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壓盤式制動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大、中型商用車上制動器,具體涉及氣壓盤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0002]氣壓盤式制動器具有舒適性強、制動效能穩定、散熱性好的特點。因此氣壓盤式制動器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大、中型商用車上。
[0003]市場上現有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基本沒有摩擦片主動回位機構,當松開制動器踏板,氣壓盤式制動器解除制動時,摩擦片不能主動回位;造成車輛行駛阻力增大,拖滯力矩大,噪音大,增加車輛油耗,加速摩擦片、制動盤的磨損,降低摩擦片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降低拖滯力矩,減小摩擦片和制動盤的磨損,降低噪音,提高車輛燃油利用率和摩擦片壽命的氣壓盤式制動器。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氣壓盤式制動器,包括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鉗體和設在所述鉗體上的摩擦片壓桿,所述摩擦片壓桿上設有和所述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插接的摩擦片回位機構。
[0007]所述摩擦片回位機構為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中部套裝在所述摩擦片壓桿上,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端部分別插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中。
[0008]所述復位彈簧為V形結構,所述復位彈簧中部為套裝在所述摩擦片壓桿上的簧圈;所述復位彈簧兩端為彈性簧桿;所述復位彈簧兩端端部設有插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中的插桿。
[0009]所述簧圈設在復位彈簧的V形結構頂點位置上,所述彈性簧桿以復位彈簧的簧圈為對稱點對稱設置。
[0010]所述插桿和所述復位彈簧V形結構頂端端部所在平面相平行。
[0011]所述插桿由所述復位彈簧兩端端部折彎構成。
[0012]所述復位彈簧為兩根,兩根復位彈簧中部分別套裝在所述摩擦片壓桿上;兩根復位彈簧的兩端端部分別插入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中。
[0013]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頂端設有供所述插桿插入的安裝槽。
[0014]所述安裝槽為腰型槽。
[0015]所述摩擦片壓桿設在第一摩擦片及第二摩擦片上方;所述摩擦片壓桿為雙桿結構,兩根復位彈簧分別套裝在摩擦片壓桿的一桿上。
[0016]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氣壓盤式制動器,制動器上設置有摩擦片回位機構,在解除制動后,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通過摩擦片回位機構提供的回復力,主動脫離制動盤;降低拖滯力矩,減小摩擦片和制動盤的磨損,降低噪音,提高車輛燃油利用率和摩擦片壽命O
【附圖說明】
[0017]下面對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各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氣壓盤式制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氣壓盤式制動器的復位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氣壓盤式制動器的第一摩擦片及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1]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
[0022]1、第一摩擦片,2、第二摩擦片,3、鉗體,4、摩擦片壓桿,5、安裝支架,6、摩擦片背板,7、復位彈簧,8、簧圈,9、彈性簧桿,10、插桿,11、安裝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最優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4]如圖1所示,氣壓盤式制動器,包括第一摩擦片1、第二摩擦片2、鉗體3和設在鉗體3上的摩擦片壓桿4,摩擦片壓桿4上設有和第一摩擦片1、第二摩擦片2插接的摩擦片回位機構。氣壓盤式制動器上設置有摩擦片回位機構,在解除制動后,第一摩擦片1、第二摩擦片2通過摩擦片回位機構提供的回復力,主動脫離制動盤;降低拖滯力矩,減小摩擦片和制動盤的磨損,降低噪音,提高車輛燃油利用率和摩擦片壽命。
[0025]摩擦片回位機構為復位彈簧7,復位彈簧7中部套裝在摩擦片壓桿4上,復位彈簧7的兩端端部分別插入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摩擦片背板6中;氣壓盤式制動器制動時,復位彈簧7受力壓縮;氣壓盤式制動器在解除制動后,復位彈簧7提供平穩的回復力,使第一摩擦片1、第二摩擦片2主動脫離制動盤;復位彈簧7不僅舒適性強,且成本低。
[0026]如圖2所示,復位彈簧7為V形結構,復位彈簧7中部為套裝在摩擦片壓桿4上的簧圈8 ;復位彈簧7兩端為彈性簧桿9 ;復位彈簧7兩端端部設有插入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摩擦片背板6中的插桿10,即彈性簧桿9端部分別設有插入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摩擦片背板6中的插桿10。復位彈簧7中部套入摩擦片壓桿4,兩端的插桿10分別插入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摩擦片背板6中即安裝好。
[0027]簧圈8設在復位彈簧7的V形結構頂點位置上,彈性簧桿9以復位彈簧7的簧圈8中部為對稱點對稱設置。復位彈簧7兩端對稱設置,復位彈簧7提供給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回復力大小均勻;保證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獲得穩定均勻的回位力,進而使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可靠平穩回位。
[0028]作為優選方案,插桿10由復位彈簧7兩端端部折彎構成,不僅結構強度好,且制作成本低。
[0029]插桿10和復位彈簧7V形結構頂端端部所在平面相平行;進一步保證插桿10插入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安裝好后,復位彈簧7兩端對稱設置,能夠給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提供穩定均勻的回位力,進而使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可靠平穩回位。
[0030]復位彈簧7為兩根,兩根復位彈簧7中部分別套裝在摩擦片壓桿4上;兩根復位彈簧7的兩端端部分別插入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摩擦片背板6中;兩根復位彈簧7分別抵靠在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兩端上,保證給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兩端提供足夠平穩的回位力,使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快速回位。
[0031]如圖3所示,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摩擦片背板6頂端設有供插桿10插入的安裝槽11 ;插桿10插入安裝槽11內,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移動過程中,安裝槽11為插桿10提供足夠的移動空間,使得復位彈簧7不脫離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
[0032]安裝槽11為腰型槽;氣壓盤式制動器制動時,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向制動盤靠近直至壓緊制動盤,復位彈簧7兩端空間位移為弧形,即復位彈簧7兩端具有橫向位移和縱向位移,腰型槽為復位彈簧7兩端移動提供足夠的位移空間,使得復位彈簧7能夠正常壓縮和回位,以為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提供穩定可靠的回位力。同時腰型槽保證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磨損到極限位置時,復位彈簧7不脫離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的摩擦片背板6,以保證第一摩擦片I和第二摩擦片2磨損情況下,仍可自由復位。
[0033]摩擦片壓桿4限位摩擦片,防止摩擦片脫落;摩擦片壓桿4為雙桿結構,兩根復位彈簧7分別套裝在摩擦片壓桿4的一桿上;摩擦片壓桿4設在第一摩擦片I及第二摩擦片2上方,摩擦片壓桿4 一端插入鉗體3所設定位孔內,摩擦片壓桿4的另一端和鉗體3通過螺栓連接;復位彈簧7安裝在摩擦片壓桿4上,利用摩擦片壓桿4的結構,不需要再額外增加固定結構,不僅能夠節省成本,且利于空間布置。
[0034]鉗體3上設有安裝支架,安裝支架方便氣壓盤式制動器的安裝。
[0035]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氣壓盤式制動器,包括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鉗體和設在所述鉗體上的摩擦片壓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壓桿上設有和所述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插接的摩擦片回位機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回位機構為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中部套裝在所述摩擦片壓桿上,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端部分別插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中。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彈簧為V形結構,所述復位彈簧中部為套裝在所述摩擦片壓桿上的簧圈;所述復位彈簧兩端為彈性簧桿;所述復位彈簧兩端端部設有插入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中的插桿。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簧圈設在復位彈簧的V形結構頂點位置上,所述彈性簧桿以復位彈簧的簧圈為對稱點對稱設置。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桿和所述復位彈簧V形結構頂端端部所在平面相平行。6.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桿由所述復位彈簧兩端端部折彎構成。7.如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彈簧為兩根,兩根復位彈簧中部分別套裝在所述摩擦片壓桿上;兩根復位彈簧的兩端端部分別插入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中。8.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頂端設有供所述插桿插入的安裝槽。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為腰型槽。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氣壓盤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壓桿設在第一摩擦片及第二摩擦片上方;所述摩擦片壓桿為雙桿結構,兩根復位彈簧分別套裝在摩擦片壓桿的一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氣壓盤式制動器,包括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鉗體和設在所述鉗體上的摩擦片壓桿,所述摩擦片壓桿上設有和所述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插接的摩擦片回位機構;本實用新型通過摩擦片回位機構提供的回復力,使得第一摩擦片及第二摩擦片主動脫離制動盤;降低拖滯力矩,減小摩擦片和制動盤的磨損,降低噪音,提高車輛燃油利用率和摩擦片壽命。
【IPC分類】F16D65/22
【公開號】CN204942348
【申請號】CN201520540282
【發明人】江吉云, 潘先運, 江亞雄, 舒星星
【申請人】蕪湖伯特利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