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用品,尤其是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其包括直齒輪開關、水龍頭、齒條、水池主體、接觸柱、彈簧、移動板、平動桿、豎直移動桿、水管、水平移動桿和鏈條,所述直齒輪開關與齒條嚙合,所述接觸柱穿裝于水池主體并可豎直移動,所述水池主體中有彈簧和移動板,且每個彈簧與一個接觸柱對應,所述移動板位于彈簧上,與平動桿固定連接,所述豎直移動桿與水平移動桿通過鏈條連接。它克服了傳統接水臺不能自動關閉水閥的弊端,有自動關閉水閥,防止水資源浪費的功能,產生了一定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
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用品,尤其是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接水臺的種類很多,很多接水臺不能夠自動停水,在容器水滿溢出后不能夠自動關閉水閥,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市場上存在的可以定量出水的接水臺,不能夠適應不同容器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它克服了傳統接水臺在容器水滿溢出后不能夠自動關閉水閥,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的弊端,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包括直齒輪開關、水龍頭、齒條、水池主體、接觸柱、彈簧、移動板、平動桿、豎直移動桿、水管、水平移動桿和鏈條,所述直齒輪開關與齒條嚙合,所述接觸柱穿裝于水池主體并可豎直移動,所述水池主體中有彈簧和移動板,且每個彈簧與一個接觸柱對應,所述移動板位于彈簧上,與平動桿固定連接,所述豎直移動桿與水平移動桿通過鏈條連接。
[0005]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水池主體中有彈簧和移動板,所述接觸柱穿裝于水池主體并可豎直移動,每個彈簧與一個接觸柱對應。
[0006]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方法簡單,克服了傳統接水臺不能自動關閉水閥的弊端,有自動關閉水閥,防止水資源浪費的功能。
【附圖說明】
[0007]圖1: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帶局部剖面);
[0008]圖2:本實用新型圖1中移動板7的俯視結構圖;
[0009]符號說明
[0010]1.直齒輪開關,2.水龍頭,3.齒條,4.水池主體,5.接觸柱,6.彈簧,7.彈簧,8.平動桿,9.豎直移動桿,10.水管,11.水平移動桿,12.鏈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2]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齒輪開關1、水龍頭2、齒條3、水池主體4、接觸柱5、彈簧6、移動板7、平動桿8、豎直移動桿9、水管1、水平移動桿11和鏈條12,所述直齒輪開關I與齒條3嚙合,所述接觸柱5穿裝于水池主體4并可無摩擦豎直移動,且水池主體4上表面,單位面積中的接觸柱5的個數為定值,所述水池主體4中有彈簧6和移動板7,且每個彈簧6與一個接觸柱5對應,所述移動板7位于彈簧6上,與平動桿8固定連接,所述豎直移動桿9與水平移動11通過鏈條12連接。
[0013]優選的,所述水池主體4中有彈簧6和移動板7,所述接觸柱5穿裝于水池主體4并可豎直移動,每個彈簧6與一個接觸柱5對應。
[0014]在使用時,將容器放于接觸柱5上,由于與容器底面接觸的接觸柱5的個數與接觸面積成正比,且每個彈簧6與一個接觸柱5對應,故容器中液面的高度與彈簧6的壓縮量成正比,隨著液面的上升,彈簧6壓縮量變大,移動桿7和平動桿8向下移動,拉動豎直移動桿9向下移動,水平移動桿11向右移動,進而拉動齒條3向右移動,齒條3帶動直齒輪開關I轉動,水龍頭2關閉。
[0015]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于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其特征在于:包括直齒輪開關(I)、水龍頭(2)、齒條(3)、水池主體(4)、接觸柱(5)、彈簧(6)、移動板(7)、平動桿(8)、豎直移動桿(9)、水管(10)、水平移動桿(11)和鏈條(12),所述直齒輪開關(I)與齒條(3)嚙合,所述接觸柱(5)穿裝于水池主體(4)并可豎直移動,所述水池主體(4)中有彈簧(6)和移動板(7),且每個彈簧(6)與一個接觸柱(5)對應,所述移動板(7)位于彈簧(6)上,與平動桿(8)固定連接,所述豎直移動桿(9)與水平移動桿(11)通過鏈條(12)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彈簧串聯原理的自動停水接水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主體(4)中有彈簧(6)和移動板(7),所述接觸柱(5)穿裝于水池主體(4)并可豎直移動,每個彈簧(6)與一個接觸柱(5)對應。
【文檔編號】F16K31/54GK205534457SQ201620284946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7日
【發明人】王功全, 劉剛, 劉丹丹
【申請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