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包括同步、同向的第一驅動齒和第二驅動齒,所述第一驅動齒與所述第二驅動齒之間通過一彈性件連接,該彈性件促使所述第一驅動齒、所述第二驅動齒反向預壓在從動齒上。本發明通過一彈性件促使同步、同向的第一驅動齒、第二驅動齒反向預壓在從動齒上,即可利用第一驅動齒驅動從動齒,利用第二驅動齒反向驅動從動齒,變向驅動時不會產生由齒側間隙所帶來的傳動誤差。即使在齒磨損后,彈性件始終促使第一驅動齒、第二驅動齒反向壓靠在從動齒上,繼續保持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從而使得本發明具有在齒磨損后自調節消隙的效果。
【專利說明】
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齒傳動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背景技術】
[0002]齒傳動是一種常規的技術手段,由于制造、安裝誤差或者摩擦損耗,嚙合的兩齒之間存在齒側間隙,當傳動反向時,驅動齒要先運轉一空行程后才能真正嚙合從動齒開始傳動,這就會導致傳動誤差,降低傳動精度。
[0003]參看圖1,現有一種雙齒輪消隙結構,包括第一驅動軸、第二驅動軸、第三驅動軸, 第一驅動軸上安裝螺旋方向相反的兩個斜齒輪,第二驅動軸上、第三驅動軸上均安裝同軸的傳動斜齒輪、驅動齒輪,第二驅動軸上的傳動斜齒輪、第三驅動軸上的傳動斜齒輪分別與第一驅動軸上的兩個斜齒輪嚙合傳動,由此構建出同步、同向的兩個驅動齒輪,通過這兩個驅動齒輪驅動從動齒。在驅動之前,通過安裝使兩個驅動齒輪的齒側面分別與從動齒的相對的兩個齒側面貼合,利用其中一個驅動齒輪驅動從動齒,利用另一個驅動齒輪反向驅動從動齒,以此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提高齒傳動精度。
[0004]上述的雙齒輪消隙結構,雖能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但隨著齒與齒的摩擦損耗,齒側間隙逐漸變大,兩個驅動齒輪的齒側面不再與從動齒相對的兩個齒側面貼合, 由此產生的傳動誤差逐漸增大,逐漸也會出現傳動精度不高的問題。而且,這種雙齒輪消隙結構,體積龐大,不宜用于緊湊空間。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該結構能夠隨著齒磨損,自身作出適應性調節,繼續保持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包括同步、同向的第一驅動齒和第二驅動齒,所述第一驅動齒與所述第二驅動齒之間通過一彈性件連接,該彈性件促使所述第一驅動齒、所述第二驅動齒反向預壓在從動齒上。
[0007]進一步,所述彈性件為膜片聯軸器,所述第一驅動齒、所述第二驅動齒分別連接于膜片聯軸器中被膜片分開的第一軸套、第二軸套。
[0008]進一步,所述第一驅動齒通過一內軸連接于所述第一軸套,所述第二驅動齒通過一外軸連接于所述第二軸套;該外軸與所述第二軸套固接;該內軸從外軸中穿過,與所述第一軸套固接。
[0009]進一步,所述外軸上設有傳動齒,該傳動齒與一換向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驅動齒通過該換向齒輪、傳動齒與所述外軸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齒設于所述內軸上。
[0010]本發明通過一彈性件促使同步、同向的第一驅動齒、第二驅動齒反向預壓在從動齒上,即可利用第一驅動齒驅動從動齒,利用第二驅動齒反向驅動從動齒,變向驅動時不會產生由齒側間隙所帶來的傳動誤差。即使在齒磨損后,彈性件始終促使第一驅動齒、第二驅動齒反向壓靠在從動齒上,繼續保持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從而使得本發明具有在齒磨損后自調節消隙的效果。
[0011]本發明還尤其適用于由于制造精度不高造成的齒間距、齒側間隙不一的齒傳動, 由于彈性件的避讓緩沖作用,便可減少齒與齒的摩擦損耗。[〇〇12]本發明的結構新穎、合理,通過彈性件預壓自調節,自始至終都能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始終保持高精度傳動。【附圖說明】
[0013]圖1是現有的雙齒輪消隙結構的示意簡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立體結構圖。
[0014]圖中各標號分別是:(10)從動齒,(11)第一驅動軸,(12)第二驅動軸,(13)第三驅動軸,(14) (15)斜齒輪, (16)( 17)傳動斜齒輪,(18)( 19)驅動齒輪;(20)從動齒輪,(21)第一驅動齒輪,(22)第二驅動齒輪,(23)拉簧;(30)從動齒,(31)膜片聯軸器,(311)第一軸套,(312)第二軸套,(313)膜片,(32)外軸, (33)內軸,(34)驅動軸,(35)第一驅動齒輪,(36)第二驅動齒輪,(37)傳動齒輪,(38)換向齒輪,(39)同軸齒輪。【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16]實施例1:參看圖2,本發明的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包括同步、同向的第一驅動齒輪21和第二驅動齒輪22,第一驅動齒輪21與第二驅動齒輪22之間設有拉簧23,該拉簧23促使第一驅動齒輪21的嚙合齒預壓于從動齒輪20相嚙合齒的左側面,同時促使第二驅動齒輪22的嚙合齒預壓于從動齒輪20相嚙合齒的右側面,使得第一驅動齒輪21、第二驅動齒輪22反向預壓在從動齒輪20上。[〇〇17]第一驅動齒輪21逆時針轉動時,可驅動從動齒輪20順時針轉動,此時,與第一驅動齒輪21同步、同向的第二驅動齒輪22可能因為齒側間隙并未實際參與驅動;當第一驅動齒輪21、第二驅動齒輪22同步反向時,即第一驅動齒輪21、第二驅動齒輪22均順時針轉動時, 利用第二驅動齒輪22便能驅動從動齒輪20逆時針轉動,達到反向傳動的目的,此時,第一驅動齒輪21也可能因為齒側間隙并未實際參與驅動。[〇〇18]由于第一驅動齒輪21、第二驅動齒輪22—開始就反向預壓在從動齒輪20上,所以能夠在換向傳動的過程中不受齒側間隙的影響,保證高精度傳動。即使在齒磨損后,由于拉簧23的作用,始終促使第一驅動齒輪21的嚙合齒壓靠在從動齒輪20相嚙合齒的左側面、第二驅動齒輪22的嚙合齒壓靠在從動齒輪20相嚙合齒的右側面,繼續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使得本發明具有在齒磨損后自調節消隙的效果。
[0019] 實施例2:參看圖3、4,本發明的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包括膜片聯軸器31、外軸32、內軸33、 驅動軸34、第一驅動齒輪35、第二驅動齒輪36、傳動齒輪37、換向齒輪38和同軸齒輪39;膜片聯軸器31包括第一軸套311、第二軸套312和膜片313,第一軸套311、第二軸套312被膜片313 分在膜片313的左右兩側;外軸32與第二軸套312固接,內軸33從右至左從外軸32中穿過,與第一軸套311固接;內軸33的右部設有第一驅動齒輪35,第一驅動齒輪35通過內軸33與第一軸套311形成連接;外軸32上設有傳動齒輪37,該傳動齒輪37與換向齒輪38嚙合,換向齒輪 38又與同軸齒輪39嚙合,同軸齒輪39與第二驅動齒輪36同軸地安裝在驅動軸34上,第二驅動齒輪36通過同軸齒輪39、換向齒輪38、傳動齒輪37與外軸32形成連接,再通過外軸32與第二軸套312形成連接;第一驅動齒輪35、第二驅動齒輪36同步、同向地與從動齒30形成連接。
[0020]為使膜片聯軸器31具有彈性性能,以使第一驅動齒輪35、第二驅動齒輪36反向預壓在從動齒30上,首先,施加外力,使膜片聯軸器31的第一軸套311與第二軸套312發生相對轉動,此時,膜片313發生形變,從而具有彈性性能;然后,將內軸33、外軸32分別與第一軸套311、第二軸套312固定連接;然后,撤掉外力,此時,膜片313形變恢復力將通過第一軸套 311、第二軸套312促使第一驅動齒輪35、第二驅動齒輪36反向壓靠在從動齒30上。
[0021]利用膜片聯軸器31作為彈性件,始終促使第一驅動齒輪35的嚙合齒、第二驅動齒輪36的嚙合齒反向壓靠在從動齒30上,可以消除齒側間隙帶來的傳動誤差,因此也能具有在齒磨損后自調節消隙的效果。
[0022]本實施例還具有結構小巧的特點,可適用于緊湊空間。[〇〇23]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驅動齒輪35,也可變換成在內軸33右部的周面上直接形成齒, 使內軸33變為一牙棒;傳動齒輪37也可變換成在外軸32的周面上直接形成齒或外套一齒圈;第二驅動齒輪36也可不通過同軸齒輪39而直接與換向齒輪38嚙合;從動齒30可為從動齒輪,也可為從動齒條。[〇〇2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上面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的范圍內。
【主權項】
1.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包括同步、同向的第一驅動齒和第二驅動齒,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驅動齒與所述第二驅動齒之間通過一彈性件連接,該彈性件促使所述第一驅動 齒、所述第二驅動齒反向預壓在從動齒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彈性件為膜片聯軸 器,所述第一驅動齒、所述第二驅動齒分別連接于膜片聯軸器中被膜片分開的第一軸套、第二軸套。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驅動齒通過一 內軸連接于所述第一軸套,所述第二驅動齒通過一外軸連接于所述第二軸套;該外軸與所 述第二軸套固接;該內軸從外軸中穿過,與所述第一軸套固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齒傳動的自調節消隙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外軸上設有傳動 齒,該傳動齒與一換向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驅動齒通過該換向齒輪、傳動齒與所述外軸連 接;所述第一驅動齒設于所述內軸上。
【文檔編號】F16H57/12GK105972159SQ201610568218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9日
【發明人】余學林
【申請人】東莞市埃弗米數控設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