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熱系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屬于電子技術應用技術領域。
目前城市供暖大多采用按采暖面積收費的辦法,一方面供熱單位對用戶的實際采暖情況無法控制,另一方面,用戶對自己實際采暖及交費也無法控制,容易造成供熱單位和用戶兩方面的損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戶利用智能IC卡預先購熱,供熱單位和用戶都可對用戶的實際采暖情況進行合理有效控制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實現的一種由微型計算機CPU、流量傳感器、進水水溫傳感器、回水水溫傳感器、室溫傳感器、IC卡、電動截止閥電路、用戶調控電路和通訊接口電路組成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流量傳感器、電動截止閥電路和進水水溫傳感器與進水管連接,回水水溫傳感器與回水管連接,流量傳感器、進水水溫傳感器、回水水溫傳感器、室溫傳感器、IC卡、電動截止閥電路和用戶調控電路分別與CPU連接,CPU通過通訊接口電路與上位管理機連接。
電動截止閥電路由驅動電路和受驅動電路控制的微電機部分、變速部分及閥體部分組成,驅動電路由三極管Q2、Q3、Q4、Q5、Q6、Q7,雙二極管D13、D14和阻容元件組成,各電路元件之間實行電連接,三極管Q2、Q3、和Q5、Q6的基極分別通過電阻R10、R14和R16、R20與CPU連接,DR1和DR2端與微電機部分連接。
通訊接口電路由集成電路U3,光電耦合器U4、U5、U6,二極管D1、D19,雙二極管D16和阻容元件組成,各電路元件之間實行電連接,U3的A、B端與上位管理機連接,電阻R23、R26和U4的第二腳與CPU連接。
用戶調控電路由微動按鍵開關K1、K2、K3、雙二極管D17、D18和電阻組成,各電路元件之間實行電連接,開關、雙二極管和電阻與CPU連接,CPU與電動截止閥電路連接。
電動截止閥電路、用戶調控電路和通訊接口電路中的電阻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38、R39、R40和R41的阻值分別為8.1~11KΩ、2~3KΩ、2~3KΩ、8.1~11KΩ、8.1~11KΩ、2~3KΩ、8.1~11KΩ、2~3KΩ、2~3KΩ、8.1~11KΩ、8.1~11KΩ、2~3KΩ、8.1~11KΩ、2~3KΩ、2~3KΩ、8.1~11KΩ、8.1~11KΩ、2~3KΩ、6~10KΩ、6~10KΩ、6~10KΩ和6~10KΩ。
電動截止閥電路和通訊接口電路中的電容C1、C13和C14的電容量分別為0.1μF、0.1μF和0.1μF。
電動截止閥電路、用戶調控電路中和通訊接口電路的雙二極管D13、D14、D17、D18、用BAV99,二極管D1用IN4007。
電動截止閥電路中的三極管Q2、Q3、Q4、Q5、Q6和Q7分別用2N3906、2SC8550、2SC8550、2N3906、2SC8550和2SC8550。
通訊接口電路中的集成U3用MAX232和RS485之一,光電耦合器U4、U5、U6分別用4N26。
微型計算機CPU用AT90S8515和AT90S8535之一。
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用戶IC卡所購熱量用盡或設備出現故障,本實用新型中的CPU都會自行的或通過通訊接口電路通知上位管理機,上位管理機發出指令,通過CPU關斷進水管,用戶重新購買熱量后或故障后,進水管會自動接通。如果用戶在上班或出差期間不需要采暖,則可通過用戶調控電路中的微動按鍵開關設置狀態和時間,讓進水管在人離開后自動關斷,在回家前自動接通。交流穩壓不停電邏輯數字電源在市電突然停電時可自動切換到備用直流電源組,可保證本實用新型的安全可靠運轉。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實施容易、供熱單位和用戶都可對用戶的實際采暖情況進行合理有效控制的特點。
以下為
。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方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電動截止閥電路電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通訊接口電路電原理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用戶調控電路電原理圖。
其中,1、CPU,2、流量傳感器,3、進水水溫傳感器,4、回水水溫傳感器,5、室溫傳感器,6、IC卡,7、電動截止閥電路,8、用戶調控電路,9、通訊接口電路,10、交流穩壓不停電邏輯數字電源,11、備用直流電源組。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如圖1所示,電動截止閥電路、通訊接口電路和用戶調控電路的電原理圖分別如圖2、圖3和圖4所示。流量傳感器2、電動截止閥電路7和進水水溫傳感器3與進水管連接,回水水溫傳感器4與回水管連接,流量傳感器2、進水水溫傳感器3、回水水溫傳感器4、室溫傳感器5、IC卡6、電動截止閥電路7和用戶調控電路8分別與CPU1連接,CPU1通過通訊接口電路9與上位管理機連接。電動截止閥電路、用戶調控電路和通訊接口電路中的電阻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38、R39、R40和R41的阻值分別為10KΩ、2.2KΩ、2.2KΩ、10KΩ、10KΩ、2.2KΩ、10KΩ、2.2KΩ、2.2KΩ、10KΩ、10KΩ、2.2KΩ、10KΩ、2.2KΩ、2.2KΩ、10KΩ、10KΩ、2.2KΩ、8KΩ、8KΩ、8KΩ和8KΩ。電容C1、C13和C14的電容量分別為0.1μF、0.1μF和0.1μF。,雙二極管D13、D14、D17、D18、用BAV99,二極管D1用IN4007,三極管Q2、Q3、Q4、Q5、Q6和Q7分別用2N3906、2SC8550、2SC8550、2N3906、2SC8550和2SC8550,集成U3用MAX232,光電耦合器U4、U5、U6分別用4N26,微型計算機CPU用。
權利要求1.一種由微型計算機CPU、流量傳感器、進水水溫傳感器、回水水溫傳感器、室溫傳感器、IC卡、電動截止閥電路、用戶調控電路和通訊接口電路組成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流量傳感器、電動截止閥電路和進水水溫傳感器與進水管連接,回水水溫傳感器與回水管連接,流量傳感器、進水水溫傳感器、回水水溫傳感器、室溫傳感器、IC卡、電動截止閥電路和用戶調控電路分別與CPU連接,CPU通過通訊接口電路與上位管理機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截止閥電路由驅動電路和受驅動電路控制的微電機部分、變速部分及閥體部分組成,驅動電路由三極管Q2、Q3、Q4、Q5、Q6、Q7,雙二極管D13、D14和阻容元件組成,各電路元件之間實行電連接,三極管Q2、Q3、和Q5、Q6的基極分別通過電阻R10、R14和R16、R20與CPU連接,DR1和DR2端與微電機部分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訊接口電路由集成電路U3,光電耦合器U4、U5、U6,二極管D1、D19,雙二極管D16和阻容元件組成,各電路元件之間實行電連接,U3的A、B端與上位管理機連接,電阻R23、R26和U4的第二腳與CPU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戶調控電路由微動按鍵開關K1、K2、K3、雙二極管D17、D18和電阻組成,各電路元件之間實行電連接,開關、雙二極管和電阻與CPU連接,CPU與電動截止閥電路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截止閥電路、用戶調控電路和通訊接口電路中的電阻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20、R21、R22、R23、R24、R25、R26、R38、R39、R40和R41的阻值分別為8.1~11KΩ、2~3KΩ、2~3KΩ、8.1~11KΩ、8.1~11KΩ、2~3KΩ、8.1~11KΩ、2~3KΩ、2~3KΩ、8.1~11KΩ、8.1~11KΩ、2~3KΩ、8.1~11KΩ、2~3KΩ、2~3KΩ、8.1~11KΩ、8.1~11KΩ、2~3KΩ、6~10KΩ、6~10KΩ、6~10KΩ和6~10KΩ。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截止閥電路和通訊接口電路中的電容C1、C13和C14的電容量分別為0.1μF、0.1μF和0.1μF。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截止閥電路、用戶調控電路中和通訊接口電路的雙二極管D13、D14、D17、D18、用BAV99,二極管D1用IN4007。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動截止閥電路中的三極管Q2、Q3、Q4、Q5、Q6和Q7分別用2N3906、2SC8550、2SC8550、2N3906、2SC8550和2SC8550。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訊接口電路中的集成U3用MAX232和RS485之一,光電耦合器U4、U5、U6分別用4N26。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計算機CPU用AT90S8515和AT90S8535之一。
專利摘要智能IC卡供熱分戶計量控制裝置屬于電子技術應用技術領域,由微型計算機CPU、流量、進回水水溫及室溫傳感器、IC卡、電動截止閥、用戶調控和通訊接口電路組成,流量、進回水水溫及室溫傳感器、IC卡、電動截止閥電路和用戶調控電路分別與CPU連接,CPU通過通訊接口電路與上位管理機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實施容易、供熱單位和用戶都可對用戶的實際采暖情況進行合理有效控制的特點。
文檔編號G01D4/00GK2470811SQ01236050
公開日2002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23日
發明者張延溫, 杜小蘇, 張虹 申請人:山東省捷網信息技術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