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溶液緩存桶上液位傳感器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溶液緩存桶的主要作用是,當工廠廠務向機臺供應化學液體時,起到廠務 供應與機臺使用之間的緩存作用。在機臺的連續運轉過程中,溶液緩存桶的液 位不能過低,如果過低將有排空的危險;而廠務對溶液緩存桶補液時同樣需要 確保不能過量補液。為了監測溶液緩存桶中溶液的液位,通常的做法是在桶中 沿著高度的方向設置多個液位偵測器。參見圖1,這些液位偵測器用一固定裝置 沿著高度方向固定在桶內,從每根液位偵測器引出的信號線分別經過耦合器件 后與一傳感裝置相連接。采用該種安裝結構,由于液位偵測器長期浸泡在化學 液體中,而溶液緩存桶內部經常處于高壓狀態,化學液體容易滲入液位偵測器、 信號線中,導致信號電路的短路或者斷路,進而引起信號電路信號錯亂。并且, 現有的安裝結構還存在維護困難的問題,當液位偵測器發生故障之后,需要將 溶液緩存桶從機臺上拆卸下來,打開緩存桶后取出液位偵測器再進行修理。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避免液位偵測器長期浸泡在化學 液體中受腐蝕、并且安裝維護更為方便的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安裝結構, 它包括開設在溶液緩存桶的側部的支管路,所述的支管路的兩端部均與所述的 溶液緩存桶相連通,所述的支管路的兩端部位于不同的髙度;多個液位偵測器 設置在所述的支管路上。
為了減小各個傳感裝置之間的干擾,所述的多個液位偵測器分別獨立的與 多個傳感裝置相連接。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采用,使得(1)支管路中的液位能夠隨著溶液緩存 桶中液位的升降而等液面髙度升降,桶中的液位是否過髙或者過低都能夠由支 管路上的液位偵測器檢測出來,液位偵測器不必長期浸泡在化學液體中,避免 了液位偵測器或者信號線的腐蝕;(2)液位偵測器可以直接固定在支管路上,
不需要特殊的支架,連接方便;(3)液位偵測器暴露在外界,對其進行檢測、 維修更為方便。
圖1是現有的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其中,1、液位偵測器,2、固定裝置,3、耦合器件,4、傳感裝置,51、 溶液緩存桶,52、支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 一種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安裝結構,該結構包括 開設在溶液緩存桶51的側部的支管路52,所述的支管路52的兩端部均與所述 的溶液緩存桶51相連通,所述的支管路52的兩端部位于同一鉛垂線上,所述 的支管路52沿著豎直方向延伸;4個液位偵測器1設置在所述的支管路52的外 壁上,各個所述的液位偵測器1的檢測端與所述的支管路52的內部相連通,所 述的液位偵測器1的信號線從所述的支管路52的外壁上引出后分別獨立的與4 個傳感裝置4相連接,并且各個所述的液位偵測器1與傳感裝置4之間通過耦 合器件3相連接,由此形成4組獨立的檢測線路,互不干擾。其中,液位偵測 器1的數量應當由機臺的需求而定,個數不受本實施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 支管路52的兩端部均與所述的溶液緩存桶51相連通,則根據連通器原理,支 管路52中的溶液的液面與溶液緩存桶51中的溶液的液面始終持平,那么支管 路52上的液位偵測器1所反應的液面情況即為溶液緩存桶51中的液面情況。
所述的液位偵測器l簡單的連接在所述的支管路52上,例如捆綁式連接, 不需要特殊的固定裝置、連接支架等,節約成本。
其中,各個所述的液位偵測器1的正邏輯可以是該液位"有液體"、也可以 是該液位"無液體"的兩種邏輯方式,以便于應用于常態為"有液體"或者"無 液體"的液體狀態變化偵測。
權利要求1、一種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包括開設在溶液緩存桶(51)的側部的支管路(52),所述的支管路(52)的兩端部均與所述的溶液緩存桶(51)相連通,所述的支管路(52)的兩端部位于不同的高度;多個液位偵測器(1)設置在所述的支管路(52)上。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個液位偵測器(1)分別獨立的與多個傳感裝置(4)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溶液緩存桶液位傳感器安裝結構,它包括開設在溶液緩存桶的側部的支管路,所述的支管路的兩端部均與所述的溶液緩存桶相連通,所述的支管路的兩端部位于不同的高度;多個液位偵測器設置在所述的支管路上。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1)支管路中的液位能夠隨著溶液緩存桶中液位的升降而等液面高度升降,桶中的液位是否過高或者過低都能夠由支管路上的液位偵測器檢測出來,液位偵測器不必長期浸泡在化學液體中,避免了液位偵測器或者信號線的腐蝕,液位檢測更加安全;(2)液位偵測器可以直接固定在支管路上,不需要特殊的支架,連接方便;(3)液位偵測器暴露在外界,對其進行檢測、維修更為方便。
文檔編號G01F23/00GK201212829SQ20082003841
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20日
發明者波 王, 胡九強, 耀 陳, 陳有證 申請人: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