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薄膜檢漏箱的制作方法
薄膜檢漏箱,具有兩個相互鉸鏈連接的框、張緊在框內的薄膜、一由薄膜構成的測試腔、一位于框之間的密封件和至少一個,優選多個在至少一個框上的孔,它們可與一真空泵的入口連接。
由DE-A-19642099已知一種這一類型的薄膜檢漏箱。它是檢漏儀的一個組成部分,檢漏儀配備普通的裝備(真空泵、測量氣體傳感器、控制裝置等等)。
在這里所述類型的薄膜檢漏儀中兩個框基本上水平放置。上框在與鉸鏈相對的一側上配備一手柄。
為了打開由薄膜構成的測試腔,抬起上框。然后在下薄膜上放上一待檢漏試件。通過放下上框將測試腔關閉,而且關閉到這樣的程度,即使得位于框之間的密封件確保測試腔的真空密封封閉。
試件通常具有一定的體積,使薄膜需要或多或少的延伸。為此需要施加一個力,它與上框的下降運動方向相反,并只有在測試腔內的負壓足夠低時才達到平衡。在到達這種負壓之前薄膜檢漏儀的操作者必須壓住上框。這個時間間隔比較長,因為測試腔的彈性壁首先退讓,然后才形成決定性的負壓,如果薄膜貼合在試件上,并且還存在的自由空腔基本上占有其最小體積的話。
在這里所述類型的較大的薄膜檢漏儀中眾所周知,它配備一彈簧,它的力同樣與上框的閉合運動方向相反。通過這種彈簧應該達到在灌注期間上框要么自動打開,要么至少支持在這個時刻必要的框的開啟運動。由于這一與閉合運動方向相反的第二個力,對于固定上框直至可靠地封閉測試腔必需花費的時間更長。
本發明的目的是,改進這里所述類型的薄膜檢漏箱的閉合性能。
按照本發明這個目的通過權利要求的特征來實現。
由于存在著一獨立于固有的測試腔的、具有較小體積的可抽真空的邊緣區,在這個邊緣區內非常迅速地形成所要求的負壓,它固定下降到下框上的上框。測試腔內的壓力本身在這個時刻還不必明顯地降低。
可以借助于在
圖1和2中示意表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其他的優點和細節加以說明。附圖表示-圖1 一帶有雙重密封的結構的局部剖和-圖2 一帶有作用在薄膜上的凸臺的結構的局部剖。
在附圖中薄膜檢漏箱用1表示,其兩個框用2、3,張緊在框內的薄膜用4、5,設置在上框上的手柄用6,在框2、3之一,優選下框3上的可與一真空泵連接的孔用7,固有的測試腔用8,一設置在優選下薄膜5上的、可與一真空泵連接的接頭用9和一位于測試腔8內的試件用11表示。
在按圖1的結構中框2、3配備雙密封件。它包括兩個同心的密封圈12、13和中間空腔14。孔7通入該中間空腔內,使它構成可抽真空的邊緣區。
在孔7和接頭9上分別連接一真空泵15、16。在上框2下降到下框3上以后開始抽真空過程。由于中間空腔14體積非常小,里面很快達到負壓,此負壓固定上框2。
在按圖2的實施例中在框2、3之間只有一個密封件18。上框2附加地配備一環繞的凸臺19,它使張緊在上框2內的薄膜4向下框3方向成形。凸臺19的環繞自由邊21具有這樣的位置,使得在上框2降下時薄膜4、5相互接觸。由此在密封唇18和薄膜4、5的接觸線之間形成所希望的可抽真空的邊緣區14。
在按圖2的結構中只設一個真空泵22。其入口通過兩根管道23、24與孔7或接頭9連接。每根管道23,24配備一個閥門25、26。由此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首先將可抽真空的邊緣區14抽真空,以便在邊緣區14內產生足夠低的負壓。然后測試腔8抽真空。
按圖2的方案一個顯著的優點是,一已經制造好的薄膜檢漏箱1的框2或3可以用凸臺19改裝。在新的薄膜檢漏箱1中凸臺19適宜于和框2、3中的一個連成一體。
權利要求
1.薄膜檢漏箱(1),具有兩個相互鉸鏈連接的框(2,3)、張緊在框內的薄膜(4,5)、一由薄膜構成的測試腔(8)、一位于框之間的密封件(12,13,18)和至少一個,優選多個在兩個框(2,3)中至少一個上的孔(7),該孔可以與一真空泵(15,16,22)的入口連接,其特征為設有一獨立于測試腔(8)的、可抽真空的邊緣區(14),孔(7)通入該邊緣區內。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漏箱,其特征為在兩個框(2,3)之間有兩個同心的密封件(12,13),其中間空腔構成邊緣區(14)。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漏箱,其特征為框(2,3)中的一個配備一環繞的內凸臺(19),凸臺(19)的環繞邊緣(21)貼放在所屬薄膜(4,5)上并具有這樣的位置,使兩個薄膜(4,5)在框(2,3)相互貼放時相互接觸。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檢漏箱,其特征為凸臺(19)與框(2,3)之一連成一體地成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膜檢漏箱,它具有兩個相互鉸接的框(2、3)、張緊在框內的薄膜(4、5)、一由薄膜構成的測試腔(8)、一位于框之間的密封件(12,13,18)和至少一個,優選多個在兩個框(2,3)中的至少一個上的孔(7),這些孔可與一真空泵(15、16、22)的入口連接;為了改善檢漏箱的關閉特性,建議,設一獨立于測試腔(8)的可抽真空的邊緣區(14),孔(7)通入此邊緣區內。
文檔編號G01M3/26GK1364232SQ00810832
公開日2002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6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27日
發明者魯迪·維德特, 托馬斯·阿貝倫 申請人:因菲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