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物件檢測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檢測機設計,特別是一種物件檢 測機。
背景技術:
參閱
圖1,習知檢測機2包含有機臺21、整列裝置22、轉 盤23、攝影機24、運算裝置25及退料裝置26;其中,該整列 裝置22系設于該機臺21上且將復數螺絲l予以依序整列輸出; 另,該轉盤23周緣開設有復數開孔231,以供該整列裝置22 整列輸出的螺絲1置放;又,該攝影機24架設該轉盤23側邊, 以擷取該螺絲1影像信號;至于,該運算裝置25系與該攝影 機24連結,以便針對該攝影機24所擷取的影像信號加以分析、 處理;最后,該退料裝置26系設于該轉盤23旁,以分別針對 該運算裝置25分析、判斷后的螺絲1進行不同位置的分選集 收。
仍續前述,檢測時,該等螺絲1藉由該整列裝置22依序 排列輸出,以及該轉盤23承接該螺絲1進行傳送至該攝影機 24相對位置,以利該攝影機24進行該等螺絲1影像擷取,并 將影像資料傳送至該運送裝置25進行分析,最后針對良莠不 同的該等螺絲l在該退料裝置26作用下進行分類集收。
查,習知檢測機2雖可進行螺絲的良莠檢測,不過,前述 習知檢測機2所檢測的螺絲種類僅限于一般螺絲構造而已,亦 即如圖2所示的螺絲1'構造,即無法運用于習知檢測機2上 進行檢測,故在使用上即有所限制。
或許部份業者認為只要改變該轉盤23'設計(參閱圖3), 即可承載如圖2所示的具有復數凸塊13,的螺絲1'進行檢 測,假若如此,其使用上亦有所缺失,亦即該螺絲1'于該轉
盤23'傳送過程中,易使該等螺絲r產生轉動,再加上該整 列裝置22,整列輸出的該等螺絲r無法呈同一方向置放于該
開孔231',因此如圖4所示,該每一螺絲1'上的凸塊13' 位置并無法確保對準于該攝影機24'時,導致該凸塊13'位 置產生偏移、遮擋,造成誤判情事發生,進而影響該運算裝置
25'后續影像判讀的精確度。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物件檢測機,其可 提升檢測品質,以減少誤判情事發生。
于是,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物件檢測機,其包 含有一機臺; 一整列裝置,其具有一于該機臺上且承置該物 件的震動盤,以及一銜接該震動盤并依序輸出該物件的軌道, 其中,該物件上凸設有凸塊,并且該物件的凸塊系呈向上顯示 現輸出; 一轉動裝置,其具有一設于該機臺上的擋掣盤,以及 一樞設于該擋掣盤上的檢測盤,其中,該檢測盤的周緣開設有 .復數開孔,且該其一開孔恰與該軌道銜接,以依序承接該物件 伸置,另該擋掣盤上開設有一通孔; 一定位裝置,其具有一樞 設于該通孔內的轉盤,以及一與該轉盤連接且帶動該轉盤轉動 的動力源,而前述該轉盤可供該檢測盤所帶動的該物件依序定 位、轉動; 一擷取裝置,其具有一設于該轉盤上方的檢測器, 以及一設于該轉盤側邊的攝影機,前述該檢測器可針對該物件 的凸塊位置加以偵測; 一運算裝置,其系與該檢測器、攝影機 與動力源連結,該檢測器偵測所得的訊號得以為該運算裝置所 接收,進而連動該動力源驅動,以做為該轉盤轉動角度依據, 以使該物件上的凸塊未受任何阻擋下,該攝影機可準確對準該 物件進行影像擷取;及一退料裝置,其設于該轉動裝置旁,以 分別針對該運算裝置分析、判斷后的物件進行分選集收。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該轉動裝置具有一設于該機臺上的 擋掣盤,以及一樞設于該擋掣盤上的檢測盤,而前述該擋掣 盤上開設有一通孔,且該通孔恰可供該定位裝置設置,以利該 檢測盤所帶動的該物件可依序定位于該定位裝置上,再輔以該 定位裝置上方設有一檢測器,且該檢測器、定位裝置及擷取裝 置并與該運算裝置連結,當具有凸塊的物件依序傳送于該定位 裝置上進行轉動時,利用該檢測器的感測該物件上的凸塊設置 位置,進而以控制該定位裝置轉動角度,確保該物件上的凸塊 未受任何阻擋下,該擷取裝置的攝影機可準確對準該物件進行 影像擷取,藉以提升后該運算裝置后續影像判讀的精確度,避 免誤判情事發生。
附閨說明
4
圖1是習知檢測才幾的立體示意圖2是習知物件的示意圖3是另一習知檢測機的立體示意圖4是另一習知檢測機的檢測態樣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定位裝置帶動物件動作側視圖;及
圖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定位裝置帶動物件動作俯視圖。
主要組件代表符號說明
3物件檢測機 33轉動裝置 36運算裝置 331擋犁盤 334通孔 351轉盤 41凸塊
31機臺 34擷取裝置 37退料裝置 332檢測盤 341檢測器 352動力源
32整列裝置 35定位裝置 321軌道 333開孔 342攝影機 4物件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 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明白。
參閱圖5,本實用新型物件檢測機3的一較佳實施例,其 含有一機臺31, 一設于該機臺31上且將復數物件4予以整列 輸出的整列裝置32, —可承接前述輸出該物件4的轉動裝置 33, 一設于該機臺31上且擷取該物件4影像信號的擷取裝置 34, 一位于該轉動裝置33下方的定位裝置35, 一分別與該擷 取裝置34與定位裝置35連結的運算裝置36,以及一設于該轉 動裝置33旁的退料裝置37;其中,該機臺31及整列裝置33 等構造,均與習知所述相同,恕不詳述;特別是,該轉動裝置 33具有一設于該機臺31上的擋攀盤331,以及一樞設于該擋 掣盤331上的檢測盤332,其中,該檢測盤332的周緣開設有 復數開孔333,且該其一開孔333恰與該整列裝置32的軌道 321銜接,以依序承接該物件4伸置,另該擋掣盤331上開設 有一通孔334。
仍續前述,該定位裝置35具有一樞設于該通孔334內的 轉盤351,以及一與該轉盤351連接且帶動該轉盤351轉動的 動力源352 (如伺服馬達等),而前述該轉盤351可供該檢測盤
332所帶動的該物件4依序定位;另,該擷取裝置34具有具有 一設于該轉盤351上方的檢測器341,以及一設于該轉盤351 側邊的攝影機342。
再者,該運算裝置35系與該檢測器341、攝影機342與動 力源352連結,該檢測器341偵測所得的訊號及該攝影機342 所擷取的影像得以為該運算裝置35所接收,進而連動該動力 源352驅動,以做為該轉盤351轉動角度依據,以使該物件4 上的凸塊41未受任何阻擋下,該攝影機342可準確對準該物 件4進行影像擷取,進而針對該攝影機342所擷取的影像信號 等加以分析、處理;最后,該退料裝置36設于該轉動裝置33 旁,以分別針對該運算裝置36分析、判斷后的物件4進行不 同位置的分選集收。
同時配合參閱圖6、圖7,本實施例針對具有三個凸塊41 的物件4(如圖中所示的螺絲等)進行檢測;故檢測時,該等物 件4經由該整列裝置32整列輸出,以及該轉動裝置33轉動傳 送至該轉盤351位置處,此時該動力源352便驅動該轉盤351 轉動,以連動該物件4產生自轉,于是當該物件4自轉過程中, 一旦該檢測器341感測到該其一凸塊41位置時,該檢測器341 即會將訊號傳遞至該運算裝置36,俾便該運算裝置36發射一 訊號控制該轉盤351停止轉動,而形成圖6所示的所有凸塊41 未受相互阻擋狀態,因此該攝影機342便可一次完全地擷取該 凸塊41影像,且該影像資料再傳送至該運算裝置36進行判讀、 分析,以確定該等凸塊41高度H2是否為標準值內,不論結果 正確與否,便再轉動該轉動裝置33,以便利用退料裝置37進 行退料分選集收動作,所以檢測過程便可更為方便、精準,可 避免該等凸塊41相互遮擋產生的錯誤影像資料,以消除后續 可能產生的誤判現象,進而確保該物件4檢測品質,以提升產 品竟爭力。
歸納前述,本實用新型藉由定位裝置轉動,并輔以檢測器 感測,以使該物件能準確定位,且其上的凸塊在無相互遮擋下, 以利攝影機準確地進行影像擷取作業,如此可避免影像缺失所 產生的誤判情事,進而提升檢測品質,故確實能達到本實用新 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 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 申請專利范圍及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 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物件檢測機,其特征在包含有一機臺;一整列裝置,其具有一于該機臺上且承置該物件的震動盤,以及一銜接該震動盤并依序輸出該物件的軌道,其中,該物件上凸設有凸塊,并且該物件的凸塊系呈向上顯示現輸出;一轉動裝置,其具有一設于該機臺上的擋掣盤,以及一樞設于該擋掣盤上的檢測盤,其中,該檢測盤的周緣開設有復數開孔,且該其一開孔恰與該軌道銜接,以依序承接該物件伸置,另該擋掣盤上開設有一通孔;一定位裝置,其具有一樞設于該通孔內的轉盤,以及一與該轉盤連接且帶動該轉盤轉動的動力源,而前述該轉盤可供該檢測盤所帶動的該物件依序定位、轉動;一擷取裝置,其具有一設于該轉盤上方的檢測器,以及一設于該轉盤側邊的攝影機,前述該檢測器可針對該物件的凸塊位置加以偵測;一運算裝置,其系與該檢測器、攝影機與動力源連結,該檢測器偵測所得的訊號得以為該運算裝置所接收,進而連動該動力源驅動,以做為該轉盤轉動角度依據,以使該物件上的凸塊未受任何阻擋下,該攝影機可準確對準該物件進行影像擷取;及一退料裝置,其設于該轉動裝置旁,以分別針對該運算裝置分析、判斷后的物件進行分選集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物件檢測機,其主要在于該轉動裝置的擋掣盤上開設有一通孔,以供定位裝置設置,再配合該轉動裝置上設有一檢測器設計,因此,當具有凸塊的物件依序傳送于該定位裝置上進行轉動時,利用該檢測器的感測該物件上的凸塊設置位置,進而以控制該定位裝置轉動角度,確保該物件上的凸塊未受任何阻擋下,該攝影機可準確對準該物件進行影像擷取,藉以提升后該運算裝置后續影像判讀的精確度,避免誤判情事發生。
文檔編號G01N21/84GK201057529SQ200720142729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6日
發明者王冠仁 申請人:貝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