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程控定速降溫機液氮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生物樣品之類低溫保存的一種液化氮氣儲存容器。
在低溫生物學、低溫醫學中為對生物樣品進行冷凍保存、提高生物細胞的存活率、必須使生物樣品處在均勻的溫度場中按一定規律降溫和復溫,使溫度快速越過對細胞致命的冰晶點“危險區”,即按其規律進行溫度控制。電腦程控定速降溫機則是理想的裝置。它主要由微機控制系統,致冷箱、液氮罐及輸送管路幾大部分組成,它可根據使用要求自動準確地按設定的程序降溫,并顯示和記錄降溫性能曲線。目前較為先進的技術是軍事科學院及西德、美國Cryomed公司的產品。
美國Cryomed公司的程控定速降溫機中的液氮罐由罐體、O型密封圈及裝有壓力表。輸液管接頭等構件的法蘭組件構成的不可折卸結構,O型密封圈安裝在罐口與法蘭之間,而法蘭組件直接焊接于罐體的罐口處,其不足之處主要在于使用不方便,這表現在1、向罐內灌裝液氮時,由于密封結構不可拆卸,液氮只能從輸液管接頭處∮10mm小孔向內輸入,灌液氮時間長,尤其是在常溫下灌裝時因液氮汽化壓力大,更難以灌入,費時費事;2、因工作壓力設定為1.4Kgf/cm2,灌裝液氮后增壓時間長,需24小時以后才能開機為致冷箱輸送液氮,影響使用;3、液氮日蒸損量大,使用費高;4、維修也較為困難。
國內使用一種程控定速降溫機中的液氮罐由罐體、O型密封圈及裝有壓力表、輸液管接頭等構件的壓板、彈簧組成,O型密封圈安裝在罐口與壓板之間,它以壓板作為法蘭盤,彈簧的一端與法蘭、另一端與罐體連接,它靠彈簧的拉力實現罐口密封,常稱它為彈簧壓板密封結構。其不足之處主要在于罐口的密封性能差,表現為工作壓力不能太高,壓力過高時在低溫下易漏氣,密封性差;壓力低時則會出現冷源不足,即難以提供足夠壓力的的恒定制冷源,對程控定速降溫機的降溫性能曲線產生直接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既保證密封性能,又使用方便的程控定速降溫機用液氮罐裝置。
可采取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目的。在罐體的罐口處固定一定位環構件,O型密封圈、法蘭組件依次裝于定位環的上部,用壓緊螺母扣壓在法蘭上以螺紋與定位環相連接,構成可拆卸螺旋式密封液氮罐結構。
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方案的內容作進一步詳述。
圖1是本液氮罐的結構示意圖(局部);圖2是采用本液氮罐的程控定速降溫機所測得的降溫性能曲線。
圖3是采用彈簧壓板式密封液氮罐的程控定速降溫機所測得的降溫性能曲線。
本液氮罐也有罐體(1)、O型密封圈(3)及裝有壓力表和輸液管接頭等構件的法蘭組件(4),但它還有定位環(2)和壓緊螺母(5)構件。定位環(2)固定在罐體的罐口處,它的端面上有O型密封圈安放凹槽,柱面上有與壓緊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紋,采用耐低溫的樹脂膠將它粘接在罐體的罐口處,氣密性及其它使用效果均較為理想。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將定位環固定于罐口處,使定位環與罐體結為一體。O型密封圈(3)、法蘭組件(4)依次安裝在定位環的上部,即將密封圈安放在定位環端面的凹槽中,法蘭組件壓在密封圈之上,再用壓緊螺母(5)扣壓在法蘭上以螺紋與定位環相連接,即壓緊螺母是帶有內螺紋的構件。構成可拆卸螺旋式密封液氮罐結構。
本結構經初步試用表明,它不但在低溫(-196℃)下密封方便而有效,而且能保證在控制系統指令下提供恒定的制冷量,有利于快速而準確地尋找和克服對細胞致命的冰晶點“危險區”。它的優點還具體表現在1、罐液氮特別方便,擰開壓緊螺母、取下法蘭組件,便可直接灌倒,用時極少,省時省事;2、增壓時間短,尤其是常溫灌液氮10分鐘后即可開機工作;3、平時不工作時可將法蘭組件拆下蓋嚴,所以本液氮罐的日蒸損量很小,節省費用;4、在1.4Kgf/cm2、-196℃時密封性好,沒有泄漏現象;5、便于維修。
它配合“冷屏”絕熱致冷箱技術在程控定速降溫機中使用取得了十分理想的使用效果,所測得降溫性能曲線如附圖2所示。彈簧壓板式密封液氮罐在程控定速降溫機中使用的降溫性能曲線如附圖3所示(附圖2、3僅供參考用)。
權利要求1.一種程控定速降溫機用液氮罐,它由罐體、0型密封圈及裝有壓力表、輸液管接頭等構件的法蘭組件組成,其特征在于它在罐體的罐口處固定有定位環(2)構件,0型密封圈、法蘭組件依次安裝于定位環的上部,壓緊螺母(5)扣壓在法蘭上以螺紋與定位環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涉及生物樣品之類低溫保存的一種液體氮氣儲存容器。它在罐體口處固定一定位環構件,0形密封圈、法蘭組件依次裝于定位環上部,用壓緊螺母扣壓在法蘭上以螺紋與定位環相連接,構成可拆卸螺旋式密封液氮罐結構,使用它特別方便,省時省事;增壓時間短,常溫灌液氮10分鐘后即可開機工作;密封性好,沒有泄漏現象,日蒸損量小,節省費用且便于維修;能夠在控制系統指令下提供恒定的制冷量。
文檔編號F17C1/00GK2120949SQ9220273
公開日1992年11月4日 申請日期199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1992年2月22日
發明者方健 申請人: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