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油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油栗。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機油栗的作用是將機油提高到一定壓力后,強制地壓送到發動機各零件的運動表面上,從而減少摩擦,對各零件進行保護,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機油栗結構形式可以分為齒輪式和轉子式兩類,其中齒輪式油栗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栗油壓力高,得到廣泛應用。為了保證機油栗正常工作,需要保證栗體的強度,從而避免栗體發生變形,使栗體能持續在高強度下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油栗,以便更好地實現機油栗功能,改善機油栗使用效果,方便機油栗根據需要使用,便于安裝使用。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機油栗,包括栗體,栗體上部設置有蓋板,蓋板外側設置有密封圈,蓋板上部設置有出油管,出油管上部連接有出油接口,蓋板右側設置有排油管;蓋板左側設置有油位計支座,油位計支座上部設置有油位計;密封圈下部連接有支撐柱,支撐柱上下部均設置有支撐桿,支撐桿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加強筋和螺紋孔,支撐柱下部設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內部設置有套筒;栗體右側設置有第一觀察孔,第一觀察孔右側設置有觀察口,第一觀察孔左側設置有加強板,加強板下部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上部設置有第二觀察孔,第二觀察孔上部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右側設置有加固板,第二觀察孔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板;栗體左側設置有下U型密封板,下U型密封板上部設置有上U型密封板,上U型密封板下部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下部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設置有第一旋轉軸,第一旋轉軸上連接有第一主動齒輪。
[0006]進一步地,栗體內部設置有上油腔,上油腔中間位置設置有第二旋轉軸,第二旋轉軸中間位置連接有第二主動齒輪,上油腔右側設置有軸承,第二旋轉軸穿過軸承設置;上油腔上部設置有第三旋轉軸,第三旋轉軸中間位置連接有從動齒輪;上油腔下部設置有供油腔,供油腔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進油管和右進油管;第二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相互嚙合。
[0007]該裝置中,機油從左進油管和右進油管進入供油腔,第二旋轉軸在外部電機的作用下帶動第二主動齒輪轉動,第二主動齒輪再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將機油從上油腔沿齒隙與栗壁向上輸送,機油再從出油管排出,送到發動機各零件的運動表面上。供油腔處形成低壓而產生吸力,把油底殼內的機油從左進油管和右進油管吸進供油腔。由于從動齒輪和第二主動齒輪不斷地旋轉,機油便不斷地被壓送到需要的部位。當油壓過高時,機油可以從排油管內排出,避免設備損壞。利用油位計可以直觀地了解機油的油位,從而判斷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工作人員從第一觀察孔和第二觀察孔觀察裝置內部情況,從而更好地了解裝置的工作狀態。利用加強筋、支撐桿和支撐柱對栗體進行加固,增加栗體的強度,避免內部油壓過高導致栗體變形損壞。
[0008]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有效地實現機油栗功能,且方便觀察機油栗內部情況,便于衡量油量供給效果,且栗體方便加固使用,延長了其使用壽命,并設置有溢油裝置,避免油壓過高造成對機油栗的損害,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標記說明:1、出油接口 ;2、蓋板;3、排油管;4、觀察口 ;5、第一觀察孔;6、連接桿;7、加固板;8、支撐板;9、第二觀察孔;10、支撐架;11、加強板;12、支撐柱;13、下U型密封板;14、第一旋轉軸;15、第一主動齒輪;16、固定板;17、連接板;18、上U型密封板;19、支撐桿;20、螺紋孔;21、油位計支座;22、油位計;23、密封圈;24、出油管;25、栗體;26、套筒;27、固定座;28、加強筋;29、從動齒輪;30、第三旋轉軸;31、第二主動齒輪;32、第二旋轉軸;33、軸承;34、右進油管;35、供油腔;36、左進油管;37、上油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
[0013]如圖1所示的機油栗,包括栗體25,栗體25上部設置有蓋板2,蓋板2外側設置有密封圈23,蓋板2上部設置有出油管24,出油管24上部連接有出油接口 1,蓋板2右側設置有排油管3 ;蓋板2左側設置有油位計支座21,油位計支座21上部設置有油位計22 ;密封圈23下部連接有支撐柱12,支撐柱12上下部均設置有支撐桿19,支撐桿19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加強筋28和螺紋孔20,支撐柱12下部設置有固定座27,固定座27內部設置有套筒26 ;栗體25右側設置有第一觀察孔5,第一觀察孔5右側設置有觀察口 4,第一觀察孔5左側設置有加強板11,加強板11下部設置有支撐架10,支撐架10上部設置有第二觀察孔9,第二觀察孔9上部設置有連接桿6,連接桿6右側設置有加固板7,第二觀察孔9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板8 ;栗體25左側設置有下U型密封板13,下U型密封板13上部設置有上U型密封板18,上U型密封板18下部連接有連接板17,連接板17下部連接有固定板16,固定板16下部設置有第一旋轉軸14,第一旋轉軸14上連接有第一主動齒輪15。
[0014]如圖2所示,栗體25內部設置有上油腔37,上油腔37中間位置設置有第二旋轉軸32,第二旋轉軸32中間位置連接有第二主動齒輪31,上油腔37右側設置有軸承33,第二旋轉軸32穿過軸承33設置;上油腔37上部設置有第三旋轉軸30,第三旋轉軸30中間位置連接有從動齒輪29 ;上油腔37下部設置有供油腔35,供油腔35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進油管36和右進油管34。
[0015]該裝置在具體實施時,機油從左進油管36和右進油管34進入供油腔35,第二旋轉軸32在外部電機的作用下帶動第二主動齒輪31轉動,第二主動齒輪31再帶動從動齒輪29轉動,將機油從上油腔37沿齒隙與栗壁向上輸送,機油再從出油管24排出,送到發動機各零件的運動表面上。供油腔35處形成低壓而產生吸力,把油底殼內的機油從左進油管36和右進油管34吸進供油腔35。由于從動齒輪29和第二主動齒輪31不斷地旋轉,機油便不斷地被壓送到需要的部位。當油壓過高時,機油可以從排油管3內排出,避免設備損壞。利用油位計22可以直觀地了解機油的油位,從而判斷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工作人員從第一觀察孔5和第二觀察孔9觀察裝置內部情況,從而更好地了解裝置的工作狀態。利用加強筋28、支撐桿19和支撐柱12對栗體25進行加固,增加栗體25的強度,避免內部油壓過高導致栗體25變形損壞。
[0016]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機油栗,包括栗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栗體上部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外側設置有密封圈,所述蓋板上部設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部連接有出油接口,所述蓋板右側設置有排油管;所述蓋板左側設置有油位計支座,所述油位計支座上部設置有油位計;所述密封圈下部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上下部均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加強筋和螺紋孔,所述支撐柱下部設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內部設置有套筒;所述栗體右側設置有第一觀察孔,所述第一觀察孔右側設置有觀察口,所述第一觀察孔左側設置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下部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部設置有第二觀察孔,所述第二觀察孔上部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右側設置有加固板,所述第二觀察孔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栗體左側設置有下U型密封板,所述下U型密封板上部設置有上U型密封板,所述上U型密封板下部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下部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部設置有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一旋轉軸上連接有第一主動齒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栗體內部設置有上油腔,所述上油腔中間位置設置有第二旋轉軸,所述第二旋轉軸中間位置連接有第二主動齒輪,所述上油腔右側設置有軸承,所述第二旋轉軸穿過軸承設置;所述上油腔上部設置有第三旋轉軸,所述第三旋轉軸中間位置連接有從動齒輪;所述上油腔下部設置有供油腔,所述供油腔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進油管和右進油管;所述第二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相互嚙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油泵,包括泵體,泵體右側設置有第一觀察孔,第一觀察孔左側設置有加強板,加強板下部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上部設置有第二觀察孔,第二觀察孔上部設置有連接桿;泵體左側設置有下U型密封板,上U型密封板下部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下部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下部設置有第一旋轉軸;泵體內部設置有上油腔,上油腔中間位置設置有第二旋轉軸;上油腔上部設置有第三旋轉軸,第三旋轉軸中間位置連接有從動齒輪;上油腔下部設置有供油腔。該實用新型裝置能有效地實現機油泵功能,且方便觀察機油泵內部情況,便于衡量油量供給效果,且泵體方便加固使用,延長了其使用壽命,并設置有溢油裝置,使用方便。
【IPC分類】F16N13/20
【公開號】CN204942997
【申請號】CN201520459853
【發明人】王運生
【申請人】綿陽市萬欣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