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
【背景技術】
[000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聯接件和閥門等聯接成的用于輸送氣體、液體或帶固體顆粒的流體的裝置。
[0003]低溫管道是管道的一種,其一般用于運送一些低溫液體或是氣體。該低溫管道包括有內管和套設在內管外部的外管,同時在內管和外管之間形成有空隙,即真空隔溫層,用于隔溫作用,目的是防止外界的溫度影響到運送于內管內部的氣體或是液體運輸物。而隔溫層的設置,使得內管只能通過其兩端部,然后利用法蘭或是其他連接結構將其與外管的兩端部連接固定,而該固定結構會導致內管的中間部分(即除兩端部以外部分)懸空穿射在外管中,所以導致內管的穩定效果較差。一方面,在運用一段時間之后內管由于本身重量的原因,會產生一定的形變;另一方面,在外界的干擾下(如振動)會導致內管在外管中產生晃動的現象,所以導致運送物的運送相當不穩定。因此很多企業在組裝該低溫管道時,會在內管和外管之間架設支撐環板(支撐環板一般設置在內管的中部位置上,當然實際中需要根據內管和外管的實際長度進行設置),通過支撐環板如圖3所示,將內管穩定的固定在外管中。然而該支撐環板的設置,雖然解決了內管的穩定效果,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如該低溫管道在組裝時,先將支撐環板固定在內管的外側壁上,然后再將內管帶著支撐環板一起套入到外管中,在該過程中,由于支撐環板上的各個支撐凸緣所形成的圓的直徑與外管的內徑是相同的(因為支撐凸緣所稱的圓周面的直徑與外管的內徑相等,才能穩定的將內管固定在外管中),所以當支撐環板進入到外管中的過程中,支撐凸緣會與外管的內壁相抵觸,在抵觸狀態下,一方面不利用內管的移動,即使得組裝人員需要花費更大的力來推動內管往外管中移動,所以導致組裝的成本更大;另一方由于支撐板處于摩擦狀態下移動的,所以支撐環板經過一段行程的摩擦之后,支撐凸緣或是外管的內壁均會有一定的摩擦損耗,從而導致支撐環板上的支撐凸緣不能與外管的內壁起到穩定的抵觸效果,即降低了內管的穩定結構。因此存在著改進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組裝人員組裝,且組裝后內管能夠穩固在外管體中的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包括外管體,外管體的內壁上向內凹陷形成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陷槽,每相鄰兩個所述的凹陷槽之間的外管體的內壁上形成有供支撐環板上支撐凸緣抵觸的抵觸壁,凹陷槽與支撐凸緣相對應設置,凹陷槽沿外管體的軸向延伸設置。
[000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內管體固定上支撐環板組裝到外管體的通孔內時,將支撐環板上的各個支撐凸緣與外管體內壁上的各個凹陷槽一一對應,然后再將內管體慢慢移入到外管體的通孔中,在該移動的過程中,由于凹陷槽的開設,使得各凹陷槽的底壁所形成的圓周面的周長大于各個支撐凸緣對應內管體的另一側所形成的圓周面的周長,所以使得內管體和支撐環板在向內滑移時,支撐凸緣對應內管體的另一側不會接觸到外管體的內壁,即有效的避免了支撐凸緣與支撐環板的摩擦,從而節省了人力的消耗以及材料的損耗;當外管體完全進入到外管體的通孔后,轉動內管體,使得支撐板上的支撐凸緣抵觸到抵觸壁上,由于抵觸壁為外管體的內壁,所以抵觸壁所形成的圓周面的直徑與支撐凸緣所形成的圓周面的直徑相同,所以轉動后的各個支撐凸緣均能與各個抵觸壁相抵觸,從而對內管體起到穩定的固定效果,即穩固在外管體的通孔中。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凹陷槽的截面呈圓弧形設置。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本技術方案中,支撐凸緣對應內管的另一端呈圓弧形設置,所以凹陷槽的截面呈圓弧形設置,能夠更好的與支撐凸緣相隔離,即防止了內管體在移動的過程中由于抖動而與凹陷槽的內壁產生碰撞的情況,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凹陷槽與抵觸壁的接壤處設置有弧形倒角。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弧形倒角的設置,能夠使得凹陷槽與抵觸壁的連接處具有一個坡度,該設置能夠防止支撐凸緣在轉動時與凹陷槽的側壁抵觸卡死的現象,而將其設置為圓弧形的倒角,即使支撐凸緣抵觸到該弧形倒角,也不會產生卡死的現象,而會隨著弧形面繼續滑入到抵觸面上,起到有效的抵觸效果,所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凹陷槽沿外管體周向的開口寬度為抵觸壁沿外管體周向寬度的1/5-1/4。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設置使得抵觸壁的面積遠大于凹陷槽的開口的面積,所以當支撐凸緣抵觸在抵觸壁上時,能夠進一步的防止支撐環板在外界的干擾(如振動)下,使得內管發生抖動,然后抖動后導致的轉動,使得支撐凸緣意外的滑入到凹陷槽中,即失去支撐環板對內管體的穩定效果,所以該設置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的提升了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和實用性。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凹陷槽設置有6個。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方面有本技術方案所對應的支撐環板上的支撐凸緣設置有6個,所以相對應的凹陷槽也設置有6個;另一方面,經過本企業的長期實踐,設置6個支撐凸緣的對內管的穩定效果最好,因為6個支撐凸緣能將360°均等分成6個圓心角,即每一個圓心角的夾角為60°,所以每相鄰兩個支撐凸緣所形成的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而全等三角形的穩定效果是最好的,所以使得本實用新型中對內管體的穩定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實施例的軸向截面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實施例的徑向截面圖;
[0017]圖3為現有技術中低溫管道實施例的軸向截面圖;
[0018]圖4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
[0019]附圖標記:1、抵觸壁;2、內管體;3、支撐環板;4、凹陷槽;5、支撐凸緣;6、外管體;7、弧形倒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參照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21]一種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包括帶有通孔的外管體6、穿射在外管體6通孔中的內管體2和設置在內管體2和外管體6之間的支撐環板3,支撐環板3上設置有6個用于抵觸外管體6內壁的支撐凸緣5,內管體2和外管體6之間相隔離設置,且形成隔溫層。外管體6的內壁上均勻設置有多個凹陷槽4,在本技術方案中,凹陷槽4對應支撐凸緣5設置有6個。凹陷槽4的截面呈圓弧形設置,同時每相鄰兩個所述的凹陷槽4之間的外管體6的內壁設置為供支撐環板3上支撐凸緣5抵觸的抵觸壁1,凹陷槽4與抵觸壁I的接壤處設置有弧形倒角7。凹陷槽4與支撐環板3上的支撐凸緣5相對應設置,凹陷槽4沿外管體6的軸向延伸設置。進一步的,為了防止穩定后的支撐環板3上的支撐凸緣5意外滑入到凹陷槽4中,在本技術方案中,凹陷槽4沿外管體6周向的開口寬度為抵觸壁I沿外管體6周向寬度的 1/5-1/4。
[0022]綜上所述:當內管體2固定上支撐環板3組裝到外管體6的通孔內時,將支撐環板3上的各個支撐凸緣5與外管體6內壁上的各個凹陷槽4 對應,然后再將內管體2慢慢移入到外管體6的通孔中,在該移動的過程中,由于凹陷槽4的開設,使得各凹陷槽4的底壁所形成的圓周面的周長大于各個支撐凸緣5對應內管體2的另一側所形成的圓周面的周長,所以使得內管體2和支撐環板3在向內滑移時,支撐凸緣5對應內管體2的另一側不會接觸到外管體6的內壁,即有效的避免了支撐凸緣5與支撐環板3的摩擦,從而節省了人力的消耗以及材料的損耗;當外管體6完全進入到外管體6的通孔后,轉動內管體2,使得支撐板上的支撐凸緣5抵觸到抵觸壁I上,在內管體2的轉動過程中,由于凹陷槽4與抵觸壁I的接壤處設置有弧形倒角7,所以支撐凸緣5不會與凹陷槽4的內壁產生抵觸卡死的現象。進一步的,抵觸壁I為外管體6的內壁,所以抵觸壁I所形成的圓周面的直徑與支撐凸緣5所形成的圓周面的直徑相同,所以轉動后的各個支撐凸緣5均能與各個抵觸壁I相抵觸,從而對內管體2起到穩定的固定效果,即穩固在外管體6的通孔中。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包括外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體的內壁上向內凹陷形成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陷槽,每相鄰兩個所述的凹陷槽之間的外管體的內壁上形成有供支撐環板上支撐凸緣抵觸的抵觸壁,所述凹陷槽與支撐凸緣相對應設置,所述凹陷槽沿夕卜管體的軸向延伸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的截面呈圓弧形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與抵觸壁的接壤處設置有弧形倒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沿外管體周向的開口寬度為抵觸壁沿外管體周向寬度的1/5-1/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槽設置有6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外管體,外管體的內壁上向內凹陷形成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陷槽,每相鄰兩個所述的凹陷槽之間的外管體的內壁上形成有供支撐環板上支撐凸緣抵觸的抵觸壁,凹陷槽與支撐凸緣相對應設置,凹陷槽沿外管體的軸向延伸設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組裝人員組裝,且組裝后內管能夠穩固在外管體中的用于低溫管道的外管。
【IPC分類】F16L57-00, F16L59-02
【公開號】CN204512793
【申請號】CN201520148027
【發明人】孫旭成, 沈淵達, 張楓, 葉晸
【申請人】浙江賽德斯低溫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