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包括箱體,箱體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氣缸端蓋和右氣缸端蓋;箱體的左側連接有輸入軸,箱體的右側連接有轉臂輸出軸;轉臂輸出軸與輸入軸相連接;轉臂輸出軸上連接有行星輪軸;行星輪軸上連接有組合行星輪,行星輪軸上連接有小行星輪;小行星輪與右齒圈相連接;組合行星輪與左齒圈相連接;輸入軸的右側上連接有小太陽輪和大太陽輪;小太陽輪與組合行星輪相嚙合;大太陽輪與小行星輪相嚙合;左氣缸端蓋上設有左氣缸推盤裝置,右氣缸端蓋上設有右氣缸推盤裝置,箱體內設有低速檔制動結構和高速檔制動結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潤滑油能進行冷卻和循環,提高潤滑油使用壽命,節約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變速箱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背景技術】
[0002]車輛的動力傳遞機構一般包括有變速箱、傳動軸、驅動橋,其中變速箱用于傳遞動力、變換傳動不同的速比,以獲得較大的行車速度范圍;目前的離合器都是采用飛輪盤、干式摩擦片和壓盤的結合,車輛由于經常需要半結合起步,干式摩擦片磨損嚴重,需要經常維護和更換。變速箱多采用傳統的不同軸的齒輪傳動機構,變速箱體積大,效率低,噪聲較高, 換檔機構復雜。【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壽命周期長、高可靠性的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的:
[0005]—種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36,所述箱體36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氣缸端蓋68和右氣缸端蓋66;所述箱體36的左側連接有輸入軸15, 所述箱體36的右側通過第三軸承52連接有轉臂輸出軸54;所述轉臂輸出軸54通過第二軸承 16和第四軸承56與輸入軸15相連接,轉臂輸出軸54相對于輸入軸15可轉動;
[0006]所述轉臂輸出軸54上連接有行星輪軸21;所述行星輪軸21的左側通過滾針組合前軸承20連接有組合行星輪19,行星輪軸21的右側通過滾針組合后軸承34連接有小行星輪 59;所述小行星輪59與設于箱體36內的右齒圈60相連接;所述組合行星輪19與設于箱體36 內的左齒圈31相連接;所述左齒圈31上按間隔設有若干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所述右齒圈60上按間隔設有若干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
[0007]所述輸入軸15的右側上連接有小太陽輪14和大太陽輪55;所述小太陽輪14與組合行星輪19相嚙合;所述大太陽輪55與小行星輪59相嚙合;
[0008]所述左氣缸端蓋68上設有左氣缸推盤裝置,所述左氣缸推盤裝置包括左氣缸6、左氣缸復位彈簧5,所述左氣缸6連接于左氣缸端蓋68內;所述左氣缸復位彈簧5設于左復位彈簧擋板23和左氣缸6之間;所述左氣缸6的右端與左氣缸端蓋68的內側面之間形成有左氣缸氣室;所述左氣缸氣室與設于左氣缸端蓋68上的低速檔進氣管組件69相連通;所述右氣缸端蓋66上設有右氣缸推盤裝置,所述右氣缸推盤裝置包括右氣缸45、右氣缸復位彈簧46,所述右氣缸45連接于右氣缸端蓋66內;所述右氣缸復位彈簧46設于右復位彈簧擋板231和右氣缸45之間;所述右氣缸45的右端與右氣缸端蓋66的內側面之間形成有右氣缸氣室;所述右氣缸氣室與設于右氣缸端蓋66上的高速檔進氣管組件70相連通;
[0009]所述箱體36內設有低速檔制動結構和高速檔制動結構,所述低速檔制動結構包括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左分離彈簧27、左分離彈簧銷26,所述左分離彈簧銷26設于箱體36內,且位于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的上方;所述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的一端穿設于左分離彈簧銷26上,同時兩兩相鄰的低速檔制動鋼片29之間設有左分離彈簧27,所述左分離彈簧27套設于左分離彈簧銷26上;相鄰的兩低速檔制動鋼片29之間設有一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所述低速檔制動鋼片29位于左氣缸6的右側;所述高速檔制動結構包括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右分離彈簧271、右分離彈簧銷261,所述右分離彈簧銷261設于箱體36內,且位于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的上方;所述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的一端穿設于右分離彈簧銷 261上,同時兩兩相鄰的高速檔制動鋼片37之間設有右分離彈簧271,所述右分離彈簧271套設于右分離彈簧銷261上;相鄰的兩高速檔制動鋼片37之間設有一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 所述高速檔制動鋼片37位于右氣缸45的左側;
[0010]所述箱體36的上端設有回油管組件40;所述箱體36的底部設有集油器67;
[0011]所述箱體36上設有潤滑油冷卻循環系統,所述潤滑油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濾油器 65、24V-DC油栗63、散熱器61,所述濾油器65的進油端口與集油器67的油路出口處相連通; 所述濾油器65出油端口與24V-DC油栗63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24V-DC油栗63出油口與散熱器61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散熱器61的出油口與回油管組件40管路相連通。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全壽命周期設計、可靠性高,節油率高,潤滑油能進行冷卻和循環,提高潤滑油使用壽命,節約成本。【附圖說明】[0〇13]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4]現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一種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包括箱體36,箱體36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氣缸端蓋68和右氣缸端蓋66;箱體36的左側連接有輸入軸15,箱體36的右側通過第三軸承52連接有轉臂輸出軸54;轉臂輸出軸54通過第二軸承16和第四軸承56與輸入軸15相連接,轉臂輸出軸54相對于輸入軸15可轉動;轉臂輸出軸54上連接有行星輪軸 21;行星輪軸21的左側通過滾針組合前軸承20連接有組合行星輪19,行星輪軸21的右側通過滾針組合后軸承34連接有小行星輪59;小行星輪59與設于箱體36內的右齒圈60相連接; 組合行星輪19與設于箱體36內的左齒圈31相連接;左齒圈31上按間隔設有若干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右齒圈60上按間隔設有若干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輸入軸15的右側上連接有小太陽輪14和大太陽輪55;小太陽輪14與組合行星輪19相嚙合;大太陽輪55與小行星輪 59相嚙合;左氣缸端蓋68上設有左氣缸推盤裝置,左氣缸推盤裝置包括左氣缸6、左氣缸復位彈簧5,左氣缸6連接于左氣缸端蓋68內;左氣缸復位彈簧5設于左復位彈簧擋板23和左氣缸6之間;左氣缸6的右端與左氣缸端蓋68的內側面之間形成有左氣缸氣室;左氣缸氣室與設于左氣缸端蓋68上的低速檔進氣管組件69相連通;右氣缸端蓋66上設有右氣缸推盤裝置,右氣缸推盤裝置包括右氣缸45、右氣缸復位彈簧46,右氣缸45連接于右氣缸端蓋66內; 右氣缸復位彈簧46設于右復位彈簧擋板231和右氣缸45之間;右氣缸45的右端與右氣缸端蓋66的內側面之間形成有右氣缸氣室;右氣缸氣室與設于右氣缸端蓋66上的高速檔進氣管組件70相連通;箱體36內設有低速檔制動結構和高速檔制動結構,低速檔制動結構包括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左分離彈簧27、左分離彈簧銷26,左分離彈簧銷26設于箱體36內,且位于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的上方;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的一端穿設于左分離彈簧銷26上,同時兩兩相鄰的低速檔制動鋼片29之間設有左分離彈簧27,左分離彈簧27套設于左分離彈簧銷26上;相鄰的兩低速檔制動鋼片29之間設有一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低速檔制動鋼片29位于左氣缸6的右側;高速檔制動結構包括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右分離彈簧271、右分離彈簧銷261,右分離彈簧銷261設于箱體36內,且位于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的上方;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的一端穿設于右分離彈簧銷261上,同時兩兩相鄰的高速檔制動鋼片37之間設有右分離彈簧271,右分離彈簧271套設于右分離彈簧銷261上;相鄰的兩高速檔制動鋼片37之間設有一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高速檔制動鋼片37位于右氣缸45的左側;箱體36的上端設有回油管組件40;箱體36的底部設有集油器67;箱體36上設有潤滑油冷卻循環系統,潤滑油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濾油器65、24V-DC油栗63、散熱器61,濾油器65的進油端口與集油器67的油路出口處相連通;濾油器65出油端口與24V-DC油栗63的進油口相連通;24V-DC油栗63出油口與散熱器61的進油口相連通;散熱器61的出油口與回油管組件40管路相連通。
[0016]潤滑油先經過濾油器65,再經24V-DC油栗63的工作抽抽出,再經過散熱器61冷卻,重新回到箱體36的齒輪心部,潤滑油經齒輪組的旋轉工作形成內部循環,并回落到箱體36底部的集油器67的油路出口處。
[0017]濾油器65改善油質,保持油路清潔,延長使用壽命;24V-DC油栗63形成油路循環;散熱器61及時將離合器損耗熱量帶走,以保證潤滑油正常工作溫度。
[001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0019]1、低速檔:
[0020]氣壓從低速檔進氣管組件69進入左氣缸6,右氣缸45無氣進入,左氣缸6對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進行擠壓,使得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和若干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相互摩擦制動,此時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和若干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相互分開;左齒圈31被卡住不轉動;此時組合行星輪19可以沿著制動的左齒圈31內圈轉動;當輸入軸15轉動,就帶動小太陽輪14轉動,小太陽輪14帶動組合行星輪19轉動,大太陽輪55帶動小行星輪59空轉,小太陽輪14帶動組合行星輪19沿著被制動的左齒圈31內圈轉動,從而帶動行星輪軸21轉動,進而帶動轉臂輸出軸54轉動,實現低速檔的輸出。
[0021]2、高速檔
[0022]同理,氣壓從高速檔進氣管組件70進入右氣缸45,左氣缸6無氣進入,右氣缸45對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進行擠壓,使得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和若干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相互摩擦制動,此時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和若干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相互分開。右齒圈60被卡住不轉動;此時小行星輪59可以沿著制動的右齒圈60內圈轉動;當輸入軸15轉動,就帶動大太陽輪55轉動,小太陽輪14帶動組合行星輪19空轉,大太陽輪55帶動小行星輪59沿著被制動的右齒圈60的內圈轉動,從而帶動行星輪軸21轉動,進而帶動轉臂輸出軸54轉動,實現高速檔的輸出。
[0023]本實用新型采用潤滑油油路循環系統,使潤滑油能循環利用,提高潤滑油的使用壽命,節約成本。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高可靠性氣缸式二檔行星輪變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36),所述箱體(36)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氣缸端蓋(68)和右氣缸端蓋(66);所述箱體(36)的左側連接有輸入軸(I5),所述箱體(36)的右側通過第三軸承(52)連接有轉臂輸出軸(54);所述轉臂輸出軸(54)通過第二軸承(16)和第四軸承(56)與輸入軸(15)相連接,轉臂輸出軸(54)相對于輸入軸(15)可轉動; 所述轉臂輸出軸(54)上連接有行星輪軸(21);所述行星輪軸(21)的左側通過滾針組合前軸承(20)連接有組合行星輪(19),行星輪軸(21)的右側通過滾針組合后軸承(34)連接有小行星輪(59);所述小行星輪(59)與設于箱體(36)內的右齒圈(60)相連接;所述組合行星輪(19)與設于箱體(36)內的左齒圈(31)相連接;所述左齒圈(31)上按間隔設有若干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所述右齒圈(60)上按間隔設有若干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 所述輸入軸(15)的右側上連接有小太陽輪(14)和大太陽輪(55);所述小太陽輪(14)與組合行星輪(19)相嚙合;所述大太陽輪(55)與小行星輪(59)相嚙合; 所述左氣缸端蓋(68)上設有左氣缸推盤裝置,所述左氣缸推盤裝置包括左氣缸(6)、左氣缸復位彈簧(5),所述左氣缸(6)連接于左氣缸端蓋(68)內;所述左氣缸復位彈簧(5)設于左復位彈簧擋板(23)和左氣缸(6)之間;所述左氣缸(6)的右端與左氣缸端蓋(68)的內側面之間形成有左氣缸氣室;所述左氣缸氣室與設于左氣缸端蓋(68)上的低速檔進氣管組件(69)相連通;所述右氣缸端蓋(66)上設有右氣缸推盤裝置,所述右氣缸推盤裝置包括右氣缸(45)、右氣缸復位彈簧(46),所述右氣缸(45)連接于右氣缸端蓋(66)內;所述右氣缸復位彈簧(46)設于右復位彈簧擋板(231)和右氣缸(45)之間;所述右氣缸(45)的右端與右氣缸端蓋(66)的內側面之間形成有右氣缸氣室;所述右氣缸氣室與設于右氣缸端蓋(66)上的高速檔進氣管組件(70)相連通; 所述箱體(36)內設有低速檔制動結構和高速檔制動結構,所述低速檔制動結構包括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左分離彈簧(27)、左分離彈簧銷(26),所述左分離彈簧銷(26)設于箱體(36)內,且位于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的上方;所述若干低速檔制動鋼片(29)的一端穿設于左分離彈簧銷(26)上,同時兩兩相鄰的低速檔制動鋼片(29)之間設有左分離彈簧(27),所述左分離彈簧(27)套設于左分離彈簧銷(26)上;相鄰的兩低速檔制動鋼片(29)之間設有一低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0);所述低速檔制動鋼片(29)位于左氣缸(6)的右側;所述高速檔制動結構包括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右分離彈簧(271)、右分離彈簧銷(261),所述右分離彈簧銷(261)設于箱體(36)內,且位于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的上方;所述若干高速檔制動鋼片(37)的一端穿設于右分離彈簧銷(261)上,同時兩兩相鄰的高速檔制動鋼片(37)之間設有右分離彈簧(271),所述右分離彈簧(271)套設于右分離彈簧銷(261)上;相鄰的兩高速檔制動鋼片(37)之間設有一高速檔碳纖維摩擦片(38);所述高速檔制動鋼片(37)位于右氣缸(45)的左側; 所述箱體(36)的上端設有回油管組件(40);所述箱體(36)的底部設有集油器(67); 所述箱體(36)上設有潤滑油冷卻循環系統,所述潤滑油冷卻循環系統包括濾油器(65)、24V-DC油栗(63)、散熱器(61),所述濾油器(65)的進油端口與集油器(67)的油路出口處相連通;所述濾油器(65)出油端口與24V-DC油栗(63)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24V-DC油栗(63)出油口與散熱器(61)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散熱器(61)的出油口與回油管組件(40)管路相連通。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5639495SQ20152106878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9日
【發明人】梁泊山
【申請人】福建亞南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