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熱水器配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熱水器在中國已經走過20多年的發展路程,主體技術趨于成熟,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已得到普遍使用。混合閥雖是太陽能熱水器眾多零件之一,但又十分重要,它直接關系到人們沐浴的舒適度。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多是手動控制的混合閥,其結構大多為閥芯,閥體,密封圈,手柄等構成,通過手柄的旋轉來調節出水口的溫度,在沐浴過程中,經常出現出水溫度忽冷忽熱的狀況,且調節過程麻煩。
[0003]對于調溫時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通過傳統混合閥的結構可以看出,其主要問題出現在混合后的水經過出水管和閥門后到達噴頭處有一定的時間,混合后的溫度和噴頭的溫度不一樣,這樣就存在溫度感知延遲的現象,因為有溫度感知的延遲,所以不能及時反饋到混合閥處調控。
[0004]由于任何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與噴頭處都存在溫度感知的延遲,所以無論是電子混合閥還是手動混合閥,均不能靠人體觸摸直接感知到調控后混合閥內的溫度,而人體觸摸是最直接可靠的溫度調控方法,現有的混合閥可以從這個構思上著手進行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它通過人體直接觸摸感知混合后的水溫,調整冷熱水的混合比例,克服了溫度感知延遲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包括混合桶、流量控制環、控制蓋、熱水管、冷水管、出水管;
[0007]所述的熱水管和冷水管對稱與混合桶的內腔導通;出水管在垂直于熱水管的方向上與混合桶內腔導通;出水管在混合桶內連通有豎直方向的引水管;引水管的水平位置位于混合桶的中心處;流量控制環位于混合桶的內腔中且與混合桶的內壁滑動密封配合;流量控制環的側壁上對稱開有兩個三角形孔;兩個三角形孔的位置分別與熱水管和冷水管的位置配合;在兩個三角形孔中間,流量控制環設置有經過其軸心的支撐板;
[0008]所述的混合桶的上部套結于控制蓋內,且與控制蓋滑動密封配合;控制蓋的內頂面中心處安裝有管狀支撐軸;管狀支撐軸下部穿過支撐板且與支撐板通過鍵槽滑動配合;
[0009]所述的引水管的上端部套結與管狀支撐軸內且與管狀支撐軸滑動密封配合;在引水管的上部,管狀支撐軸的側壁在圓周方向上均勻開有進水孔;管狀支撐軸的管腔與混合桶的內腔通過進水孔導通。
[0010]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的在混合桶的內腔中對稱填充有兩個半圓體形的加速塊;兩個加速塊分別位于支撐板的兩側。
[0011]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的控制蓋的外側面設有防滑紋;防滑紋上涂覆有隔熱涂層。
[0012]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的混合桶的內表面、流量控制環的外表面、兩個加速塊的外表面以及控制蓋的內表面均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層。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實用新型采用人體手部直接與控制蓋接觸的熱熱感知方式調節溫度,通過按壓控制蓋的方式調節出水流量。控制蓋可以采用比熱容小、導熱性能好的材料,比如鋁合金、紫銅。這樣人體直接感知到冷水熱水混合后的溫度,不必理會噴頭出水的不穩定的溫度,沒有溫度感知的延遲,解決了調溫時忽冷忽熱的問題。
[0015]本實用新型中,冷熱水的混合比例調節借助流量控制環實現,旋轉控制蓋時,管狀支撐軸帶動流量控制環旋轉,流量控制環旋轉時,兩個三角形孔對應的冷水管和熱水管導通開度一個上升一個下降,實現混合比例的調節。
[0016]本實用新型中,出水流量的調節借助管狀支撐軸與引水管的滑動套結量實現,下壓控制蓋,管狀支撐軸與引水管的套結量變大,進水孔的開度變小,則流量減小,上提控制蓋,管狀支撐軸與飲水管的套結量變小,進水孔的開度變大,則流量增大。
[0017]2、冷熱水混合后,將熱量傳遞到控制蓋上,由于混合桶內腔本身存在一定的體積,所以混合后的水溫到達穩定需要一定時間,為減少這段到達穩定所需要的時間,就要減少混合桶內腔的體積。本實用新型在混合桶的內腔中填充加速塊就是為了減少穩定所需時間,使導熱接觸蓋較快的反應穩定后的水溫。加速塊可以采用塑料材質,滿足不吸水、耐縮脹的條件即可。
[0018]3、本實用新型中,控制蓋的外頂面為主要與人體手部接觸用于感知溫度的位置,而外側面主要是用于旋轉或按壓時施力的操作面,設置防滑紋可以防止持握時打滑,涂覆隔熱涂層可以防止溫度較高時燙傷手部。
[0019]4、混合桶的內腔作為冷水熱水的交匯混合場所,最容易滋生水垢,水垢由顆粒沉積到容易表面結成。本實用新型中混合桶內的所有與水接觸的面均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層,聚四氟乙烯是一種不粘性極強、耐腐蝕的材料,可以減少水垢沉積,延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
[0022]圖3為流量控制環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1、混合桶;2、流量控制環;3、控制蓋;4、熱水管;5、冷水管;6、出水管;7、引水管;8、三角形孔;9、支撐板;10、管狀支撐軸;11、鍵槽;12、進水孔;13、加速塊;14、防滑紋。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5]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外形與傳統的混合閥相類似,不同之處在于傳統的混合閥上設置有調節手柄,溫度調控和流量調控均借助調節手柄實現。
[0026]本實施例和傳統的混合閥在使用方法上看,也比較相似:傳統的混合閥的調溫和控制流量的方式是旋轉手柄和上下撥動手柄;本實施的的調溫方式是旋轉控制蓋3,控制流量的方式是按壓控制蓋3。
[0027]雖然在外形和操作方式上本實施例和傳統的混合閥均比較類似,但是在內部結構和零件的功能很不相同,獲得控制效果也不同。本實施中,流量控制環2在混合桶1內部,兩者的側壁滑動密封配合,控制蓋3套結在混合桶1的外部,兩者的側壁也滑動密封配合。為了獲得較好的密封效果,本實施例中混合桶1、流量控制環2以及控制蓋3均采用鋁合金或者紫銅材質,導熱性強,比熱容低,冷水和熱水混合后溫度穩定的時間較少。
[0028]流量控制環2上的兩個三角形孔8分別與冷水管5的出口、熱水管4的出口對應設置,順時針旋轉流量控制環2,則左側的三角形孔8和其對應的冷水管5導通開度變大,同時,右側的三角形孔8和氣對應的熱水管4導通開度變小,此時混合后的水溫降低。同理,逆時針旋轉流量控制環2,混合后的水溫升高。
[0029]冷水和熱水從三角形孔8內出來后,進入混合桶1的內腔,然后從進水孔12中進入管狀支撐軸10,最后從引水管7中進入出水管6,從噴頭中噴出。冷水和熱水的混合發生在混合桶1和控制蓋3形成密封空間內,控制蓋3的頂面溫度實時反應者混合后的溫度,人體旋轉或者按壓控制蓋3時就能感知到混合后的水溫,不必再將噴頭對準身體,手部感知的溫度合適就代表穩定后的水溫適合洗浴。
【主權項】
1.一種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桶(1)、流量控制環(2 )、控制蓋(3)、熱水管(4)、冷水管(5)、出水管(6); 所述的熱水管(4)和冷水管(5)對稱與混合桶(1)的內腔導通;出水管(6)在垂直于熱水管(4)的方向上與混合桶(1)的內腔導通;出水管(6)在混合桶(1)內連通有豎直方向的引水管(7);引水管(7)的水平位置位于混合桶(1)的中心處;流量控制環(2)位于混合桶(1)的內腔中且與混合桶(1)的內壁滑動密封配合;流量控制環(2)的側壁上對稱開有兩個三角形孔(8);兩個三角形孔(8)的位置分別與熱水管(4)和冷水管(5)的位置配合;在兩個三角形孔(8)中間,流量控制環(2)設置有經過其軸心的支撐板(9); 所述的混合桶(1)的上部套結與控制蓋(3)內,且與控制蓋(3)滑動密封配合;控制蓋(3)的內頂面中心處安裝有管狀支撐軸(10);管狀支撐軸(10)下部穿過支撐板(9)且與支撐板(9 )通過鍵槽(11)滑動配合; 所述的引水管(7)的上端部套結于管狀支撐軸(10)內且與管狀支撐軸(10)滑動密封配合;在引水管(7)的上部,管狀支撐軸(10)的側壁在圓周方向上均勻開有進水孔(12);管狀支撐軸(10)的管腔與混合桶(1)的內腔通過進水孔(12)導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其特征在于:在混合桶(1)的內腔中對稱填充有兩個半圓體形的加速塊(13);兩個加速塊(13)分別位于支撐板(9)的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其特征在于:控制蓋(3)的外側面設有防滑紋;防滑紋(14)上涂覆有隔熱涂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其特征在于:混合桶(1)的內表面、流量控制環(2)的外表面、兩個加速塊(13)的外表面以及控制蓋(3)的內表面均涂覆有聚四氟乙烯涂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太陽能熱水器混合閥,涉及太陽能熱水器配件技術領域。它包括混合桶、流量控制環、控制蓋、熱水管、冷水管、出水管;熱水管和冷水管對稱與混合桶的內腔導通;出水管在垂直于熱水管的方向上與混合桶內腔導通;出水管在混合桶內連通有豎直方向的引水管;引水管的水平位置位于混合桶的中心處;流量控制環的側壁上對稱開有兩個三角形孔;兩個三角形孔的位置分別與熱水管和冷水管的位置配合;管狀支撐軸的管腔與混合桶的內腔通過進水孔導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人體直接觸摸感知混合后的水溫,調整冷熱水的混合比例,克服了溫度感知延遲的問題。
【IPC分類】F16K11/02, F16K17/20
【公開號】CN205013782
【申請號】CN201520787589
【發明人】佘芬平
【申請人】佘芬平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