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齒圈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摩托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摩托車上的ABS后齒圈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安全性是摩托車最重要的性能,通過加裝ABS防抱裝置可提高摩托車的駕駛安全性,但在國內,加裝該裝置的摩托車極少。在ABS防抱緊裝置中,前、后齒圈的安裝精度及可靠性非常重要,如何布置前、后齒圈是眾多摩托車生產企業正努力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拆裝便捷的后齒圈安裝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后齒圈安裝結構,包括后輪轂(1)、后齒圈(2)和制動盤(3),所述后輪轂⑴由轂圈(Ia)、轂盤(Ib)和輻條(Ic)構成,在轂盤(Ib)上一體形成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安裝柱(Id),各安裝柱(Id)上開有螺孔,其關鍵在于:所述安裝柱(Id)的端面低于轂盤(Ib)的對應端面,形成沉槽(Ie);所述后齒圈(2)位于轂盤(Ib)與制動盤(3)之間,在后齒圈(2)的外圓周上一體形成有四個凸緣(2a),各凸緣(2a)上均開有定位孔(2b),四個凸緣(2a)與轂盤(Ib)上的四個安裝柱(Id) —一對應,各凸緣(2a)位于轂盤(Ib)上對應的沉槽(Ie)中,所述制動盤(3)緊貼于后齒圈(2)上,螺栓(4)穿過制動盤(3)上的裝配孔、凸緣(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裝柱(Id)上的螺孔中,將制動盤(3)、后齒圈(2)和轂盤(Ib)連接在一起。
[0005]本實用新型利用制動盤在后輪轂上的安裝點,使轂盤上的安裝柱端面沉下去形成沉槽,該沉槽為后齒圈圓周上的凸緣提供布置空間,并能對后齒圈凸緣定位,以便于制動盤、后齒圈和轂盤三者的連接點對位,這樣穿設螺栓操作非常簡單。本實用新型后齒圈由制動盤壓緊在后輪轂的轂盤上,并采用四顆螺栓緊固,一方面拆裝便捷,裝配效率高;另一方面,后齒圈安裝牢固,不會發生軸向或周向移動,精度可靠,能夠確保ABS輪速傳感器獲取信號的準確性。本實用新型在后輪轂的轂盤上設置四個沉槽,通過修模即可實現,對原有結構的改動很小,幾乎不增加生產成本。同時,后齒圈布置于制動盤與轂盤之間,后齒圈上的凸緣嵌入轂盤上的沉槽中,這樣后齒圈不額外占用空間,不影響制動盤的安裝方式和位置。
[0006]作為優選,所述凸緣(2a)與后齒圈(2)的主體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沉槽(Ie)的深度與后齒圈(2)的厚度相等。
[0007]為了便于加工制作,在減輕重量的同時確保結構強度,所述后輪轂(I)由鋁合金精鑄而成。
[0008]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巧妙地借用制動盤在后輪轂上的安裝點來裝配后齒圈,使后齒圈的安裝結構簡單、精度可靠、拆裝操作均很方便,并且對原有結構的改動很小,幾乎不增加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
[0010]圖2為沉槽的放大圖。
[0011]圖3為后齒圈的結構不意圖。
[0012]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后輪轂1、后齒圈2、制動盤3和螺栓4構成。其中,后輪轂I由鋁合金精鑄而成,包括轂圈la、轂盤Ib和輻條Ic三部分,后輪轂I的結構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做贅述。在轂盤Ib上一體形成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安裝柱ld,各安裝柱Id上開有螺孔。安裝柱Id的端面低于轂盤Ib的對應端面,形成沉槽le,沉槽Ie的深度與后齒圈2的厚度相等。后齒圈2位于轂盤Ib與制動盤3之間,在后齒圈2的外圓周上一體形成有四個凸緣2a,凸緣2a與后齒圈2的主體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各凸緣2a上均開有定位孔2b。四個凸緣2a與轂盤Ib上的四個安裝柱Id —一對應,各凸緣2a位于轂盤Ib上對應的沉槽Ie中。制動盤3緊貼于后齒圈2上,螺栓4穿過制動盤3上的裝配孔、凸緣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裝柱Id上的螺孔中,將制動盤3、后齒圈2和轂盤Ib連接在一起。
【主權項】
1.一種后齒圈安裝結構,包括后輪轂(1)、后齒圈(2)和制動盤(3),所述后輪轂(I)由轂圈(Ia)、轂盤(Ib)和輻條(Ic)構成,在轂盤(Ib)上一體形成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安裝柱(Id),各安裝柱(Id)上開有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柱(Id)的端面低于轂盤(Ib)的對應端面,形成沉槽(Ie);所述后齒圈(2)位于轂盤(Ib)與制動盤(3)之間,在后齒圈⑵的外圓周上一體形成有四個凸緣(2a),各凸緣(2a)上均開有定位孔(2b),四個凸緣(2a)與轂盤(Ib)上的四個安裝柱(Id) —一對應,各凸緣(2a)位于轂盤(Ib)上對應的沉槽(Ie)中,所述制動盤(3)緊貼于后齒圈(2)上,螺栓(4)穿過制動盤(3)上的裝配孔、凸緣(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裝柱(Id)上的螺孔中,將制動盤(3)、后齒圈(2)和轂盤(Ib)連接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齒圈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緣(2a)與后齒圈(2)的主體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沉槽(Ie)的深度與后齒圈(2)的厚度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齒圈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轂(I)由鋁合金精鑄而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齒圈安裝結構,在轂盤(1b)上一體形成有四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安裝柱(1d),安裝柱(1d)的端面低于轂盤(1b)的對應端面,形成沉槽(1e);在后齒圈(2)的外圓周上一體形成有四個凸緣(2a),各凸緣(2a)上均開有定位孔(2b),凸緣(2a)位于轂盤(1b)上對應的沉槽(1e)中,螺栓(4)穿過制動盤(3)上的裝配孔、凸緣(2a)上的定位孔(2b)后,伸入安裝柱(1d)上的螺孔中,將制動盤(3)、后齒圈(2)和轂盤(1b)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巧妙地借用制動盤在后輪轂上的安裝點來裝配后齒圈,使后齒圈的安裝結構簡單、精度可靠、拆裝操作均很方便,并且幾乎不增加生產成本。
【IPC分類】F16H57/023, B60T17/00
【公開號】CN204664357
【申請號】CN201520307482
【發明人】杜禮超, 龐奎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