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包括:框架,一側具有用于嵌入輪系翼緣的輪槽,輪槽的兩側壁分別為內側壁、外側壁;壓板,設于內側壁內側;傳動板,設于內側壁外側,壓板與傳動板連接以聯動;傳動桿,一端與傳動板鉸接;旋轉架,呈Y形,第一端與傳動桿的另一端鉸接,第二端可轉動地設于外側壁的外側;復位板,設于外側壁內側;連桿,設于外側壁外側,一端與旋轉架的第三端鉸接;轉桿,設于連接板外側,一端與連桿的另一端連接,以使連桿能夠驅動轉桿轉動;副連桿,設于連接板外側,一端與轉桿連接,當轉桿轉動時,副連桿平移;驅動環,嵌入外側壁中,一端與副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另一端抵頂復位板。本發明可以防止輪子偏斜。
【專利說明】
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翼緣輪系維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諸多設備移動或工作都需要依靠“輪子”來實現,為保證設備直線運行,許多輪子設計成帶翼緣的輪子,且在導軌上運行。在設備工作過程中,由于設備安裝或者負重不平衡的原因,輪子在運行過程中跑偏,翼緣內表面與導軌接觸磨損,造成設備損壞,因此有必要在輪子跑偏初期對其進行矯正。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輪系跑偏等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包括:框架,一側具有用于嵌入輪系翼緣的輪槽,所述輪槽的兩側壁分別為內側壁、外側壁;壓板,設于所述內側壁內側;傳動板,設于所述內側壁外側,所述壓板與所述傳動板連接以聯動;傳動桿,一端與所述傳動板鉸接;旋轉架,呈Y形,第一端與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鉸接,第二端可轉動地設于所述外側壁的外側;復位板,設于所述外側壁內側;連桿,設于所述外側壁外側,一端與所述旋轉架的第三端鉸接;轉桿,設于所述連接板外側,一端與所述連桿的另一端連接,以使所述連桿能夠驅動所述轉桿轉動;副連桿,設于所述連接板外側,一端與所述轉桿連接,當所述轉桿轉動時,所述副連桿平移;驅動環,嵌入所述外側壁中,一端與所述副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另一端抵頂所述復位板。
[0006]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框架包括平行的兩個梯形板、一個矩形的底板、兩個傾斜板,所述底板連接于兩個所述梯形板的短底邊之間,所述傾斜板分別連接于兩個所述梯形板、所述底板之間。
[0007]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壓板上設有多個第一短柱,所述第一短柱穿過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傳動板連接,以抵頂、驅動所述傳動板,所述壓板和傳動板之間還設有多個拉伸彈簧,所述拉伸彈簧穿過內側壁。
[0008]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傳動板的邊緣設有第二短柱,所述第二短柱延伸至所述框架底部外側,所述傳動桿的一端鉸接于所述第二短柱。
[0009]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框架的外側壁設有L形的支撐柱,所述旋轉架的第二端套設于所述支撐柱上。
[0010]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復位板的外側面設有多個第三短柱,所述第三短柱可移動地嵌入所述外側壁中。
[0011]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復位板外側面的中心區域設有凸起的圓環,所述驅動環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圓環中。
[0012]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轉桿的兩端分別設有上下對應的第四短柱、第五短柱,所述第四短柱插入所述連桿另一端,所述第五短柱插入所述副連桿的一端。
[0013]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轉桿上設有凸出的臺階,所述框架的外側壁外側設有第六短柱,所述轉桿可轉動地穿過所述第六短柱,且所述臺階位于所述第六短柱上,以提供定位。
[0014]優選地,在上述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中,所述驅動環的一端設有呈L形的驅動架,所述驅動架的端部插入所述副連桿的端部。
[0015]分析可知,本發明能夠防止輪系跑偏,提高設備運行穩定性,提高設備運行壽命。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7]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仰視圖;
[0018]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框架的立體圖;
[0019]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框架的左視圖;
[0020]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壓板的立體圖;
[0021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傳動板的立體圖;
[0022]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傳動板的主視圖;
[0023]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傳動桿的立體圖;
[0024]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旋轉架的立體圖;
[0025]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連桿的立體圖;
[0026]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桿的主視圖;
[0027]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桿的立體圖;
[0028]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副連桿的立體圖;
[0029]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驅動環的立體圖;
[0030]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驅動環的主視圖;
[0031]圖1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復位板的立體圖;
[0032]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調節環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4]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包括框架1、壓板2、傳動板3、傳動桿4、旋轉架5、連桿6、轉桿7、副連桿8、驅動環9、復位板11以及未圖示的拉伸彈簧等。
[0035]結合附圖,首先對各部件的形狀、結構描述如下:
[0036]如圖1-圖4所示,框架I包括平行的兩個梯形板19(腰為弧線)、一個矩形的底板12、兩個傾斜板13(類似于弧形板),底板12連接于兩個梯形板19的短底邊之間,傾斜板13連接于兩個梯形板19、底板12之間,借此,梯形板19、底板12、傾斜板13的圍合結構一側開放,形成用于嵌入輪系翼緣的輪槽,該輪槽兩側的內側壁、外側壁(對本實施例描述時所涉及的“內、外”、“上、下”等表示方位的詞語均相對于具體的圖1、圖2而言,不應視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一種特別限定,觀察角度不同,方位也就不同)分別對應上述兩個梯形板19(以下仍以內側壁、外側壁稱之,而非以梯形板稱之)。傾斜板13上設有較大的豁口 130,便于輪系翼緣從其中通過。
[0037]另外,在底板12的外側中心區域設有至少一個垂直的第七短柱14,例如兩個沿著底板12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七短柱14。在框架I的外側壁外表面中心部位設有一通孔191、兩端部位分別設有一個螺柱18。在通孔19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垂直于該外側壁的扁平的第八短柱15、四棱柱狀的第六短柱17。第八短柱15外端設有與其垂直的第九短柱16,第八短柱15和第九短柱16形成一 L形的支撐柱,供旋轉架5裝配其上。第六短柱17數量不一而足,例如上下對應平行設置的兩個,每一第六短柱17的外端設有通孔170,供轉桿7穿過其中。此外,在該外側壁上,通孔191與每一螺柱18之間設有多個通孔192;框架I的內側壁上也設有多個通孔(未不出),并與壓板2的第一短柱21 對應。
[0038]如圖1、圖2和圖5所示,壓板2呈弧形,便于和輪系翼緣、框架I內側壁吻合,其表面設有多個垂直設置的第一短柱21,例如四個第一短柱21,多個第一短柱21的分部并無局限,以能夠使壓板2平移為好。
[0039]如圖1、圖2和圖6、圖7所示,傳動板3基本呈矩形,其外側面(和框架I底板12外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的側面)設有至少一個垂直于該外側面的第二短柱32,例如兩個第二短柱32;傳動板3的內表面(貼近框架I內側壁的表面)設有多個盲孔31,例如四個盲孔31。
[0040]如圖1、圖2和圖8所示,傳動桿4的桿體呈四棱柱狀,兩端端面分別設有長方體狀的豁口 42、豁口 44,豁口 42垂直貫穿桿體的兩個相對側面,豁口 44垂直貫穿桿體的其他兩個相對側面。豁口 42的兩側壁上對稱設有兩個通孔41,豁口 44的兩側壁上對稱設有兩個通孔43,豁口(42、44)及其側壁上通孔(41、43)的用途在于方便和動板3上設置的第二短柱32、旋轉架5等鉸接。另外,傳動桿4的桿體中部還設有長孔45,長孔45的延伸方向與桿體的長度方向一 Sc ο
[0041 ] 如圖1、圖2和圖9所示,旋轉架5呈Y形,也可以稱之為呈V形,包括三部分:底座板51、一端連接于底座板51的支板53/55,底座板51呈圓形,中心為一通孔52,支板53的另一端為一通孔54,支板55的另一端為一通孔56。
[0042]如圖1、圖2和圖10所示,連桿6—端設有通孔61,另一端設有貫通桿體相對兩個側面的豁口 62,豁口 62的兩側壁上對稱設有兩個通孔63,通孔61的軸線和通孔63的軸線垂直。
[0043]如圖1、圖2和圖11、圖12所示,轉桿7的桿體呈圓柱狀,兩端分別設有與桿體垂直的第五短柱71、第四短柱73,并且二者平行設置。轉桿7的中部,并稍微靠近第四短柱73的位置設有環形、凸出的臺階72。
[0044]如圖1、圖2和圖13所示,副連桿8呈條形板狀結構,兩端分別設有通孔81、通孔82。
[0045]如圖1、圖2和圖14、圖15所示,驅動環9包括呈L形的驅動架91、圓筒92(或實心圓柱),驅動架91的一端垂直連接于圓筒92的一端,驅動架91的另一端設有垂直的第十短柱90。圓筒92的外表面設有外螺紋93,便于使圖17的調節環95套設其上。
[0046]如圖1、圖2和圖17所示,該調節環95的內壁設有內螺紋96,外壁中心設有凸出的臺階94。調節環96的作用在于:當調節環95螺紋套設于圓筒92上之后,調節環95外壁插入復位板11的圓環112中,臺階94抵頂在圓環112端面上,轉動調節環95至不同的位置,可以調整圓筒92插入復位板11上圓環112的深度。
[0047]如圖1、圖2和圖16所示,復位板11呈弧形,便于和輪系翼緣、框架I外側壁吻合,其外側面靠近邊緣區域設有多個第三短柱111、中心區域設有圓環112。
[0048]在裝配本實施例時,壓板2設于框架I的內側壁內側,傳動板3設于框架I內側壁外偵U,第一短柱21穿過位于內側壁上的通孔后插入傳動板3上的盲孔31中。傳動板3側面的第二短柱32凸出于框架I的底板12,第二短柱32插入傳動桿4的通孔43中。底板12上的第七短柱14則插入長孔45中。傳動桿4的豁口 42套在旋轉架5的支板53上,通孔41、通孔54對應并通過銷軸鉸接。連桿6的豁口 62套在旋轉架5的支板55上,通孔56、通孔63對應并通過銷軸鉸接;連桿6的通孔61則套在轉桿7的一端第四短柱73上。轉桿7的桿體穿過第六短柱17上的通孔170,其臺階72則搭接在框架I的第六短柱17上。轉桿7的第五短柱71插入副連桿8的通孔81中。副連桿8的另一端通孔82則套設在驅動環9的第十短柱90上,以拉動驅動環9轉動。驅動環9的圓筒92及其上的調節環95穿過框架I上的通孔191之后,插入位于框架I外側壁內側的復位板11的圓環112中。復位板11的第三短柱111插入框架I的通孔192中,第三短柱111具有導向作用,當復位板11發生平移時,第三短柱111最好也不會從通孔192中脫出。
[0049]此外,壓板2和傳動板3之間還設有多個拉伸彈簧,拉伸彈簧穿過框架I內側壁(框架I內側壁上有供拉伸彈簧穿過的通孔)。
[0050]將上述各部件裝配完成后,將輪子翼緣放入框架I的輪槽中,也即將其置于壓板2和復位板11之間的空間100中,再通過框架I上的螺柱18連接于輪子座上,以便于運行時,本實施例和輪子座一起運動。
[0051]運行時,當輪子偏斜時,其將壓緊一側的壓板2,壓板2向外運動,帶動傳動板3向外運動,傳動板3向外運動,通過傳動桿4帶動旋轉架5旋轉,旋轉架5帶動連桿6做基本平移的動作,進而帶動轉桿7沿其軸線轉動,轉桿7驅動副連桿8做平移動作,副連桿8再帶動驅動架91擺動、圓筒92旋轉,圓筒92抵頂復位板11,復位板11平移,與輪子翼緣外側接觸、擠壓,并與壓板2—起將輪子翼緣抱死,阻止輪子繼續跑偏。
[0052]綜上,本發明可以有效防止輪子跑偏。
[0053]由技術常識可知,本發明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發明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發明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發明包含。
【主權項】
1.一種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一側具有用于嵌入輪系翼緣的輪槽,所述輪槽的兩側壁分別為內側壁、外側壁; 壓板,設于所述內側壁內側; 傳動板,設于所述內側壁外側,所述壓板與所述傳動板連接以聯動; 傳動桿,一端與所述傳動板鉸接; 旋轉架,呈Y形,第一端與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鉸接,第二端可轉動地設于所述外側壁的外側; 復位板,設于所述外側壁內側; 連桿,設于所述外側壁外側,一端與所述旋轉架的第三端鉸接; 轉桿,設于所述連接板外側,一端與所述連桿的另一端連接,以使所述連桿能夠驅動所述轉桿轉動; 副連桿,設于所述連接板外側,一端與所述轉桿連接,當所述轉桿轉動時,所述副連桿平移; 驅動環,嵌入所述外側壁中,一端與所述副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另一端抵頂所述復位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平行的兩個梯形板、一個矩形的底板、兩個傾斜板,所述底板連接于兩個所述梯形板的短底邊之間,所述傾斜板分別連接于兩個所述梯形板、所述底板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上設有多個第一短柱,所述第一短柱穿過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傳動板連接,以抵頂、驅動所述傳動板,所述壓板和傳動板之間還設有多個拉伸彈簧,所述拉伸彈簧穿過內側壁。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板的邊緣設有第二短柱,所述第二短柱延伸至所述框架底部外側,所述傳動桿的一端鉸接于所述第二短柱。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外側壁設有L形的支撐柱,所述旋轉架的第二端套設于所述支撐柱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板的外側面設有多個第三短柱,所述第三短柱可移動地嵌入所述外側壁中。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板外側面的中心區域設有凸起的圓環,所述驅動環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圓環中。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桿的兩端分別設有上下對應的第四短柱、第五短柱,所述第四短柱插入所述連桿另一端,所述第五短柱插入所述副連桿的一端。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桿上設有凸出的臺階,所述框架的外側壁外側設有第六短柱,所述轉桿可轉動地穿過所述第六短柱,且所述臺階位于所述第六短柱上,以提供定位。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緣輪系跑偏抱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環的一端設有呈L形的驅動架,所述驅動架的端部插入所述副連桿的端部。
【文檔編號】F16D59/00GK106050989SQ201610524206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7月4日
【發明人】李雪濤, 顧曉慶, 李發宏, 張戈
【申請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