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包括用于提供真空環境的制冷系統,安裝在所述制冷系統上方、且用于在制冷系統提供的真空環境中測試試件在靜、動態加載響應時接觸面間的接觸熱阻的測試系統,以及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連接、且用于實時采集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的實驗數據并基于試驗數據按預設目標對實驗過程進行控制的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本實用新型所述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結構復雜、集成度低和適用范圍小等缺陷,以實現結構簡單、集成度高和適用范圍廣的優點。
【專利說明】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超導材料測試【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根據已有的文獻調研可知,截止目前,國內外接觸熱阻的測量大都是通過測量樣品和熱流計的溫度推導出接觸熱阻。主要測試系統有,徐烈等在低溫工程1999年第4期發表的《雙熱流發測定低溫真空下固體界面的接觸熱阻》;饒榮水在工業加熱2003年第2期發表的《固體表面之間接觸熱阻的辨識研宄》;V.V.Rao等在Measurement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4 年第 15 期上發表的《Instrumentat1n to measure thermalcontact resistance》;侯衛國,張衛方等.接觸熱阻測試方法及測試設備.授權號:ZL201010229963.0。以前的實驗設備大都存在如下問題,如結構復雜、集成度不高,由于施力裝置的引入破壞了測試系統的真空度,最為嚴重的問題在于,測試溫區主要是集中在液氮77K以上,同時,不能測試接觸面間在動態加載響應時的接觸熱阻。
[0003]近年來,固體與接觸固體之間的接觸熱阻問題一直是傳熱學界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直接關系到固體與接觸固體結構的功能性設計。特別是對于工作在低溫、真空環境或微重力環境下的固-固接觸器件,由于對流換熱機制作用很小,甚至沒有作用,熱傳導與熱輻射成為這類器件之間熱交換的主要方式。因此,如何有效的預測固體與接觸固體之間的接觸熱阻,不論是從國家需求還是科學前沿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0004]超磁致伸縮材料是智能材料的一種,其最鮮明的特征是在低溫下,特別是液氦溫區具有大的磁滯伸縮量。據文獻報道,單晶的TbDy合金在77K磁滯伸縮應變為6300ppm,10K溫度下可達8800ppm,4.2K溫度環境中可產生接近9000ppm的磁滯伸縮應變。因此,超磁滯伸縮材料在制作低溫制動器、低溫閥門及低溫定位器等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0005]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結構復雜、集成度低和適用范圍小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以實現結構簡單、集成度高和適用范圍廣的優點。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包括用于提供真空環境的制冷系統,安裝在所述制冷系統上方、且用于在制冷系統提供的真空環境中測試試件在靜、動態加載響應時接觸面間的接觸熱阻的測試系統,以及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連接、且用于實時采集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的實驗數據并基于試驗數據按預設目標對實驗過程進行控制的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
[0008]進一步地,所述測試系統,包括真空容器,豎直對稱設置在所述真空容器內部的一對螺桿,水平可拆卸式安裝在所述一對螺桿頂部之間的定位板,自上向下依次配合安裝在所述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的力傳感器、上部加熱及支撐組件、試件和下部加熱及支撐組件,以及設置位于所述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且豎向安裝在試件的一側的熱電偶;
[0009]所述一對螺桿的底部,與制冷系統可拆卸式連接;所述力傳感器和熱電偶,分別與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測試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的防輻射屏。
[0011]進一步地,所述上部加熱及支撐組件,包括依次安裝在所述力傳感器和試件之間的上加熱絲、上支撐塊和上熱流計;所述上支撐塊具體為圓柱體,加熱絲繞于其上;
[0012]和/ 或,
[0013]所述下部加熱及支撐組件,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安裝在所述試件下方的下熱流計、超磁致伸縮棒材、下支撐塊和下加熱絲,安裝在所述超磁致伸縮棒材遠離熱電偶一側的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安裝在所述超磁致伸縮棒材靠近熱電偶一側的溫度傳感器,以及分別安裝在所述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遠離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一側和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遠離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一側的一對環形常導體線圈;所述熱電偶的一端與上加熱絲連接、另一端與溫度傳感器連接;
[0014]和/ 或,
[0015]所述試件,包括依次安裝在所述上熱流計和下熱流計之間的上試件和下試件。
[0016]進一步地,所述制冷系統,包括配合安裝在所述測試系統下方的制冷機構,安裝在所述制冷機構遠離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一側的分子泵,安裝在所述分子泵遠離制冷機構一側的渦旋泵,以及配合安裝在所述分子泵與渦旋泵之間的波紋管。
[0017]進一步地,所述制冷機構,包括底座,安裝在所述底座下方的GM制冷機,以及,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方、且自下向上依次安裝在所述GM制冷機與測試系統之間的GM制冷機二級冷頭和GM制冷機一級冷頭。
[0018]進一步地,所述制冷機構,還包括分別與所述GM制冷機一級冷頭和GM制冷機二級冷頭配合設置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以及自上向下依次穿過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并分別與所述測試系統和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連接的二流引線;
[0019]所述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通過配合設置的第一密封螺栓和第一密封圈密封安裝;在所述第一殼體遠離分子泵的一側設有引線輸出端,在引線輸出端安裝有密封引線接頭,所述二流引線穿過密封引線接頭連接至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第二殼體與底座之間,通過配合設置的第二密封螺栓和第二密封圈密封安裝;所述第二殼體靠近分子泵一側的輸出端與分子泵配合安裝。
[0020]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包括分別與所述測試系統和制冷系統連接的力顯示器、溫度顯示器、勵磁電源和加熱電源,以及通過RS232通信線路分別與所述力顯示器、溫度顯示器、勵磁電源和加熱電源連接的電腦。
[0021]進一步地,在所述內部的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與環形常導體線圈的連接線之間,還設有切換開關。
[0022]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由于包括用于提供真空環境的制冷系統,安裝在制冷系統上方、且用于在制冷系統提供的真空環境中測試試件在靜、動態加載響應時接觸面間的接觸熱阻的測試系統,以及分別與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連接、且用于實時采集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的實驗數據并基于試驗數據按預設目標對實驗過程進行控制的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可以測試接觸面間在動態加載響應時的接觸熱阻;從而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結構復雜、集成度低和適用范圍小的缺陷,以實現結構簡單、集成度高和適用范圍廣的優點。
[0023]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而了解。
[0024]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0025]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本實用新型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中測試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本實用新型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中制冷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9]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
[0030]1-力傳感器;2_上加熱絲;3_上支撐塊;4_上熱流計;5_上試件;6_下試件;7-下熱流計;8_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9_下支撐塊;10_下加熱絲;11-GM制冷機二級冷頭;14-GM制冷機一級冷頭;12、20_密封螺栓;13、19-密封圈;15_分子泵;16_波紋管;17_渦旋泵;18-GM制冷機;21_密封引線接頭;22_ 二流引線;23_溫度傳感器;24_環形常導體線圈;25_超磁致伸縮棒材;26_防輻射屏;27_熱電偶;28_真空容器;29_定位板;30_螺桿;31-底座;32_切換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2]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提供了一種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
[003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結合經濟、方便、可靠性高的GM制冷機,以及高溫超導帶材線圈,提出一套測試溫度范圍更廣、準確、高效、系統集成度更高、操作簡單的真空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即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同時,該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還可以對動態加載下接觸表面之間接觸熱阻的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測,該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的成功研發,將顯著提升學術界對接觸熱阻進行全面、深入的研宄能力。
[0034]鑒于以上的考慮,本 申請人:設計一種新型的固體界面真空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即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該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原理簡單、經濟實用、集成度高、操作簡單,測試溫度最低可達到4.2K,同時可以測試接觸面間在動態加載響應時的接觸熱阻,主要原理圖如圖1。
[0035]本實施例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包括用于提供真空環境的制冷系統,安裝在制冷系統上方、且用于在制冷系統提供的真空環境中測試試件在靜、動態加載響應時接觸面間的接觸熱阻的測試系統,以及分別與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連接、且用于實時采集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的實驗數據并基于試驗數據按預設目標對實驗過程進行控制的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
[0036]其中,上述測試系統,包括真空容器(如真空容器28),豎直對稱設置在真空容器內部的一對螺桿(如其中一個螺桿30),水平可拆卸式安裝在一對螺桿頂部之間的定位板(如定位板29),自上向下依次配合安裝在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的力傳感器(如力傳感器I)、上部加熱及支撐組件、試件和下部加熱及支撐組件,以及設置位于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且豎向安裝在試件的一側的熱電偶(如熱電偶27);—對螺桿的底部,與制冷系統可拆卸式連接;力傳感器和熱電偶,分別與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連接。測試系統,還包括設置在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的防輻射屏(如防輻射屏26);防輻射屏具體安裝在GM制冷機一級冷頭的法蘭上面,S卩,圖1所示位置法蘭上面。。
[0037]這里,上部加熱及支撐組件,包括依次安裝在力傳感器和試件之間的上加熱絲(如上加熱絲2)、上支撐塊(如上支撐塊3)和上熱流計(如上熱流計4);上支撐塊具體為圓柱體,加熱絲繞于其上;和/或,下部加熱及支撐組件,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安裝在試件下方的下熱流計(如下熱流計7)、超磁致伸縮棒材(如超磁致伸縮棒材25)、下支撐塊(如下支撐塊9)和下加熱絲(如下加熱絲10),安裝在超磁致伸縮棒材遠離熱電偶一側的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如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8),安裝在超磁致伸縮棒材靠近熱電偶一側的溫度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23),以及分別安裝在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遠離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一側和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遠離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一側的一對環形常導體線圈(如其中一個環形常導體線圈24);熱電偶的一端與上加熱絲連接、另一端與溫度傳感器連接;和/或,試件,包括依次安裝在上熱流計和下熱流計之間的上試件(如上試件5)和下試件(如下試件6)。
[0038]上述制冷系統,包括配合安裝在測試系統下方的制冷機構,安裝在制冷機構遠離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一側的分子泵(如分子泵15),安裝在分子泵遠離制冷機構一側的渦旋泵(如渦旋泵17),以及配合安裝在分子泵與渦旋泵之間的波紋管(如波紋管16)。
[0039]這里,制冷機構,包括底座(如底座31),安裝在底座下方的GM制冷機(如GM制冷機18),以及,安裝在底座上方、且自下向上依次安裝在GM制冷機與測試系統之間的GM制冷機二級冷頭(如GM制冷機二級冷頭11)和GM制冷機一級冷頭(如GM制冷機一級冷頭14)。制冷機構,還包括分別與GM制冷機一級冷頭和GM制冷機二級冷頭配合設置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以及自上向下依次穿過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并分別與測試系統和監視及控制系統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連接的二流引線(如二流引線22,二流引線分別與監視及控制系統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中的勵磁電源連接);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通過配合設置的第一密封螺栓(如密封螺栓12)和第一密封圈密封(如密封圈13)安裝;在第一殼體遠離分子泵的一側設有引線輸出端,在引線輸出端安裝有密封引線接頭(如密封引線接頭21),二流引線穿過密封引線接頭連接至監視及控制系統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第二殼體與底座之間,通過配合設置的第二密封螺栓(如密封螺栓20)和第二密封圈(如密封圈19)密封安裝;第二殼體靠近分子泵一側的輸出端與分子泵配合安裝。加熱電源只是為加熱絲供電,切換開關是用于切換,勵磁電源給超導線圈與常導體線圈供電的。
[0040]上述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包括分別與測試系統和制冷系統連接的力顯示器、溫度顯示器、勵磁電源和加熱電源,以及通過RS232通信線路分別與力顯示器、溫度顯示器、勵磁電源和加熱電源連接的電腦。在內部的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與環形常導體線圈的連接線(即二流引線22)之間,還設有切換開關(如切換開關32)。
[0041]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主要由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測試系統和制冷系統三大系統組成。其中,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主要是采集相應的實驗數據,如測試點的溫度、對樣品的作用力,反饋給控制部分從而通過PID自動控制勵磁電源的電流強度,調節高溫超導線圈或者環形常導體線圈的磁場強度,達到控制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伸縮量,最終改變接觸面間的作用壓力大小。
[0042]測試系統:工作在由真空裝置提供的完整的真空環境中,測試樣品安裝在由絲杠、定位板組成的裝夾機構中,接觸面間的作用力由下端的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伸長量來調節,力的大小由頂部的力傳感器采集,樣品、熱流計包括超導線圈及冷頭的溫度變化由均勻分布在其上的熱電偶采集,整個測試部分由防輻射屏包裹,避免與真空容器壁進行輻射換熱,勵磁線圈分為高溫超導帶材線圈和環形常導體線圈,高溫超導體線圈的電流引線由二流引線引入,目的是盡量減少外部熱量由導線的導入,最終確保測試系統可以達到4.2K的低溫環境(因為GM制冷機4.2K時,制冷量僅為1.5W),同時,低溫段(4.2K-90K)測試時超磁致伸縮棒材的驅動磁場由高溫超導體線圈提供,因超導體工作在臨界溫度90K以下時,無電阻所以沒有焦耳熱產生,進一步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性。當測試溫度高超過90K時,高溫超導線圈將超過其臨界溫度,不在具有超導性質,所以,此時采用環形常導體線圈,由于環形常導體線圈完全與測試樣品及冷頭分離,不會直接將大量的焦耳熱量傳導給測試部件,加之隨著溫度的升高GM制冷機的冷量已經遠遠大于1.5W,所以由環形常導體線圈產生的焦耳熱不會影響到測試系統的穩定性。測試系統的所有引線均采用密封插座的方式與外部鏈接確保測試系統的真空度。
[0043]制冷系統:主要由GM制冷機和抽真空機組成,GM制冷機冷頭數量為兩個,二級兩頭冷量4.2K時為1.5W。真空機組由渦旋泵和分子泵組成,可以抽到的極限真空度為10-4Pao
[0044]整個測試過程:首先,打開真空容器蓋,按照如圖所示將測試樣品及熱流計安裝在固定架上,布置好熱電偶,調節絲杠的位置使力傳感器的力剛好為0,封閉真空容器。接著,打開抽真空機組,對測試系統抽真空,等到真空度達到10-2Pa量級時,打開GM制冷機對測試樣品進行冷卻。開啟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等到樣品溫度達到測定溫度并穩定時,開啟勵磁電源,調節電流的大小,使接觸面間達到需要的測試壓力值,穩定后開啟加熱絲工作,采集熱流計和測試樣品上各點的溫度值,采用雙熱流法測定計算出接觸面間的接觸熱阻。重復以上步驟,完成不同溫度,不同壓力下接觸面間接觸熱阻的測試。如果,需要測試動態響應下接觸面間的接觸熱阻,只需要將勵磁電源的電流輸入信號,由前面穩定的值,變為動態的值,如正弦型號、方波。同時,由于實際工程中兩固體表面之間,往往會因外界的擾動處在振動的狀態下,所以可以考慮接觸面熱阻在高頻振動下的響應問題,其它測試條件不變。當測試完成后,關閉相應的儀器電源,整理好實驗設備,結束整個實驗測試。
[0045]測試時,所用設備包括:GM制冷機I臺,真空機組I套,溫度采集儀I個,力顯示儀I個,加熱絲2組,超磁致伸縮棒材I個,高溫超導線圈I個,環形常導體線圈I個,勵磁電源I個,加熱電源I個,低溫密封容器I個,樣品若干,溫度傳感器若干,熱電偶若干,真空系統I套等(詳見圖1)。
[004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采用GM制冷機代替液氮或液氦作為冷媒;采用超導線圈和常導線圈兩種勵磁方式驅動超磁致伸縮棒材的力加載裝置;模擬高頻動態加載情況下接觸面間的熱阻;利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原理可以制造一種動態可控的熱流密度調節開關或者溫度調節開關。
[0047]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較為簡單、經濟的實現超低溫(4.2K)至高溫區,固體與固體表面間接觸熱阻的性能測試。同時,該設備的原理也可以應用到實際工程中,通過勵磁線圈驅動超磁致伸縮材料伸縮變形,來達到改變固體與固體接觸表面間的接觸應力,最終實現對接觸熱阻的動態控制,從而來滿足實際應用需求。
[0048]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真空環境的制冷系統,安裝在所述制冷系統上方、且用于在制冷系統提供的真空環境中測試試件在靜、動態加載響應時接觸面間的接觸熱阻的測試系統,以及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連接、且用于實時采集制冷系統和測試系統的實驗數據并基于試驗數據按預設目標對實驗過程進行控制的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系統,包括真空容器,豎直對稱設置在所述真空容器內部的一對螺桿,水平可拆卸式安裝在所述一對螺桿頂部之間的定位板,自上向下依次配合安裝在所述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的力傳感器、上部加熱及支撐組件、試件和下部加熱及支撐組件,以及設置位于所述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且豎向安裝在試件的一側的熱電偶; 所述一對螺桿的底部,與制冷系統可拆卸式連接;所述力傳感器和熱電偶,分別與監視及控制系統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一對螺桿和定位桿構成的空間內的防輻射屏。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加熱及支撐組件,包括依次安裝在所述力傳感器和試件之間的上加熱絲、上支撐塊和上熱流計;所述上支撐塊具體為圓柱體,加熱絲繞于其上; 和/或, 所述下部加熱及支撐組件,包括自上向下依次安裝在所述試件下方的下熱流計、超磁致伸縮棒材、下支撐塊和下加熱絲,安裝在所述超磁致伸縮棒材遠離熱電偶一側的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安裝在所述超磁致伸縮棒材靠近熱電偶一側的溫度傳感器,以及分別安裝在所述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遠離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一側和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遠離超磁致伸縮棒材的一側的一對環形常導體線圈;所述熱電偶的一端與上加熱絲連接、另一端與溫度傳感器連接; 和/或, 所述試件,包括依次安裝在所述上熱流計和下熱流計之間的上試件和下試件。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統,包括配合安裝在所述測試系統下方的制冷機構,安裝在所述制冷機構遠離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一側的分子泵,安裝在所述分子泵遠離制冷機構一側的渦旋泵,以及配合安裝在所述分子泵與渦旋泵之間的波紋管。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機構,包括底座,安裝在所述底座下方的GM制冷機,以及,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方、且自下向上依次安裝在所述GM制冷機與測試系統之間的GM制冷機二級冷頭和GM制冷機一級冷頭。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機構,還包括分別與所述GM制冷機一級冷頭和GM制冷機二級冷頭配合設置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以及自上向下依次穿過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并分別與所述測試系統和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連接的二流引線; 所述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通過配合設置的第一密封螺栓和第一密封圈密封安裝;在所述第一殼體遠離分子泵的一側設有引線輸出端,在引線輸出端安裝有密封引線接頭,所述二流引線穿過密封引線接頭連接至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第二殼體與底座之間,通過配合設置的第二密封螺栓和第二密封圈密封安裝;所述第二殼體靠近分子泵一側的輸出端與分子泵配合安裝。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監視及測試系統,包括分別與所述測試系統和制冷系統連接的力顯示器、溫度顯示器、勵磁電源和加熱電源,以及通過RS232通信線路分別與所述力顯示器、溫度顯示器、勵磁電源和加熱電源連接的電腦。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超磁滯伸縮智能材料的固體界面接觸熱阻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內部的所述環形高溫超導帶材線圈與環形常導體線圈的連接線之間,還設有切換開關。
【文檔編號】G01N25-20GK204287093SQ201420500630
【發明者】劉偉, 雍華東, 張興義, 景澤, 黃晨光, 周又和 [申請人]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