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可快速且適于大量檢測熱管的傳熱效能的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一般熱管在制造完成后,為確保大批制成的熱管的品質,需要先對熱管進行傳熱量的檢測,以使其能發揮最佳的傳熱效果。而以往的檢測儀器或設備,由于存在單價昂貴,操作過程過于繁雜、檢測所需花費時間冗長等問題,因此無法對大量生產的熱管進行全部檢測,而只能采用抽檢的方式,對各批量產的熱管抽樣檢測后計算其可能的良品率是否符合標準,以達到控制熱管品質的目的。
為了能進一步提高大量生產時的熱管的品質,上述的抽檢方式實不足以再行采用,惟有對每一支產出的熱管加以篩選后才能更加確保熱管品質,但從為熱管品質上所花費的時間成本考慮后,現有的檢測儀器或設備顯然無法適用于快速且逐一檢測的作業上。
鑒于此,本設計人為改進并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經過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進上述缺陷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為減少熱管在傳熱效能檢測上所花費的時間,以快速對熱管進行檢測工作,并能適用于逐樣的檢驗上,以精確地挑出不良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用以對熱管進行傳熱量的檢測;包括夾持裝置、溫度感應裝置及冷卻循環系統;其中,該夾持裝置進一步包括有夾體,該夾體具有夾置在該熱管一端的夾持部,在該夾持部上設有加熱單元;該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有用于對該熱管的另一端進行冷卻的水槽,該溫度感應裝置通過測溫線連接至該夾體的夾持部上,以檢測該熱管加熱端的溫度是否符合標準,從而判斷該熱管的傳熱效能是否正常。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夾持裝置另一視角的平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增設多個夾持裝置的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夾持裝置10-支臂 100-水平滑移座101-角度調整結構11-夾體110-夾柄111-扭力彈性組件112-扳動部 113-夾爪114-樞接部 115-樞軸116-加熱單元2-溫度感應裝置20-電源開關 21-測溫線22-顯示屏 23-警示器3-冷卻循環系統30-水槽 300-入水口301-排水302-入水區303-冷卻區 304-排水區305-第一隔板306-第二隔板31-冷水產生器 32-托架320-高度調整結構33-底座4-熱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及圖2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圖及夾持裝置另一視角的平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可快速對熱管4進行傳熱量的檢測;如圖1及圖2所示,該設備包括夾持裝置1、溫度感應裝置2及冷卻循環系統3;其中夾持裝置1進一步包括有支臂10以及連接在支臂10上的夾體11。支臂10用于將夾持裝置1固定設置在定位處,以使夾體11呈懸置狀態。在本實用新型所舉的實施例中,支臂10與其定位處上設有用于調整夾持裝置1在水平向位置的水平滑移座100。夾體11進一步包括有至少兩夾柄110以及一扭力彈性組件111(如圖2所示)。兩夾柄110呈相對狀,且彼此皆在兩端處分別形成有扳動部112與夾爪113;在靠近扳動部112的位置處進一步分別設有彼此相配合的樞接部114,并通過樞軸115樞軸連接兩樞接部114。所述扭力彈性組件111套設在樞軸115上;扭力彈性組件111可為扭力彈簧,其兩端分別抵靠在兩夾柄110內側靠近扳動部112的該端處;由此構成具有彈性夾持力的夾體11。當人手施壓于兩夾柄110的扳動部112時,兩夾柄110的夾爪113會呈開張狀,松放后會呈夾持狀態,由此,即可使夾體11包括有至少兩夾爪113的夾持部。
夾體11的兩夾爪113用于將夾持裝置1夾置在熱管4的一端處,在兩夾爪113內部設有加熱單元116;加熱單元116具有固定的加熱功率,兩夾爪113由熱傳導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當熱管4被夾體11所夾持時,加熱單元116所產生的熱量可通過兩夾爪113而傳遞至熱管4上,以對熱管4進行加熱。在夾爪113與熱管4相接觸的表面上,亦可進一步涂上一層油膜或小油,以增加與熱管4的接觸效果。另外,在支臂10與夾體11之間設有角度調整結構101,角度調整結構101可為螺栓,其通過螺紋連接設置在支臂10與夾體11之間,使夾體11可適度調整其傾斜角度,從而便于夾持直管或彎管形狀的熱管4(本實用新型以彎管形狀的熱管為例)。
溫度感應裝置2大致包括電源開關20、測溫線21、顯示屏22以及警示器23。其主要以測溫線21連接至夾體11的兩夾爪113處,由兩夾爪113處獲得溫度信號,并將此信號傳送至顯示屏22上,以顯示所測得的溫度數值。由于溫度感應裝置2其余部分屬電路上的配置,并非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的范疇,故不再予以贅述。
冷卻循環系統3主要用于熱管4的另一端進行散熱。其可包括位于夾體11下方處的水槽30以及冷水產生器31。水槽30具有入水口300與排水口301;冷水產生器31由水槽30的入水口300注入冷水,再將水槽30內經過熱交換的水由水槽30的排水口301排回至冷水產生器31中,以令冷水產生器31再行生成冷水,從而形成冷卻循環。同時,水槽30的設計是為了提供熱管4另一端可通過非接觸式擺放來進行冷卻,從而減少熱管4被機械式結構夾傷的機會。在水槽30內進一步可區隔為三部分,分別為具有入水口300的入水區302、用于供熱管4的另一端進行散熱的冷卻區303以及具有排水口301的排水區304。其中,入水區302與冷卻區303之間設有第一隔板305,冷卻區303與排水區304之間設有第二隔板306,且第一隔板305高于第二隔板306,以使入水區302的水位高于冷卻區303的水位,而冷卻區303的水位又高于排水區304的水位。由此,可提供水槽30內的水產生自然流動的效果,增加其冷卻循環的效率。
此外,在水槽30上可進一步設有托架32;在托架32與水槽30之間可設有高度調整結構320,高度調整結構320可為螺栓,通過螺紋連接設置在水槽30與托架32之間處,配合夾體11夾持熱管4一端的高度,而調整至可撐拖熱管4一端的高度位置處,使拖架32可對熱管4扶持;在水槽30內亦可進一步設置有底座33,底座33恰可抵著熱管4另一端處,同樣作為熱管4的扶持所需,以防止夾體11意外松脫而使熱管4滑落。
由上述的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實用新型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
由此,當夾持裝置1的加熱單元116對熱管4輸入熱量時,由于加熱單元116所提供的加熱功率可設定為固定值。因此,若熱管4為可正常進行熱交換的合格品,則加熱單元116對熱管4一端所輸入的熱量,會被熱管4傳導至其另一端處,并通過冷卻循環系統3對熱管4的另一端進行冷卻后,熱管4即可反復執行其熱交換現象,因此熱管4的加熱端可維持恒定的溫度值,且經由溫度感應裝置2通過其測溫線21將此溫度值作為信號傳送至顯示屏22上,而溫度感應裝置2更可利用電路控制設定溫度標準值,當測溫線21所測得的溫度未超過該標準值時,即不對警示器23發送信號;反的,若熱管4為無法正常進行熱交換的不良品,則加熱單元116對熱管4所輸入的熱量并無法有效地作傳熱導,因而會囤積在熱管4的加熱端處,并造成溫度持續的上升,此時,可通過測溫線21將此高溫度值傳送而顯示于顯示屏22上,供檢測人員判斷后確認其為不良品,或以溫度感應裝置2內部電路所設定的溫度標準值,經比對超出該標準值后,發送信號至警示器23,由警示器23以發光或聲響作為告知檢測人員的信息,以確認其為不良品。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更可同時對多支熱管4進行檢測工作,其進一步包括多組夾持裝置1與溫度感應裝置2,并以直線間隔排列在冷卻循環系統3的水槽30上方處;當欲進行檢測工作時,可將大量的熱管4順序夾置在各夾持裝置1上,并按照其夾置的順序而同時對各熱管4進行檢測。當第一批受測的熱管4測試完成后,再順序卸下各熱管4并進行良品與不良品的分類,隨后即可立刻再將下一批熱管4依上述步驟進行檢測工作。如此,不僅可大大減少對單一熱管4所花費的檢測時間,更有利于大量熱管4全檢時逐一篩選的檢測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不僅可快速對熱管4進行溫度檢測的工作,以立即檢驗良品與不良品,同時,更能適用于大量熱管4全檢時逐一篩選的檢測工作上,以有效提高量產品質。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為不可多得的新型創作產品,其確實可以達到預期的使用目的,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具有新穎性及創造性,完全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要求,根據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并授予本案專利,以保障本設計人的權利。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用以對熱管進行傳熱量的檢測;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裝置,其至少包括有夾體,所述夾體具有用于夾置在所述熱管一端的夾持部,在所述夾持部上設有加熱單元;溫度感應裝置,其至少包括有測溫線,所述測溫線連接在所述夾體的夾持部上;及冷卻循環系統,其至少包括有用于對所述熱管另一端進行冷卻的水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的夾體進一步包括有至少兩夾柄以及扭力彈性組件,所述兩夾柄彼此皆于兩端處分別形成有扳動部與夾爪,所述兩夾爪構成所述的夾持部,并于所述兩夾柄上分別設有相配合的樞接部,一樞軸通過樞軸連接在所述兩樞接部,所述扭力彈性組件設置在所述樞軸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的加熱單元設于所述兩夾爪內部,且所述兩夾爪為傳熱性良好的材料制成。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彈性組件為扭力彈簧,其兩端分別抵靠在所述兩夾柄內側靠近扳動部的該端處。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進一步包括有支臂,所述夾體連接在所述支臂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上設有水平滑移座。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臂與所述夾體之間設有角度調整結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調整結構為通過螺紋連接設置在所述支臂與所述夾體間的螺栓。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感應裝置進一步包括有電源開關、顯示屏以及警示器。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循環系統進一步包括有冷水產生器,所述水槽具有入水口與排水口。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內區隔為具有所述入水口的入水區、冷卻區以及具有所述排水口的排水區,其中,在所述入水區與所述冷卻區之間設有第一隔板,而所述冷卻區與所述排水區之間則設有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高于所述第二隔板。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上進一步設有托架。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與所述水槽之間設有高度調整結構。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整結構為通過螺紋連接設置在所述水槽與所述托架間的螺栓。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內進一步設有底座。
16.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多組間隔排列于所述冷卻循環系統的水槽上方處的所述夾持裝置與所述溫度感應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熱管傳熱效能檢測設備,其用于對熱管進行傳熱量的檢測;包括有夾持裝置、溫度感應裝置及冷卻循環系統;其中,該夾持裝置進一步包括有夾體,該夾體具有用于夾置在熱管一端的夾持部,在該夾持部上設有加熱單元,該冷卻循環系統具有水槽,用以對該熱管的另一端進行冷卻,該溫度感應裝置利用測溫線連接至該夾體的夾持部上,以檢測該熱管加熱端的溫度是否符合標準,從而判斷該熱管的傳熱效能是否正常。
文檔編號G01N25/18GK2809637SQ20052011435
公開日2006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26日
發明者徐惠群 申請人:捷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