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球,其能夠避免在內芯及包覆層上出現縮印的現象。該手球包括內芯,在內芯上設有槽結構,在槽結構內填充有填充物,在內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設有包覆層,包覆層的內表面與填充物的外表面、內芯的外表面相貼。
【專利說明】
手球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變速器換擋操作機構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用于實施換擋操作的手球。
【背景技術】
[0002]手球是變速器換擋操作機構的部件,其固定在換擋桿的頂端部。通常,手球包括內芯、包覆層、尾套和飾蓋等,飾蓋安裝在內芯的頂部,尾套安裝在內芯的底部,包覆層包覆在內芯上。其中,內芯是通過注塑工藝成型的。而后也通過注塑成型工藝在內芯上設置包覆層。然而,這種結構的手球在注塑成型時極易在內芯及包覆層上出現縮印的現象。對此,如何避免在內芯及包覆層上出現縮印的現象成為亟待本領域技術人員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球,其能夠避免在內芯及包覆層上出現縮印的現象。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5]—種手球,包括內芯,在內芯上設有槽結構,在槽結構內填充有填充物,在內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設有包覆層,包覆層的內表面與填充物的外表面、內芯的外表面相貼。
[0006]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填充物與包覆層采用各自成型工藝結構。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填充物的外表面與內芯的外表面相齊平。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槽結構包括設置在內芯的一側面上的凹槽結構一和設置在內芯的另一側面上的凹槽結構二,凹槽結構一和凹槽結構二成對稱設置。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在內芯的頂部上設有第一沉槽、第二沉槽、第三沉槽和第四沉槽,在內芯的一側面上設有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第五沉槽與第一沉槽相連通,且第五沉槽與第一沉槽相互垂直,第六沉槽與第二沉槽相連通,且第六沉槽與第二沉槽相互垂直;在內芯的另一側面上設有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第七沉槽與第三沉槽相連通,且第七沉槽與第三沉槽相互垂直,第八沉槽與第四沉槽相連通,且第八沉槽與第四沉槽相互垂直,在第一沉槽的內側壁、第二沉槽的內側壁、第三沉槽的內側壁和第四沉槽的內側壁上均設有供手球飾蓋固定的卡臺。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凹槽結構一包括依次設在第五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在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之間依次設有第三凹槽一和第四凹槽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間依次設有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間還設有第七凹槽一,第七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依次設有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還設有第十凹槽一,第十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下方;凹槽結構二包括依次設在第七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在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之間依次設有第三凹槽二和第四凹槽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間依次設有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間還設有第七凹槽二,第七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依次設有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還設有第十凹槽二,第十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下方。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在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一引流道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五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二引流道一,在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三引流道一,在第七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間設有第四引流道一,第四引流道一還與第五沉槽相連通,在第八凹槽一和第十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五引流道一,第五引流道一還與第六沉槽相連通,在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一引流道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五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二引流道二,在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三引流道二,在第七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間設有第四引流道二,第四引流道二還與第七沉槽相連通,在第八凹槽二和第十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五引流道二,第五引流道二還與第八沉槽相連通。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內芯包括頭部和腰部,其二者一體成型,頭部的表面與腰部的表面形成臺階面。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并作為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第十凹槽一的一部分位于頭部上,第十凹槽一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第十凹槽二的一部分位于頭部上,第十凹槽二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制造上述手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I)通過注塑成型工藝制造帶有槽結構的內芯的步驟;(2)完成上述步驟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藝在槽結構中成型填充物的步驟;(3)完成上述步驟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藝在內芯和填充物上成型包覆層的步驟。
[0015]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0016]本實用新型手球,通過在內芯上設有槽結構,使得其在注塑成型時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可被良好的冷卻,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縮印的現象。再者,手球主體形成三結構,即內芯、填充物和包覆層,相對來說,在注塑成型時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避免了內芯及包覆層出現縮印的現象。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內芯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內芯的主視圖。
[0020]圖4是內芯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一圖4;
[0022]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中所稱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等并不是對相應技術特征在數量上的限定,而是為區分相關技術特征而作出的命名。
[0023]在本實施中將在內芯上具有“第一凹槽一”、“第一凹槽二”的一端定義為前端,其所在的方位即為前方;將在內芯上具有“第十凹槽一”、“第十凹槽二”的一端定義為后端,其所在的方位即為后方。
[0024]本實施例給出了一種手球,包括內芯1、填充物和包覆層2。在內芯上設有槽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槽結構為多個非貫穿性的凹槽,其在內芯的寬度方向具有一定的深度。當然,作為該結構的直接變形,槽結構也可以為貫穿性的通槽,還可以為非貫穿性的凹槽與貫穿性的通槽相結合。這種帶有槽結構的內芯是注塑成型的。通常其采用PA6+33°/£F材料。
[0025]在槽結構內填充有填充物。通常,可采用注塑工藝使槽結構內設有填充物。填充物可選用ABS材料。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使槽結構內設置有填充物。
[0026]在內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設有包覆層,包覆層是在內芯上通過注塑工藝成型的。通常,包覆層采用TPU材料制成。包覆層的內表面與填充物的外表面、內芯的外表面相貼。如圖中所示,包覆層僅覆蓋內芯的局部表面及填充物的大部分表面。作為例一種實施例,包覆層也可以全覆蓋內芯及填充物,或者包覆蓋未覆蓋填充物。
[0027]本實施例給出的手球,內芯具有槽結構,這就使得其在注塑成型時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可被良好的冷卻,能夠有效地避免出現縮印的現象。再者,手球主體形成三結構,即內芯、填充物和包覆層,相對來說,在注塑成型時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避免了內芯及包覆層出現縮印的現象。
[0028]該手球的制造方法為:(I)通過注塑成型工藝制造帶有槽結構的內芯的步驟;(2)完成上述步驟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藝在槽結構中成型填充物的步驟;(3)完成上述步驟后,采用注塑成型工藝在內芯和填充物上成型包覆層的步驟。
[0029]在本實施例中,填充物與包覆層采用各自成型工藝結構。具體地說,填充物采用一次成型工藝,包覆層采用另一次成型工藝。由于在槽結構中填充有填充物,使得包覆層厚度較勻稱,其在注塑成型時具有良好的散熱能力,可被良好的冷卻,有效地避免包覆層出現縮印的現象。填充物的外表面與內芯的外表面相齊平,填充物的外表面與內芯的外表面相銜接,其二者形成連貫的整體的曲面。通過采用這種結構,使得包覆層的厚度較勻稱,更能避免包覆層出現縮印的現象。
[0030]參見圖2—圖4,在本實施例中,在內芯I的頂部上設有第一沉槽31、第二沉槽32、第三沉槽33和第四沉槽34,在內芯I的一側面Ia上設有第五沉槽35和第六沉槽36,第五沉槽35與第一沉槽31相連通,且第五沉槽與第一沉槽相互垂直,第六沉槽36與第二沉槽32相連通,且第六沉槽與第二沉槽相互垂直;在內芯I的另一側面Ib上設有第七沉槽37和第八沉槽38,第七沉槽37與第三沉槽33相連通,且第七沉槽與第三沉槽相互垂直,第八沉槽38與第四沉槽34相連通,且第八沉槽與第四沉槽相互垂直。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沉槽的內側壁、第二沉槽的內側壁、第三沉槽的內側壁和第四沉槽的內側壁上均設有卡臺,該卡臺供手球飾蓋4固定。雖然沉槽作為卡臺成型的工藝孔,但是沉槽也具有散熱的功能,可進一步避免內芯出現縮印的現象。
[0031]上述槽結構包括設置在內芯的一側面Ia上的凹槽結構一和設置在內芯的另一側面Ib上的凹槽結構二,凹槽結構一和凹槽結構二成對稱設置。
[0032]在本實施例中,如圖中所示,凹槽結構一包括依次設在第五沉槽35前方的第一凹槽一 51和第二凹槽一 52,在第五沉槽35和第六沉槽36之間依次設有第三凹槽一 53和第四凹槽一54,在第二凹槽一52和第三凹槽一53之間依次設有第五凹槽一55和第六凹槽一56,第五凹槽一55和第六凹槽一56位于第五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一52和第三凹槽一53之間還設有第七凹槽一 57,第七凹槽一 57位于第五沉槽35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 54的后方依次設有第八凹槽一 58和第九凹槽一 59,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36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 54的后方還設有第十凹槽一 510,第十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36的下方。
[0033]如圖中所示,凹槽結構二包括依次設在第七沉槽37前方的第一凹槽二61和第二凹槽二 62,在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之間依次設有第三凹槽二 63和第四凹槽二 64,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間依次設有第五凹槽二 65和第六凹槽二 66,第五凹槽二 65和第六凹槽二66位于第七沉槽37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二 62和第三凹槽二 63之間還設有第七凹槽二 67,第七凹槽二 67位于第七沉槽37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 64的后方依次設有第八凹槽二 68和第九凹槽二 69,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38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 64的后方還設有第十凹槽二 610,第十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38的下方。
[0034]參見圖3、圖4,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凹槽一51和第二凹槽一52之間設有第一引流道一 71,如圖中所示,在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之間具有槽壁,第一引流道一由在槽壁上加工出凹陷槽形成,使得在注塑成型填充物時,能夠便于物料經第一凹槽一后被引入到第二凹槽一中。同理,在第二凹槽一52和第五凹槽一55之間設有第二引流道一72,在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三引流道一 73,在第七凹槽一 57和第六凹槽一 56之間設有第四引流道一 74,第四引流道一還與第五沉槽相連通,在第八凹槽一 58和第十凹槽一 510之間設有第五引流道一 75,第五引流道一還與第六沉槽36相連通。在第一凹槽二 61和第二凹槽二62之間設有第一引流道二 81,在第二凹槽二 62和第五凹槽二 65之間設有第二引流道二 82,在第五凹槽二 65和第六凹槽二 66之間設有第三引流道二 83,在第七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間設有第四引流道二 84,第四引流道二還與第七沉槽37相連通,在第八凹槽二 68和第十凹槽二 610之間設有第五引流道二 85,第五引流道二還與第八沉槽38相連通。通過設置引流道的結構,使得在注塑成型時物料更易被注進模具的型腔中,可相應地降低射出壓力,有效地避免包覆層出現飛邊的現象。
[0035]如圖中所示,內芯I包括頭部11和腰部12,其二者一體成型。頭部的表面與腰部的表面形成臺階面。如圖1所示,頭部的頂部上用于裝配手球飾蓋4,腰部供手球尾套9包套。
[0036]參見圖3在本實施例中,第十凹槽一510的一部分位于頭部11上,第十凹槽一510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12上。第十凹槽二 610的一部分位于頭部11上,第十凹槽二 610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12上。采用這種結構,使得在內芯的腰部上也避免出現縮印的現象。
[0037]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手球,包括內芯,其特征在于:在內芯上設有槽結構,在槽結構內填充有填充物,在內芯和填充物的外部設有包覆層,包覆層的內表面與填充物的外表面、內芯的外表面相貼。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填充物與包覆層采用各自成型工藝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填充物的外表面與內芯的外表面相齊平。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槽結構包括設置在內芯的一側面上的凹槽結構一和設置在內芯的另一側面上的凹槽結構二,凹槽結構一和凹槽結構二成對稱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在內芯的頂部上設有第一沉槽、第二沉槽、第三沉槽和第四沉槽,在內芯的一側面上設有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第五沉槽與第一沉槽相連通,且第五沉槽與第一沉槽相互垂直,第六沉槽與第二沉槽相連通,且第六沉槽與第二沉槽相互垂直;在內芯的另一側面上設有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第七沉槽與第三沉槽相連通,且第七沉槽與第三沉槽相互垂直,第八沉槽與第四沉槽相連通,且第八沉槽與第四沉槽相互垂直,在第一沉槽的內側壁、第二沉槽的內側壁、第三沉槽的內側壁和第四沉槽的內側壁上均設有供手球飾蓋固定的卡臺。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凹槽結構一包括依次設在第五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在第五沉槽和第六沉槽之間依次設有第三凹槽一和第四凹槽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間依次設有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三凹槽一之間還設有第七凹槽一,第七凹槽一位于第五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依次設有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第八凹槽一和第九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一的后方還設有第十凹槽一,第十凹槽一位于第六沉槽的下方;凹槽結構二包括依次設在第七沉槽前方的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在第七沉槽和第八沉槽之間依次設有第三凹槽二和第四凹槽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間依次設有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下方,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三凹槽二之間還設有第七凹槽二,第七凹槽二位于第七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依次設有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第八凹槽二和第九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上方,在第四凹槽二的后方還設有第十凹槽二,第十凹槽二位于第八沉槽的下方。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凹槽一和第二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一引流道一,在第二凹槽一和第五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二引流道一,在第五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三引流道一,在第七凹槽一和第六凹槽一之間設有第四引流道一,第四引流道一還與第五沉槽相連通,在第八凹槽一和第十凹槽一之間設有第五引流道一,第五引流道一還與第六沉槽相連通,在第一凹槽二和第二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一引流道二,在第二凹槽二和第五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二引流道二,在第五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三引流道二,在第七凹槽二和第六凹槽二之間設有第四引流道二,第四引流道二還與第七沉槽相連通,在第八凹槽二和第十凹槽二之間設有第五引流道二,第五引流道二還與第八沉槽相連通。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內芯包括頭部和腰部,其二者一體成型,頭部的表面與腰部的表面形成臺階面。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球,其特征在于:第十凹槽一的一部分位于頭部上,第十凹槽一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第十凹槽二的一部分位于頭部上,第十凹槽二的另一部分位于腰部上。
【文檔編號】F16H59/02GK205479291SQ201521126122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9日
【發明人】湯茂勝
【申請人】浙江方向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