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變速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液壓式換擋機構中,執行換擋動作的油缸缸筒一般布置于變速箱殼體外,通過油缸活塞桿帶動撥叉,進而推動同步器與換擋齒輪相結合進行檔位變換及動力切換,油缸活塞桿的伸縮依靠與缸筒連接的油管栗入及栗出液壓油控制,其存在結構復雜,裝配要求高,活塞桿伸縮易出現偏差,導致同步器滑動過程應力不均,磨損加劇,壽命縮短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能夠改進現有液壓式換擋機構所存在缺點的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
[0004]該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所述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包括均安裝于變速箱殼體內的換擋齒輪、同步器、撥叉和液壓油缸,換擋齒輪通過軸承連接于輸入軸上,同步器花鍵配合安裝于輸入軸上,撥叉連接于同步器上,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平行于輸入軸固定設置在變速箱殼體內,液壓油缸的缸筒與撥叉相連接,缸筒能通過撥叉帶動同步器在輸入軸上滑動,使同步器與換擋齒輪相結合或者相分離。
[0006]進一步的,所述缸筒兩端密封,活塞桿貫穿套設于缸筒中,位于缸筒內腔的活塞桿上設置有將缸筒內腔分隔為兩個油腔的活塞,活塞桿一端設置有換向閥,活塞桿上設置有有兩路油路,一路連接于換向閥和缸筒內腔的一個油腔之間,另一個連接于換向閥和缸筒內腔的另一個油腔之間。
[0007]進一步的,所述換擋齒輪有三個,同步器有兩個,兩個換擋齒輪之間設置有一個同步器,另一個換擋齒輪與變速箱殼壁之間設置有另一個同步器。
[0008]進一步的,所述活塞桿位于缸筒之外的兩端上均設置有限位塊,缸筒與限位塊相抵時,同步器與該限位塊同側的換擋齒輪相結合。
[0009]進一步的,所述換擋齒輪均通過不同傳動比的中間齒輪與輸出軸相連接,通過中間齒輪將輸入軸轉速傳遞至輸出軸。
[0010]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工作時,動力自輸入軸輸入,輸入軸帶動同步器轉動,換擋齒輪由于通過軸承連接于輸入軸上,故輸入軸的轉動并不能傳遞至換擋齒輪,需要換擋時,控制液壓油缸工作,由于活塞桿固定,故缸筒相對于活塞桿伸縮,以通過撥叉帶動同步器與待換入檔位所對應的換擋齒輪相結合,從而將動力傳遞給換擋齒輪,再經過一系列中間齒輪的嚙合運動,將動力最終傳遞至輸出軸。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中帶動撥叉移動的液壓油缸置于變速箱殼體內,與變速箱成為一個整體,簡化了裝配難度,便于安裝,既節省了空間,又不易損壞;通過缸筒整體滑動帶動撥叉移動,移動過程不易產生偏差,精度高,穩定性好,同步器滑動應力均衡,磨損小,有利于延長使用壽命和增加換擋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1]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2]圖1是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油缸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標記說明:
[0015]圖中:1.換擋齒輪、2.同步器、3.撥叉、4.輸入軸、5.缸筒、6.活塞桿、7.換向閥、8.油路、9.油腔、10.活塞。
【具體實施方式】
[0016]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1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19]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0]本實用新型所述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均安裝于變速箱殼體內的換擋齒輪1、同步器2、撥叉3和液壓油缸,換擋齒輪I通過軸承連接于輸入軸4上,同步器2花鍵配合安裝于輸入軸4上,撥叉3連接于同步器2上,液壓油缸的活塞桿6平行于輸入軸4固定設置在變速箱殼體內,液壓油缸的缸筒5與撥叉3相連接,缸筒5能通過撥叉3帶動同步器2在輸入軸4上滑動,使同步器2與換擋齒輪I相結合或者相分離。
[0021 ]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工作時,動力自輸入軸4輸入,輸入軸4帶動同步器2轉動,換擋齒輪I由于通過軸承連接于輸入軸4上,故輸入軸4的轉動并不能傳遞至換擋齒輪I,需要換擋時,控制液壓油缸工作,由于活塞桿6固定,故缸筒5相對于活塞桿6伸縮,以通過撥叉3帶動同步器2與待換入檔位所對應的換擋齒輪I相結合,從而將動力傳遞給換擋齒輪I,再經過一系列中間齒輪的嚙合運動,將動力最終傳遞至輸出軸。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中帶動撥叉3移動的液壓油缸置于變速箱殼體內,與變速箱成為一個整體,簡化了裝配難度,便于安裝,既節省了空間,又不易損壞;通過缸筒5整體滑動帶動撥叉3移動,移動過程不易產生偏差,精度高,穩定性好,同步器滑動應力均衡,磨損小,有利于延長使用壽命和增加換擋可靠性。
[0022]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中,如圖2所示,所述缸筒5兩端密封,活塞桿6貫穿套設于缸筒5中,位于缸筒內腔的活塞桿6上設置有將缸筒內腔分隔為兩個油腔9的活塞10,活塞桿6—端設置有換向閥7,活塞桿6上設置有有兩路油路8,一路連接于換向閥7和缸筒內腔的一個油腔9之間,另一個連接于換向閥7和缸筒內腔的另一個油腔9之間,此種結構具有設計合理,安全可靠的優點。
[0023]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中,所述換擋齒輪I有三個,同步器2有兩個,兩個換擋齒輪I之間設置有一個同步器,另一個換擋齒輪I與變速箱殼壁之間設置有另一個同步器2,三個換擋齒輪I分別對應快速檔位、慢速檔位及工作檔位。
[0024]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中,所述活塞桿6位于缸筒5之外的兩端上均設置有限位塊,缸筒5與限位塊相抵時,同步器2與該限位塊同側的換擋齒輪I相結合,避免缸筒5過度位移產生碰撞、沖擊所帶來的機械損傷。
[0025]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中,所述換擋齒輪I均通過不同傳動比的中間齒輪與輸出軸相連接,通過中間齒輪將輸入軸4轉速傳遞至輸出軸。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安裝于變速箱殼體內的換擋齒輪(1)、同步器(2)、撥叉(3)和液壓油缸,換擋齒輪(I)通過軸承連接于輸入軸(4)上,同步器(2)花鍵配合安裝于輸入軸(4)上,撥叉(3)連接于同步器(2)上,液壓油缸的活塞桿(6)平行于輸入軸(4)固定設置在變速箱殼體內,液壓油缸的缸筒(5)與撥叉(3)相連接,缸筒(5)能通過撥叉(3)帶動同步器(2)在輸入軸(4)上滑動,使同步器(2)與換擋齒輪(I)相結合或者相分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5)兩端密封,活塞桿(6)貫穿套設于缸筒(5)中,位于缸筒內腔的活塞桿(6)上設置有將缸筒內腔分隔為兩個油腔(9)的活塞(10),活塞桿(6)—端設置有換向閥(7),活塞桿(6)上設置有有兩路油路(8),一路連接于換向閥(7)和缸筒內腔的一個油腔(9)之間,另一個連接于換向閥(7)和缸筒內腔的另一個油腔(9)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齒輪(I)有三個,同步器(2)有兩個,兩個換擋齒輪(I)之間設置有一個同步器,另一個換擋齒輪(I)與變速箱殼壁之間設置有另一個同步器(2)。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6)位于缸筒(5)之外的兩端上均設置有限位塊,缸筒(5)與限位塊相抵時,同步器(2)與該限位塊同側的換擋齒輪(I)相結合。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擋齒輪(I)均通過不同傳動比的中間齒輪與輸出軸相連接,通過中間齒輪將輸入軸(4)轉速傳遞至輸出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包括均安裝于變速箱殼體內的換擋齒輪、同步器、撥叉和液壓油缸,換擋齒輪軸承連接于輸入軸上,同步器花鍵配合安裝于輸入軸上,撥叉連接于同步器上,液壓油缸的活塞桿固定設置在變速箱殼體內,液壓油缸的缸筒與撥叉相連接,缸筒能通過撥叉帶動同步器在輸入軸上滑動,使同步器與換擋齒輪相結合或者相分離。本變速箱液壓換擋機構中帶動撥叉移動的液壓油缸置于變速箱殼體內,與變速箱成為一個整體,簡化了裝配難度,便于安裝,既節省了空間,又不易損壞;通過缸筒整體滑動帶動撥叉移動,移動過程不易產生偏差,精度高,穩定性好,同步器滑動應力均衡,磨損小,有利于延長使用壽命和增加換擋可靠性。
【IPC分類】F16H63/30, F16H57/02, F16H61/30
【公開號】CN205350325
【申請號】CN201521142070
【發明人】葉斌, 陳志新, 陳毅民
【申請人】天津薩克賽斯機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