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涉及一種車輛。所述連接裝置包括換擋桿頭部具有沿所述換擋桿頭部的軸向設置的長條狀凸起部,以及開設于所述換擋桿頭部下方的卡槽;換擋桿外套具有與所述長條狀凸起部相匹配的凸起部安裝槽,所述凸起部安裝槽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相對于所述換擋桿頭部轉動,所述換擋桿外套還具有與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固定凸起部,所述固定凸起部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沿所述換擋桿頭部軸向移動。換擋握柄被駕駛員握持并進行相應的換擋操作,換擋握柄固定于所述換擋桿外套,實現了換擋桿與換擋手柄固定,卡槽與相應的固定凸起部相配合時所述兩個彈性部回彈收縮,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裝配效率,從而縮短組裝時間。
【專利說明】
一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特別是涉及一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車輛的換擋桿頭部設置有換擋手柄,駕駛員通過手持所述握柄進行相應的換擋操作,那么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是否牢固將關系到是否能實現換擋操作及相應的駕駛安全。所以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是重要的連接裝置。
[0003]現有的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一般多采用螺紋結構,這種連接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連接需要。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螺紋結構是換擋桿與換擋手柄通過螺紋旋轉連接的,當換擋桿與換擋手柄長時間使用后,換擋桿與換擋手柄容易轉動,甚至換擋手柄容易從換擋桿上拔脫。并且換擋桿與換擋手柄不便裝配,組裝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以解決換擋桿與換擋手柄容易轉動,換擋手柄容易從換擋桿上拔脫,并且換擋桿與換擋手柄不便裝配的問題。
[0005]特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包括:
[0006]換擋桿頭部,其具有沿所述換擋桿頭部的軸向設置的長條狀凸起部,以及開設于所述換擋桿頭部下方的卡槽;
[0007]套裝于所述換擋桿頭部的換擋桿外套,其具有與所述長條狀凸起部相匹配的凸起部安裝槽,所述凸起部安裝槽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相對于所述換擋桿頭部轉動,所述換擋桿外套還具有與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固定凸起部,所述固定凸起部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沿所述換擋桿頭部軸向移動;
[0008]固設于所述換擋桿外套外側的換擋握柄,所述換擋握柄能夠被駕駛員握持并進行相應的換擋操作。
[0009]進一步地,所述換擋桿外套開設有與所述凸起部安裝槽相連通的導向槽,所述長條狀凸起部能夠由所述導向槽進入所述凸起部安裝槽中。
[0010]進一步地,所述換擋桿外套底部設置有兩個彈性部,所述兩個彈性部呈間距設置,所述彈性部的數量與所述卡槽的數量相一致,所述固定凸起部固接于所述彈性部側壁,以使得所述換擋桿頭部由所述換擋桿外套的底部裝入時所述兩個彈性部向外側張開,當卡槽與相應的固定凸起部相配合時所述兩個彈性部回彈收縮。
[0011]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彈性部的固定件,當所述彈性部回彈后,所述固定件設置于所述兩個彈性部外側,并使所述卡槽與所述固定凸起部保持配合狀態。
[0012]進一步地,所述換擋桿頭部為圓柱體,所述長條狀凸起部為兩個關于所述換擋桿頭部的軸線對稱固接于所述換擋桿頭部外側壁的長條狀凸起部,所述卡槽為兩個關于所述換擋桿頭部相背設置的通槽,所述導向槽位于所述換擋桿外套的內側壁并且沿所述換擋桿頭部軸線開設。
[0013]進一步地,所述換擋桿頭部具有用于輔助定位及增強所述長條狀凸起部固定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的數量與所述長條狀凸起的數量相一致,每個所述定位面與所述換擋桿頭部的軸線平行設置,每個所述長條狀凸起部固接于一個所述定位面上,換擋桿外套內設置有與所述定位面相貼合的對接面。
[0014]進一步地,所述定位面至所述軸線的距離小于所述換擋桿頭部的半徑,使得所述換擋桿頭部能夠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沿所述軸線向下運動。
[0015]進一步地,所述長條狀凸起與所述卡槽錯位設置。
[0016]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部的底部固設有用于防止所述固定部沿所述軸向移動的止動部。
[0017]進一步地,所述止動部的結構為,使所述固定部能夠順利固定于所述彈性部外側壁,而阻止所述固定部相對于所述彈性部外側壁移動的結構。
[0018]本實用新型的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由于長條狀凸起部與凸起部安裝槽相配合,并且卡槽與固定凸起部相配合,因此限制了所述換擋桿外套相對于所述換擋桿頭部的轉動,以及所述換擋桿外套相對于所述換擋桿頭部的移動,更不會出現所述螺紋連接那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容易相對轉動的情況,并且換擋握柄固定于所述換擋桿外套外側,從而實現了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固定。
[0019]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所述長條狀凸起部能夠由所述導向槽進入所述凸起部安裝槽內;并且所述換擋桿頭部由所述換擋桿外套的底部裝入時所述兩個彈性部向外側張開,當卡槽與相應的固定凸起部相配合時所述兩個彈性部回彈收縮,能夠提高本實用新型的裝配效率,從而縮短組裝時間。
[0020]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固定件使所述卡槽與所述固定凸起部保持配合狀態,能夠有效防止所述換擋手柄從換擋桿上拔脫。
[0021]根據下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更加明了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優點和特征。
【附圖說明】
[0022]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
[0023]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所述裝置的換擋桿頭部的示意性透視圖;
[0024]圖2是圖1所示換擋桿頭部的示意性側視圖;
[0025]圖3是所述裝置在未安裝所述換擋桿頭部狀態下的示意性剖視裝配圖;
[0026]圖4是所述裝置的示意性剖視裝配圖;
[0027]圖5是圖4所示所述裝置的底部示意性局部放大視圖;
[0028]圖6是圖3的不意性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圖4是所述裝置一個實施例的示意性剖視裝配圖。如圖4所示,所述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可以包括:換擋桿頭部1、換擋桿外套2、固定件3及換擋握柄4。
[0030]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所述裝置的換擋桿頭部的示意性透視圖。如圖1所示,所述換擋桿頭部I可以是豎直設置的柱體,所述換擋桿頭部I包括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軸向設置的長條狀凸起部11,以及開設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下方的卡槽12。
[0031]圖3是所述裝置在未安裝所述換擋桿頭部狀態下的示意性剖視裝配圖。如圖3所示,套裝于所述換擋桿頭部的換擋桿外套2具有與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相匹配的凸起部安裝槽21,所述凸起部安裝槽21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2相對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轉動。所述換擋桿外套2還具有與所述卡槽12相匹配的固定凸起部22,所述固定凸起部22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2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軸向移動。
[0032]固設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外側的換擋握柄4,所述換擋握柄4能夠被駕駛員握持并進行相應的換擋操作。換擋握柄4與所述換擋桿外套2可以通過螺紋連接件相固接。
[0033]接下來再轉回圖1繼續說明,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的優選布置方式是關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軸線對稱固接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外側壁,所述卡槽12為兩個關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相背設置的通槽,所述導向槽25位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的內側壁并且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軸線開設。
[0034]作為優選,將圖1與圖3結合起來看,所述換擋桿頭部I具有用于輔助定位及增強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固定的定位面13,所述定位面13的數量與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的數量相一致,所述定位面13的數量可以是兩個、三個或者四個,既可以是偶數,也可以是奇數。作為優選的所述定位面13數量為兩個,這樣既能夠固定的更加牢靠,又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數量,降低制作成本。每個所述定位面13與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軸線平行設置,每個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固接于一個所述定位面13上,換擋桿外套2內設置有與所述定位面13相貼合的對接面26。這里所說的能夠輔助定位及增強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固定,是指使所述定位面13與對接面26相貼合具有輔助定位并且定位快速的特點;由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為柱體,而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軸向設置,使得所述凸起部11的長側壁與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連接處承受的扭矩更大,使得該連接處長時間使用后容易出現裂紋,隨之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斷裂。而每個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固接于一個所述定位面13上相對于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固定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能夠減小該扭矩,從而起到增強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固定的作用。
[0035]所述定位面13至所述軸線的距離小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半徑,所以靠近所述換擋桿頭部I底部一側的所述定位面13處形成側臂,如圖2所示,圖2是圖1所示換擋桿頭部的示意性側視圖,該側臂能夠阻止所述換擋桿外套2沿所述軸向移動,從而使得所述換擋桿頭部I能夠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2沿所述軸線向下運動。
[0036]為了便于裝配,所述換擋桿外套2開設有與所述凸起部安裝槽21相連通的導向槽25,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能夠由所述導向槽25進入所述凸起部安裝槽21中。
[0037]圖4是所述裝置的示意性剖視裝配圖,圖5是圖4所示所述裝置的底部示意性局部放大視圖。如圖4及5所示,以圖5為主說明,所述換擋桿外套2底部設置有兩個彈性部23,所述兩個彈性部23呈間距設置,所述彈性部23的數量與所述卡槽12的數量相一致,所述固定凸起部22固接于所述彈性部23側壁,以使得所述換擋桿頭部I由所述換擋桿外套2的底部裝入時所述兩個彈性部23向外側張開,當所述卡槽12與相應的固定凸起部22相配合時所述兩個彈性部23回彈收縮。
[0038]作為優選,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與所述卡槽12錯位設置。如此設置,所述換擋桿頭部I裝入所述換擋桿外套2時,所述兩個彈性部23向外側張開的距離只要滿足使所述換擋桿頭部I能夠順利進入所述換擋桿外套2便可;若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與所述卡槽12共線設置,這里所說的共線設置,是指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與所述卡槽12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軸向的同一根素線,那么所述兩個彈性部23向外側張開的距離相對更大,必須滿足所述換擋桿頭部I側臂的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能夠順利進入所述換擋桿外套2內。這樣對兩個彈性部23的彈性變形能力要求更高,從而必須在相應的結構設計以及材料使用上達到更高的水平,從而增大了制造成本。
[0039]所述固定件3用于固定所述彈性部23,當所述彈性部23回彈后,所述固定件3設置于所述兩個彈性部23外側,并使所述卡槽12與所述固定凸起部22保持配合狀態。
[0040]在以上實施例中,所述彈性部23的底部固設有用于防止所述固定件3沿所述軸向移動的止動部24。所述止動部24的結構為,使所述固定件3能夠順利固定于所述彈性部23外側壁,而阻止所述固定件3相對于所述彈性部23外側壁移動的結構。例如倒刺結構,如圖5所示。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使用其他結構,只要所述止動部24能夠實現使所述固定件3能夠順利固定于所述彈性部23外側壁,而阻止所述固定件3相對于所述彈性部23外側壁移動便可。
[0041]所述裝置的安裝過程如下所述,首先將所述換擋桿外套2套裝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在此過程中,所述兩個彈性部23向外張開,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沿所述導向槽25滑入所述凸起部安裝槽21中,并使所述定位面13與所述對接面26相貼合,所述卡槽12與所述固定凸起部22相配合時所述兩個彈性部23回彈收縮,所述換擋桿外套2安裝完畢;也可以先將所述固定件3套裝于所述換擋桿頭部1,然后再安裝所述換擋桿外套2,這樣便于對所述彈性部23進行固定。所述固定件3由所述止動部24進入所述彈性部23外壁并對所述彈性部2進行固定,所述換擋桿頭部1、所述換擋桿外套2及所述固定件3安裝完畢,接著通過螺紋連接件將所述換擋握柄4固定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外,所述裝置安裝完畢。
[0042]至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認識到,雖然本文已詳盡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仍可根據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確定或推導出符合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許多其他變型或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被理解和認定為覆蓋了所有這些其他變型或修改。
【主權項】
1.一種換擋桿與換擋手柄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換擋桿頭部(I),其具有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軸向設置的長條狀凸起部(11),以及開設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下方的卡槽(12); 套裝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換擋桿外套(2),其具有與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相匹配的凸起部安裝槽(21),所述凸起部安裝槽(21)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2)相對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還具有與所述卡槽(12)相匹配的固定凸起部(22),所述固定凸起部(22)用于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2)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軸向移動; 固設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外側的換擋握柄(4),所述換擋握柄(4)能夠被駕駛員握持并進行相應的換擋操作。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開設有與所述凸起部安裝槽(21)相連通的導向槽(25),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能夠由所述導向槽(25)進入所述凸起部安裝槽(21)中。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底部設置有兩個彈性部(23),所述兩個彈性部(23)呈間距設置,所述彈性部(23)的數量與所述卡槽(12)的數量相一致,所述固定凸起部(22)固接于所述彈性部(23)側壁,以使得所述換擋桿頭部(I)由所述換擋桿外套(2)的底部裝入時所述兩個彈性部(23)向外側張開,當卡槽(12)與相應的固定凸起部(22)相配合時所述兩個彈性部(23)回彈收縮,并且所述長條狀凸起部(I I)與所述卡槽(12)錯位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用于固定彈性部(23)的固定件(3),當所述彈性部(23)回彈后,所述固定件(3)設置于所述兩個彈性部(23)外側,并使所述卡槽(12)與所述固定凸起部(22)保持配合狀態。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為圓柱體,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為兩個且關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軸線對稱固接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外側壁,所述卡槽(12)為兩個關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相背設置的通槽,所述導向槽(25)位于所述換擋桿外套(2)的內側壁并且沿所述換擋桿頭部(I)軸線開設。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具有用于輔助定位及增強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固定的定位面(13),所述定位面(13)的數量與所述長條狀凸起部(11)的數量相一致,每個所述定位面(13)與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軸線平行設置,每個所述長條狀凸起部(II)固接于一個所述定位面(I3)上,所述換擋桿外套(2)內設置有與所述定位面(13)相貼合的對接面(26)。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13)至所述軸線的距離小于所述換擋桿頭部(I)的半徑,使得所述換擋桿頭部(I)能夠防止所述換擋桿外套(2)沿所述軸線向下運動。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23)的底部固設有用于防止所述固定件(3)沿所述軸向移動的止動部(24)。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動部(24)的結構為,使所述固定件(3)能夠順利固定于所述彈性部(23)外側壁,而阻止所述固定件(3)相對于所述彈性部 (23)外側壁移動的結構。
【文檔編號】F16H59/02GK205503954SQ201521067805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
【發明人】李圣濤, 薛現穩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