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具有這樣的特征,包括:閥體;閥蓋;閘板;閥桿;壓蓋;閥座;閥瓣,沿所述閥瓣的軸線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導向桿、第一限位環、第二限位環、墊片環、第三限位環和第二導向桿;所述第二導向桿穿過所述閥座;墊片,所述墊片套于所述墊片環上,所述墊片的一側抵于所述閥座的一端面,所述墊片的另一側抵于所述第二限位環;彈簧;止回閥蓋。使用本實用新型的二合一止回閘閥,能夠優化止回閘閥的組合結構,使其輕量化、防泄漏,進而保證自來水以及水表使用的穩定性。
【專利說明】
_種二合_止回鬧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門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背景技術】
[0002]現市場上,自來水經水表入戶的典型配置為:閘閥(戶內安裝管路及檢修時總的閥門)、黃銅表前止回閥(防止水倒流、表倒走及盜用自來水)和水表。為了防止介質逆流,在設備、裝置和管道上都應安裝止回閥。但目前管道的安裝方式一般為止回閥接閘閥,止回閥閥體與閘閥閥蓋連接,在止回閥閥體的外絲上纏生料帶,再用工具擰入球閥內絲中。這樣的安裝方式存在安裝效率低、成本高、質量重、易泄漏等缺陷。
[0003]現有技術采用組合式多功能閘閥,也就是閘閥結構和止回閥結構相結合的組合式閥門,主要是在閘閥閥體的出口端增設有帶止回結構的止回閥體、再在止回閥體的出口端增設有止回閥蓋和活接螺母。這種設置結構復雜,橫向長度長,閥門質量重,閘閥閥體與止回閥體之間螺紋連接,此處存在泄漏風險。[〇〇〇4]故現亟需一種結構緊湊,質量輕,防泄漏的新型止回閘閥。【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提供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旨在優化止回閘閥的組合結構,使其輕量化、防泄漏,進而在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保證自來水以及水表使用的穩定性。
[0006]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呈三通管結構;閥蓋,所述閥蓋與所述閥體的支管螺紋連接;閘板,所述閘板設于所述閥體的內部,且所述閘板與所述閥蓋同軸;閥桿,所述閥桿的一端與所述閘板靠近所述支管口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閥桿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閥蓋,且所述閥桿與所述閥蓋同軸;壓蓋,所述壓蓋與所述閥蓋固定連接,且所述壓蓋與所述閥蓋同軸;閥座,所述閥座設于所述閥體的內部,且所述閥座與所述閥體的內部螺紋連接,所述閥座與所述閥體的主管同軸;閥瓣,沿所述閥瓣的軸線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導向桿、第一限位環、第二限位環、墊片環、第三限位環和第二導向桿;所述第二導向桿穿過所述閥座,且所述閥瓣與所述閥座同軸;墊片,所述墊片套于所述墊片環上,所述墊片的一側抵于所述閥座的一端面,所述墊片的另一側抵于所述第二限位環;彈簧,所述彈簧套于所述第一限位環外,且所述彈簧的一端抵于所述第二限位環;止回閥蓋,所述止回閥蓋與所述閥體的主管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止回閥蓋與所述彈簧相抵,所述第一導向桿穿過所述止回閥蓋。
[0008]上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中,所述閥座的內部設有閥座擋圈,所述閥座擋圈通過若干筋條與所述閥座的內壁固定連接,相鄰兩所述筋條之間形成若干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導向桿穿過所述閥座擋圈。
[0009]上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中,所述止回閥蓋的內部設有閥瓣擋圈,所述閥瓣擋圈通過若干筋條與所述止回閥蓋的內壁固定連接,相鄰兩所述筋條之間形成若干水流通道,所述第一導向桿穿過所述閥瓣擋圈。
[0010]上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中,所述閘板的外部設有若干導槽,所述導槽的開設方向與所述閘板的中心軸平行。
[0011]上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中,所述閥體的支管的內壁設有與所述若干導槽對應的若干導軌,所述每一導槽套于所述每一導軌外。
[0012]上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中,所述閥桿穿過所述閥蓋的一端設有若干0型圈槽,每一所述〇型圈槽的外部套有一 〇型圈。
[0013]上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中,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套接于所述壓蓋上。
[0014]上述技術方案的積極效果是:
[0015]二合一止回閘閥通過在同一閥體中同時設置閘閥與止回閥,將止回閥和閘閥兩種功能閥進行整合,對結構進行了優化。同時,將止回閥與閘閥設計成一體化結構,省去分離式的止回閥與閘閥所需的連接點,因此降低了泄漏的風險。從而有效對止回閘閥的組合結構進行了優化,使其輕量化、防泄漏,進而在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保證自來水以及水表使用的穩定性。【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閥體的剖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閥瓣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止回閥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圖4中A-A向剖視圖。[0021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閥座的結構不意圖。
[0022]圖7為圖6中B-B向剖視圖。
[0023]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閥蓋的剖視圖。
[0024]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閥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1至圖9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作具體闡述。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閥瓣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的閥體的剖視圖。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示出了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具有這樣的特征,包括:[〇〇27]閥體1,所述閥體1呈一三通管結構。
[0028]閥蓋2,所述閥蓋2與所述閥體1的支管螺紋連接。
[0029]閘板3,所述閘板3設于所述閥體1的內部,且所述閘板3與所述閥蓋2同軸。
[0030]所述閘板3將所述閥體1的總管分割為兩個獨立的腔體,一側為用于進水的進水腔,另一側為用于設置止回閥部分的止回腔。
[0031]閥桿4,所述閥桿4的一端與所述閘板3靠近所述支管口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閥桿4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閥蓋2,且所述閥桿4與所述閥蓋2同軸。
[0032]上述各部件構成了一閘閥。所述閥桿4旋轉,可控制所述閘板3沿著所述閥桿4的軸線方向上下開合,從而控制開放水流流通與限制水流流通。
[0033] 壓蓋5,所述壓蓋5與所述閥蓋2固定連接,且所述壓蓋5與所述閥蓋2同軸。
[0034]閥座6,所述閥座6設于所述閥體1的內部,位于所述閘板3的一側,且所述閥座6與所述閥體1的內部螺紋連接,所述閥座6與所述閥體1的主管同軸。
[0035]閥瓣7,沿所述閥瓣7的軸線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導向桿71、第一限位環72、第二限位環73、墊片環74、第三限位環75和第二導向桿76。
[0036]所述第二導向桿76穿過所述閥座6,且所述閥瓣7與所述閥座6同軸。
[0037] 墊片8,所述墊片套于所述墊片環74上,所述墊片8的一側抵于所述閥座6的一端面,所述墊片8的另一側抵于所述第二限位環73。[〇〇38]彈簧9,所述彈簧9套于所述第一限位環72外,且所述彈簧9的一端抵于所述第二限位環73。
[0039]止回閥蓋10,所述止回閥蓋10與所述閥體1的主管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止回閥蓋 10與所述彈簧9相抵,所述第一導向桿71穿過所述止回閥蓋10。
[0040]通過設置上述各部件,則構成了一止回閥。當水流自所述閘板3向所述閥瓣7流動時,首先對所述墊片8產生壓力,從而所述墊片8推動所述第二限位環73,繼而所述第二限位環73壓縮所述彈簧9,同時帶動所述閥瓣7向所述止回閥蓋10的方向移動,從而所述墊片與所述閥座6之間產生縫隙,水流通過該縫隙流出。[〇〇41]反之,當水流有回流趨勢時,原本對所述墊片產生的壓力消失,從而所述彈簧9回復力擠壓所述第二限位環73,帶動所述閥瓣7向所述閥座6的方向運動,繼而所述第二限位環73推動所述墊片,所述墊片移動至與所述閥座6的一端面相抵,從而閉合先前產生的縫隙,從而阻止水流回流。[〇〇42]進一步的,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閥座6的內部設有閥座擋圈61,所述閥座擋圈61通過若干筋條62與所述閥座6的內壁固定連接,相鄰兩所述筋條之間形成若干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導向桿76穿過所述閥座擋圈61。同時,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止回閥蓋10 的內部設有閥瓣擋圈101,所述閥瓣擋圈101通過若干筋條102與所述止回閥蓋10的內壁固定連接,相鄰兩所述筋條102之間形成若干水流通道,所述第一導向桿71穿過所述閥瓣7擋圈。
[0043]通過上述設置,則所述閥座6與所述閥蓋2能夠在起到擋圈的作用的同時,不影響水流的通過。
[0044]另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閘板3的外部設有若干導槽31,所述導槽31的開設方向與所述閘板3的中心軸平行。同時,如圖2所示,所述閥體1的支管的內壁設有與所述若干導槽對應的若干導軌(圖中未示出),所述每一導槽31套于所述每一導軌外。
[0045]通過設置導槽導軌,在旋轉所述閥桿4時,所述閘板3不會跟隨所述閥桿4轉動,而是沿著導軌方向,上下運動,從而實現所述閘閥的開合。
[0046]進一步的,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閥桿4穿過所述閥蓋2的一端設有若干0型圈槽41,每一所述0型圈槽的外部套有一 0型圈42。
[0047]設置所述0型圈的作用在于:為了實現所述閥桿4的旋轉,所述閥桿4穿過所述閥蓋2的部分的外徑必然小于所述閥蓋2的內徑,因此便容易產生泄露。通過0型圈的設置,則能夠在不限制所述閥桿4旋轉的同時,起到密封防泄漏的作用。
[0048]此外,作為較佳的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還包括:手柄11, 所述手柄套接于所述壓蓋5上。
[0049]所述手柄作用在于,能夠增加使用者在打開或關閉所述閘板3時的便利度,并起到省力的效果。
[0050]本實用新型的二合一止回閘閥的使用方式大致如下:首先進行連接,將閥體的入水口與外接入水管連接,將止回閥蓋與水表連接。連接完畢后,旋轉手柄11,打開閘閥,水流流入閥體1。當水流自所述閘板3向所述閥瓣7流動時,首先對所述墊片8產生壓力,從而所述墊片8推動所述第二限位環73,繼而所述第二限位環73壓縮所述彈簧9,同時帶動所述閥瓣7 向所述止回閥蓋10的方向移動,從而所述墊片與所述閥座6之間產生縫隙,水流通過該縫隙流出,經由水表,記錄用戶的用水量。
[0051]反之,當水流有回流趨勢時,原本對所述墊片產生的壓力消失,從而所述彈簧9回復力擠壓所述第二限位環73,帶動所述閥瓣7向所述閥座6的方向運動,繼而所述第二限位環73推動所述墊片,所述墊片移動至與所述閥座6的一端面相抵,從而閉合先前產生的縫隙,從而阻止水流回流。從而避免水表倒走,防止用水量記錄產生錯誤。
[0052]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通過在同一閥體中同時設置閘閥與止回閥,將止回閥和閘閥兩種功能閥進行整合,對結構進行了優化。同時,將止回閥與閘閥設計成一體化結構,省去分離式的止回閥與閘閥所需的連接點,因此降低了泄漏的風險。從而有效對止回閘閥的組合結構進行了優化,使其輕量化、防泄漏,進而在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保證自來水以及水表使用的穩定性。
[0053]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呈三通管結構;閥蓋,所述閥蓋與所述閥體的支管螺紋連接;閘板,所述閘板設于所述閥體的內部,且所述閘板與所述閥蓋同軸;閥桿,所述閥桿的一端與所述閘板靠近所述支管口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閥桿的另一 端穿過所述閥蓋,且所述閥桿與所述閥蓋同軸;壓蓋,所述壓蓋與所述閥蓋固定連接,且所述壓蓋與所述閥蓋同軸;閥座,所述閥座設于所述閥體的內部,且所述閥座與所述閥體的內部螺紋連接,所述閥 座與所述閥體的主管同軸;閥瓣,沿所述閥瓣的軸線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導向桿、第一限位環、第二限位環、墊片 環、第三限位環和第二導向桿;所述第二導向桿穿過所述閥座,且所述閥瓣與所述閥座同軸;墊片,所述墊片套于所述墊片環上,所述墊片的一側抵于所述閥座的一端面,所述墊片 的另一側抵于所述第二限位環;彈簧,所述彈簧套于所述第一限位環外,且所述彈簧的一端抵于所述第二限位環;止回閥蓋,所述止回閥蓋與所述閥體的主管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止回閥蓋與所述彈 簧相抵,所述第一導向桿穿過所述止回閥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座的內部設有閥座 擋圈,所述閥座擋圈通過若干筋條與所述閥座的內壁固定連接,相鄰兩所述筋條之間形成 若干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導向桿穿過所述閥座擋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閥蓋的內部設有 閥瓣擋圈,所述閥瓣擋圈通過若干筋條與所述止回閥蓋的內壁固定連接,相鄰兩所述筋條 之間形成若干水流通道,所述第一導向桿穿過所述閥瓣擋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板的外部設有若干 導槽,所述導槽的開設方向與所述閘板的中心軸平行。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的支管的內 壁設有與所述若干導槽對應的若干導軌,所述每一導槽套于所述每一導軌外。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穿過所述閥蓋的 一端設有若干〇型圈槽,每一所述〇型圈槽的外部套有一 〇型圈。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二合一止回閘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套 接于所述壓蓋上。
【文檔編號】F16K15/06GK205605867SQ201620364801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6日
【發明人】黃水清, 祝文耀
【申請人】寧波杰克龍精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