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尤其涉及一種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工程中使用的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僅僅利用外節流靜壓氣浮或表面節流來承受載荷并提供剛度,在實際應用當中常常遇到承載能力低、剛度小、抗干擾能力差的問題。這些種類的靜壓氣體圓錐軸承沒有充分利用復合節流效應,從而不能提供大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并且抗干擾能力差、回轉精度難于提高;中國專利(CN1651786A)復合節流圓錐軸承公開了一種利用表面溝槽的復合節流軸承,各節流孔相對獨立,無法充分利用節流孔間的軸承工作表面提供承載能力;中國專利(CN1651783A)雙特征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公開了一種溝槽與淺腔聯合作用的復合節流軸承形式,同樣,各節流孔相對獨立,無法充分利用節流孔間的軸承工作表面提供承載能力。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高剛度、高承載能力的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圓錐軸承本體和設置在圓錐軸承本體上的軸承工作面,在所述軸承工作面的中部設置環狀淺腔,在環狀淺腔的中部設置至少兩個供氣孔,且所述供氣孔的軸線與軸承工作面垂直。
[0005]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這樣一些結構特征:
[0006]1.還包括節流部分,節流部分是在供氣孔的出口處安裝節流器或在環狀淺腔與供氣孔之間設置節流孔。
[0007]2.環狀淺腔寬度是軸承工作面的寬度的30% -70%,環狀淺腔的深度為1-50微米。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節流孔間軸承工作面積以及復合節流效應全面提高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工作性能,且本實用新型增加了環狀淺腔,形成‘環帶復合節流機理’結構,提高承載能力和剛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易于檢測,易于質量控制,工藝質量穩定,與傳統氣體軸承相比,氣膜對定位面加工誤差的均化效應得到進一步提高。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帶節流器的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的剖面示意圖;
[0010]圖2是帶節流孔的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2]實施案例一:結合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圓錐軸承本體和設置在圓錐軸承本體上的軸承工作面1,在所述軸承工作面I的中部設置環狀淺腔2,在環狀淺腔2的中部設置至少兩個供氣孔3,且所述供氣孔3的軸線與軸承工作面I垂直。
[0013]實施案例二:基于實施案例一,結合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節流部分,節流部分是在供氣孔3的出口處安裝節流器4或在環狀淺腔2與供氣孔3之間設置節流孔8。如圖1所示:在每個供氣孔3出口安裝有節流器4,壓力空氣經供氣孔3和節流器4進入軸承;如圖2所示:環狀淺腔2中部加工有節流孔8,節流孔8與相應供氣孔3相通,也即在環狀淺腔2與供氣孔3之間設置節流孔8,則壓力空氣經供氣孔3和節流孔8進入軸承。
[001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流器4可以是多種原理的節流器,如小孔節流器,縫隙節流器,環縫節流器以及多孔質節流器等。
[001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軸承工作面I為靜止工作面,配以相應外圓錐面,即可構成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副。
[001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環狀淺腔2寬度是軸承工作面I的寬度的30% -70%,環狀淺腔2的深度為1-50微米,圖1和圖2中的L2為環狀淺腔2的寬度為軸承工作面I的寬度,H為環狀淺腔2的深度,也即環狀淺腔2的寬度L2是軸承工作面I的寬度L 30% -70%,環狀淺腔2的深度H為1-50微米。
【主權項】
1.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包括圓錐軸承本體和設置在圓錐軸承本體上的軸承工作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承工作面的中部設置環狀淺腔,在環狀淺腔的中部設置至少兩個供氣孔,且所述供氣孔的軸線與軸承工作面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節流部分,節流部分是在供氣孔的出口處安裝節流器或在環狀淺腔與供氣孔之間設置節流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其特征在于:環狀淺腔寬度是軸承工作面的寬度的30% -70%,環狀淺腔的深度為1-50微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環帶復合節流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包括圓錐軸承本體和設置在圓錐軸承本體上的軸承工作面,在所述軸承工作面的中部設置環狀淺腔,在環狀淺腔的中部設置至少兩個供氣孔,且所述供氣孔的軸線與軸承工作面垂直。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節流孔間軸承工作面積以及復合節流效應全面提高靜壓氣體圓錐軸承工作性能,包括承載能力和剛度。
【IPC分類】F16C32-06
【公開號】CN204357944
【申請號】CN201420758937
【發明人】姚紹明, 王立權, 馬洪文
【申請人】哈爾濱工程大學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