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氮自動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低溫技術,具體是指一種液氮自動輸送裝置,適用于紅外 焦平面領域中焦平面組件可靠性實驗中。
背景技術:
碲鎘汞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在航天、軍事、工業及醫學領域有著越來越廣泛 的應用,其在國防、國家安全及氣象預報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為 了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對探測器進行高低溫循環篩選及低溫老化試驗逐漸成 為常規的可靠性增長工作。這些試驗均要求液氮沸點左右的低溫,行業中常常 使用液氮作為低溫源,但由于設備本身的液氮儲液罐容積有限,實際工作中需 要定期對設備輸送液氮以補充消耗。在很多情況下,每天要進行多達兩次以上 的液氮補充,非常費時費力,有時因為補液周期短,在連續工作的情況下,要 求周末甚至夜間添加液氮,這極大的制約了這類可靠性試驗工作的開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氮自動輸送裝置,解決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組件 可靠性試驗中的液氮補充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制作一容積更大的儲液罐,與設備自帶的液氮罐連 接起來,形成連通器,以此大液氮罐作為設備的液氮存儲器,大大的增加了設 備的液氮存儲量,提高了補液周期。附圖l為本發明裝置的結構圖,圖中補液 儲液罐2放置在有足夠強度的支架上,設備儲液罐10固定于設備接口上,保
證補液儲液罐2的液面高于自身儲液罐的液面高度,使液氮可以從補液裝置里
自動流入設備自身儲液罐。兩個容器之間用真空管4連接,連接部使用法蘭5 密封,外面包裹一層絕熱層3,最后再以可拆卸保護罩6固定保護。圖中絕熱 塞子9的作用是密封及絕熱,防止液氮泄露、熱量散失,兩個真空管通過此絕 熱塞子插入儲液罐,真空管8為排氣管,真空管4為輸液管。輸液管使設備自 身儲液罐與補液裝置儲液罐連接起來,形成連通器,排氣管保證了整個系統與 大氣的壓力平衡。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裝置延長了設備的補液周期,使設備的利用更加靈活, 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
圖l為本發明的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
1- 補液儲液罐真空壁;
2- 補液儲液罐;
3- 絕熱層;
4- 輸液管內管;
5- 連接法蘭;
6- 可拆卸保護罩;
7- 排氣管的真空腔;
8- 排氣管內管;
9- 絕熱塞子;
10- 設備儲液罐;
11- 原設備的其他部分;12- 地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
根據圖l所描述,我們建立了一個液氮自動輸送裝置,裝置各部分詳述如
下
1- 補液裝置儲液罐真空壁;
2- 補液裝置儲液罐,杜瓦瓶,體積30升,材料為鋁合金;
3- 絕熱層,材料為石棉纖維;
4- 輸液管內管,材料為不銹鋼,直徑為5mm;
5- 連接法蘭,材料為不銹鋼,外徑為30mm;
6- 可拆卸保護罩,材料為不銹鋼;
7, 8-排氣管內管及真空腔,材料為不銹鋼,內徑5mm,外徑10mm;
9- 絕熱塞子,材料為聚酰亞胺,外徑為40mm,中間有兩個直徑為5mm的 通孔;
10- 原設備自身的儲液罐,不銹鋼材料;
11- 原設備的其他部分;
12- 地面。
權利要求
1. 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它主要由設備儲液罐(10)、補液儲液罐(2)、輸液管(4)、連接法蘭(5)、排氣管(8)構成,其特征在于固定在支架上的底部液面高于設備儲液罐(10)的補液儲液罐(2)通過輸液管(4)、連接法蘭(5)與安裝有排氣管(8)的設備儲液罐(10)相連構成連通器結構的自動液氮輸送裝置。
2. 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 輸液管(4)上的連接法蘭(5)外面包裹有絕熱層(3)和保護罩(6)的固定 保護。
3. 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 所說的輸液管(4)和排氣管(8)通過絕熱塞子(9)插入設備儲液罐(10) 中。
4. 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 補液儲液罐(2)是體積為30升的鋁質杜瓦瓶。
5. 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 所說的輸液管(4)和排氣管(8)是不銹鋼材質的真空管。
6. 根據權力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 絕熱層(3)材料是石棉纖維。
7. 根據權力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 保護罩(6)材料是不銹鋼。
8. 根據權力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液氮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絕 熱塞子(9)材料為聚酰亞胺,外徑為40mm,中間有兩個直徑為5mm的通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液氮自動輸送裝置,它解決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組件制作過程中的可靠性實驗的液氮補充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制作一容積更大的儲液罐,與設備自帶的液氮罐連接起來,形成連通器,以此大液氮罐作為設備的液氮存儲器,大大的增加了設備的液氮存儲量,提高了補液周期。
文檔編號F17C5/04GK101382233SQ20081020154
公開日2009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2日
發明者張海燕, 朱三根, 李言謹, 陸華杰, 龔海梅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