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膨脹螺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膨脹螺母,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新型膨脹螺母。
【背景技術】
[0002]傳統膨脹螺絲的固定是利用螺桿扭矩產生拉拔力,并結合螺桿底部的楔形斜度來促使膨脹管膨脹,膨脹管膨脹后與基體孔洞內壁產生摩擦握裹力,達到固定效果,在安裝后螺絲脹桿不能取下、在基體內有殘留桿件,膨脹螺絲不再使用時螺桿無法取下,所以螺桿的長度、材質、形狀既不能變動,使得用戶無法按自己的需求選擇搭配與所固定物品相匹配的螺桿;給基體的表面修復帶來諸多不便。同時,傳統膨脹螺絲的膨脹系數小、開合度有限,在質地較松的基體中產生的摩擦裹力較小、易被拉出;且傳統膨脹螺絲大都需要手動安裝,工作效率低下、勞動成本偏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拆裝的新型膨脹螺母。
[0004]本實用新型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新型膨脹螺母,其包括內螺紋管、錐臺腔型管、膨脹管、錐形膨脹螺母和螺絲桿,所述內螺紋管一端部邊緣與所述錐臺腔型管大口端邊緣連接,所述內螺紋管與所述錐臺腔型管為一體成型;在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設有中心軸線與所述內螺紋管中心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所述膨脹管,在所述膨脹管遠離所述錐臺腔型管的一端設有沿軸向設置的開口槽,所述膨脹管外徑小于或等于所述內螺紋管外徑;所述螺絲桿頭部直徑大于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直徑,所述螺絲桿頭部卡接在所述錐臺腔型管內部;所述螺絲桿的端部與所述錐形膨脹螺母螺接;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小口端置于所述膨脹管內部,且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小口端直徑小于所述膨脹管內徑;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大口端置于所述膨脹管外部,且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大口端直徑與所述內螺紋管外徑相同。
[0005]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邊緣與所述膨脹管端部邊緣連接,且所述錐臺腔型管與所述膨脹管為一體成型。
[0006]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端部邊緣沿軸向向外延伸設有套管,所述套管套裝在所述膨脹管端部內部。
[0007]在所述錐臺腔型管與所述膨脹管之間設有錐臺腔型連接管,所述錐臺腔型連接管小口端邊緣與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邊緣連接;所述錐臺腔型連接管大口端邊緣與所述膨脹管端部邊緣連接;所述錐臺腔型管、所述錐臺腔型連接管與所述膨脹管為一體成型。
[0008]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用戶可根據錨固物選擇使用不同款式的連接件螺接在內螺紋管內;螺絲桿完全隱藏在內螺紋管內部,隱蔽性較好;拆裝方便,不留殘桿,方便基體表面的修復;膨脹管的開合度更大、膨脹系數更高;本產品可采用手動和電動工具兩種安裝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
[0009]圖1為實施例1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實施例1的使用狀態圖。
[0011 ]圖3為實施例2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4為實施例2的使用狀態圖。
[0013]圖5為實施例3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6為實施例3的使用狀態圖。
[0015]內螺紋管1、錐臺腔型管2、膨脹管3、錐形膨脹螺母4、螺絲桿5、開口槽6、套管7、錐臺腔型連接管8。
【具體實施方式】
:
[0016]實施例1:如圖1和圖2所示,新型膨脹螺母,其包括內螺紋管1、錐臺腔型管2、膨脹管3、錐形膨脹螺母4和螺絲桿5,內螺紋管I 一端部邊緣與錐臺腔型管2大口端邊緣連接,內螺紋管I與錐臺腔型管2為一體成型;在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設有中心軸線與內螺紋管I中心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膨脹管3,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邊緣與膨脹管3端部邊緣連接,且錐臺腔型管2與膨脹管3為一體成型;在膨脹管3遠離錐臺腔型管2的一端設有沿軸向設置的開口槽6,膨脹管3外徑小于內螺紋管I外徑;螺絲桿5頭部直徑大于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直徑,螺絲桿5頭部卡接在錐臺腔型管2內部,防止螺絲桿5頭部從錐臺腔型管2頂端旋出;螺絲桿5的端部與錐形膨脹螺母4螺接;錐形膨脹螺母4小口端置于膨脹管3內部,且錐形膨脹螺母4小口端直徑小于膨脹管3內徑;錐形膨脹螺母4大口端置于膨脹管3外部,且錐形膨脹螺母4大口端直徑與內螺紋管I外徑相同;當錐形膨脹螺母4沿著螺絲桿5旋進時,膨脹管3設有開口槽6的一端在錐臺腔型管2外壁上滑動沿開口槽張開。
[0017]使用時,將該膨脹螺母插入基體上預先鉆出的孔洞內,選擇適當的工具旋轉螺絲桿5,螺絲桿5在旋進的同時拉動錐形膨脹螺母4向螺絲桿5頭部靠近,在錐形膨脹螺母4向螺絲桿5頭部運動時,膨脹管3設有開口槽6的部分在錐形膨脹螺母4的擠壓作用下張開錨固在基體孔洞內壁之中,膨脹螺母錨固完成。
[0018]實施例2:如圖3和圖4所示,新型膨脹螺母,其包括內螺紋管1、錐臺腔型管2、膨脹管3、錐形膨脹螺母4和螺絲桿5,內螺紋管I 一端部邊緣與錐臺腔型管2大口端邊緣連接,內螺紋管I與錐臺腔型管2為一體成型;在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設有中心軸線與內螺紋管I中心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膨脹管3,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端部邊緣沿軸向向外延伸設有套管7,套管7套裝在膨脹管3端部內部;在膨脹管3遠離錐臺腔型管2的一端設有沿軸向設置的開口槽6,膨脹管3外徑等于內螺紋管I外徑;螺絲桿5頭部直徑大于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直徑,螺絲桿5頭部卡接在錐臺腔型管2內部,防止螺絲桿5頭部從錐臺腔型管2頂端旋出;螺絲桿5的端部與錐形膨脹螺母4螺接;錐形膨脹螺母4小口端置于膨脹管3內部,且錐形膨脹螺母4小口端直徑小于膨脹管3內徑;錐形膨脹螺母4大口端置于膨脹管3外部,且錐形膨脹螺母4大口端直徑與內螺紋管I外徑相同;當錐形膨脹螺母4沿著螺絲桿5旋進時,膨脹管3設有開口槽6的一端在錐臺腔型管2外壁上滑動沿開口槽張開。
[0019]使用時,將該膨脹螺母插入基體上預先鉆出的孔洞內,選擇適當的工具旋轉螺絲桿5,螺絲桿5在旋進的同時拉動錐形膨脹螺母4向螺絲桿5頭部靠近,在錐形膨脹螺母4向螺絲桿5頭部運動時,膨脹管3設有開口槽6的部分在錐形膨脹螺母4的擠壓作用下張開錨固在基體孔洞內壁之中,膨脹螺母錨固完成。
[0020]實施例3:如圖5和圖6所示,新型膨脹螺母,其包括內螺紋管1、錐臺腔型管2、膨脹管3、錐形膨脹螺母4和螺絲桿5,內螺紋管I 一端部邊緣與錐臺腔型管2大口端邊緣連接,內螺紋管I與錐臺腔型管2為一體成型;在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設有中心軸線與內螺紋管I中心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膨脹管3,在錐臺腔型管2與膨脹管3之間設有錐臺腔型連接管8,錐臺腔型連接管8小口端邊緣與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邊緣連接;錐臺腔型連接管8大口端邊緣與膨脹管3端部邊緣連接;錐臺腔型管2、錐臺腔型連接管8與膨脹管3為一體成型;在膨脹管3遠離錐臺腔型管2的一端設有沿軸向設置的開口槽6,膨脹管3外徑等于內螺紋管I外徑;螺絲桿5頭部直徑大于錐臺腔型管2小口端直徑,螺絲桿5頭部卡接在錐臺腔型管2內部,防止螺絲桿5頭部從錐臺腔型管2頂端旋出;螺絲桿5的端部與錐形膨脹螺母4螺接;錐形膨脹螺母4小口端置于膨脹管3內部,且錐形膨脹螺母4小口端直徑小于膨脹管3內徑;錐形膨脹螺母4大口端置于膨脹管3外部,且錐形膨脹螺母4大口端直徑與內螺紋管I外徑相同;當錐形膨脹螺母4沿著螺絲桿5旋進時,膨脹管3設有開口槽6的一端在錐臺腔型管2外壁上滑動沿開口槽張開。
[0021]使用時,將該膨脹螺母插入基體上預先鉆出的孔洞內,選擇適當的工具旋轉螺絲桿5,螺絲桿5在旋進的同時拉動錐形膨脹螺母4向螺絲桿5頭部靠近,在錐形膨脹螺母4向螺絲桿5頭部運動時,膨脹管3設有開口槽6的部分在錐形膨脹螺母4的擠壓作用下張開錨固在基體孔洞內壁之中,膨脹螺母錨固完成。
【主權項】
1.新型膨脹螺母,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內螺紋管、錐臺腔型管、膨脹管、錐形膨脹螺母和螺絲桿,所述內螺紋管一端部邊緣與所述錐臺腔型管大口端邊緣連接,所述內螺紋管與所述錐臺腔型管為一體成型;在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設有中心軸線與所述內螺紋管中心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所述膨脹管,在所述膨脹管遠離所述錐臺腔型管的一端設有沿軸向設置的開口槽,所述膨脹管外徑小于或等于所述內螺紋管外徑;所述螺絲桿頭部直徑大于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直徑,所述螺絲桿頭部卡接在所述錐臺腔型管內部;所述螺絲桿的端部與所述錐形膨脹螺母螺接;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小口端置于所述膨脹管內部,且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小口端直徑小于所述膨脹管內徑;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大口端置于所述膨脹管外部,且所述錐形膨脹螺母大口端直徑與所述內螺紋管外徑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膨脹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邊緣與所述膨脹管端部邊緣連接,且所述錐臺腔型管與所述膨脹管為一體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膨脹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端部邊緣沿軸向向外延伸設有套管,所述套管套裝在所述膨脹管端部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膨脹螺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錐臺腔型管與所述膨脹管之間設有錐臺腔型連接管,所述錐臺腔型連接管小口端邊緣與所述錐臺腔型管小口端邊緣連接;所述錐臺腔型連接管大口端邊緣與所述膨脹管端部邊緣連接;所述錐臺腔型管、所述錐臺腔型連接管與所述膨脹管為一體成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膨脹螺母,其包括內螺紋管、錐臺腔型管、膨脹管、錐形膨脹螺母和螺絲桿,內螺紋管一端部邊緣與錐臺腔型管大口端邊緣連接;在錐臺腔型管小口端設有中心軸線與內螺紋管中心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膨脹管;螺絲桿頭部卡接在錐臺腔型管內部;螺絲桿的端部與錐形膨脹螺母螺接。優點: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機械化大規模生產;用戶可根據錨固物選擇使用不同款式的連接件螺接在內螺紋管內;螺絲桿完全隱藏在內螺紋管內部,隱蔽性較好;拆裝方便,不留殘桿,方便基體表面的修復;膨脹管的開合度更大、膨脹系數更高;本產品可采用手動和電動工具兩種安裝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類】F16B13-06
【公開號】CN204458716
【申請號】CN201520031335
【發明人】馬海濤
【申請人】馬海濤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