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輸送機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流體輸送機械,包括:殼體(10);旋轉軸(20),旋轉軸(20)穿設在殼體(10)內;軸套(30),軸套(30)設置在旋轉軸(20)的周向外側;外壓蓋(40),外壓蓋(40)與殼體(10)固定連接;干氣密封結構(50),干氣密封結構(50)設置在外壓蓋(40)與軸套(30)之間;機械密封結構(60),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干氣密封結構(50)的內側,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殼體(10)與軸套(30)之間;內壓蓋(70),內壓蓋(70)設置在干氣密封結構(50)和機械密封結構(60)之間以隔離干氣密封結構(50)和機械密封結構(60)。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流體機械的密封泄漏的問題。
【專利說明】
流體輸送機械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機械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流體輸送機械。
【背景技術】
[0002] 聚丙烯裝置高壓回收系統丙烯洗滌塔的回流栗,為裝置的關鍵動設備,該栗采用 串聯式機械密封,內密封的沖洗液為常壓油。上述栗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機械密封泄漏 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流體輸送機械,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流體機 械的密封泄漏的問題。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流體輸送機械,包括:殼體;旋轉軸,旋 轉軸穿設在殼體內;軸套,軸套設置在旋轉軸的周向外側;外壓蓋,外壓蓋與殼體固定連接; 干氣密封結構,干氣密封結構設置在外壓蓋與軸套之間;機械密封結構,機械密封結構設置 在干氣密封結構的內側,機械密封結構設置在殼體與軸套之間;內壓蓋,內壓蓋設置在干氣 密封結構和機械密封結構之間以隔離干氣密封結構和機械密封結構。
[0005] 進一步地,干氣密封結構設置在外壓蓋與軸套之間的第一容納空間內,外壓蓋設 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連通第一容納空間和外壓蓋的外部以向第一容納空間輸入氣體形 成干氣密封。
[0006] 進一步地,干氣密封結構包括:第一彈簧座,第一彈簧座設置在第一容納空間內, 第一彈簧座固定在軸套上,第一彈簧座具有第一容納腔;第一靜環密封圈,第一靜環密封圈 設置在第一容納空間內,第一靜環密封圈設置在軸套的周向外側,第一靜環密封圈與外壓 蓋固定在一起;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設置在第一容納腔內,第一彈性件與第一彈簧座相 抵接并對第一靜環密封圈施加壓緊外壓蓋的預緊力。
[0007] 進一步地,干氣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一動環密封圈,第一動環密封圈設置在第一彈 性件和第一靜環密封圈之間,第一動環密封圈與第一彈簧座固定在一起。
[0008] 進一步地,干氣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一0型圈,第一0型圈設置在軸套和第一動環密 封圈之間以實現密封;第二〇型圈,第二〇型圈設置在外壓蓋和第一靜環密封圈之間以實現 密封;第一推片,第一推片設置在第一彈性件與第一動環密封圈之間。
[0009] 進一步地,機械密封結構設置在殼體與軸套之間的第二容納空間內,殼體設置有 第二通孔,第二通孔連通第二容納空間和殼體外部以將氣體排出殼體外部。
[001 0]進一步地,機械密封結構包括:第二彈簧座,第二彈簧座設置在第二容納空間內, 第二彈簧座固定在軸套上,第二彈簧座具有第二容納腔;第二靜環密封圈,第二靜環密封圈 設置在第二容納空間內,第二靜環密封圈設置在軸套的周向外側,第二靜環密封圈與內壓 蓋固定連接;第二彈性件,第二彈性件設置在第二容納腔內,第二彈性件與第二彈簧座相抵 接并對第二靜環密封圈施加壓緊殼體的預緊力。
[0011] 進一步地,機械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二動環密封圈,第二動環密封圈設置在第二彈 性件和第二靜環密封圈之間,第二動環密封圈固定在第二彈簧座上。
[0012] 進一步地,機械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三0型圈,第三0型圈設置在軸套和第二動環密 封圈之間以實現密封;第四〇型圈,第四〇型圈設置在內壓蓋和第二靜環密封圈之間以實現 密封;第二推片,第二推片設置在第二彈性件與第二動環密封圈之間。
[0013] 進一步地,流體輸送機械還包括第五0型圈和第六0型圈,第五0型圈設置在內壓蓋 和殼體之間,第六〇型圈設置在內壓蓋和外壓蓋之間。
[0014]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流體輸送機械在提高物料的流體機械能的過程中, 處于內層的機械密封結構將物料密封在流體機械內部,處于外層的干氣密封結構一方面為 機械密封結構提供背壓,另一方面干氣密封結構自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將物料密封在流 體輸送機械的內部。上述結構有效地解決了流體輸送機械密封泄漏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5]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 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在附圖中:
[0016]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流體輸送機械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18] 10、殼體;11、第二通孔;20、旋轉軸;30、軸套;40、外壓蓋;41、第一通孔;50、干氣密 封結構;51、第一彈簧座;52、第一靜環密封圈;53、第一彈性件;54、第一動環密封圈;55、第 一推片;60、機械密封結構;61、第二彈簧座;62、第二靜環密封圈;63、第二彈性件;64、第二 動環密封圈;65、第二推片;70、內壓蓋;100、第一容納空間;200、第二容納空間;300、第一容 納腔;400、第二容納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0]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流體輸送機械包括:殼體10、旋轉軸20、軸套30、外壓蓋40、 干氣密封結構50、機械密封結構60和內壓蓋70。旋轉軸20穿設在殼體10內。軸套30設置在旋 轉軸20的周向外側。外壓蓋40與殼體10固定連接。干氣密封結構50設置在外壓蓋40與軸套 30之間。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干氣密封結構50的內側,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殼體10與 軸套30之間。內壓蓋70設置在干氣密封結構50和機械密封結構60之間以隔離干氣密封結構 50和機械密封結構60。
[0021 ]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流體輸送機械在提高物料的流體機械能的過程中,處 于內層的機械密封結構60將物料密封在流體機械內部,處于外層的干氣密封結構50-方面 為機械密封結構60提供背壓,另一方面干氣密封結構50自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將物料密 封在流體輸送機械的內部。上述結構有效地解決了流體輸送機械密封泄漏的問題。
[0022]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干氣密封結構50設置在外壓蓋40與軸套30 之間的第一容納空間100內,外壓蓋40設置有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連通第一容納空間 100和外壓蓋40的外部以向第一容納空間100輸入氣體形成干氣密封。即外界氣體通過第一 通孔41將氣體輸送至第一容納空間100內。上述結構容易加工制作,節省成本。具體地,通入 的氣體為氮氣,物料為丙烯。氮氣的壓力為〇.6Mpa,提高了機械密封結構60(主密封)的背 壓,防止丙烯汽化,減少了密封面的磨損,極大延長了主密封的使用壽命。一旦機械密封結 構60密封失效時,干氣密封結構(次密封)短時間內可以起到主密封作用,防止意外事故的 發生,同時泄漏出的丙烯隨氮氣排入火炬,是一種環保型密封。
[0023]如圖1所不,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干氣密封結構50包括:第一彈簧座51、第一 靜環密封圈52和第一彈性件53。第一彈簧座51設置在第一容納空間100內,第一彈簧座51固 定在軸套30上,第一彈簧座51具有第一容納腔300。上述結構使得第一彈簧座51與軸套30為 同步轉動的結構。第一靜環密封圈52設置在第一容納空間100內,第一靜環密封圈52設置在 軸套30的周向外側,第一靜環密封圈52與外壓蓋40固定在一起。第一彈性件53設置在第一 容納腔300內,第一彈性件53與第一彈簧座51相抵接并對第一靜環密封圈52施加壓緊外壓 蓋40的預緊力。上述結構保證了第一容納空間100與外界的密封。上述結構設置簡單,容易 實現。
[0024]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干氣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一動環密封圈54。 第一動環密封圈54設置在第一彈性件53和第一靜環密封圈52之間,第一動環密封圈54與第 一彈簧座51固定在一起。上述結構進一步保證了干氣密封結構內部的密封效果更加嚴密。 [00 25]如圖1所不,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干氣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一0型圈、第二0型 圈和第一推片55,第一 0型圈設置在軸套30和第一動環密封圈54之間以實現密封。上述結構 使得第一容納空間內的氣體、物料等物質不會沿第一動環密封圈54和軸套30之間的縫隙泄 露。第二0型圈設置在外壓蓋40和第一靜環密封圈52之間以實現密封。上述結構保證了第一 容納空間內的氣體、物料等物質不會沿外壓蓋40和第一靜環密封圈52之間的縫隙泄露。第 一推片55設置在第一彈性件53與第一動環密封圈54之間。上述結構使得第一靜環密封圈52 和第一動環密封圈54的受力更加平穩、均勻。
[0026]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殼體10與軸套30之 間的第二容納空間200內,殼體10設置有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連通第二容納空間200和 殼體10外部以將氣體排出殼體10外部。泄露的氣體和物料的混合物沿第二通孔11排向收集 處,進行處理。上述結構加工簡單,成本較低。
[0027]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機械密封結構包括:第二彈簧座61、第二靜 環密封圈62和第二彈性件63。第二彈簧座61設置在第二容納空間200內,第二彈簧座61固定 在軸套30上,第二彈簧座61具有第二容納腔400。第二靜環密封圈62設置在第二容納空間 200內,第二靜環密封圈62設置在軸套30的周向外側,第二靜環密封圈62與內壓蓋70固定連 接。第二彈性件63設置在第二容納腔400內,第二彈性件63與第二彈簧座61相抵接并對第二 靜環密封圈62施加壓緊殼體10的預緊力。上述結構保證了機械密封結構60的密封效果,使 得第二容納空間200內的物料不會泄露至干氣密封結構50內。上述設置簡單、容易實現。 [0028]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機械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二動環密封圈64, 第二動環密封圈64設置在第二彈性件63和第二靜環密封圈62之間,第二動環密封圈64固定 在第二彈簧座61上。上述結構進一步保證了機械密封結構60內的密封效果更加嚴密。
[0029]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機械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三0型圈、第四0型 圈和第二推片65。第三0型圈設置在軸套30和第二動環密封圈64之間以實現密封。上述結構 使得第二容納空間內的氣體、物料等物質不會沿第二動環密封圈64和軸套30之間的縫隙泄 露。第四0型圈設置在內壓蓋70和第二靜環密封圈62之間以實現密封。上述結構保證了第二 容納空間內的氣體、物料等物質不會沿內壓蓋70和第二靜環密封圈62之間的縫隙泄露。第 二推片65設置在第二彈性件63與第二動環密封圈64之間。上述結構使得第二靜環密封圈62 和第二動環密封圈64的受力更加平穩、均勻。
[0030]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流體輸送機械還包括第五0型圈和第六0型 圈,第五0型圈設置在內壓蓋70和殼體10之間,第六0型圈設置在內壓蓋70和外壓蓋40之間。 上述結構保證了內壓蓋70、外壓蓋40和殼體10之間的密封。上述結構加工容易、成本較低。
[0031] 密封端面材料的合理配對是確保其成功運行的關鍵,不論密封的型式和結構如何 均是如此。對每種應用場合,均存在可提供最長壽命和最低操作費用的最佳材料配對。下表 列出了常用密封材料的性能:
[0032]常用密封端面材料性能
[0034] 干氣密封結構的第一靜環密封圈選用填充石墨SiC材料,該材料具有表面硬度高、 耐磨性能好、熱傳導系數大、比重小等優點,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摩擦副材料之一,通過計算 機控制的專用設備把動壓槽加工在第一靜環密封圈的端面上。干氣密封結構的第一動環密 封圈選用侵漬銻碳石墨M-106D材料,該材料具有強度高、自潤滑性好、耐高溫性能好等特 點。第一 〇型圈和第〇型圈選用低溫性能較好的丁腈橡膠,軸套、壓蓋、彈簧座和推環均選用 lCrl8Ni9Ti,第一彈性件選用lCrl8Nil2Mo2。
[0035] 平衡型機械密封的靜環選用鎳基碳化鎢YG6,該材料具有韌性好、強度高和耐磨性 好的特點。動環選用侵漬樹脂碳石墨M106K,該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潤滑和穩定性。其他部件 的材質同干氣密封。
[0036]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 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 一種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10); 旋轉軸(20 ),所述旋轉軸(20)穿設在所述殼體(10)內; 軸套(30 ),所述軸套(30)設置在所述旋轉軸(20)的周向外側; 外壓蓋(40 ),所述外壓蓋(40)與所述殼體(10)固定連接; 干氣密封結構(50),所述干氣密封結構(50)設置在所述外壓蓋(40)與所述軸套(30)之 間; 機械密封結構(60),所述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所述干氣密封結構(50)的內側,所 述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所述殼體(10)與所述軸套(30)之間; 內壓蓋(70),所述內壓蓋(70)設置在所述干氣密封結構(50)和所述機械密封結構(60) 之間以隔離所述干氣密封結構(50)和所述機械密封結構(6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氣密封結構(50)設置在所 述外壓蓋(40)與所述軸套(30)之間的第一容納空間(100)內,所述外壓蓋(40)設置有第一 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41)連通所述第一容納空間(100)和所述外壓蓋(40)的外部以向 所述第一容納空間(100)輸入氣體形成干氣密封。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氣密封結構(50)包括: 第一彈簧座(51),所述第一彈簧座(51)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納空間(100)內,所述第一彈 簧座(51)固定在所述軸套(30)上,所述第一彈簧座(51)具有第一容納腔(300); 第一靜環密封圈(52),所述第一靜環密封圈(52)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納空間(100)內,所 述第一靜環密封圈(52)設置在所述軸套(30)的周向外側,所述第一靜環密封圈(52)與所述 外壓蓋(40)固定在一起; 第一彈性件(53),所述第一彈性件(53)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納腔(300)內,所述第一彈性 件(53)與所述第一彈簧座(51)相抵接并對所述第一靜環密封圈(52)施加壓緊所述外壓蓋 (40)的預緊力。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氣密封結構還包括: 第一動環密封圈(54 ),所述第一動環密封圈(54)設置在所述第一彈性件(53)和所述第 一靜環密封圈(52)之間,所述第一動環密封圈(54)與所述第一彈簧座(51)固定在一起。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氣密封結構還包括: 第一0型圈,所述第一0型圈設置在所述軸套(30)和所述第一動環密封圈(54)之間以實 現密封; 第二0型圈,所述第二0型圈設置在所述外壓蓋(40)和所述第一靜環密封圈(52)之間以 實現密封; 第一推片(55),所述第一推片(55)設置在所述第一彈性件(53)與所述第一動環密封圈 (54)之間。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密封結構(60)設置在所 述殼體(10)與所述軸套(30)之間的第二容納空間(200)內,所述殼體(10)設置有第二通孔 (11),所述第二通孔(11)連通所述第二容納空間(200)和所述殼體(10)外部以將氣體排出 所述殼體(10)外部。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密封結構(60)包括: 第二彈簧座(61),所述第二彈簧座(61)設置在所述第二容納空間(200)內,所述第二彈 簧座(61)固定在所述軸套(30)上,所述第二彈簧座(61)具有第二容納腔(400); 第二靜環密封圈(62),所述第二靜環密封圈(62)設置在所述第二容納空間(200)內,所 述第二靜環密封圈(62)設置在所述軸套(30)的周向外側,所述第二靜環密封圈(62)與所述 內壓蓋(70)固定連接; 第二彈性件(63),所述第二彈性件(63)設置在所述第二容納腔(400)內,所述第二彈性 件(63)與所述第二彈簧座(61)相抵接并對所述第二靜環密封圈(62)施加壓緊所述殼體 (10)的預緊力。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密封結構(60)還包括: 第二動環密封圈(64),所述第二動環密封圈(64)設置在所述第二彈性件(63)和所述第 二靜環密封圈(62)之間,所述第二動環密封圈(64)固定在所述第二彈簧座(61)上。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密封結構(60)還包括: 第三0型圈,所述第三0型圈設置在所述軸套(30)和所述第二動環密封圈(64)之間以實 現密封; 第四0型圈,所述第四0型圈設置在所述內壓蓋(70)和所述第二靜環密封圈(62)之間以 實現密封; 第二推片(65),所述第二推片(65)設置在所述第二彈性件(63)與所述第二動環密封圈 (64)之間。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體輸送機械還包括第五〇 型圈和第六0型圈,所述第五0型圈設置在所述內壓蓋(70)和所述殼體(10)之間,所述第六0 型圈設置在所述內壓蓋(70)和所述外壓蓋(40)之間。
【文檔編號】F16J15/34GK205678130SQ201620548275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公開號201620548275.3, CN 201620548275, CN 205678130 U, CN 205678130U, CN-U-205678130, CN201620548275, CN201620548275.3, CN205678130 U, CN205678130U
【發明人】史秀麗, 張宏峰, 竇雪峰
【申請人】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榆林化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