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及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單板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控制系統中,板卡之間的互聯普遍采用插卡式結構,通常由一塊背板和多塊單板構成,系統常常需要知道哪些槽位上插有單板,哪些槽位上沒有插單板,也就是所謂的單板在位檢測,或者單板點名。按照現有技術中的實現方法,如圖1所示,是從主控板連接一根在位檢測信號線到業務板,根據該信號線的電平高低來檢測單板是否在位。
而現有技術的缺點是1、系統中有多少塊業務板就需要設計多少根在位檢測信號線,在位檢測信號線通過背板連接主控板和各業務板的背板槽位,如果背板中槽位較多,則在背板總線中需要額外增加較多的用于在位檢測的信號線,因此背板總線數目較多;2、如果在位檢測信號線發生硬件故障,則無法用于單板在位檢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及系統,利用應用普遍的邊界掃描技術,實現單板的在位檢測,減少背板總線數目,實現可靠的單板在位檢測機制。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包括步驟(A)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發送廣播消息;(B)可尋址掃描端口ASP接收到所述廣播消息后,回復響應消息;
(C)根據所述響應消息的內容判斷單板是否在位。
所述步驟(A)之前還包括步驟向測試總線控制器TBC發送指令,驅動測試總線控制器TBC檢測系統中單板是否在位。
所述步驟(A)具體為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選擇一個待檢測的槽位,并根據槽位ID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發送廣播消息。
所述步驟(B)還包括步驟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回收響應消息。
所述步驟(B)中所述的響應消息為接入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槽位ID。
所述步驟(C)具體包括步驟(C1)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將回收的所述響應消息中的槽位ID與發送廣播消息基于的槽位ID進行比較,如果槽位ID一致,執行步驟(C2),否則執行步驟(C3);(C2)判斷并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該槽位的單板在位;(C3)判斷并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該槽位的單板不在位。
所述步驟(C)之后還包括查詢是否遍歷所有槽位如果遍歷所有槽位,則單板在位檢測流程結束;如果沒有遍歷所有槽位,則返回至步驟(A)。
所述步驟(B)具體為可尋址掃描端口ASP接收到廣播消息后,依據總線競爭機制回復響應消息。
所述步驟(B)中所述響應消息為接入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槽位ID。
所述步驟(C)具體為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將獲取的槽位ID數據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獲取單板在位信息。
所述步驟(B)中所述響應消息為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芯片ID。
所述步驟(C)具體為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將獲取的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芯片ID數據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獲取單板在位信息。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單板在位檢測系統,包括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其設于主控板上;以及可尋址掃描端口ASP,其設于業務板上;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通過背板上的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與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實現通信;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用于根據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廣播消息回復響應消息;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用于根據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響應消息判斷單板是否在位;其中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根據槽位ID發送廣播消息。
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包括響應消息回收單元、比較單元和判斷單元;所述響應消息回收單元,用于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回收響應消息;所述比較單元,用于將回收的所述響應消息中的槽位ID與發送廣播消息基于的槽位ID進行比較;所述判斷單元,用于根據比較單元的比較結果判斷并報告所述槽位ID對應槽位的單板是否在位。
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依據總線競爭機制回復響應消息。
所述響應消息包括接入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槽位ID或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芯片ID。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1149.1標準總線)實現單板在位檢測的功能,在已經實現系統級邊界掃描測試總線的產品上不需要額外增加任何硬件即可增加該功能;2、背板只需布置五根邊界掃描測試總線,對于槽位數超過5個的產品(一般產品均超過了5個槽位),減少了背板總線的數目;3、存在測試總線控制器發送廣播消息-可尋址掃描端口回復響應消息的握手協議,因此單板在位檢測更加可靠;4、槽位標識和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總線都是從背板接入業務板,因此業務板沒有插緊的情況也可以檢測到。
圖1是現有技術單板在位檢測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實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的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實施例二的方法流程圖;圖4是本發明的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實施例三的方法流程圖;圖5是本發明的單板在位檢測系統圖;圖6是本發明的通過JTAG系統總線實現單板在位檢測模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聯合測試行動組)制定了邊界掃描測試規范,并于1990年成為IEEE的標準IEEE1149.1-90,簡稱JTAG標準,JTAG標準大大推動了邊界掃描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現在邊界掃描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主要應用有板卡互連測試、FLASH加載、邏輯編程等。應用層面也從芯片級到電路板級再到系統級發展,各種應用特性被不斷地挖掘出來。下述本發明的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就是利用邊界掃描技術實現單板的在位檢測。
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包括步驟步驟201、網管或測試終端發送指令,驅動TBC檢測系統中單板是否在位,TBC選擇一個待檢測的槽位;步驟202、根據槽位ID通過背板JTAG系統總線發送廣播消息;步驟203、TBC通過背板JTAG系統總線回收響應消息;業務板分別插在各槽位中,槽位ID接入業務板的ASP中,位于該槽位的ASP在收到廣播消息后,向TBC回復響應消息,消息內容為該ASP的槽位ID;步驟204、TBC將回收的響應消息中的槽位ID與發送廣播消息基于的槽位ID進行比較,判斷單板是否在位如果槽位ID一致,則轉步驟205;如果槽位ID不一致,則轉步驟206;步驟205、判斷并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該槽位的單板在位;
步驟206、判斷并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該槽位的單板不在位;步驟207、查詢是否遍歷所有槽位,即是否對所有槽位進行了查詢工作;如果遍歷所有槽位,則單板在位檢測流程結束;如果沒有遍歷所有槽位,則返回至步驟202,開始一個新的流程對單板是否在位進行檢測。
另外,本發明的方法還允許通過其他實施方式實現,如圖3所示,包括步驟步驟301、網管或測試終端發送指令,驅動TBC檢測系統中單板是否在位,TBC通過背板JTAG系統總線上發送廣播消息;步驟302、各個單板的ASP接收到TBC發送的廣播消息后,依次將接入其中的槽位ID通過回復響應消息的方式發送至TBC;各ASP在回復響應消息時,可以依據現有的總線競爭機制發送,在保證數據不丟失的情況下,所有在位單板的槽位ID均發送給TBC;步驟303、TBC將獲取的槽位ID數據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因為只有在位單板才能夠回復響應消息告知其槽位ID,則網管或測試終端可以獲取單板在位信息。
如圖4所示,在上述步驟301-303的基礎上,本發明的方法還允許以通過校驗ASP的芯片ID的方式的實施方式實現,包括步驟步驟401、網管或測試終端發送指令,驅動TBC檢測系統中單板是否在位,TBC通過背板JTAG系統總線發送廣播消息;步驟402、各個單板的ASP接收到TBC發送的廣播消息后,依次將其ASP的芯片ID通過回復響應消息的方式發送至TBC;各ASP在回復響應消息時,可以依據現有的總線競爭機制發送,在保證數據不丟失的情況下,所有在位單板的ASP的芯片ID均發送給TBC;步驟403、TBC將獲取的ASP的芯片ID數據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因為ASP的芯片ID是對每塊ASP的唯一標識,而只有在位單板才能夠回復響應消息告知其ASP的芯片ID,則網管或測試終端可以通過ASP的芯片ID獲取單板在位信息。
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單板在位檢測系統圖。TBC(Test Bus Controller,測試總線控制器)芯片內嵌在主控板上,ASP(Addressable scan port,可尋址掃描端口)芯片內嵌在每一個業務板上,槽位ID(標識)接入ASP。TBC與ASP通過背板的JTAG系統總線實現通信,JTAG系統總線由五根JTAG信號線組成,分別為TMS(Test Mode Select Input,測試模式選擇輸入)、TCK(TestClocK Input,測試時鐘輸入)、TDI(Test Data Input,測試數據輸入)、TDO(Test Data Output,測試數據輸出)和TRST(Test Logic Reset,測試邏輯復位)。
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用于根據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廣播消息回復響應消息;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用于根據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響應消息判斷單板是否在位;其中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根據槽位ID發送廣播消息。
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包括響應消息回收單元、比較單元和判斷單元;所述響應消息回收單元,用于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回收響應消息;所述比較單元,用于將回收的所述響應消息中的槽位ID與發送廣播消息基于的槽位ID進行比較;所述判斷單元,用于根據比較單元的比較結果判斷并報告所述槽位ID對應槽位的單板是否在位。
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依據總線競爭機制回復響應消息。所述響應消息包括接入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槽位ID或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芯片ID。
如圖6所示,檢測單板在位的網管或測試終端通過網口或串口與TBC所在的主控板連接,網管或測試終端通過向TBC所在主控板的CPU發送測試命令控制TBC與ASP通信進行測試以及控制存儲器對測試過程中的數據進行保存;每一個業務板上的JTAG器件都連接成一條或者多條JTAG鏈,TBC通過背板上的JTAG系統總線(1149.1標準總線)與各個ASP進行通信。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發送廣播消息;(B)可尋址掃描端口ASP接收到所述廣播消息后,回復響應消息;(C)根據所述響應消息的內容判斷單板是否在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之前還包括步驟向測試總線控制器TBC發送指令,驅動測試總線控制器TBC檢測系統中單板是否在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具體為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選擇一個待檢測的槽位,并根據槽位ID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發送廣播消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還包括步驟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回收響應消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所述響應消息中包括接入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槽位ID。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具體包括步驟(C1)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將回收的所述響應消息中的槽位ID與發送廣播消息基于的槽位ID進行比較,如果槽位ID一致,執行步驟(C2),否則執行步驟(C3);(C2)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該槽位的單板在位;(C3)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該槽位的單板不在位。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之后還包括查詢是否遍歷所有槽位如果遍歷所有槽位,則單板在位檢測流程結束;如果沒有遍歷所有槽位,則返回至步驟(A)。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具體為可尋址掃描端口ASP接收到廣播消息后,依據總線競爭機制回復響應消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所述響應消息中包括接入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槽位ID。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具體為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將獲取的槽位ID數據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獲取單板在位信息。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所述響應消息為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芯片ID。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具體為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將獲取的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芯片ID數據報告網管或測試終端,獲取單板在位信息。
13.一種單板在位檢測系統,包括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其設于主控板上;以及可尋址掃描端口ASP,其設于業務板上;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通過背板上的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與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實現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用于根據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發送的廣播消息回復響應消息;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用于根據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響應消息判斷單板是否在位;其中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是根據槽位ID發送的廣播消息。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總線控制器TBC包括響應消息回收單元、比較單元和判斷單元;所述響應消息回收單元,用于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回收響應消息;所述比較單元,用于將回收的所述響應消息中的槽位ID與發送廣播消息基于的槽位ID進行比較;所述判斷單元,用于根據比較單元的比較結果判斷并報告所述槽位ID對應槽位的單板是否在位。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依據總線競爭機制回復響應消息。
16.如權利要求13或14或1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響應消息包括接入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槽位ID或所述可尋址掃描端口ASP的芯片ID。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單板在位檢測方法,包括步驟網管或測試終端向測試總線控制器TBC發送指令,驅動測試總線控制器TBC檢測系統中單板是否在位;測試總線控制器TBC通過背板邊界掃描測試系統總線發送廣播消息;可尋址掃描端口ASP接收到所述廣播消息后,回復響應消息;根據所述響應消息的內容判斷單板是否在位。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單板在位檢測系統,包括設于主控板的TBC和設于業務板的ASP,通過背板上的JTAG總線實現通信;ASP根據TBC發送的廣播信息回復響應消息,TBC根據該響應消息完成單板在位檢測。實施本發明,利用應用普遍的邊界掃描技術,實現單板的在位檢測,減少背板總線數目,實現可靠的單板在位檢測機制。
文檔編號G01R31/02GK1912641SQ20061011135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4日
發明者李穎悟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