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緩速器結構,具體涉及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用戶對整車行駛制動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以及相關法規(GB7258)的出臺,整車匹配液力緩速器已成趨勢。目前,并聯液力緩速器通常由變速器輸出軸上的驅動齒輪所驅動,為了制動平穩,該嚙合齒輪通常為斜齒輪,動力傳遞時,會產生軸向力;同時緩速器工作時,由于緩速器轉子葉片有傾角,也會產生軸向力。為了消除軸向力帶來的影響,通常設計時將嚙合斜齒輪產生的軸向力與緩速器工作時葉片傾角產生的軸向力設計成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一部分,同時緩速器一側采用四點定位軸承支撐,另一側采用深溝球軸承支撐,來抵消軸向力。由于四點定位軸承承載軸向力較小,深溝球軸承只承載徑向力,緩速器內部軸承時有損壞,導致緩速器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具有消除軸向力影響的優點。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包括內有空腔的緩速器工作腔殼體和與其配合開設有軸承孔的緩速器前軸承蓋;緩速器工作腔殼體內設置有貫穿緩速器前軸承蓋的緩速器花鍵軸;
[0005]所述的緩速器花鍵軸上依次套有緩速器被動齒輪、置于軸承孔內的第一錐軸承、油封座、轉子、軸套和第二錐軸承;
[0006]所述的緩速器被動齒輪的前端設置有用于將緩速器花鍵軸拉緊固定的拉緊螺栓;
[0007]所述的第二錐軸承的后端設置有鎖緊螺母軸;
[0008]所述的緩速器工作腔殼體上固定有與轉子相配合的緩速器定子;且緩速器定子內開設有用于安裝軸承座的軸承座孔,且第二錐軸承位于軸承座孔內。
[0009]所述的拉緊螺栓和緩速器被動齒輪之間設置有墊片。
[0010]所述的第一錐軸承和油封座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軸向間隙的調整墊片。
[0011]所述的第一錐軸承的軸向承載能力大于第二錐軸承。
[0012]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相比較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第一錐軸承和第二錐軸承替代現有的深溝球軸承和四點定位軸承,使得兩錐軸承的圓柱滾子呈V型結構,抵消由于斜齒輪傳動和緩速器工作時由緩速器轉子葉片傾角產生的軸向力,使并聯緩速器平穩工作,消除軸向力的影響。減小緩速器內部軸承的損壞,避免緩速器失效。提高了裝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保證了車輛行駛的安全。
[0013]進一步的,由于第一錐軸承和油封座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軸向間隙的調整墊片,從而使第一錐軸承和第二錐軸承軸向間隙保持在0.05?0.15mm的范圍,保證錐軸承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6]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內有空腔的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和與其配合開設有軸承孔的緩速器前軸承蓋I ;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內設置有貫穿緩速器前軸承蓋I的緩速器花鍵軸13 ;緩速器花鍵軸13上依次套有緩速器被動齒輪3、置于軸承孔內的第一錐軸承2、油封座7、轉子8、軸套12和第二錐軸承11 ;緩速器被動齒輪3的前端設置有用于將緩速器花鍵軸13拉緊固定的拉緊螺栓5 ;第二錐軸承11的后端設置有鎖緊螺母軸14 ;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上固定有與轉子8相配合的緩速器定子15 ;且緩速器定子15內開設有用于安裝軸承座10的軸承座孔,且第二錐軸承11位于軸承座孔內。拉緊螺栓5和緩速器被動齒輪3之間設置有墊片4。第一錐軸承2和油封座7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軸向間隙的調整墊片
6。第一錐軸承2的軸向承載能力大于第二錐軸承11。
[0017]本裝置設計能夠抵消由于斜齒輪傳動和緩速器工作時由緩速器轉子葉片傾角產生的軸向力,使并聯緩速器平穩工作。該實用新型采用雙錐軸承V型布置的結構設計,通過調正墊片調整錐軸承軸向間隙,使錐軸承軸向間隙保持在適當的范圍。該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包括緩速器前軸承蓋1、第一錐軸承2、緩速器被動齒輪3、墊片4、拉緊螺栓
5、調整墊片6、油封座7、緩速器轉子8、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軸承座10、第二錐軸承11、軸套12、緩速器花鍵軸13、鎖緊螺母14、緩速器定子15組成。緩速器被動齒輪3通過花鍵連接到緩速器花鍵軸13上,第一錐軸承2外圈裝配在緩速器前軸承蓋I軸承孔內,其內圈裝配在緩速器花鍵軸13上,拉緊螺栓5裝配到緩速器花鍵軸13的端面螺紋孔內,通過墊片4、緩速器被動齒輪3、第一錐軸承2、調整墊片6、緩速器花鍵軸13軸肩軸向固定。緩速器轉子8通過花鍵連接到緩速器花鍵軸13上,第二錐軸承11內圈裝配在緩速器花鍵軸13上,其外圈裝配在軸承座10,鎖緊螺母14鎖緊緩速器花鍵軸13,通過緩速器花鍵軸13軸肩、油封座7、緩速器轉子8、軸套12、第二錐軸承11、鎖緊螺母軸14向固定。軸承座10裝配在緩速器定子15軸承座孔內,緩速器定子15通過螺栓固定在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上。第一錐軸承2與第二錐軸承11成V型布置,第一錐軸承2可承受來自緩速器花鍵軸13如圖1所示方向向右的軸向力,第二錐軸承11可承受來自緩速器花鍵軸13如圖1所示方向向左的軸向力。同時通過選擇合適的調整墊片6厚度調整第一錐軸承2與第二錐軸承11軸向間隙,使錐軸承軸向間隙保持在0.05?0.15mm的范圍內。
[0018]如圖1所示,緩速器花鍵軸13左側,通過緩速器花鍵軸13軸肩、調整墊片6、第一錐軸承2、緩速器被動齒輪3、墊片4,由拉緊螺栓5拉緊緩速器花鍵軸13軸向固定。緩速器花鍵軸13右側,通過緩速器花鍵軸13軸肩、油封座7、緩速器轉子8、軸套12、第二錐軸承11,由鎖緊螺母14鎖緊緩速器花鍵軸13軸向固定。緩速器被動齒輪3由于斜齒輪傳動產生軸向力,緩速器工作時因緩速器轉子8葉片傾角也會產生軸向力,當總軸向力如圖1所示方向向右時,第一錐軸承2可承受此方向的軸向力,并將該軸向力傳遞到緩速器前軸承蓋I上;當總軸向力如圖1所示方向向左時,第二錐軸承11可承受此方向軸向力,并通過軸承座10、緩速器定子15,將該軸向力傳遞到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上。
[0019]通過選擇合適的調整墊片6厚度調整第一錐軸承2與第二錐軸承軸11向間隙,使錐軸承軸向間隙保持在適當的范圍。調整方法如下:裝配時,先將緩速器花鍵軸13、油封座
7、緩速器轉子8、軸套12、緩速器定子15、軸承座10、第二錐軸承11及鎖緊螺母14裝為一體,再整體裝配到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上,之后裝配緩速器前軸承蓋1,將緩速器花鍵軸13向緩速器被動齒輪3端拉緊后,測量緩速器花鍵軸6軸肩與緩速器前軸承蓋I軸承孔端面的距離,同時測量第一錐軸承2內外圈端面的距離,測算調整墊片6的厚度,選擇合適厚度的調整墊片6,保證第一錐軸承2與第二錐軸承11有0.05?0.15mm的軸向間隙。之后再裝配合適的調整墊片6、第一錐軸承2、緩速器被動齒輪3、墊片4、拉緊螺栓5。
[0020]通過使用第一錐軸承2和第二錐軸11承替代現有的深溝球軸承和四點定位軸承,使得兩錐軸承的圓柱滾子呈V型結構,抵消由于斜齒輪傳動和緩速器工作時由緩速器轉子葉片傾角產生的軸向力,使并聯緩速器平穩工作,消除軸向力的影響。減小緩速器內部軸承的損壞,避免緩速器失效。提高了裝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保證了車輛行駛的安全。
【主權項】
1.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有空腔的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和與其配合開設有軸承孔的緩速器前軸承蓋(I);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內設置有貫穿緩速器前軸承蓋(I)的緩速器花鍵軸(13); 所述的緩速器花鍵軸(13)上依次套有緩速器被動齒輪(3)、置于軸承孔內的第一錐軸承(2)、油封座(7)、轉子(8)、軸套(12)和第二錐軸承(11); 所述的緩速器被動齒輪(3)的前端設置有用于將緩速器花鍵軸(13)拉緊固定的拉緊螺栓(5); 所述的第二錐軸承(11)的后端設置有鎖緊螺母軸(14); 所述的緩速器工作腔殼體(9)上固定有與轉子(8)相配合的緩速器定子(15);且緩速器定子(15)內開設有用于安裝軸承座(10)的軸承座孔,且第二錐軸承(11)位于軸承座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緊螺栓(5)和緩速器被動齒輪(3)之間設置有墊片(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錐軸承(2)和油封座(7)之間設置有用于調整軸向間隙的調整墊片(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錐軸承(2)的軸向承載能力大于第二錐軸承(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錐軸承支撐的并聯液力緩速器結構,包括內有空腔的緩速器工作腔殼體和與其配合開設有軸承孔的緩速器前軸承蓋;緩速器工作腔殼體內設置有貫穿緩速器前軸承蓋的緩速器花鍵軸;通過使用第一錐軸承和第二錐軸承替代現有的深溝球軸承和四點定位軸承,使得兩錐軸承的圓柱滾子呈V型結構,抵消由于斜齒輪傳動和緩速器工作時由緩速器轉子葉片傾角產生的軸向力,使并聯緩速器平穩工作,消除軸向力的影響。減小緩速器內部軸承的損壞,避免緩速器失效。提高了裝置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保證了車輛行駛的安全。
【IPC分類】F16D65-00, F16D57-02
【公開號】CN204419923
【申請號】CN201420778718
【發明人】肖殿東, 王偉健
【申請人】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24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