所述上限位件63—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板62,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定位板 62可拆卸連接。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定位^反61和第二定位板62采用 Crl 2MoV高合金工具鋼,淬火HRC60-62 ,定位槽64與被測工件100配合間隙 0.02mm 0.04mm。所述上限位件63是上限位旋轉壓板裝置,包括壓板,壓板一端與第二定位 板軸接,使得壓板可繞軸旋轉,另一端與第二定位板62卡接,主要防止被測工件IOO繞球頭 旋轉角度過大而隆起造成測量誤差增加。裝配時,應保證定位槽64中心線與測量中心重合, 第一定位板61和第二定位板62端面與測量中心垂直。
本實用新型用于檢測FCV鉚接后推桿球頭和空氣閥球i充的間隙,工作時,取被測工件 100,即一個鉚接好的FCV部件,將頭部的塑料蓋、彈簧片去掉,大致校正同軸度在2mm以 內后放在工件定位部件6中,空氣閥位于第二定位板62和壓工件軸41自由端之間,推桿穿 設所述定位槽64,將旋轉壓板壓下;旋松導套座21和導套座滑塊24之間的螺釘,滑動導套 座滑塊24,調整導套座滑塊24和滑塊固定座25相對位置,進而調整導柱22的位置,使得 與其相連的檢測板3的第二表面32垂直緊貼被測工件100,保證導柱22可以向遠離被測工 件100方向靈活位移4~5mm距離,注意保證檢測板3與第一定位板61及第二第位板62之間 的平行度,旋緊螺釘;松開螺紋孔56上的螺釘,旋轉轉桿92調整施壓部件5到適當位置,然后旋緊螺釘;通氣源,調整氣源總氣壓為6 bar,開啟空氣閥頂緊氣缸45將^fe測工件100 緊壓在工件定位部件6中(空氣閥頂緊氣缸45的力可通過氣i 各里的精密減壓閥208控制,括 空氣閥頂緊氣缸45速度可通過氣缸上的二個單向節流閥207控制,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也 配有同樣功能元件),接著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根據規定壓力參數通過檢測板3向被測工件 100施壓(此時位移傳感器8的測量頭始終與檢測板3接觸,為保證頂緊力的穩定,在制動 推桿頂緊氣缸51氣路中增加了 一個儲氣罐205 ),當壓力變送器7檢測到頂緊力為450N+/-10% 時,通過與位移傳感器8相連的PLC控制器將位移傳感器8讀數置0;狀態穩定后,制動推 桿頂緊氣缸51退回(由PLC程序在位移傳感器8置零后開始記數設定狀態穩定時間大約2 秒后退回),被測工件IOO在其內部彈簧力作用下,克服導柱導套的滾動摩擦力、反力彈簧和 位移傳感器8的彈簧力,頂著檢測板3 —起移動,直到被測工件100的球頭間隙從左面完全 移動到右面(從圖2看),檢測板3停止不動為止。此時位移傳感器8顯示屏上的讀數,即為 被測工件100的球頭間隙值。需要說明的是,該裝置測量的間隙值與實際值不一致,是因為 被測工件100受壓后微量變形引起,與測量裝置無關。應該將被測工件100變形值測量后重 新計算間隙值。
為了提高自動化和操作簡便,上述各部件可以連接各輔件進行遠距離操作,因此,本實 用新型還可以包括一系列輔件,包括工作臺、氣動元件、電控箱、觸摸屏及安全罩五部分, 工作臺用于固定上述測量裝置、氣動元件、電控箱、觸摸屏及安全罩。氣動元件是各種動作 執行機構。電控箱、觸摸屏作為該裝置的控制機構。安全罩由電子安全門鎖、光電觸摸開關、 有機玻璃透明視窗及門開啟的氮氣彈簧構成。如上述精密減壓閥203、 208可以采用電磁開關 閥206、 209通過觸摸屏進行遠距離控制,傳感器54、壓力變送器7和位移傳感器8采用PLC 控制器通過觸摸屏進行遠距離控制。當通氣源后,在電子觸摸屏上打開控制空氣閥頂緊氣缸 45的電磁開關閥209,調整精密減壓閥208使空氣閥頂緊氣缸45的氣壓達到被測工件100的 要求壓力值,通過精密減壓閥的壓力表數值*氣缸受壓面積確定;然后蓋上安全門,在電子觸 摸屏上,打開控制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的電磁開關閥206,讓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的活塞 桿53前端的壓力變送器7向前推檢測板3頂住被測工件100。根據電子觸摸屏上壓力變送器 7顯示的壓力值,精確調整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的精密減壓閥203,直至壓力變送器7顯示 表的壓力為450N+A10。/。時,接著將位移傳感器8置零,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退回,導柱22 滑動直至停止,讀取位移傳感器8讀數,讀數即為空氣閥^l頭間隙。
而且,采用了提高自動化的輔件后,工藝操作流程可以具體簡化為取一個鉚接好的FCV部件,即被測部件100,放在工件定位部件6上,定位牢靠并用上限位旋轉壓板裝置定位; 關上安全保護門,保護門是透明的(保護門關閉后設備才能動作);將觸摸屏由手動模式轉換 為自動循環模式,按光電循環開關,空氣閥頂緊氣缸45首先頂緊空氣閥,同時觸發行程開關; 行程開關觸發后,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前進,克服制動推桿后的錐形彈簧力,頂緊制動推桿, 將球頭與球坑完全壓到一側緊密接觸;同時觸發傳感器54提供到位信號,PLC開始測量壓力 變送器7的壓力值;當頂緊力顯示為450N+A10y。時,自動將LDT (位移傳感器8 )置零,PLC 延時1~2秒以便壓力穩定;松開制動推桿頂緊氣缸51,過適當時間讀取LDT的讀數,該讀 數即球坑間隙;松開空氣閥頂緊氣缸45,打開安全保護門,取下被測工件100。至此,全部 測量過程結束。上述操作基本上自動進行,操作極為簡便。
上述壓力變送器7 (Load Cell)及其顯示儀表監控制動推桿頂緊力,品牌可以選 BURSTER;位移傳感器8 (LDT)品牌可以選SONY,配備LDT校準件(以SGM980工件 為基準+A4mm);測試過程中,必須保證制動推桿和空氣閥基準面垂直度在1°以內;測試夾 具必須能夠適應不同長度的制動推桿,因此設計了可以調節位置的機構(包括施壓部件移動 件9和滑板55,導套座滑塊24和滑塊固定座25,等等);PLC控制器可以選用AB公司的 Micrologixl500;觸摸屏可以選用AB公司的Panelview600。
本實用新型與原國外設備的最大區別在于將施壓裝置和測量裝置分開,做到互不干涉, 這樣就避免了由于受力部件的變形導致的測量誤差。另外測量裝置采用高剛性精密雙導柱導 套作為與被測工件100—起移動的運動部件,在0.001mm位移傳感器配合下,能精確反映被 測工件100的微小移動距離,從而精確測量出鉚壓球頭內的間隙。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消除了原有設備的運動部件受力后產 生彈性變形造成的測量誤差,并消除了原有設備的絲桿副間隙造成的測量誤差,測量精度高、 穩定性好。
在此說明書中,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作出 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說明性 的而非限制性的。
權利要求1. 一種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兩平行設置的導柱導套部件、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檢測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壓工件部件和施壓部件及工件定位部件、以及壓力變送器和位移傳感器,所述導柱導套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導套座、位于所述導套座中的導柱和滾珠,所述滾珠位于所述導柱側面,所述檢測板包括第一表面和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兩所述導柱分別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兩端位置,所述施壓部件位于兩所述導套座之間并與所述壓力變送器連接,所述壓力變送器的自由端抵靠所述第一表面中心,所述壓力變送器的軸線垂直所述檢測板,所述壓工件部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面板的壓工件軸,所述壓工件軸的軸線與所述壓力變送器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工件定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壓工件部件之間,所述位移傳感器固定在所述導套座上,所述位移傳感器的測量桿頭部與所述檢測板接觸。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4正在于,所述壓工件部件還包 括軸套、軸套固定座和壓力作用件,所述軸套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軸套固定在 所述軸套固定座中,所述壓工件軸位于所述軸套中,所述壓工件軸遠離所述片全測^1的一端 連接所述壓力作用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迷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作用件包括 空氣閥頂緊氣缸和氣缸浮動接頭,所迷空氣閥頂緊氣釭包括氣缸和位于所述氣缸中的活塞 桿,所迷活塞桿的軸線與所述壓工件軸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氣缸浮動接頭分別連接所述 活塞桿和所述壓工件軸。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浮動接頭與 所述壓工件軸通過螺紋嚙合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壓部件包括制 動推桿頂緊氣缸,所述制動推桿頂緊氣缸包括頂緊氣釭和位于所述頂緊氣缸中的頂緊活塞 桿,所述頂緊活塞桿一端連接所述壓力變送器,所述頂緊活塞桿的軸線與所述壓力變送器 的所述軸線重合。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傳感器, 所述傳感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傳感器的測量頭與所述頂緊活塞桿自由端配合設置用 于檢測所述頂緊活塞桿的位置。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施壓部件移動件和滑板,所述施壓部件移動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座和位于所述固定座中的轉 桿,所述轉桿上具有螺紋,所述施壓部件上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轉桿穿設所述螺紋孔與所 述螺紋孔嚙合,所述螺紋孔的壁沿所述轉桿的軸線方向具有裂口 ,所迷裂口通過螺釘連接, 所述施壓部件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滑^1下具有開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底板上具有與所 述轉桿平行的直線滑軌,所述直線滑軌位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轉桿的軸線與所述導柱的軸 線平行。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套座滑塊和 滑塊固定座,所述滑塊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f反上,所述滑塊固定座具有滑槽,所述導套座 滑塊套接在所述滑槽中,所述導套座和所述導套座滑塊通過螺釘固定,所述滑槽平行于所 述導柱。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反力彈簧,所 述反力彈簧套在所述測量桿上分別抵靠所述檢測板和所述位移檢測器。
10.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部件包 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上限位件,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底 板上平行于所述檢測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間隔合適距離,所述壓工件軸 自由端穿設所述第一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間,所述第二定位板 開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心線與所述壓工件軸的所述軸線重合,所述上限位件位于所述 第二定位板上側,所述上限位件一端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板,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定位板 可拆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閥球頭間隙精密測量裝置,包括底板、兩平行設置的導柱導套部件、垂直于底板的檢測板、固定在底板上的壓工件部件和施壓部件及工件定位部件,導柱導套部件和施壓部件相對于底板的位置可調,導柱垂直固定在檢測板上,施壓部件位于導套座之間并與抵靠檢測板中心的壓力變送器連接,壓工件部件包括朝向檢測板的與壓力變送器相對的壓工件軸,其軸線與垂直檢測板的壓力變送器的軸線重合,工件定位部件位于檢測板和壓工件部件之間,位移傳感器固定在導套座上,其測量桿頭部與檢測板接觸,本實用新型消除了原有設備的運動部件受力后產生彈性變形造成的測量誤差,并消除了原有設備的絲桿副間隙造成的測量誤差,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
文檔編號G01B13/00GK201281591SQ20082015291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0日
發明者放 戚, 王曉明 申請人:上海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