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變排量泵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可變排量機油泵通過改變其排量來調節流量,從而使得油泵實際排油量更加貼近發動機實際所需流量,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而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流量是通過其內部的增排量腔和減排量腔之間的壓力差進行調控的,其中,增排量腔和減排量腔在泵體內通過擺動環隔開。在泵體內設有用于調節增排量腔和減排量腔壓力平衡的彈簧,增排量腔和減排量腔之間的壓力差可以引起彈簧的壓縮和張開,進而導致泵體內部擺動環的偏心距,而偏心距的改變即可最終導致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流量發生改變。
[0003]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控制可分為兩種,即被動調節和主動調節。被動調節由反饋油壓直接作用于機油泵的變排量腔,存在響應滯后,油壓控制不精確的問題;現有的主動調節響應靈敏,但是部分工況存在調節不穩定的缺點,該缺點由很多因素決定,包括用于調節控制油路油壓的調節閥彈簧系數、調節閥內的閥芯結構、泵體內的偏心環彈簧系數等,尤其是在低溫情況下由于機油泵內介質的流動性能差,在泵體開始工作的初期響應容易滯后,一旦工作狀態穩定下來,調節變得比較靈敏,以至于在工作初期到穩定的工作狀態這一過程中容易造成主動調節的響應不夠靈敏和調節不夠穩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機油泵排量調節穩定且響應靈敏的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包括通過出油道與發動機連通的可變排量機油泵,可變排量機油泵通過進油道與油箱連通,可變排量機油泵包括泵體、擺動環和轉子,泵體內設有增排量腔和減排量腔,它還包括與可變排量機油泵相連的調節閥,調節閥包括閥座和閥芯,閥座內設有供閥芯滑動配合的閥腔,閥芯一端與閥座內壁之間設有彈簧;減排量腔通過第一流道與閥腔連通,增排量腔通過第二流道與閥腔連通,第一流道與第二流道之間設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上設有節流孔,閥腔與油箱之間設有第四流道;閥芯外周壁設有用于連通或斷開第二流道與第四流道的環形凹槽。
[0006]本實用新型通過閥芯和閥座可以靈敏地實現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滿排量狀態和減排量狀態,減排量腔流經第一流道的反饋油一路流向第三流道,一路流向閥座內的閥腔,由于第三流道上的節流孔的阻尼作用可以起到導流的作用,使得反饋油的油壓流向閥座內的閥腔并推動閥芯移動,壓縮彈簧,通過環形凹槽提供的閥腔導通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從而使得增排量腔通過第二流道排出的油壓直接流向油箱,增排量腔壓力降低,即減排量腔壓力大于增排量腔壓力,閥體內部的擺動環偏心距改變并壓縮泵體內的彈簧以減小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排量,進而達到減排狀態;當彈簧對閥芯作用力大于減排量腔的油壓時,斷開第二流道和第四流道,進而增排量腔通過第二流道排出的油壓作用在閥芯的環形凹槽側壁上,而并沒有通過第四流道直接流向油箱,使得增排量腔的壓力升高,增排量腔壓力大于減排量腔壓力,閥體內部的擺動環偏心距改變并壓縮泵體內的彈簧以加大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排量,進而達到減排量狀態;在上述兩種狀態下,節流孔可以在兩種狀態之間發生改變的瞬間起到先導的作用,避免兩種狀態切換過于突然而導致可變排量機油泵的排量改變顯得過于突兀,即影響到排量的穩定性,通過節流孔的設置可以使得可變排量機油泵在其排量改變時的穩定性和靈敏性之間得到一個最佳的狀態。
[0007]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第二流道與閥腔連通的端口設置在靠近彈簧一端的閥腔內壁,第一流道與閥腔連通的端口設置在遠離彈簧一端的閥腔內壁。通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端口在閥腔內壁的設置,可以使得第一流道內油壓精確地作用到閥芯上,也可以準確地保證第二流道與第四流道的連通與斷開。
[0008]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第三流道設置在閥座內。將第三流道設置在閥座內可以提高第三流道整體的抗壓能力,即第三流道承載油壓的能力,同時也使得節流孔的承載能力提高,防止由于油壓過高而導致第三流道爆破,尤其是在節流孔位置。
[0009]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閥座上設有連通閥腔與第四流道的第五流道,第五流道與閥腔連通的開口端設置在靠近彈簧與閥座接觸面的閥腔側壁上。閥芯在壓縮彈簧的過程中,閥芯與閥座在彈簧區域內的油壓可以通過第五流道排出,以免由于閥芯與閥座在彈簧區域內的油壓作用而造成可變排量機油泵整體排出流量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的油路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的結構圖。
[0012]圖中所示:1、出油道,2、進油道,3、發動機,4、油箱,5、泵體,6、轉子,7、增排量腔,8、減排量腔,9、閥座,10、閥芯,11、閥腔,12、彈簧,13、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15、第三流道,16、第四流道,17、第五流道,18、環形凹槽,19、節流孔,20、擺動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4]由圖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包括通過出油道I與發動機3連通的可變排量機油泵,可變排量機油泵通過進油道2與油箱4連通,可變排量機油泵包括泵體5、擺動環20和轉子6,泵體5內設有增排量腔7和減排量腔8,它還包括與可變排量機油泵相連的調節閥,調節閥包括閥座9和閥芯10,閥座9內設有供閥芯10滑動配合的閥腔11,閥芯10 —端與閥座9內壁之間設有彈簧12 ;減排量腔8通過第一流道13與閥腔11連通,增排量腔7通過第二流道14與閥腔11連通,第一流道13與第二流道14之間設有第三流道15,第三流道15上設有節流孔19,閥腔11與油箱4之間設有第四流道16 ;閥芯10外周壁設有用于連通或斷開第二流道14與第四流道16的環形凹槽18。
[0015]所述的第二流道14與閥腔11連通的端口設置在靠近彈簧12 —端的閥腔11內壁,第一流道13與閥腔11連通的端口設置在遠離彈簧12 —端的閥腔11內壁。如圖2所示,第二流道14與閥腔11連通的端口相對于第一流道13與閥腔11連通的端口更加靠右,且第二流道14與閥腔11連通的端口與第四流道16在閥腔11內壁的端口相對于閥腔11來說不在同一個徑向平面上。
[0016]所述的第三流道15設置在閥座9內。
[0017]所述的閥座9上設有連通閥腔11與第四流道16的第五流道17,第五流道17與閥腔11連通的開口端設置在靠近彈簧12與閥座9接觸面的閥腔11側壁上。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及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包括通過出油道(I)與發動機(3)連通的可變排量機油泵,可變排量機油泵通過進油道(2)與油箱(4)連通,可變排量機油泵包括泵體(5)、擺動環(20)和轉子(6),泵體(5)內設有增排量腔(7)和減排量腔(8),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與可變排量機油泵相連的調節閥,調節閥包括閥座(9)和閥芯(10),閥座(9)內設有供閥芯(10)滑動配合的閥腔(11),閥芯(10) —端與閥座(9)內壁之間設有彈簧(12);減排量腔⑶通過第一流道(13)與閥腔(11)連通,增排量腔(7)通過第二流道(14)與閥腔(11)連通,第一流道(13)與第二流道(14)之間設有第三流道(15),第三流道(15)上設有節流孔(19),閥腔(11)與油箱⑷之間設有第四流道(16);閥芯(10)外周壁設有用于連通或斷開第二流道(14)與第四流道(16)的環形凹槽(1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流道(14)與閥腔(11)連通的端口設置在靠近彈簧(12)—端的閥腔(11)內壁,第一流道(13)與閥腔(11)連通的端口設置在遠離彈簧(12) —端的閥腔(11)內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流道(15)設置在閥座(9)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座(9)上設有連通閥腔(11)與第四流道(16)的第五流道(17),第五流道(17)與閥腔(11)連通的開口端設置在靠近彈簧(12)與閥座(9)接觸面的閥腔(11)側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包括通過可變排量機油泵、調節閥,調節閥包括閥座(9)和閥芯(10),閥座(9)內設有供閥芯(10)滑動配合的閥腔(11),閥芯(10)一端與閥座(9)內壁之間設有彈簧(12);減排量腔(8)通過第一流道(13)與閥腔(11)連通,增排量腔(7)通過第二流道(14)與閥腔(11)連通,第一流道(13)與第二流道(14)之間設有第三流道(15),第三流道(15)上設有節流孔(19),閥腔(11)與油箱(4)之間設有第四流道(16);閥芯(10)外周壁設有環形凹槽(18)。提供一種機油泵排量調節穩定且響應靈敏的可變排量機油泵控制裝置。
【IPC分類】F16N23-00
【公開號】CN204312980
【申請號】CN201420741212
【發明人】俞黎明, 羅玉龍, 周培良, 李亮, 任奮
【申請人】寧波圣龍汽車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