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變速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變速箱,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變速箱。
【背景技術】
[0002]汽車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不可再生資源的不斷減少,人們越來越青睞于電動汽車的開發和研宄。變速箱是電動汽車的重要部件,傳統的變速箱都是通過手動撥叉變速,操作繁瑣,在換擋時容易熄火,而且變速箱的結構復雜,不易安裝,不能滿足人們對電動汽車的流暢駕駛,同時現有的變速箱中間軸套在旋轉的過程中會與限位裝置產生較大的摩擦,磨損厲害,降低了變速箱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使用壽命長的電動汽車變速箱。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電動汽車變速箱,包括:箱體,在所述箱體內設置有主前半軸、套設在主前半軸上的主后半軸以及中間軸,在所述主前半軸上設置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通過花鍵與主前半軸固定成一體,在所述主后半軸上設置有主軸套,在所述主軸套上設置有從動齒輪,主動齒輪的直徑小于從動齒輪的直徑,在所述中間軸上設置有中間軸套,在所述中間軸套上設置有從動前齒輪和從動后齒輪,在所述中間軸套一側的箱體內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的下端滑動設置在中心軸上并與中心軸套相抵,所述滑塊的上端滑動套設在進油管上,所述進油管伸出箱體與液壓動力系統相連接,在所述滑塊與中心軸之間設置有油封,在所述滑塊與進油管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在所述中間軸套的另一側的箱體上設置有限位環,在所述限位環內設置有限位腔,在所述限位腔內的中間軸上橫向套設有壓簧,所述壓簧的一端與中間軸套相抵,所述壓簧的另一端與限位環相抵,在所述限位環的一側均勻設置有若干彈子緩沖腔和與彈子緩沖腔相連通的彈簧腔,在所述彈子緩沖腔內填充有緩沖彈子,在所述彈簧腔內設置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的一端與緩沖彈子相抵,所述緩沖彈簧的另一端與限位環相抵,在所述限位環的一側設置有與彈子緩沖腔相互配合的安裝上蓋,安裝上蓋將緩沖彈子卡設在彈子緩沖腔內,所述緩沖彈子的一端伸出安裝上蓋與中間軸套相互配合,所述安裝上蓋通過銷釘與限位環相連接,在所述安裝上蓋上設置有與銷釘的鎖緊頭部相互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鎖緊頭部的高度。
[0005]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上述電動汽車變速箱,可以實現自動變速功能,根據需要在高速檔和低速檔之間自由切換,滿足了不同路況的需求,操作簡單,同時變速箱結構緊湊,安裝方便,滿足了人們對電動汽車的流暢駕駛,同時在限位裝置上采用緩沖彈子與中間軸套接觸,緩沖彈子可以跟隨中間軸套一起轉動,避免了中間軸套與限位裝置之間的磨損,摩擦力小,變速箱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變速箱低速檔時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動汽車變速箱高速檔時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3為圖2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09]圖4為圖3中限位環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箱體,2、主前半軸,3、主后半軸,4、中間軸,5、主動齒輪,6、主軸套,7、從動齒輪,8、中間軸套,9、從動前齒輪,10、從動后齒輪,11、滑塊,12、進油管,13、油封,14、密封墊,15、限位環,16、限位腔,17、壓簧,18、彈子緩沖腔,19、彈簧腔,20、緩沖彈子,21、緩沖彈簧,22、安裝上蓋,23、銷釘,24、鎖緊頭部,25、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一下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
[0012]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電動汽車變速箱,包括:箱體1,在所述箱體I內設置有主前半軸2、套設在主前半軸2上的主后半軸3以及中間軸4,在所述主前半軸2上設置有主動齒輪5,所述主動齒輪5通過花鍵與主前半軸2固定成一體,在所述主后半軸3上設置有主軸套6,在所述主軸套6上設置有從動齒輪7,主動齒輪5的直徑小于從動齒輪7的直徑,在所述中間軸4上設置有中間軸套8,在所述中間軸套8上設置有從動前齒輪9和從動后齒輪10,在所述中間軸套8—側的箱體I內設置有滑塊11,所述滑塊11的下端滑動設置在中心軸4上并與中心軸套8相抵,所述滑塊11的上端滑動套設在進油管12上,所述進油管12伸出箱體I與液壓動力系統相連接,在所述滑塊11與中心軸4之間設置有油封13,在所述滑塊11與進油管12之間設置有密封墊14,在所述中間軸套8的另一側的箱體I上設置有限位環15,在所述限位環15內設置有限位腔16,在所述限位腔16內的中間軸4上橫向套設有壓簧17,所述壓簧17的一端與中間軸套8相抵,所述壓簧17的另一端與限位環15相抵,在所述限位環15的一側均勻設置有若干彈子緩沖腔18和與彈子緩沖腔18相連通的彈簧腔19,在所述彈子緩沖腔18內填充有緩沖彈子20,在所述彈簧腔19內設置有緩沖彈簧21,所述緩沖彈簧21的一端與緩沖彈子20相抵,所述緩沖彈簧21的另一端與限位環15相抵,在所述限位環15的一側設置有與彈子緩沖腔18相互配合的安裝上蓋22,安裝上蓋22將緩沖彈子20卡設在彈子緩沖腔18內,所述緩沖彈子20的一端伸出安裝上蓋20與中間軸套8相互配合,所述安裝上蓋22通過銷釘23與限位環15相連接,在所述安裝上蓋22上設置有與銷釘23的鎖緊頭部24相互配合的卡槽25,所述卡槽25的深度大于鎖緊頭部24的高度。
[0013]上述電動汽車變速箱低速檔時,打開液壓動力系統對進油管12進油使得滑塊11受力推動中間軸套8向后運動,壓簧17受力壓縮,當從動前齒輪9與主動齒輪5相互嚙合,從動后齒輪10與從動齒輪8相互嚙合,液壓動力系統保持動力不變,此時變速箱為低速檔,中間軸套8與限位環15相抵,中間軸套8擠壓緩沖彈子20,緩沖彈子20擠壓緩沖彈簧21,緩沖彈簧21擠壓限位環15,緩沖彈簧21對緩沖彈子20有反作用力,使緩沖彈子20反擠壓中間軸套8避免中間軸套8與限位環15之間接觸,緩沖彈子21隨中間軸套8 一起轉動,摩擦力小,延長了變速箱的使用壽命。
[0014]上述電動汽車變速箱高速檔時,關閉液壓動力系統,進油管12無油,中間軸套8不受力,壓簧17擠壓中間軸套8向前運動,當從動前齒輪9與主動齒輪5脫離,從動后齒輪10與從動齒輪8脫離,壓簧17復位保持齒輪間的脫離狀態,此時變速箱為高速檔。
[0015]上述電動汽車變速箱,可以實現自動變速功能,根據需要在高速檔和低速檔之間自由切換,滿足了不同路況的需求,操作簡單,同時變速箱結構緊湊,安裝方便,滿足了人們對電動汽車的流暢駕駛,同時在限位裝置上采用緩沖彈子與中間軸套接觸,緩沖彈子可以跟隨中間軸套一起轉動,避免了中間軸套與限位裝置之間的磨損,摩擦力小,變速箱使用壽命長。
【主權項】
1.電動汽車變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I),在所述箱體(I)內設置有主前半軸(2)、套設在主前半軸(2)上的主后半軸(3)以及中間軸(4),在所述主前半軸(2)上設置有主動齒輪(5),所述主動齒輪(5)通過花鍵與主前半軸(2)固定成一體,在所述主后半軸(3)上設置有主軸套¢),在所述主軸套(6)上設置有從動齒輪(7),主動齒輪(5)的直徑小于從動齒輪(7)的直徑,在所述中間軸(4)上設置有中間軸套(8),在所述中間軸套(8)上設置有從動前齒輪(9)和從動后齒輪(10),在所述中間軸套(8) —側的箱體(I)內設置有滑塊(11),所述滑塊(11)的下端滑動設置在中心軸(4)上并與中心軸套(8)相抵,所述滑塊(11)的上端滑動套設在進油管(12)上,所述進油管(12)伸出箱體(I)與液壓動力系統相連接,在所述滑塊(11)與中心軸⑷之間設置有油封(13),在所述滑塊(11)與進油管(12)之間設置有密封墊(14),在所述中間軸套(8)的另一側的箱體(I)上設置有限位環(15),在所述限位環(15)內設置有限位腔(16),在所述限位腔(16)內的中間軸⑷上橫向套設有壓簧(17),所述壓簧(17)的一端與中間軸套(8)相抵,所述壓簧(17)的另一端與限位環(15)相抵,在所述限位環(15)的一側均勻設置有若干彈子緩沖腔(18)和與彈子緩沖腔(18)相連通的彈簧腔(19),在所述彈子緩沖腔(18)內填充有緩沖彈子(20),在所述彈簧腔(19)內設置有緩沖彈簧(21),所述緩沖彈簧(21)的一端與緩沖彈子(20)相抵,所述緩沖彈簧(21)的另一端與限位環(15)相抵,在所述限位環(15)的一側設置有與彈子緩沖腔(18)相互配合的安裝上蓋(22),安裝上蓋(22)將緩沖彈子(20)卡設在彈子緩沖腔(18)內,所述緩沖彈子(20)的一端伸出安裝上蓋(20)與中間軸套(8)相互配合,所述安裝上蓋(22)通過銷釘(23)與限位環(15)相連接,在所述安裝上蓋(22)上設置有與銷釘(23)的鎖緊頭部(24)相互配合的卡槽(25),所述卡槽(25)的深度大于鎖緊頭部(24)的高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汽車變速箱,包括:箱體,在所述箱體內設置有主前半軸、套設在主前半軸上的主后半軸以及中間軸,在所述中間軸套的另一側的箱體上設置有限位環,在所述限位環內設置有限位腔,在所述限位腔內的中間軸上橫向套設有壓簧,在所述限位環的一側均勻設置有若干彈子緩沖腔和與彈子緩沖腔相連通的彈簧腔,在所述彈子緩沖腔內填充有緩沖彈子,在所述彈簧腔內設置有緩沖彈簧,在所述限位環的一側設置有與彈子緩沖腔相互配合的安裝上蓋,所述緩沖彈子的一端伸出安裝上蓋與中間軸套相互配合,所述安裝上蓋通過銷釘與限位環相連接,在所述安裝上蓋上設置有與銷釘的鎖緊頭部相互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鎖緊頭部的高度。
【IPC分類】B60K17/06, F16H3/02
【公開號】CN204677702
【申請號】CN201520311573
【發明人】谷遠東, 谷俊, 李剛, 洪登欒
【申請人】江蘇中力齒輪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