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改變傳輸方向的特殊風管的結構設計和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了一種矩形彎管。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一般民用建筑空調風系統及消防、排煙系統常用玻鎂組合型保溫風管。尤其是當需要改變風管傳輸方向時,其多為臨時現場安裝,預制工作不多是其現場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操作人員施工難度大且勞動強度高,因此總的施工工期較長的制作安裝施工。
[0003]人們迫切希望獲得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能改變傳輸方向且適于建筑工業化應用的矩形彎管。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整體裝配式玻鎂風管。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矩形彎管,其實質為一種特殊的風管節段,其整體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其能將風管的傳輸方向改變30-90° ;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矩形框架結構;矩形結構的邊長為B = 750?1200_ ;此尺寸最適合建筑工業化中民宅消防風管的使用;
[0006]矩形彎管構成如下:端節1、中間節2 ;中間節2布置在兩個端節I之間且三者順序串聯連接構成內腔連通的管狀結構;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 1.5B?4B0
[0007]所述矩形彎管,其特征在于:根據矩形彎管中間節2兩側的兩個端節I的端面的垂線之間所成角度值的大小分為以下幾種:30°矩形彎管、45°矩形彎管、60°矩形彎管、90°矩形彎管。
[0008]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 = 2B?3B。
[0009]所述矩形彎管的端節1、中間節2中各自對應的圓心角角度值不同,其中:
[0010]45°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1° 15";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1,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22° 30";
[0011]60°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0?15° ;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1-2,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20?30° ;60°矩形彎管整體對應的圓心角度數為60° ;
[0012]90°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5° ;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2,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30° ;90°矩形彎管整體對應的圓心角度數為90°。
[0013]30°矩形彎管有兩節端節I順序串聯連接構成,無中間節2 ;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5°。
[0014]本實用新型制作矩形彎管時,還可以采用由若干塊風管小板拼成折線的方法制成內外同心弧型彎管,意即端節1、中間節2均由順序串聯連接的多段直線管段構成。
[0015]本實用新型創造性地提出一種能改變傳輸方向且適于建筑工業化應用的矩形彎管設計方案,其具有適合預制加工,結構規范簡單,安裝使用方便,便于實現件建筑工業化等突出的優點;其具有可預期的較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90°矩形彎管結構示意簡圖主視圖;
[0017]圖2為圖1對應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1
[0019]—種90°的矩形彎管,參見附圖1、2 ;其實質為一種特殊的風管節段,其整體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其能將風管的傳輸方向改變90° ;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矩形框架結構;矩形結構的邊長為B = 750?1200_ ;此尺寸最適合建筑工業化中民宅消防風管的使用;
[0020]矩形彎管構成如下:端節1、中間節2沖間節2布置在兩個端節I之間且三者順序串聯連接構成內腔連通的管狀結構;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 2B?3B。
[0021]所述矩形彎管的端節1、中間節2中各自對應的圓心角角度值不同,其中:90°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5° ;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2,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30° ;90°矩形彎管整體對應的圓心角度數為90° ο
[0022]本實施例具有適合預制加工,結構規范簡單,安裝使用方便,便于實現件建筑工業化等突出的優點;其具有可預期的較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0023]實施例2
[002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主體內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主要在于:
[0025]其具體為45°矩形彎管,其實質為一種特殊的風管節段,其整體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其能將風管的傳輸方向改變45° ;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矩形框架結構;矩形結構的邊長為B = 750?1200_ ;此尺寸最適合建筑工業化中民宅消防風管的使用;
[0026]矩形彎管構成如下:端節1、中間節2 ;中間節2布置在兩個端節I之間且三者順序串聯連接構成內腔連通的管狀結構;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 2B?2.5B0
[0027]所述矩形彎管的端節1、中間節2中各自對應的圓心角角度值不同,其中:45°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1° 15";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1,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22° 30";
[0028]實施例3
[0029]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主體內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主要在于:
[0030]其具體為60°矩形彎管,其實質為一種特殊的風管節段,其整體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其能將風管的傳輸方向改變60° ;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矩形框架結構;矩形結構的邊長為B = 750?1200_ ;此尺寸最適合建筑工業化中民宅消防風管的使用;
[0031]矩形彎管構成如下:端節1、中間節2 ;中間節2布置在兩個端節I之間且三者順序串聯連接構成內腔連通的管狀結構;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 1.5B?4B0
[0032]所述矩形彎管的端節1、中間節2中各自對應的圓心角角度值不同,其中:60°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0?15° ;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1-2,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20?30° ;60°矩形彎管整體對應的圓心角度數為60° ;
[0033]實施例4
[003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主體內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主要在于:
[0035]其具體為30°矩形彎管,其實質為一種特殊的風管節段,其整體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其能將風管的傳輸方向改變30° ;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矩形框架結構;矩形結構的邊長為B = 750?1200_ ;此尺寸最適合建筑工業化中民宅消防風管的使用;
[0036]矩形彎管構成如下:端節1、中間節2 ;中間節2布置在兩個端節I之間且三者順序串聯連接構成內腔連通的管狀結構;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 1.5B?4B0
[0037]所述矩形彎管中:30°矩形彎管有兩節端節I順序串聯連接構成,無中間節2 ;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5°。
[0038]實施例5
[0039]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4其中之一的主體內容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本實施例制作矩形彎管時,還可以采用由若干塊風管小板拼成折線的方法制成內外同心弧型彎管,意即端節1、中間節2均由順序串聯連接的多段直線管段構成。
【主權項】
1.矩形彎管,其實質為一種特殊的風管節段,其整體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矩形框架結構;矩形結構的邊長為B=750?1200mm ; 矩形彎管構成如下:端節(I )、中間節(2);中間節(2)布置在兩個端節(I)之間且三者順序串聯連接構成內腔連通的管狀結構; 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L 5B?4B。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矩形彎管,其特征在于:根據矩形彎管中間節(2)兩側的兩個端節(I)的端面的垂線之間所成角度值的大小分為以下幾種:30°矩形彎管、45°矩形彎管、60°矩形彎管、90°矩形彎管。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矩形彎管,其特征在于: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R=2B?3B。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矩形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彎管的端節(1)、中間節(2)中各自對應的圓心角角度值不同,其中: 45°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1° 15";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1,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22。 30"; 60°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0?15° ;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1-2,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20?30° ;60°矩形彎管整體對應的圓心角度數為60° ; 90°矩形彎管中,端節(I)的直管段節數為2,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5° ;中間節(2)的直管段節數為2,中間節(2)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30° ;90°矩形彎管整體對應的圓心角度數為90°。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矩形彎管,其特征在于:30°矩形彎管有兩節端節(I)順序串聯連接構成;每一個端節(I)所對應的圓心角角度謂為15°。
【專利摘要】矩形彎管,其實質為一種特殊的風管節段,其整體為中空的管狀結構;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矩形框架結構;矩形結構的邊長為B=750~1200mm;矩形彎管構成如下:端節(1)、中間節(2);中間節(2)布置在兩個端節(1)之間且三者順序串聯連接構成內腔連通的管狀結構;矩形彎管整體曲率半徑最大處的曲率半徑為1.5B~4B。本實用新型具有適合預制加工,結構規范簡單,安裝使用方便,便于實現件建筑工業化等突出的優點;其具有可預期的較為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IPC分類】F16L43/00
【公開號】CN204901177
【申請號】CN201520575929
【發明人】葛偉青, 盧立成, 胡敏磊, 蔣欣, 趙自飛
【申請人】浙江欣捷建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