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輪邊減速器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在行星輪軸和行星輪墊片上設計出防轉的結構,使行星輪軸、行星架套和行星輪墊片之間沒有相對轉動,不會出現行星架套磨損現象,解決了由行星架套的磨損帶來的輪邊減速器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轉機構結構簡單實用,容易實現。
【專利說明】
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轉防磨損的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可以防止行星架套的磨損。
【背景技術】
[0002]輪邊減速器要求行星架套不出現磨損,一旦出現行星架套磨損嚴重,將影響輪邊減速器的正常使用,必須更換行星架套,維修成本太大。
[0003]現在的輪邊減速器采用墊片上開油槽,對架套和墊片的摩擦副進行潤滑結構不能解決行星架套的磨損問題,導致行星架套磨損加劇,最后影響輪邊減速器的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包括行星輪軸和墊片,所述結構與行星架套形成一個防轉結構,所述防轉結構在輪邊減速器工作時,行星輪墊片和行星架套沒有相對運動。
[0005]所述防轉結構為,在所述行星輪軸兩端各形成一個扁口,在所述行星輪墊片上形成與所述行星輪軸配合的長圓孔結構。
[0006]所述一個扁口由兩個相互對稱的扁形成,。
[0007]所述扁口上的扁的尺寸,為深1.5mm,寬3mm。
[0008]所述墊片為中空,套在所述行星輪軸兩端。
[0009]本實用新型結構在行星輪軸上設計出兩個扁口,相應的行星輪墊片內孔也設計出長圓孔。這樣兩個零件配合在一起,起到了防轉的作用,解決了由于行星輪墊片轉動導致行星架套磨損的問題。
[0010]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轉結構,輪邊減速器工作時,行星輪墊片和行星架套沒有相對運動,不會出現行星架套磨損,此防轉結構簡單,容易實現。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輪邊減速器行星架套磨損的問題,不用更換架套,避免了由于行星架套磨損出現輪邊減速器不能正常使用的情況,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附圖說明】
[0011 ]圖1本實用新型的帶扁口的行星輪軸結構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帶扁口的行星輪軸結構圖。
[0013]圖3本實用新型的內孔形狀為長圓孔的行星輪墊片結構圖。
[0014]圖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輪邊減速器防轉結構圖。
[0015](附圖標記說明)
[0016]1-行星輪墊片2—行星輪軸3—行星架套A-防轉結構
[0017]4-扁5-扁口6-長圓孔 7-扁口配合處【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闡述。
[0019]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帶扁口的行星輪軸結構圖。圖3本實用新型的內孔形狀為長圓孔的行星輪墊片結構圖。圖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輪邊減速器防轉結構圖。
[0020]—種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包括行星輪軸2和墊片1,所述結構與行星架套形成一個防轉結構,所述防轉結構在輪邊減速器工作時,行星輪墊片和行星架套沒有相對運動。[0021 ]防轉結構A為,在行星輪軸2上形成扁口的結構,扁口 5是行星輪軸兩側各1個,共2 個,相互對稱。所謂的扁口就是同側兩個扁形成的形狀(如圖1、2)。
[0022]扁4是4個。以及,在行星輪墊片1上形成與行星輪軸2緊密配合的長圓孔6結構,以及扁口配合處7(如圖3)。
[0023]本實用新型結構圖見圖所示,圖1、2是在行星輪軸上加工出深1.5mm,寬3mm的扁口。圖3是在行星輪墊片上加工出與行星輪軸扁口相配合的長圓孔結構。這樣行星輪軸2和行星輪墊片1裝到一起,無法相對轉動,在輪邊減速器運轉時行星架套3與行星輪墊片1沒有相對運動,解決了行星架套磨損的問題。行星輪軸2和行星輪墊片1裝配到減速器中的結構如圖4所示。
[0024]防轉結構,還有一種太陽輪墊片與行星輪墊片配合防轉的結構,但此種結構多了一個太陽輪墊片,且防轉效果不如扁口結構,且不容易裝配。
【主權項】
1.一種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包括行星輪軸和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與行星架套形成一個防轉結構,所述防轉結構在輪邊減速器工作時,行星輪墊片和行星架套沒有相對運動, 所述防轉結構為,在所述行星輪軸軸兩端各形成一個扁口,在所述行星輪墊片上形成與所述行星輪軸配合的長圓孔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個扁口由兩個相互對稱的扁形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口上的扁的尺寸,為深1.5_,寬3_。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邊減速器的行星輪軸和墊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為中空,套在所述行星輪軸兩端。
【文檔編號】F16H57/08GK205592370SQ201620101335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發明人】葉蘭成, 胡曉, 劉春偉, 吳乃云, 姚臨喆, 丁上, 吳海天
【申請人】中國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