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換擋換位擺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換擋換位擺桿,包括軸套及擺桿本體,軸套通過冷鐓的方式一次性成形成內部為通孔,兩端與通孔相通的圓形開口的柱狀套體,擺桿本體通過一次性沖壓成形為條形片狀,擺桿本體的前部呈圓形擺頭,后部有與軸套相配合的安裝孔,軸套的下端位于擺桿本體的安裝孔內,且軸套與擺桿本體之間焊接在一起。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加工方便、強度高的優點,它將軸套及擺桿本體以兩個單獨的部件分別一次性加工成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難度,消除了產品上的氣孔,減少廢品率,保證了產品質量。
【專利說明】
汽車換擋換位擺桿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換擋部件,特別是一種汽車換擋部件中的擺桿。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汽車換擋機構一般包括換擋軸、撥叉、換擋換位擺桿,其中,換擋換位擺桿通過鑄鐵件鑄造成整體件,鑄件在鑄造時所留的余量較大,使得每個面都需進行車削加工,加工成本高,鑄鐵在鑄造時容易產生氣孔和裂紋,易產生廢品,加工難度較大,生產效率低,使得擺頭的強度較低,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斷裂,使用壽命較短。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方便、強度高的汽車換擋換位擺桿,它將軸套及擺桿本體以兩個單獨的部件分別一次性加工成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難度,消除了廣品上的氣孔,減少廢品率。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含軸套及擺桿本體,軸套是通過冷鐓的方式將鋼材一次性成形成內部為通孔,兩端與通孔相通的圓形開口的柱狀套體,擺桿本體是將鋼材通過一次性沖壓成形為條形片狀,擺桿本體的前部呈圓形擺頭,后部有與軸套相配合的安裝孔,軸套的下端位于擺桿本體的安裝孔內,且軸套與安裝孔的孔壁之間焊接在一起。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鋼材冷鐓的方式一次性成形出軸套形狀,以及沖壓的形式一次性成形出擺桿本體形狀,擺桿本體通過其上的安裝孔套在軸套上,最后將軸套焊接在擺桿本體上,與現有的鑄鐵整體件相比,避免再對鑄鐵件的各個面進行車削加工,減少了加工工序,采用鋼材一次性成形,使產品的強度更高,消除了氣孔及裂紋的產生,減少廢品率,降低了加工難度,加工更方便,保證了產品質量。
[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加工方便、強度高的優點,它將軸套及擺桿本體以兩個單獨的部件分別一次性加工成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難度,消除了產品上的氣孔,減少廢品率,保證了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0007]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10]圖3本實用新型中擺桿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軸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0013]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含軸套I及擺桿本體2,軸套I是通過冷鐓的方式將鋼材一次性成形成內部為通孔3,兩端與通孔相通的圓形開口的柱狀套體,擺桿本體2是將鋼材通過一次性沖壓成形為條形片狀,擺桿本體2的前部呈圓形擺頭4,后部有與軸套I相配合的安裝孔5,軸套I的下端位于擺桿本體2的安裝孔5內,且軸套I與擺桿本體2之間焊接在一起。
[0014]本實用新型采用鋼材冷鐓的方式一次性成形出軸套形狀,以及沖壓的形式一次性成形出擺桿本體2形狀,擺桿本體2通過其上的安裝孔5套在軸套I上,最后將軸套I焊接在擺桿本體2上,與現有的鑄鐵整體件相比,避免再對鑄鐵件的各個面進行車削加工,減少了加工工序,采用鋼材一次性成形,使產品的強度更高,消除了氣孔及裂紋的產生,減少廢品率,降低了加工難度,加工更方便,保證了產品質量。
[0015]如圖4所示,為了起到軸套I的使用的目的,軸套I中部以下的直徑大于軸套中部以上的直徑。通過冷鐓一次性成形出上、下兩個直徑不同的軸套。
[0016]如圖2和4所示,為了方便限位增加連接強度,在軸套I底部一次性冷鐓成形有直徑大于安裝孔的限位環臺6。
【主權項】
1.一種汽車換擋換位擺桿,包括軸套及擺桿本體,其特征在于:軸套是通過冷鐓的方式將鋼材一次性成形成內部為通孔,兩端與通孔相通的圓形開口的柱狀套體,擺桿本體是將鋼材通過一次性沖壓成形為條形片狀,擺桿本體的前部呈圓形擺頭,后部有與軸套相配合的安裝孔,軸套的下端位于擺桿本體的安裝孔內,且軸套與擺桿本體之間焊接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換擋換位擺桿,其特征在于:軸套中部以下的直徑大于軸套中部以上的直徑。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換擋換位擺桿,其特征在于:在軸套底部一次性冷鐓成形有直徑大于安裝孔的限位環臺。
【文檔編號】F16H63/30GK205592380SQ201520992927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4日
【發明人】朱傳江
【申請人】重慶業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