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后線卡式線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表后線安裝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表后線卡式線夾。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電纜多是通過瓷瓶、尖鐵等裝置架設于空中,此種架設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點:1、瓷瓶、尖鐵多是直接鑿設安裝于墻面上,安裝上墻后會在用戶墻體上留下較大的裂紋,不僅降低房屋的使用壽命,而且影響墻面美觀;2、電纜與尖鐵等固定物之間相互摩擦,易導致電纜外皮破損,造成電纜與墻鐵短路,安全系數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電纜外皮易磨損,安裝上墻后影響墻體使用壽命及外觀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架設效果好,不會磨損電纜外皮,安裝方便,安裝上墻后不會影響墻面美觀的表后線卡式線夾。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安裝于墻面15上的墻皮拉塊1,墻皮拉塊I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安裝孔2,墻皮拉塊I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處安裝有與墻皮拉塊I相垂直的水平臂3,水平臂3的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相間隔的通孔I 4,水平臂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設有用于固定電纜的電纜模塊5,電纜模塊5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多個相間隔的通孔II 6,通孔II 6與通孔I 4處于同一垂直線上,通孔I 4與通孔II 6內插設有固定桿7,固定桿7的一端設有可上下移動的限位塊8 ;
[0006]所述電纜模塊5包括相對接的上塊體9、下塊體1,上塊體9及下塊體1的縱剖面呈矩形,上塊體9的下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 11,下塊體10的上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I 12,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數量及位置相對應,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相對接后形成用于穿過電纜的圓形通過孔13 ;
[0007]所述水平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有用于固定電纜的電纜模塊5,兩個電纜模塊5的結構相同且處于同一垂直面上;
[0008]所述固定桿7為表面設有外螺紋的螺桿,限位塊8為帶有內用螺紋的螺帽;
[0009]所述電纜模塊5是由絕緣材料制成的電纜模塊;
[0010]所述通過孔13的直徑為1-1.4厘米;
[0011]所述通孔I 4、通孔II 6的數量均為2-4個。
[0012]本實用新型的表后線卡式線夾,結構設計巧妙,相比較傳統的瓷瓶尖鐵等電纜固定方式具有如下優點:1、使用時,先將墻皮拉塊的一面抵于用戶墻面上,通過安裝孔向用戶墻體打入兩枚膨脹螺絲,將墻皮拉塊固定于用戶墻面上,避免用戶墻體留下較大的裂紋;2、由于電纜模塊采用絕緣材料制成,且電纜模塊上設有用于穿過電纜的通過孔,因此能減少電纜與尖鐵等傳統固定物的磨損,避免了由于電纜皮破損而造成電纜與墻鐵短路事故的發生,杜絕了安全隱患;3、本實用新型的表后線卡式線夾上墻后美觀大方,經久耐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在電力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13]圖1:本實用新型表后線卡式線夾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本實用新型表后線卡式線夾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本實用新型表后線卡式線夾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本實用新型表后線卡式線夾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5:本實用新型表后線卡式線夾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參考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9]實施例1
[0020]本實施例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參考附圖1,包括安裝于墻面上的墻皮拉塊1,墻皮拉塊I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安裝孔2,墻皮拉塊I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處安裝有與墻皮拉塊I相垂直的水平臂3,水平臂3的長度方向上設有兩個相間隔的通孔I 4,水平臂3的上表面設有用于固定電纜的電纜模塊5,電纜模塊5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兩個相間隔的通孔II 6,通孔II 6與通孔I 4處于同一垂直線上,通孔I 4與通孔II 6內插設有帶有外螺紋的螺桿7,螺桿7的一端設有帶有內螺紋的螺帽8,電纜模塊5包括相對接的上塊體9、下塊體10,上塊體9及下塊體10的縱剖面呈矩形,上塊體9的下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兩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 11,下塊體10的上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兩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I 12,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的位置相對應,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相對接后形成兩個用于穿過電纜的圓形通過孔13 ;電纜模塊5是由絕緣材料制成的電纜模塊;
[0021]通過孔13的直徑為I厘米。
[0022]實施例2
[0023]本實施例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參考附圖2,其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上塊體9的下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四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 11,下塊體10的上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四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I 12,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的位置相對應,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相對接后形成四個用于穿過電纜的圓形通過孔13。
[0024]實施例3
[0025]本實施例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參考附圖3,其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水平臂3的長度方向上設有三個相間隔的通孔I 4,電纜模塊5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三個相間隔的通孔II 6,通孔II 6與通孔I 4處于同一垂直線上,上塊體9的下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六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 11,下塊體10的上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六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I 12,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的位置相對應,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相對接后形成六個用于穿過電纜的圓形通過孔13。
[0026]實施例4
[0027]本實施例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參考附圖4,其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水平臂3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設有用于固定電纜的電纜模塊5,兩個電纜模塊5的結構相同且處于同一垂直面上,水平臂3的長度方向上設有三個相間隔的通孔I 4,電纜模塊5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三個相間隔的通孔II 6,通孔II 6與通孔I 4處于同一垂直線上,上塊體9的下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六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 11,下塊體10的上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六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I 12,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的位置相對應,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相對接后形成六個用于穿過電纜的圓形通過孔13。
[0028]使用時,先將墻皮拉塊I的一面抵于用戶墻面15上,通過安裝孔2向用戶墻體打入兩枚膨脹螺絲14,將墻皮拉塊I固定于用戶墻面上,避免用戶墻體留下較大的裂紋,由于電纜模塊5采用絕緣材料制成,且電纜模塊5上設有用于穿過電纜的通過孔13,因此能減少電纜與尖鐵等傳統固定物的磨損,避免了由于電纜皮破損而造成電纜與墻鐵短路事故的發生,杜絕了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的表后線卡式線夾上墻后美觀大方,經久耐用。
【主權項】
1.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于墻面(15)上的墻皮拉塊(1),墻皮拉塊(I)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安裝孔(2),墻皮拉塊(I)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處安裝有與墻皮拉塊(I)相垂直的水平臂(3),水平臂(3)的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相間隔的通孔I (4),水平臂(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設有用于固定電纜的電纜模塊(5),電纜模塊(5)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多個相間隔的通孔II (6),通孔II (6)與通孔I (4)處于同一垂直線上,通孔I (4)與通孔II (6)內插設有固定桿(7),固定桿(7)的一端設有可上下移動的限位塊(8)。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模塊(5)包括相對接的上塊體(9 )、下塊體(10 ),上塊體(9 )及下塊體(10 )的縱剖面呈矩形,上塊體(9 )的下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 (11),下塊體(10)的上表面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相間隔的弧形凹槽II (12),弧形凹槽I(Il)與弧形凹槽II (12)數量及位置相對應,弧形凹槽I (11)與弧形凹槽II (12)相對接后形成用于穿過電纜的圓形通過孔(13)。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臂(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設有用于固定電纜的電纜模塊(5),兩個電纜模塊(5)的結構相同且處于同一垂直面上。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7)為表面設有外螺紋的螺桿,限位塊(8)為帶有內用螺紋的螺帽。5.按照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模塊(5)是由絕緣材料制成的電纜模塊。6.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孔(13)的直徑為1-1.4厘米。7.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表后線卡式線夾,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I(4)、通孔II (6)的數量均為2-4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表后線安裝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表后線卡式線夾。包括安裝于墻面上的墻皮拉塊,墻皮拉塊的上、下兩端均設有安裝孔,墻皮拉塊的長度方向上的中間位置處安裝有與墻皮拉塊相垂直的水平臂,水平臂的長度方向上設有多個相間隔的通孔Ⅰ,水平臂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設有用于固定電纜的電纜模塊,電纜模塊的厚度方向上開設有多個相間隔的通孔Ⅱ,通孔Ⅱ與通孔Ⅰ處于同一垂直線上,通孔Ⅰ與通孔Ⅱ內插設有固定桿,固定桿的一端設有可上下移動的限位塊。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架設效果好,不會磨損電纜外皮,安裝方便,安裝上墻后不會影響墻面美觀。
【IPC分類】F16L3/10
【公開號】CN204756162
【申請號】CN201520359539
【發明人】秦鵬里, 尹超, 鄭桂彬, 李軍, 侯薛亮, 徐恩峰, 馬建忠, 孫展賢, 齊建波, 紀振軍, 羅文信, 隋風泉, 吳剛, 司丕祥, 孫兆龍, 徐蔚業
【申請人】國網山東蓬萊市供電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