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在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中所使用的甩墨用的激光 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其使該激光照射器迅速且正確地進行旋轉而朝向應照 射的方向。
背景技術:
在構造物的側壁面、頂面或地面等上輸出并顯示激光線(laser line) 的所謂的激光出墨器(laser marking vessel)中,為了使所輸出的激光 線能在360。的范圍內進行照射,而在照射器主體的下端裝入旋轉機構。在 這種情況下,操作者在對出墨器進行設置后,可經由旋轉機構以手動方式 使照射器主體大致進行旋轉,然后再進行利用微動的調整而正確地與目標 位置相一致的過程,以進行出墨操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l:日本專利早期 公開的特開平9 - 166436號公報)。日本專利早期公開的特開平9 - 166436號公報 這種出墨器在以手動方式使激光線與目的位置對合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激 光線形成為縱線而輸出的情況下的出墨作業中,要求極其慎重且正確的調 整作業。所以,這種調整作業對作業者形成極大的負擔。當然,出墨器和 受光器的距離越長,即使具有微調整機構,調整作業也越是不容易。
因此,已知有一種藉由利用遠程控制(remote control )使激光照射 器進行旋轉,而由預先配置在目標位置上的受光器對從照射器所輸出的激 光線進行檢測,且使照射器的旋轉停止的結構的出墨裝置(例如參照專利 文獻2:日本專利早期^^開的特開2000 - 230828號/〉纟艮,專利文獻3:曰 本專利早期公開的特開2001 - 191271號公報)。日本專利早期公開的特開2000 - 230828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早期公開的特開2001 - 191271號公報 上述的那種遠程控制型的出墨器,可使利用人手所進行的作業簡潔化, 在謀求縮短關于出墨作業的時間方面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因為需要配置 用于驅動出墨器的驅動源,所以存在無法避免裝置的大型化的問題。
而且,即使出墨器的大致定位藉由利用手動方式使主體部分旋轉而進 行調整,但遠程控制式的出墨器在以手動方式使主體部分旋轉的情況下,有 可能在驅動系統上施加過量的負重而形成故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簡潔的旋轉機構(compact rolling mechanism),可使激光出墨器所輸出的激光線迅速并正確地進行對合(位 置對合),且即使伴有利用手動的旋轉也不會施加形成故障原因的負載。
本發明提供一種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為載置并可旋轉地保持激光 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包括殼部主體,具有底壁和與所述底壁連結的側壁, 并在所述殼部主體內側劃分形成收納空間;多個旋轉環,在所述殼部主體 內的收納空間內層疊配置,且分別可個別地進行旋轉。
在前述旋轉環中,位于最上部的旋轉環為手動旋轉環,此手動旋轉環 與激光照射器直接連結以對所述激光照射器進行支持,并以手動方式使所 述激光照射器進行旋轉,而進行大致的定位;且其它的旋轉環為自動旋 轉環,與其上方所配置的旋轉環一起,使激光照射器高速地進行旋轉;手 動微動環,與其上方所配置的旋轉環一起,以手動方式使激光照射器極細 微地進行微動;自動微動環,與其上方所配置的旋轉環一起,使激光照射 器以低速旋轉并極細微地進行微動。
前述自動旋轉環及前述自動微動環在位于它們的正下方的旋轉環的上 面具有驅動源。
在具有上述構成的旋轉機構中,最好使自動旋轉環的驅動源為可進行 高速旋轉的直流電動機,而自動微動環的驅動源為可進行低速旋轉的步進 電動機。
而且,可在殼部主體的側壁下部每相距大致90 的間隔設置窗孔,并 在各窗孔中設置至少2個感測器,用于接收對自動旋轉環驅動源與自動微 動環的驅動源進行控制的信號,且所述感測器指向不同的方向。
在追尾完成后的監視時間至少設定為3秒鐘的情況下,可進行正確的 位置對合。
在本發明中,于前述自動微動環和驅動所述自動微動環的驅動源的相 互之間設置動力傳達裝置,而且所述動力傳達裝置包括感應軸,在自動 微動環的環外端一體突出;引導裝置,具有將所述感應軸在該自動微動環 的旋轉方向上夾入的爪部;螺旋棒,將所述引導裝置以螺旋結合而進行保 持,且利用來自前述驅動源的動力的傳達而進行旋轉,以使所述引導裝置 沿其軸芯進行前后的滑動;以及,進行恢復控制的一對斷續器,對引導裝 置前后的滑動界限分別進行檢測,并依據所述檢測結果使自動微動環、自 動旋轉環沿順時針方向、反時針方向進行適當旋轉,而使激光線與收束點 對合。
如利用本發明,由于形成一種使激光照射器與以手動方式進行旋轉的旋轉環直接連結,并將自動旋轉環、自動微動環配置在手動的旋轉環的下 側的重合構造,所以伴隨手動的力只是施加在手動旋轉環上(不承受驅動系 統和電源等的自重),在自動旋轉環上不會加以形成故障原因的負載,可 進行輕快的手動旋轉。
而且,因為自動旋轉環、自動微動環的驅動源被配置在位于這些環的 下側的環的上面,所以不需要另外設立用于設置驅動源的空間,因此可使 》走轉才幾構簡潔化。
當激光線相距進行出墨的位置較遠時,驅動旋轉機構并使激光照射器 快速旋轉,當激光線接近出墨位置時降低旋轉速度,這形成一種實用的動 作,但在適應快速旋轉的DC發動機中,本來停止在設定位置的動作自身就 不容易,還必須使P窗信號變化而調節旋轉速度,所以其設定和構成復雜。 另一方面,在使用步進電動機的情況下,為了正確地停止在進行出墨的位置 上,不得不使一步的旋轉量極細小,但當以極細小的旋轉量進行旋轉時,存 在在激光線的位置對合上要花費大量時間的問題。如本發明那樣, 一起使
用DC電動機和步進電動機,并由DC電動機進行大致的位置對合,再由步 進電動機進行正確的位置對合,可迅速且正確地進行出墨位置的激光線的 位置對合。
在利用步進電動機使自動微動環旋轉驅動,并使激光線與使接收器的 受光感測器的中心(收束點)進行對合的位置對合中,因為所述步進電動 機以確定的角度在每一步使所述自動微動環進行旋轉,所以也可設想有時 激光線會跨越經過收束點。在這種情況下,激光線會向從收束點離開的方 向繼續進行旋轉,而無法迅速地進行位置對合。但是,在本發明中,在自 動微動環和驅動所述自動〗敖動環的驅動源之間所配置的動力傳達裝置上設 置斷續器,對負責自動微動環的旋轉的引導裝置的滑動界限進行檢測,且 依據其檢測結果使自動旋轉環、自動微動環按順針、逆時針方向的情況進 行適當旋轉,并反復進行位置對合直至激光線與收束點相對合(恢復控制), 所以可迅速地進4亍位置對合。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 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繪示為關于本發明的具有旋轉機構的激光照射器和接收器的配置 狀況示意圖。
圖2繪示為旋轉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3繪示為接收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繪示為旋轉積4勾的方塊圖。圖5繪示為感測器的配置狀況的平面示意圖。
圖6繪示為^l巴手部的主要部分示意圖。
圖7繪示為照射地墨用的激光的照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所示的照射器的說明圖。
圖9繪示為接收器的其它結構的示意圖。
意圖。; 、、 、、 a 、 - —、、
圖11A繪示為自動旋轉環的旋轉時間圖。 圖11B繪示為自動微動環的旋轉時間圖。 圖12繪示為斷續器的一個例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繪示為斷續器的其它例子的結構示意圖。
1:激光照射器2:旋轉機構
2a:殼部主體2a!:底部
2a2:側壁2a3:底部蓋
2b:手動旋轉環2c:自動旋轉環
2d:自動微動環2e:手動微動環
3:三腳架4二把手部
4a、4b:螺旋棒5:接收器
5a、5b:感測器6:防脫夾具
7:螺旋齒輪8:DC電動才幾單元
9:步進電動機單元9a:步進電動機
9b:動力傳達裝置9b,
9b2引導裝置9b3:螺旋棒
9b4,、9b4L:斷續器10:基板
11:缺口12:過濾器
13:感測器14:發送器
15a、15b:過濾放大器16a,、16b:整流器
17:微型計算機18:加速度感測器
19、20、 21:發光二極管(LED)22、23、 24:開關
25:光電轉換電路26:微型計算機
27、28:驅動器29:貫通孔
30:發送部31:接收部
P:棒部K:收納空間
S:彈簧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利用圖示對本發明更加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1繪示為關于本發明的具有旋轉積4勾的自動追尾式的激光照射器, 和接收從該照射器所輸出的激光線(以縱線作為例子)的接收器的配置狀
況。圖2繪示為旋轉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中的標號l為激光照射器;標號2為旋轉機構,將激光旋轉器可旋 轉地進行保持;標號3為三腳架(tripod),設置在旋轉機構2的殼部主 體2a的底部;標號4為把手部,使旋轉機構2的手動旋轉環進行孩i動;標 號5為接收器(receiver)(受光器),接收由激光照射器1所輸出的激 光。
如圖2所示,旋轉機構2的殼部主體2a包括底部2a,、與該底部2a! 連接的側壁2&2及底部蓋2a3,并且在殼部主體2a的內側劃分形成有收納空 間K。
在收納空間K的內部,從上開始依次層疊配置有手動旋轉環2b,與 激光照射器1直接連結并支持且以手動方式使該激光照射器1旋轉而進行 大致的定位;自動旋轉環2c,使激光照射器1高速地進行旋轉;自動微動 環2d,使激光照射器1低速地進行旋轉而極微小地微動;以及手動微動環 2e,使激光照射器1以手動方式而極微小地進行旋轉。并且,各環可以殼 部主體2a的底部2a:上所一體設置的棒部p為中心而進行旋轉。
而且,標號6為防脫夾具,將激光照射器1與手動旋轉環2b進行連結; 標號7為螺旋齒輪(helical gear),與自動旋轉環2c連結;標號8為DC (直流)電動機單元(包含齒輪機構),將自動旋轉環2c通過螺旋齒輪7 進行旋轉驅動。該DC電動機單元8設定為一種由DC電動機8a使自動旋轉 環2c大致地進行高速旋轉的減速化,并被配置固定在位于其正下方的自動 ;微動環2d的上面。
而且,標號9為步進電動才幾單元(st印motor unit )(包含動力傳達 裝置),使自動微動環2e進行旋轉驅動。該步進電動機單元9使自動微動 環2d細微精密地進行旋轉,并被配置固定在位于其正下方的手動微動環2e 的上面。
標號10為基板,配置在底部蓋2a3的內側,并裝入有驅動旋轉積4勾2 而使激光照射器1進朽-旋轉的電路;標號11為缺口 (notch),在底部蓋 2a3上相距大致9()G的間隔而設置,并與底部蓋2a3協動而形成窗孔;標號 12為過濾器(filter),對缺口 11進行密封;標號13a ~ 13d為感測器 (sensor ),配置在基板10上并通過缺口 11的過濾器12而指向外部。這 些感測器構成用于接收來自接收器5的信號的接收裝置,并依據接收信號 驅動旋轉機構2的DC電動才幾單元8或步進電動片幾單元9,使自動旋轉環2c、自動微動環2d進行旋轉而將激光線移動到任意的位置。
采用上述圖1所示的構成的激光照射器1,所示為輸出1條縱線L的情
況,但也可輸出多條線或地墨用的激光,并設置用于接收由激光照射器1
所輸出的激光的接收器5。
接收器5可采用圖3所示的構成,在受光感測器部中裝入左右排列的 受光元件5a、 5b,為了使激光照射器1所輸出的激光線L與受光感測器部 的中心部0對合,可利用旋轉機構2使激光照射器1旋轉而進行調整(位 置對合)(也可變更接收器5的配置位置)。
當在接收器5的受光感測器部上所照射的激光線L進入右側的感測器 5a時,將使激光線L向左側進行移動以來到受光感測器部中心(收束點) 的指令信號,從接收器5的發送器14朝旋轉機構2的接收裝置發送。另一 方面,當在受光感測器部上所照射的激光線L進入左側的感測器5b時,將 使激光線L向右側移動以來到受光感測器5的中心0的指令信號,從接收 器5的發送器14朝旋轉機構2的接收裝置發送。
由感測器5a、 5b所得到的光信號,利用過濾過大器15a、 15b只抽出 必要的頻帶,并利用整流器16a、 16b進行信號轉換且輸入樣i型計算才幾17 (microcomputer),以進行信號處理、運算處理。此時,加速度感測器18 的輸出也進入微型計算機17,并從現狀的位置資訊而在微型計算機17的內 部進行將感測器5a、 5b的信號序列(signal sequence)轉換或返回的動 作。
在接收器5中可設置用于顯示受光狀況的發光二極管19、 20、 21(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用于聲音表示的蜂鳴器(buzzer)以及其它的各 種種類的開關22~24。
圖4繪示為關于本發明的旋轉機構2的一個例子的示意圖,從接收器5 的發送器14所發送的信號會藉由旋轉機構2的感測器13a ~ 13d而進行接 收,并通過光電轉換電路25由微型計算機26進行信號處理,且通過驅動 器27、 28依據需要而驅動DC電動機單元8、步進電動機單元9,以使自動 旋轉環2c或自動微動環2d進行旋轉。
圖5繪示為感測器13a 13d的配置狀況的平面示意圖。圖6繪示為使 手動微動環2e進行微動的把手部4的主要部分示意圖。
感測器13a-13d可采用如圖5所示的配置,藉此而確實地接收來自接 收器5的信號。但是,本發明并不只限定于這種配置,可采用各種各樣的 配置形態。
而且,關于把手部4,是如圖6所示那樣在手動微動環2e上形成凸部 t,并設置對該凸部t從兩側進行挾持的螺旋棒4a、 4b (screw rod)(所 示為頂端部以彈簧S進行彈性支持的螺旋棒4b的例子),且藉由使該螺旋棒4a沿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酌情進行旋轉,而使手動微動環2e進行 微動(除了電動機和傳動系統的齒輪以外,也可應用同樣的機構于自動微 動環2d)。把手部4也并不限定于圖示的例子。
在照射地墨用的激光(點狀的激光)的照射器中,可如圖7中所示的 構成的模式圖那樣,在旋轉機構的棒部P中預先設置貫通孔29,并通過該 貫通孔29使地墨用的激光輸出。
在這種構成中,如圖8所示,在旋轉機構2的內部且在貫通孔29的附 近設置利用例如紅外線的發送部30,并在激光照射器1的激光照射口上同 樣地設置利用紅外線的接收部31。藉由將通過旋轉機構2的過濾器12所得 到的信號,從發送部30向照射器側在貫通孔29中進行反射并傳達到接收 部31,而對從照射器1所輸出的激光進行控制(輸出縱線、橫線、縱中心 線、縱90。線等),且進行電源的接通 斷開等的轉換。
作為應用于上述那種構成的激光照射器中的接收器5,可利用圖9所示 的接收器。
在該接收器5中,標號32、 33、 34、 35為對照射器側進4亍遠程控制的 鑰匙開關,例如可將鑰匙開關32分配為縱線輸出用,將鑰匙開關33分配 為橫線輸出用,將鑰匙開關34分配為縱橫線輸出用,將鑰匙開關35分配 為電源4妾通 斷開用。
關于旋轉機構2,基本上與上述圖4所示的構成沒有不同的地方,但追 加了用于輸出地墨激光的裝置。
驅動旋轉機構2的通信信號可利用紅外線,但也可應用電波方式。關 于在旋轉機構2和激光照射器1相互間的發送、接收的信號,也可應用紅 外線或電波方式。
利用無線方式對于旋轉機構2的自動旋轉環2c、自動微動環2e的驅動 裝置(DC電動機單元8、步進電動機單元9 )進行遠程操作的信號,其可由 感測器13a 13d接收,所以理想情況是在旋轉機構2的全周范圍內設置窗 孔,將感測器呈放射狀緊密配置,但如采用這種構造,會導致殼部主體(罩 殼)的強度下降。在本發明中,是在殼部主體2a的側壁下部相距約90°的 間隔設置窗孔,并在各窗孔中如圖5所示那樣配置指向不同定向的至少2 個感測器,所以可在不損害殼部主體2a的強度下而改善接收靈敏度。
即使在利用旋轉機構2所進行的激光照射器的旋轉停止的情況下,在 采用感測器方式的照射器中,應當也會有正處于控制激光線的水平度和垂 直度的中途的情況,所以將該時間考慮在內,從照射器的旋轉停止開始, 再經過至少3秒鐘的時間延遲后使動作完成較佳,藉此使位置對合的精度 提尚。
圖10繪示為關于本發明的旋轉機構的步進電動機單元9的主要部分示意圖。圖中的標號9a為步進電動機,標號9b為動力傳達裝置。
動力傳達裝置9b包括感應軸9b, (induction shaft),在自動孩i動 環2d的環外端一體突出;引導裝置外2,具有沿自動微動環2d進行旋轉的 方向(圖中箭形符號方向)夾入該感應軸9b,的爪部e;以及螺旋棒9b"將 該引導裝置9b2以螺旋扣合進行保持,且利用來自步進電動機9a的動力的 傳達而進行旋轉,以使該引導裝置9br沿其軸芯0進行前后滑動(該棒未圖 示,其通過軸承可旋轉地進行保持)。且在該螺旋棒9b3中,以夾入引導裝 置9b2的形態而相距間隔M配置一對斷續器9b4R、 9b4L,該間隔M形成引導 裝置9b2可滑動的范圍。
當驅動了步進電動機9a以使螺旋棒9b3進行旋轉時,引導裝置9b2可 沿螺旋棒9b3的軸芯0進行滑動,隨之而來的是自動微動環2d會沿順時針 方向、逆時針方向進行孩i動。作為此時的該自動微動環2d的微動范圍,例 如以旋轉角度表示而設定為±30左右(以移動距離表示為±2固左右)。 在圖示的例子中,在使自動微動環2d沿逆時針方向進行孩i動的情況下,
引導裝置9b2向斷續器9b化滑動,當斷續器9b収檢測到引導裝置9b2時,輸
出用于表示向該方向的滑動已達到界限的信號。
另一方面,在使自動微動環2d沿順時針方向進行微動的情況下,引導 裝置9b2向斷續器9W滑動,當斷續器9b札檢測到引導裝置9b2時,輸出用 于表示向該方向的滑動已達到界限的信號。
具有上述那種構成的動力傳達裝置9b的旋轉機構,在進行例如使自動 微動環2d沿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且使激光線L與接收器5的受光感測器 部的收束點對合的位置對合動作的過程中,該激光線L越過受光感測器部 的收束點時的恢復控制(recovery control )按照以下的要領進4于。此處 的前提是,在引導裝置9b2進行滑動的范圍M中,必須存在激光線L與接收 器5的受光感測器部的收束點相對合的位置。
首先,當激光線L越過收束點時,引導裝置9b2直接朝著斷續器9W進 行滑動,當斷續器9b4L檢測到引導裝置9b2時,輸出用于表示該引導裝置9b2 達到滑動的界限的信號。
于是,步進電動機9a進行反向旋轉,使自動微動環2d以旋轉角度3° 而沿逆時針方向進4亍旋轉(相當于間隔M的中央),然后,利用DC電動積』 8a使自動旋轉環2c以旋轉角度6。左右而沿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并從該 位置起,利用步進電動機9a使自動微動環2d沿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以 使激光線L與收束點對合。
在上述的位置再對合中,如激光線L與收束點不對合并越過收束點進 一步進行滑動,則該引導裝置9b2直接向斷續器9b4K滑動,當該斷續器9W 檢測到引導裝置9b2時,輸出用于表示該引導裝置9b2達到滑動界限的信號,
ii根據該信號,步進電動機9a進行反向旋轉,并使自動微動環2d以旋轉角 度3°左右而沿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相當于間隔M的中央)。然后,DC電 動機8a使自動旋轉環2c沿逆時針方向旋轉6。左右,并從該位置起,利用 步進電動機9a使自動微動環2d沿順時針方向進行旋轉,以使激光線L與 收束點對合。
在進行自動追尾的上述構成的旋轉機構中,自動旋轉環2c、自動微動環 2e反復進行同樣的恢復動作,直到激光線L與收束點相對合。圖IIA、圖 11B分別表示在利用斷續器9b化、9W對引導裝置9b2進行;^測的情況下,自 動旋轉環2c、自動農i動環2e的動作情況的時間圖(time chart)。
關于上述的恢復(recovery)動作,是利用使旋轉機構的電源接通時 所進行的初始化(initial)動作,使引導裝置外2的位置被設定在間隔M 的大致中央,但當在電源接通的狀態下,進行多次用于位置對合的追尾動 作時,該引導裝置9b2的中心位置逐漸偏離,所以在與其對應的意義上也需 要進行恢復控制。
自動微動環2d的旋轉范圍以旋轉角度表示為± 3。左右,在恢復動作時 是對進行3。左右的反相旋轉的情況(相當于步進電動機9a移動了 1萬步的 情況)進行了說明,但該角度并不特別地限定,可任意地進行設定。
而且,自動旋轉環2c在恢復動作中是以旋轉6。左右的情況進行了說明, 但該角度也并不特別地限定。旋轉角度6°在DC電動機的動作時間中對應約 0. 33秒,可藉由使自動微動環9d反向旋轉后,再使自動旋轉環2c沿與該 自動微動環9d的旋轉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而恢復到激光線的位置對合的 初始姿勢。
圖12繪示為斷續器9b4K、 9W的主要部分的構成示意圖。圖示的斷續器 9b4R、 9b禮為透過型光斷《賣器(transparency mold photo interrupter), 在罩殼中使發光二極管和受光元件保持間隔對向配置,并藉由對通過兩者 之間的檢測物體所引起的受光元件側的光量變化以非接觸方式進行檢測, 而檢測得知引導裝置9b2的滑動界限。
在本發明中,可取代圖12所示的斷續器而采用圖13所示那樣的反射 型光斷續器,對斷續器的類型并不限定。
如利用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迅速且正確地使激光線進行位置對合 的簡潔的旋轉機構。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 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 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 一種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為載置并可旋轉地保持所述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殼部主體,包含底壁以及與所述底壁連結的側壁,并在所述殼部主體的內側劃分形成收納空間;多數個旋轉環,在所述殼部主體內的所述收納空間內層疊配置,且分別可個別地進行旋轉;在所述旋轉環中,位于最上部的旋轉環為手動旋轉環,所述手動旋轉環與所述激光照射器直接連結以對所述激光照射器進行支持,并以手動方式使所述激光照射器進行旋轉而進行大致的定位;且其它的旋轉環為自動旋轉環,與其上方所配置的旋轉環一起,使所述激光照射器高速地進行旋轉;手動微動環,與位于其上方的旋轉環一起,以手動方式使所述激光照射器極細微地進行旋轉;以及自動微動環,與位于其上方的旋轉環一起,使所述激光照射器以低速旋轉且極細微地進行微動;其中,所述自動旋轉環及所述自動微動環在位于它們的正下方的旋轉環的上面具有驅動源。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自動旋轉環的驅動源為可進行高速旋轉的直流電動機,而所述自動微動 環的驅動源為可進行低速旋轉的步進電動機。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在 所述殼部主體的側壁下部,每相距大致90°的間隔即設置窗孔,并在各窗孔 中設置至少2個感測器,以接收對所述自動旋轉環的驅動源與所述自動微 動環的驅動源進行控制的信號,且所述感測器指向不同的方向。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旋轉機構具有監視機能,從激光線的位置對合完成時開始,至少經過3 秒4中的時間延遲而完成動作。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在 所述自動^f效動環以及驅動所述自動^:動環的驅動源相互之間設置動力傳達 裝置,所述動力傳達裝置包括感應軸,在所述自動微動環的環外端一體突出;爪部;螺旋棒,將所述引導裝置以螺旋結合而進行保持,且利用來自所述驅 動源的動力的傳達而進行旋轉,以使所述引導裝置沿其軸芯進行前后的滑動;以及進行恢復控制的一對斷續器,對所述引導裝置前后的滑動界限分別進 行檢測,并依據所述檢測結果使所述自動微動環、所述自動旋轉環沿順時 針方向、反時針方向進行適當旋轉,而使激光線與收束點對合。
全文摘要
一種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為載置并可旋轉地保持一激光照射器的旋轉機構,其包括殼部主體,具有底壁和與底壁連結的側壁,在殼部主體的內側劃分形成收納空間;多個旋轉環,在殼部主體內的收納空間內層疊配置,且分別可個別地進行旋轉。在前述旋轉環中,手動旋轉環位于最上部,與激光照射器直接連結以支持激光照射器,并以手動方式使激光照射器旋轉而進行大致的定位,其它的旋轉環為自動旋轉環,與其上方配置的旋轉環一起,使激光照射器高速地旋轉;手動微動環,與位于其上方的旋轉環一起,以手動方式使激光照射器極細微的旋轉;自動微動環,與位于其上方的旋轉環一起,使激光照射器以低速旋轉并極細微地進行微動;其中,自動旋轉環及自動微動環在位于它們的正下方的旋轉環的上面具有驅動源。
文檔編號G01C15/00GK101512292SQ200680055889
公開日2009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4日
發明者佐藤和男, 巖崎亙, 間野浩一朗 申請人:株式會社Tjm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