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生物化學分析的醫療檢測設備,尤其涉及生物化學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用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反應杯輸送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由電機控制轉動的主動輪、被動輪1、聯接主動輪和被動輪1的同步帶2、連接于被動輪1一端的遮片3和傳感器4,用于傳送反應杯的推杯組件與同步帶2相連接。當同步帶2將最前面的反應杯送達設定位置后,電機繼續旋轉,同步帶2張力增大,進一步壓縮彈簧5,使被動輪端的可動軸承座6轉動,采用擺動的方式,帶動與軸承座6固定連接的遮片3擺動并觸發傳感器4,控制直流電機停轉。
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在被動輪端,同步帶2和被動輪1既要滿足傳動要求,同時又要滿足同步帶2張力增大后使被動輪1的可動軸承座6擺動從而帶動遮片3觸發傳感器4的要求,而兩者是相互制約的。我們知道同步帶輪在安裝時,必須注意帶輪軸線的平行度,使各帶輪的傳動中心位于同一平面內,防止因帶輪偏斜而使帶輪壓緊在擋圈上,造成帶側面磨損。而觸發傳感器4則希望可動軸承座6有一個大的擺動角,以提高機構的抗干擾能力。然而大的擺動角很容易造成同步帶2在軸向滑動,不僅造成帶輪工作面的過度磨損,而且由于滑動,使同步帶2拉力發生變化,拉力大小的變化又對被動輪1的擺動角有影響,因此要經過一個動態平衡過程后,遮片3才能觸發傳感器4。由于過載遮片3的放大作用,考慮機構調整、裝配誤差等,在相關的力、構件的位置等處于最不利情況時,這種傳動裝置有可能產生誤動作,造成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整機工作的穩定性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以被動輪平動的方式帶動遮片觸發傳感器、使之工作更加可靠和穩定的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制造一種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包括由直流電機驅動的主動輪、被動輪、聯接主動輪和被動輪的同步帶、連接于被動輪一端的遮片、以及與電機控制電路電連接的傳感器;所述同步帶與推杯組件連接并通過其傳動將反應杯推送至設定位置,所述傳感器把遮片到位與否的信息傳遞給控制電路以控制電機的停或轉;所述被動輪的中軸和遮片固定連接在一帶復位裝置的滑座上,該滑座可沿平行于同步帶傳動方向的軌道移動,所述復位裝置作用于滑座使其具有保持在工作位置的趨勢;所述同步帶受張緊裝置的壓迫保持張緊。當主動輪驅動同步帶帶動推杯組件將最前面的反應杯送達位置后,直流電機繼續旋轉,同步帶張力增大,當作用于被動輪的兩倍張力大于復位裝置對滑座的作用力時,被動輪被同步帶帶動沿軌道滑動,固定在滑座上的遮片即平行移動并觸發傳感器以控制直流電機停轉,此時推杯組件保持對反應杯的恒定推力,這使得傳動裝置的工作更加穩定,這是與擺動式觸發傳感器的最大區別。與此同時,張緊裝置將同步帶張緊,保證同步帶與主、被動輪的正確嚙合。
所述壓縮彈簧被夾壓于一螺桿和滑座之間,所述螺桿旋裝在一固定座上。通過前后旋動螺桿可調節壓縮彈簧的彈力。
所述張緊裝置包括固定在基板上部兩側的一對張緊輪、固定在基板底部中央的轉軸、套裝在該轉軸外的扭簧、以及支座;所述同步帶從兩張緊輪之間穿過,所述扭簧兩端的支撐邊分別作用于轉軸和支座上。在扭簧的作用下,同步帶被收起或放長以確保主、被動輪中心距發生變化時同步帶與兩者的正確嚙合。
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在被動輪端采用平動觸發方式,首先能滿足運動過程中對帶輪軸線的平行度要求,其次推杯到位時在結構上用帶輪中心距的實際變化來觸發傳感器,同步帶運動和觸發傳感器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運動,與擺動式相比,二者相互制約的矛盾得以解決,使傳動裝置抗干擾的能力大大加強,工作更加穩定可靠。通過對普通直流電機的開停控制,可實現對生化分析儀反應杯輸送過程中的程控柔性推進,確保送料倉中無論有多少反應杯(30杯聯以內),也不管反應杯在送料倉中什么位置,都能每次將反應杯可靠地推送到指定的工作位置并以恒定推力使反應杯保持在指定的工作位置。
圖1為現有技術生化分析儀上反應杯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所述傳動裝置的主動輪11及其直流電機12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所述傳動裝置的張緊裝置20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所述傳動裝置的被動輪組件50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之最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包括主動輪組件10、張緊裝置20、同步帶30、被動輪組件50以及傳感器40,其中如圖3所示,所述主動輪組件10包括主動輪11以及控制主動輪11轉動的直流電機12。
如圖4所示,所述張緊裝置20包括固定在基板22上部兩側的一對張緊輪21、固定在基板22底部中央的轉軸23、套裝在該轉軸23外的扭簧24、以及位于基板22下方的支座25。該支座25的頂部和底部各設有一支承板,所述轉軸23從兩支承板的中部穿過,所述扭簧24位于該兩支承板之間,且扭簧24底端的支撐邊抵撐于支座25下部的角位處,扭簧24頂端的支撐邊則從轉軸23中部穿過固定于轉軸23上。所述同步帶30從兩張緊輪21之間穿過。扭簧24通過兩張緊輪21對同步帶30施加一定的扭力使同步帶30保持張緊。
如圖5所示,所述被動輪組件50包括滑座52、其中軸59固定在滑座52上的被動輪51、固定于滑座52下端的L形遮片54、以及滑座52的復位裝置。所述滑座52可沿平行于同步帶30傳動方向的軌道53移動。所述復位裝置位于滑座52的內側并作用于滑座52使其具有保持在工作位置的趨勢,該復位裝置包括一固定座55、旋裝于固定座55上的螺桿57、夾壓于該螺桿57和滑座52之間的壓縮彈簧56、以及旋裝在螺桿57外、位于固定座55內側的螺帽58。松開螺帽58,往內或往外轉動螺桿57即可實現對壓縮彈簧56彈力大小的調節,然后再鎖緊螺帽58即可。所述傳感器40固定安裝在軌道53上且位于遮片54的內側,該傳感器40與直流電機12的控制電路電連接,把遮片54到位與否的信息傳遞給控制電路以控制直流電機12的停或轉。
所述同步帶30聯接主動輪11和被動輪51,推杯組件與同步帶30連接,通過同步帶30的傳動將反應杯推送至設定位置。當主動輪11驅動同步帶30帶動推杯組件將最前面的反應杯送達位置后,直流電機12繼續旋轉,同步帶30的張力增大,當作用于被動輪51的兩倍張力大于壓縮彈簧56對滑座52的彈力時,被動輪51被同步帶30帶動沿軌道53滑動,進一步壓縮彈簧56,固定在滑座52上的遮片54往內側平行移動而插入傳感器40的傳感縫隙中,從而策動信號變換以控制直流電機12停轉,此時推杯組件保持對反應杯的恒定推力,該恒定推力等于壓縮彈簧56彈力的一半。同時,主動輪11與被動輪51之間的中心距變小,同步帶30相對“變長”,在扭簧24的作用下,張緊裝置20的兩張緊輪21扭動將同步帶30收起張緊,保證同步帶30與主、被動輪的正確嚙合。當反應杯被取走后,推力消失,在壓縮彈簧56作用下,被動輪51及滑座52滑回原位,遮片54相應離開傳感器40,傳感器40將該信號傳輸給控制系統以控制直流電機12轉動,與同步帶30相連接的推杯組件繼續對反應杯推進,將下一反應杯可靠地送到設定位置并以恒定推力使反應杯保持在待抓取位置。同時,張緊裝置將收起的同步帶30放出。不斷重復上述過程便可將反應杯一個接一個可靠地送到設定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包括由直流電機(12)驅動的主動輪(11)、被動輪(51)、聯接主動輪(11)和被動輪(51)的同步帶(30)、連接于被動輪(51)一端的遮片(54)、以及與電機控制電路電連接的傳感器(40);所述同步帶(30)與推杯組件連接并通過其傳動將反應杯推送至設定位置,所述傳感器(40)把遮片(54)到位與否的信息傳遞給控制電路以控制電機(12)的停或轉;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動輪(51)的中軸(59)和遮片(54)固定連接在一帶復位裝置的滑座(52)上,該滑座(52)可沿平行于同步帶(30)傳動方向的軌道(53)移動,所述復位裝置作用于滑座(52)使其具有保持在工作位置的趨勢;所述同步帶(30)受張緊裝置(20)的壓迫保持張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裝置為抵撐于滑座(52)內側的壓縮彈簧(5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彈簧(56)被夾壓于一螺桿(57)和滑座(52)之間,所述螺桿(57)旋裝在一固定座(55)上。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裝置(20)包括固定在基板(22)上部兩側的一對張緊輪(21)、固定在基板(22)底部中央的轉軸(23)、套裝在該轉軸(23)外的扭簧(24)、以及支座(25);所述同步帶(30)從兩張緊輪(21)之間穿過,所述扭簧(24)兩端的支撐邊分別作用于轉軸(23)和支座(25)上。
專利摘要一種生化分析儀上輸送反應杯的傳動裝置,包括聯接主動輪(11)和被動輪(51)的同步帶(30)、連接于被動輪(51)一端的遮片(54)以及傳感器(40);所述同步帶(30)與推杯組件連接并通過其傳動將反應杯推送至設定位置,所述傳感器(40)把遮片(54)到位與否的信息傳遞給控制電路以控制電機的停或轉;所述被動輪(51)的中軸(59)和遮片(54)固定連接在一帶復位裝置的滑座(52)上,該滑座(52)可沿平行于同步帶(30)傳動方向的軌道(53)移動,復位裝置作用于滑座(52)使其具有保持在工作位置的趨勢;所述同步帶(30)受張緊裝置(20)的壓迫保持張緊。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以平動方式觸發傳感器,提高了傳動裝置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文檔編號G01N35/04GK2862030SQ200520120650
公開日2007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12日
發明者張樂平, 高再興 申請人: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