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的機構包括駐車電機、傳動組件和鎖止組件,所述的鎖止組件包括鎖止桿和制動盤,所述的駐車電機通過所述的傳動組件與鎖止桿相連接,所述的鎖止桿在駐車電機的驅動下可與制動盤連接或分離。采用該種結構的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P檔控制拋棄了復雜的電路及精密的位置傳感器,利用VCU內的計時器控制P檔電機轉動時間,能夠可靠地實現鎖止和解鎖,不增加新的控制單元;VCU控制P檔時車輛處于停車狀態,沒有其他部件需要同時控制,在控制時間上不沖突;P檔控制成本大幅下降,適用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
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P檔駐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P檔駐車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當電動汽車停放在坡道上時,僅僅依靠手剎駐車是不可靠的,容易溜車。純電動汽車已經逐漸成熟,進入試驗和示范運行階段。純電動轎車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在坡道停車,為了在坡道上不溜車在變速器上設計了 P檔駐車機構以及相應的控制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能夠實現可靠地實現鎖止和解鎖、不增加新的控制單元、結構簡單、應用方便、具有更廣泛應用范圍的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構成:
[0005]該P檔駐車機構,其主要特點是,所述的機構包括駐車電機、傳動組件和鎖止組件,所述的鎖止組件包括鎖止桿和制動盤,所述的駐車電機通過所述的傳動組件與鎖止桿相連接,所述的鎖止桿在駐車電機的驅動下可與制動盤連接或分離。
[0006]較佳的,所述的鎖止桿上設置有矩形制動齒,所述的制動盤上設置有與所述的矩形制動齒相對應的矩形槽。
[0007]較佳的,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蝸輪、蝸桿和挺桿,所述的駐車電機通過蝸桿與蝸輪相連接,所述的蝸輪上的銷軸通過所述的挺桿與所述的鎖止桿相連接。
[0008]較佳的,所述的鎖止組件還包括扭簧,所述的扭簧設置于所述的鎖止桿上。
[0009]較佳的,所述的制動盤與車輛的變速器II軸相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用于所述的P檔駐車機構的控制系統,其主要特點是,所述的系統包括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和VClKVehicle Control Unit,整車控制器),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一端連接至駐車電機,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連接至VCU,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三端連接至驅動電源,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一端連接至駐車電機,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連接至V⑶,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三端連接至驅動電源。
[0011 ]較佳的,所述的VCU與車輛的換擋手柄相連接。
[0012]較佳的,所述的V⑶內部還設置有計時器。
[0013]較佳的,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通過一二極管連接至所述的V⑶。
[0014]采用了該實用新型中的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I)本實用新型的P檔控制拋棄了復雜的電路及精密的位置傳感器,利用VCU內的計時器控制P檔電機轉動時間,能夠可靠地實現鎖止和解鎖,不增加新的控制單元;
[0016](2)VCU控制P檔時車輛處于停車狀態,沒有其他部件需要同時控制,在控制時間上不沖關;
[0017](3)P檔控制成本大幅下降,適用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P檔駐車機構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圖1左視不意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系統的外殼機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
[0022]I 電機蝸桿組件
[0023]2 制動盤
[0024]3 蝸輪
[0025]4 軸端蓋
[0026]5 限位塊
[0027]6 銷軸
[0028]7 挺桿
[0029]8 連接銷
[0030]9 鎖止桿
[0031]10 扭簧
[0032]11固定軸
[0033]12 檔銷
[0034]13變速器II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為了能夠更清楚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003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P檔駐車機構,該機構包括駐車電機、傳動組件和鎖止組件,所述的鎖止組件包括鎖止桿9和制動盤2,所述的駐車電機通過所述的傳動組件與鎖止桿9相連接,所述的鎖止桿9在駐車電機的驅動下可與制動盤2連接或分離。
[0037]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鎖止桿9上設置有矩形制動齒,所述的制動盤2上設置有與所述的矩形制動齒相對應的矩形槽。
[0038]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蝸輪3、蝸桿I和挺桿7,所述的駐車電機通過蝸桿I與蝸輪3相連接,所述的蝸輪3上的銷軸6通過所述的挺桿7與所述的鎖止桿9相連接。
[0039]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鎖止組件還包括扭簧10,所述的扭簧10設置于所述的鎖止桿9上。
[0040]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動盤2與車輛的變速器II軸13相連接。
[0041]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用于所述的P檔駐車機構的控制系統,該系統包括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和V⑶,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一端連接至駐車電機,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連接至VCU,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三端連接至驅動電源,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一端連接至駐車電機,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連接至VCU,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三端連接至驅動電源。
[0042]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VCU與車輛的換擋手柄相連接。
[0043]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V⑶內部還設置有計時器。
[0044]在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通過一二極管連接至所述的V⑶。
[0045]如圖1?2所示,P檔機械結構由電機蝸桿組件I,制動盤2,蝸輪3,挺桿7,鎖止桿9,扭簧10,變速器II軸13等零件組成。
[0046]其工作原理是:直流12V電機帶動蝸桿轉動,蝸桿轉動蝸輪轉動,蝸輪上的銷軸帶動挺桿移動推動鎖止桿繞軸反時針轉動,推桿克服扭簧10的彈力轉動,在鎖止桿上設計有矩形制動齒,制動齒離開制動盤2上的矩形槽后P擋解鎖,車輪可以轉動。
[0047]當電機反向轉動,蝸桿反向轉動帶動蝸輪反向轉動,蝸輪上的銷退后一定距離后,鎖止桿9在扭簧的彈力作用下反向轉動一個角度,制動齒在彈力作用下插入制動盤上的凹槽,P檔鎖止。
[0048]控制P檔鎖止和解鎖是由P檔控制器來完成的,P檔控制器要能夠控制電機正轉和反轉以及電機轉動的轉數
[0049]新型控制器根據P檔手柄的位置來控制P檔電機達到控制P檔鎖止或解鎖。
[0050]如圖4所示,本控制器控制原理是,換擋手柄在P檔位置時,VCU(核心電子控制單元)收到P檔信號后,30號腳輸出12V直流電,繼電器I吸合,從3接入的12V驅動電源從繼電器I觸點輸入直流電機,電機轉動帶動機構鎖止。VCU內一個計時器計時200毫秒后切斷直流電,電機停止轉動,P檔鎖止。
[0051 ]為保護VCU,在輸出腳線路上設計有二極管,避免線圈感應電流損傷VCU。
[0052]采用了該實用新型中的P檔駐車機構及其控制系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3](I)本實用新型的P檔控制拋棄了復雜的電路及精密的位置傳感器,利用VCU內的計時器控制P檔電機轉動時間,能夠可靠地實現鎖止和解鎖,不增加新的控制單元;
[0054](2)VCU控制P檔時車輛處于停車狀態,沒有其他部件需要同時控制,在控制時間上不沖關;
[0055](3)P檔控制成本大幅下降,適用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0056]在此說明書中,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主權項】
1.一種P檔駐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構包括駐車電機、傳動組件和鎖止組件,所述的鎖止組件包括鎖止桿和制動盤,所述的駐車電機通過所述的傳動組件與鎖止桿相連接,所述的鎖止桿在駐車電機的驅動下可與制動盤連接或分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檔駐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止桿上設置有矩形制動齒,所述的制動盤上設置有與所述的矩形制動齒相對應的矩形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檔駐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蝸輪、蝸桿和挺桿,所述的駐車電機通過蝸桿與蝸輪相連接,所述的蝸輪上的銷軸通過所述的挺桿與所述的鎖止桿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檔駐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止組件還包括扭簧,所述的扭簧設置于所述的鎖止桿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P檔駐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動盤與車輛的變速器II軸相連接。6.—種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P檔駐車機構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統包括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和VCU,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一端連接至駐車電機,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連接至VCU,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三端連接至驅動電源,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一端連接至駐車電機,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連接至VCU,所述的第二繼電器的第三端連接至驅動電源。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CU與車輛的換擋手柄相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CU內部還設置有計時器。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通過一二極管連接至所述的V⑶。
【文檔編號】F16H63/34GK205689750SQ201620629977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公開號201620629977.4, CN 201620629977, CN 205689750 U, CN 205689750U, CN-U-205689750, CN201620629977, CN201620629977.4, CN205689750 U, CN205689750U
【發明人】夏先明, 劉彥如, 陳貽聰
【申請人】上海中科力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