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汽車轉向隨動器中,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如圖1、圖2、圖3所示,隨動器上蓋螺母1安裝在隨動器3上,通過一個背緊螺母2安裝在隨動器上蓋螺母1的外伸端上防松,避免隨動器上蓋螺母1松動。這種結構存在的缺點:連接零件多、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為了減少零件數目、減輕重量、降低成本,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隨動器上蓋螺母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上,其特征在于:隨動器上蓋螺母與隨動器的結合面處沿圓周方向設有至少一個沖鉚凹槽。
[0005]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隨動器上蓋螺母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上之后,隨動器上蓋螺母的外端不高于隨動器上安裝孔的外端面。
[0006]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限定:隨動器上蓋螺母與隨動器的結合面處沿圓周方向均布設有3-6個沖鉚凹槽。
[0007]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方法:把隨動器上蓋螺母旋入隨動器,然后在隨動器上蓋螺母和隨動器結合面處進行沖鉚,破壞配合處螺紋,達到防松效果。
[0008]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沖鉚結構,實現隨動器上蓋螺母的防松,一次壓鉚完成防松,操作簡單;與現有的連接結構相比,隨動器上蓋螺母的厚度變薄,重量減輕0.5-0.6Kg ;減少了一個零件(背緊螺母),降低成本至少10元/件。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現有技術中隨動器上蓋螺母的結構圖。
[0010]圖2是現有技術中背緊螺母的結構圖。
[0011]圖3是現有技術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圖。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隨動器上蓋螺母的主視圖。
[0013]圖5是圖4中沿A-A剖視圖。
[0014]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圖。
[0015]圖7是圖6中沖鉚凹槽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4-7所示,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隨動器上蓋螺母4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5上,隨動器上蓋螺母與隨動器的結合面處沿圓周方向設有至少一個沖鉚凹槽6。
[0017]如圖6所示,隨動器上蓋螺母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上之后,隨動器上蓋螺母的外端不高于隨動器上安裝孔的外端面。因而,本實用新型中的隨動器上蓋螺母4比現有技術中的隨動器上蓋螺母1的厚度變薄,從而減輕了重量。
[0018]如圖6所示,隨動器上蓋螺母與隨動器的結合面處沿圓周方向均布設有3-6個沖鉚凹槽,這樣是優化的結構,即達到了可靠的防松效果,又便于實際操作。
[0019]如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隨動器上蓋螺母4,在外端面設有減重腔,減重腔中設有加強筋,這樣在保證強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減輕了重量。
【主權項】
1.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隨動器上蓋螺母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上,其特征在于:隨動器上蓋螺母與隨動器的結合面處沿圓周方向設有至少一個沖鉚凹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對隨動器上蓋螺母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上之后,隨動器上蓋螺母的外端不高于隨動器上安裝孔的外端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隨動器上蓋螺母與隨動器的結合面處沿圓周方向均布設有3-6個沖鉚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隨動器上蓋螺母在隨動器上的連接結構,隨動器上蓋螺母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上,隨動器上蓋螺母與隨動器的結合面處沿圓周方向設有至少一個沖鉚凹槽。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隨動器上蓋螺母通過外螺紋安裝在隨動器上之后,隨動器上蓋螺母的外端不高于隨動器上安裝孔的外端面。本實用新型采用沖鉚結構,實現隨動器上蓋螺母的防松,一次沖鉚完成防松,操作簡單;與現有的連接結構相比,隨動器上蓋螺母的厚度變薄,重量減輕0.5-0.6Kg;減少了一個零件(背緊螺母),降低成本至少10元/件。
【IPC分類】F16B37/06
【公開號】CN204961533
【申請號】CN201520645104
【發明人】韓超倫, 李群輝, 王偉
【申請人】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