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皮帶張緊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皮帶張緊輪。
【背景技術】
[0002]皮帶輪主要用于遠距離傳送動力的場合,例如小型柴油機動力的輸出,農用車、拖拉機、汽車、礦山機械、機械加工設備、紡織機械、包裝機械、車床和鍛床,一些小馬力摩托車動力的傳動,農業機械動力的傳送,空壓機,減速器,減速機,發電機,乳花機等。皮帶輪常與軸承進行搭配,用途廣泛,適用于高速甚至及高速的運行。但是,傳統的皮帶輪承載能力較差,不耐用,在重載下容易損壞;并且,傳統的皮帶輪傳動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皮帶張緊輪,解決傳統的皮帶輪承載能力弱,傳動效率低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皮帶張緊輪,包括主支撐體,還包括沿著所述主支撐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內的偏心支撐孔、沿著所述主支撐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內的第一沉孔、套設于所述主支撐體的外側的支撐外圈、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的外側的外導向件、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和所述主支撐體之間的滾動件、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和所述主支撐體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的一側的第二擋圈、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和所述主支撐體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的另一側的第一擋圈和設置于所述滾動件上的插接件;所述滾動件為球狀;沿著所述滾動件的徑向于所述滾動件內穿設有第一插接槽;所述插接件為環狀,于所述插接件的邊緣處設置有插接頭,所述插接頭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相適應。
[0006]其中,于所述支撐外圈的內壁上凹設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側壁為球面;沿著所述主支撐體的徑向于所述主支撐體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側壁為球面;所述滾動件與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相適應;所述滾動件與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相適應;若干個所述滾動件沿著所述主支撐體的外壁均勻分布;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數量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數量一致。
[0007]其中,所述偏心支撐孔為通孔;于所述偏心支撐孔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沉孔為盲孔;沿著所述支撐外圈的徑向于所述支撐外圈的外壁內凹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沿著所述支撐外圈的圓周方向延伸;所述外導向件包括主筒體、沿著所述主筒體的徑向凸設于所述主筒體的外壁上的支撐擋板和沿著所述主筒體的徑向凸設于所述主筒體的內壁上的第一安裝凸起;所述第一安裝凸起和所述第一安裝槽相適應;所述支撐擋板的個數為2 ;兩個所述支撐擋板分別設置于所述外導向件的兩端;于所述支撐擋板的遠離所述支撐外圈的一側的邊緣處設置有第一過渡曲面。
[0008]其中,所述第一擋圈的結構和所述第二擋圈的結構一致;于所述支撐外圈的內壁上凹設有第一安裝環槽,于所述主支撐體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二安裝環槽。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10]本實用新型的皮帶張緊輪,包括主支撐體,還包括沿著所述主支撐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內的偏心支撐孔、沿著所述主支撐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內的第一沉孔、套設于所述主支撐體的外側的支撐外圈、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的外側的外導向件、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和所述主支撐體之間的滾動件、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和所述主支撐體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的一側的第二擋圈、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和所述主支撐體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的另一側的第一擋圈和設置于所述滾動件上的插接件;所述滾動件為球狀;沿著所述滾動件的徑向于所述滾動件內穿設有第一插接槽;所述插接件為環狀,于所述插接件的邊緣處設置有插接頭,所述插接頭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相適應;本實用新型的皮帶張緊輪承載能力強,傳動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皮帶張緊輪的主視圖。
[0012]1-第一擋圈;2_外導向件;3_支撐外圈;4_滾動件;5_插接件;6_第二擋圈;7-主支撐體;8_偏心支撐孔;9_第一沉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示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4]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皮帶張緊輪進行詳細說明。
[0015]本實用新型的皮帶張緊輪,包括主支撐體7,還包括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7內的偏心支撐孔8、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7內的第一沉孔9、套設于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側的支撐外圈3、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外側的外導向件2、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和所述主支撐體7之間的滾動件4、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和所述主支撐體7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4的一側的第二擋圈6、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和所述主支撐體7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4的另一側的第一擋圈I和設置于所述滾動件4上的插接件5 ;所述滾動件4為球狀;沿著所述滾動件4的徑向于所述滾動件4內穿設有第一插接槽;所述插接件5為環狀,于所述插接件5的邊緣處設置有插接頭,所述插接頭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相適應。
[0016]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內壁上凹設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側壁為球面;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徑向于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側壁為球面;所述滾動件4與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相適應;所述滾動件4與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相適應;若干個所述滾動件4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壁均勻分布;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數量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數量一致。
[0017]所述偏心支撐孔8為通孔;于所述偏心支撐孔8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沉孔9為盲孔;沿著所述支撐外圈3的徑向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外壁內凹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沿著所述支撐外圈3的圓周方向延伸;所述外導向件2包括主筒體、沿著所述主筒體的徑向凸設于所述主筒體的外壁上的支撐擋板和沿著所述主筒體的徑向凸設于所述主筒體的內壁上的第一安裝凸起;所述第一安裝凸起和所述第一安裝槽相適應;所述支撐擋板的個數為2 ;兩個所述支撐擋板分別設置于所述外導向件2的兩端;于所述支撐擋板的遠離所述支撐外圈3的一側的邊緣處設置有第一過渡曲面。
[0018]所述第一擋圈I的結構和所述第二擋圈6的結構一致;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內壁上凹設有第一安裝環槽,于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二安裝環槽。
[0019]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皮帶張緊輪,包括主支撐體(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⑵內的偏心支撐孔(8)、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7)內的第一沉孔(9)、套設于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側的支撐外圈(3)、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外側的外導向件(2)、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和所述主支撐體(7)之間的滾動件(4)、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和所述主支撐體(7)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4)的一側的第二擋圈(6)、設置于所述支撐外圈(3)和所述主支撐體(7)之間且處于所述滾動件(4)的另一側的第一擋圈(I)和設置于所述滾動件(4)上的插接件(5);所述滾動件(4)為球狀;沿著所述滾動件(4)的徑向于所述滾動件(4)內穿設有第一插接槽;所述插接件(5)為環狀,于所述插接件(5)的邊緣處設置有插接頭,所述插接頭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相適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皮帶張緊輪,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內壁上凹設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側壁為球面;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徑向于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側壁為球面;所述滾動件(4)與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相適應;所述滾動件(4)與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相適應;若干個所述滾動件(4)沿著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壁均勻分布;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數量和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的數量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皮帶張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支撐孔(8)為通孔;于所述偏心支撐孔(8)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沉孔(9)為盲孔;沿著所述支撐外圈(3)的徑向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外壁內凹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沿著所述支撐外圈(3)的圓周方向延伸;所述外導向件(2)包括主筒體、沿著所述主筒體的徑向凸設于所述主筒體的外壁上的支撐擋板和沿著所述主筒體的徑向凸設于所述主筒體的內壁上的第一安裝凸起;所述第一安裝凸起和所述第一安裝槽相適應;所述支撐擋板的個數為2;兩個所述支撐擋板分別設置于所述外導向件(2)的兩端;于所述支撐擋板的遠離所述支撐外圈(3)的一側的邊緣處設置有第一過渡曲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皮帶張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圈(I)的結構和所述第二擋圈(6)的結構一致;于所述支撐外圈(3)的內壁上凹設有第一安裝環槽,于所述主支撐體(7)的外壁上凹設有第二安裝環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皮帶張緊輪;本實用新型的皮帶張緊輪,包括主支撐體,還包括沿著所述主支撐體的軸向穿設于所述主支撐體內的偏心支撐孔、第一沉孔、支撐外圈、外導向件、滾動件、第二擋圈、第一擋圈和設置于所述滾動件上的插接件;所述滾動件為球狀;沿著所述滾動件的徑向于所述滾動件內穿設有第一插接槽;所述插接件為環狀,于所述插接件的邊緣處設置有插接頭,所述插接頭與所述第一插接槽相適應;本實用新型的皮帶張緊輪承載能力強,傳動效率高。
【IPC分類】F16H55-36
【公開號】CN204573014
【申請號】CN201520232458
【發明人】胡立波
【申請人】浙江通泰軸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