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增益摩擦離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適于將操作范圍的扭矩(260)從驅動構件(214)傳送至從動構件(218)。所述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包含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該組件被軸向對齊且適于處理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兩區段(262,266)之一。所述離合器(200)進一步包括配置成在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兩區段(262,266)之間控制變速箱(264)的滑板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240)。每個摩擦離合器組件(220,222)可包括聯接至所述驅動構件(214)的相同的相應的摩擦盤(220a,222a),以及聯接至所述從動構件(218)的相應的壓力板(220b、222b),用于有選擇性地在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較低區段和較高區段(262,266)中之一內提供扭矩控制。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220)在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較低區段(262)期間配置成獨自操作且獨立于所述第二離合器組件(222),而在操作范圍的扭矩(266)的較高區段(266)期間,摩擦離合器組件(220、222)都配置成作為單一組合的摩擦離合器單元操作。
【專利說明】雙増益摩擦離合器
[0001]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0002]本專利申請是一個國際專利申請,要求US35U.S.C.§119(e)保護于2014年I月30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61/933,545號的優先權。
技術領域
[0003]本發明大體上涉及用在變速箱中用于在車輛中傳送扭矩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被配置成管理多個扭矩增益水平的摩擦離合器裝置。
【背景技術】
[0004]離合器用于控制車輛中的扭矩傳送。例如,在具有自動變速箱的車輛中,使用多個離合器以實時接合或脫離選定的齒輪組,以獲得所需的齒輪比。用于此目的的離合器通常包括用作驅動構件的內花鍵式地連接至可轉動輪轂并在可轉動輪轂上可軸向地移動的多個摩擦盤。殼體或外殼與輪轂同軸對準,并被支撐以獨立于輪轂轉動。從動反應或壓力板外花鍵聯接式至外殼,并插于摩擦盤之間以形成在同一軸線上交替布置的可轉動的驅動和從動元件。摩擦盤通常包括位于板的一側或兩側的摩擦材料層。包括液壓活塞的致動器,可以被適配以施加活塞力,以按壓驅動和從動元件接合,由此允許扭矩從輪轂傳送到外殼。
[0005]人們已經知道,如何相對于摩擦盤和壓力板離合器結構提供雙增益能力。例如,US6,227,340B1公開了一種包括多摩擦盤組件的液壓流體操作的摩擦聯軸器。多摩擦盤組件包括單個活塞致動器,并具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第二彈簧被可操作地配置和布置以響應于活塞致動器的按壓,從而選擇性地接合第一組板和第二組板和摩擦部件(稱為離合器組件),用于改變聯軸器的增益。兩個獨立的碟形彈簧與離合器組件一同采用,其中一個被插在所采用的兩個軸向布置的離合器組件之間。消除那些相對笨重的彈簧結構之一可以促進使用較短軸向尺寸的此類摩擦聯軸器,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
【發明內容】
[0006]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從驅動構件向從動構件傳遞操作范圍的扭矩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雙增益摩擦離合器包含兩組軸向并置的摩擦盤和壓力板,以下稱為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被配置成有效地產生兩個不同操作范圍的扭矩。因此,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包括聯接至驅動構件的至少一個摩擦盤元件和聯接至從動構件的至少一個壓力板元件,用于在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內的扭矩控制。在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內的離合性能過程中,只有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是活動的。
[0007]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同樣包括聯接至驅動構件的摩擦盤和聯接至從動構件的壓力板,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被配置成與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協同處理第二較高操作范圍的扭矩。從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向第二較高操作范圍過渡,由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控制。在第二較高操作范圍的扭矩內,串行定位的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被配置成協同地操作;即,一起作為一個組合的離合器單元。
[0008]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致動器組件被可操作地配置成順序地接合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然后接合與第一組件組合的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致動器組件被配置成將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從脫離位置移動到涉及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的第一扭矩傳送位置,然后將第二離合器組件從脫離向接合位置順序地平移,與第一離合器組件協作,以實現涉及較高操作范圍的扭矩的第二扭矩傳送模式。
[0009]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用于從驅動構件向從動構件傳送操作范圍的扭矩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包括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以實現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和第二較高操作范圍的扭矩之間的過渡。
[0010]本發明的這些和其他方面及特征,參考下面的詳細說明和附圖將變得更加明顯。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現有技術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的局部剖面圖。
[0012]圖2是根據本發明可以構造的松開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的示意圖。
[0013]圖3是圖2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的扭矩與致動器活塞“施加”壓力的示例性曲線圖。
[0014]圖4是圖2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的幾個部件的放大視圖,但示出了在操作范圍的扭矩的第一較低區段內接合。
[0015]圖5是類似于圖4的放大視圖,但示出了在操作范圍的扭矩的第二較高區段內接入口 ο
[0016]本發明的各種說明性實施例,如附圖中所描繪的和本文中所詳細描述的,可以接受修改和替代性構造。這樣,眾多的等同構造可落入本發明的實質和范圍內。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提供背景上下文用于比較,在圖1中示出了現有技術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120的示意圖。被配置用于自動變速箱組件(未示出)的離合器120,被插入在輸入122和輸出124之間。
[0018]離合器120具有限定了第一離合器組件126的第一組反應或壓力板和摩擦盤,以及限定了第二離合器組件128的第二組獨立板和摩擦盤。離合器組件126、128以軸向并置的排列方式被容納在通過齒輪與輸入122連接的旋轉外殼130內,如圖所示。相應的第一離合器組件和第二離合器組件第一離合器組件126和第二離合器組件128的第一組壓力板和第二組壓力板的外花鍵聯接到旋轉外殼130,而相應的第一組摩擦盤和第二組摩擦盤的內花鍵連接式到輸出124。這樣,每一組由外花鍵聯接到旋轉外殼130的壓力板126A、128A,以及內花鍵連接式到輸出124的摩擦盤126b、128b限定。
[0019]活塞132被液壓地加壓,以致使第一離合器組件126接合,使后者在第一較低范圍的扭矩內變得可操作。在過渡點,活塞132所施加的力變大到足以克服軸向位于兩個離合器組件126、128之間的第二彈簧136的更大彈簧力,使第二離合器組件128被接合,同時第一離合器組件126繼續保持接合。
[0020]在所描述的離合器120中,液壓致動壓力被施加到活塞筒138,使活塞132抵靠第一彈簧134,并最終抵靠在第二彈簧136。以完全脫離的狀態示出的離合器200具有內花鍵連接式的輪轂214,其經由花鍵216a附接至驅動軸210并可與之一起旋轉。
[0021]現在參見圖2,本發明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周向地位于被適配為繞軸線212旋轉的動力或驅動軸210周圍。應當指出,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的取向與圖1描述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120的第一個現有技術實施例的取向沿軸向相反。
[0022]離合器200,示出在一個完全脫離的狀態,具有內花鍵連接的輪轂214,其經由花鍵216a附接到驅動軸210并與之一起可旋轉。輪轂214可被設置成聯接至驅動軸210的簡單環形凸緣,或者輪轂可被配置成提供附加的特征或功能,如單向離合器(未示出)ο輪轂214的外周面由花鍵216b限定。摩擦離合器200還可以包括與驅動軸210同軸安裝的殼體或外殼218,并且該殼體或外殼218可以被支撐以繞軸線212獨立于驅動軸旋轉。根據本實施例,驅動軸210是驅動器或動力輸入構件,而外殼218充當從動或輸出構件。
[0023]繼續參見圖2,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被配置成從輪轂214向外殼218傳送扭矩。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包括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這兩個離合器組件220、222被同軸布置,以便繞軸線212選擇性地串聯受控操作。離合器組件220、222各自包括在扭矩傳送接合中交錯的第一組摩擦元件和第二組摩擦元件。例如,每個離合器組件可具有分別聯接至輪轂214的一個或多個內花鍵連接式摩擦盤220a和222a。各摩擦盤220a,222a可以包括盤兩側的摩擦表面230。可替代地,各摩擦盤只有一側可包括摩擦表面230。
[0024]相應地,各離合器組件220、222可具有一個或多個外花鍵聯接式的壓力板220b、222b,花鍵連接到外殼218使得每個壓力板220b、222b在相鄰的摩擦盤220a和222a之間交錯。各個盤和板(僅各個離合器組件220、222中被示意性地示出的每一個)被適配為相對于彼此軸向滑動,同時分別與輪轂214和外殼218保持附接和可旋轉的狀態。因此,各盤和板在盤、板彼此不摩擦接合的脫開位置,以及盤和板被適配為以足夠的力積極地相互接合在一起以傳送扭矩的扭矩傳送位置之間可移動。
[0025]在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內,第一離合器組件220被配置成獨自操作,即沒有第二離合器組件222的任何介入或接合。然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可從脫離位置移動到接合位置,在該接合位置,第二離合器組件222可與第一離合器組件220協同依次操作。這樣,這兩個離合器組件被配置成作為一個組合單元一起工作,以在第二較高操作范圍的扭矩內將輪轂214摩擦地固定到外殼218。根據圖2的示例性實施例,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具有第一離合器組件220兩倍數量的交錯的盤222a和板222b。然而,在本發明的范圍內,盤和板各自的數量可以比本文所示的更大,并且因此可以適于運送更大量的扭矩,特別是在與第一離合器組件2 2 O協同操作期間,以增強高操作范圍的扭矩內的性能。可替代地,離合器組件220、222可具有相同數量的盤和板。
[0026]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還包括致動器組件250,其被設置用于首先致動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這之后按順序逐個地致動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因此,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能理解的那樣,致動器組件250可包括液壓活塞252,其由位于活塞252和外殼218之間的腔室254內設置的液壓流體的壓力可控制地移動。
[0027]上述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被配置成在第一摩擦離合器操作模式和第二摩擦離合器操作模式下提供離合能力,后者采用在第二操作范圍內的扭矩的組合操作的離合器組件220、222 ο在操作期間,致動器活塞252被適配為軸向地抵靠第一離合器組件220。這一動作將相應的盤和板220a和220b壓縮在一起,使第一離合器組件220接合。最初,由活塞252所產生的力不會超過滑板止動器240(下面將詳細說明)的反作用彈簧力,所以,離合器組件220不會被沿軸向靠著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平移。這樣,第一離合器組件220將獨自來處理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
[0028]然而,當對活塞252施加的液壓力變得足夠大時,最左邊的壓力板220b將與滑板止動器240相互作用并將其可操作地壓下,允許第一離合器組件朝第二離合器組件222移動并與之摩擦接合。這樣,第一離合器組件和第二離合器組件220、222將被壓縮在一起,以作為一個組合的離合器組件單元操作,以適應第二較高范圍的扭矩。
[0029]代表了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可以提供的操作扭矩的全譜的扭矩增益曲線260,在圖3中提供,以圖形示出致動器的壓力和離合器200所產生扭矩之間的關系。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操作過程中的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262由增益曲線260的第一或稍傾斜區段反映。在扭矩增益曲線260的過渡部分264之外,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過渡到第一離合器組件和第二離合器組件組合操作的模式,如第二較陡傾斜區段266所示。在第二較高操作范圍的扭矩期間,采用合并的離合器組件模式。對于所公開的這些實施例,過渡部分264可以主要由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240的力動力學建立,其可以方便地選擇并調整,以實現期望的結果。
[0030]繼續參見圖3,第一區段262相對較小的斜率表明,所公開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可以被設計為對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內的致動器壓力變化不敏感。在公開的實施例中,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還顯而易見的是,靈敏度以及因此的可控性問題可以因更高的扭矩而減少,并且因此,組合的離合器組件220、222可以相應地被更有利地采用,以適應后者較高范圍的扭矩。
[0031]現在還參見圖4,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可以被配置作為變速箱離合器單元,用于從驅動構件214(圖2)向從動構件218傳送操作范圍的扭矩260(圖3)。從根本上,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20的操作特性類似于前面所述的圖1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然而,離合器200的從動外殼218內被支撐的是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240以代替前面所述的第二彈簧136(圖1)。滑板制動單元被配置成與第一離合器組件220最左邊的外花鍵聯接式壓盤220b相互作用。
[0032]雖然圖2和4中僅示出了徑向定向的滑板制動單元240,但多個此類的滑板制動單元240可圍繞外殼218的內壁224被均勻地沿周向間隔開。因此,通過舉例的方式,當采用兩個同軸定位但沿周向間隔開的滑板止動器時,二者之間的角度間隔可以是180度,而采用三個滑板止動器的話,止動器間隔將是120°,以此類推。當然,可替代地,滑板可以不均勻地間隔開,例如,圍繞外殼218的內部圓周,例如成組成對排列。
[0033]總的來說,多個滑板制動單元可作為一種滑板止動器系統操作。事實上,任何給定應用中所用的滑板制動單元的實際數量可以是實現模式之間成功過渡所需對抗或抵抗力的量的一個函數。實際上,任何此類所需抵抗力將決定扭矩增益曲線(圖3)的實際過渡或拐點 264。
[0034]如所公開的,單個獨立滑板制動單元240各自包括固定的彈簧反作用構件242和由彈簧246(由X代表)徑向施力的滑板244。彈簧246可以體現為一個螺旋彈簧,或者可具有任何各種其他形式,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彈簧被插入滑板244和反作用構件242之間。滑板制動單元240中的所有元件都被包含在孔248內,該孔于外殼218內壁224中徑向延伸。因此,彈簧246被配置和定位成徑向加載滑板244靠著其固定在上的反作用構件242。滑板244可以被在滑板244錨固部分270內的槽(未示出)內周向延伸的墊圈(未示出)固定在孔的內部,即被防止落入外殼218的內部。為此目的,孔248可在其內徑中具有配合槽(未示出),以限定滑板244從內壁224伸出的量。可替代地,雖然本文沒有描述,但還可以使用其他固定結構裝置,如孔248內的滑板244和滑板錨固部分270。
[0035]滑板制動單元240允許摩擦離合器組件220、222被軸向地定位成比圖1的摩擦組件126、128更靠近在一起,兩個組件之間插有彈簧136。前面所述的離合器120需要離合器組件126、128之間的軸向間隔至少等于折疊彈簧136所需的軸向距離(圖1),因為各離合器組件126、128必須一起移動至少那么長的距離。相反地,使用徑向定向的彈簧加載的滑板單元240允許消除彈簧136。由于需要相對較短的軸向間距,離合器200可配置成較小的軸向尺寸。
[0036]繼續參見圖2和圖4,現在可以對滑板制動單元240的物理方面和操作進行詳細全面的描述。如圖2中最佳所示,為了引發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的接合,致動器組件250被液壓地向左移動,而活塞252被配置成抵靠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的外側或最右側的外花鍵聯接式的壓力板220b。反過來,壓力板220b向左移動,直到其接觸到內花鍵連接式的摩擦盤220a,將后盤夾持抵靠著第一離合器組件220的最左側的壓力板220b。
[0037]如本文更早所述的,在第一較低扭矩模式下的操作期間,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適應扭矩262(圖3)的較低區段,沒有第二離合器組件222的任何接合和/或協助。這是因為,當離合器200在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262內操作時,抵抗滑板制動單元240的致動器壓力將不足以總體地將獨立滑板244壓入外殼218。
[0038]一旦致動器壓力達到增益曲線260的過渡部分264(圖3),則滑板244將被第一離合器組件220最左側的壓力板220b產生的、屆時已充分增大的力迫使總體徑向向外靠在滑板止動器彈簧246上。這一動作將促使滑板徑向向外地迫使彈簧246的力進入外殼218的凹槽282,然后允許兩個離合器組件一起接合為組合的、評級更高的、單個離合器組件單元進行工作。
[0039]每個滑板制動單元240包括獨立滑板244,每個滑板由一體地附接至錨固部分的滑板錨固部分270和基部272所限定。錨固部分270伸入孔248中克服彈簧246的力。基部272被配置成當最左側的板220b在活塞252液壓力的作用下試著抵靠滑板244向左移動時,被該板徑向壓入孔248中。當活塞力達到對應于增益曲線260的過渡部分262(圖3)的水平時,板220b僅可如此過渡,即,在滑板244下移動。
[0040]滑板244的基部272包括前緣274,如圖所示相對急劇傾斜以在第一較低操作范圍的扭矩期間抵抗最左側板220b的運動,如圖4所示。還應當指出的是,底緣276具有較緩的角度,以提供返回力,從而令各個盤和板返回到其過渡前的力水平位置。
[0041 ] 最后,基部272的前緣274和底緣276之間的界面由半徑280限定,該半徑280被配置成控制從較低到較高操作范圍的扭矩過渡的操作特性,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理解的。從本描述中,很清楚的一點是,凹槽282可以被適當地成形以容納基部272縮回到外殼218中,以容納最左側的壓力板220b背向滑板制動單元240的足夠移動距離以使在之間的過渡期間的滑板制動單元240的回縮。
[0042]基于以上描述,由于致動器的壓力不足以迫使任何滑板回縮,最左側的壓力板220b,在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最低區段262期間將僅僅接合滑板244的前緣274。然而,現在參見圖5,一旦越過過渡階段,最左側的壓力板220b將被迫使超出前緣274,經過半徑280,最后接合底緣276,以迫使滑板244回縮。建議處在其最左位置處的最左側的壓力板220b被設計成當致動器壓力適應較高區段266或操作范圍時的扭矩260總是保持與底緣276接觸,以連續地促使滑板244縮回到凹槽282中。板220b和滑板244之間的公差應使得該板實際上不能被迫超出或經過滑板。否則,滑板將無法在致動器壓力減小時令盤和板返回到其過渡前的位置。
[0043]應當理解,自動變速箱僅可以代表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的一種潛在應用。其他應用,包括,例如差速器、制動單元和機床,也可以有利地使用所公開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如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容易理解的。此外,被描述為輸入和輸出的元件可以顛倒,和/或滑板可以具有本文所示、所述構型之外的其他額外構型。僅僅舉個例子:離合器也可以被配置成提供圖2呈現的兩個增益斜坡之外的斜坡。
[0044]—種用于將操作范圍的扭矩260從驅動構件214傳送至從動構件218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的制作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
[0045]配置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以包括適于聯接至所述第一驅動構件214的第一摩擦盤元件220a和適于聯接至所述從動構件218的第一壓力板元件220b;
[0046]配置軸向鄰近于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的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包括適于聯接到驅動構件的第二摩擦盤元件222a和適于聯接到從動構件218的第二壓力板元件222b;
[0047]在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和第二離合器組件220、222之間提供至少一個滑板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240,所述滑板制動單元配置成在操作范圍的較低區段262的扭矩260期間分離所述兩個離合器組件;
[0048]提供致動器組件250以接合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來軸向地按序操作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且然后操作所述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以及
[0049]配置致動器組件250以迫使第一離合器組件220進入到滑板制動單元240到足以迫使滑板制動單元240縮回的程度,并由此令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過渡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較高區段266。
[0050]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下列步驟:配置最左側的壓力板220b直接背對滑板制動單元240并置,并配置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00可以從脫開位置移動到對應于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一區段262的扭矩傳送位置,在該區段下,由致動器組件250提供的力小于偏壓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到滑板制動單元240中所需的力。
[0051]最后,該方法還可以包括下列步驟:配置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包括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0、222,第一離合器組件220適于與滑板制動單元240相互作用以迫使滑板制動單元240回縮,使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接合,以對應于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二區段266,在該區段下,由致動器組件250提供的力變得大于壓縮滑板制動單元240所需的力。
[0052]工業實用性
[0053]本發明所公開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可有利地在車輛、機器,或在其他設備的變速箱中使用。離合器包括軸向并置在一起的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二者被配置成便于傳送驅動和從動構件之間的兩個不同操作扭矩范圍。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利于扭矩模式之間的過渡。據本發明所公開的,滑板制動單元可以允許雙增益摩擦離合器較小的軸向尺寸。
[0054]最后,所公開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可以聯接至簡單的輪轂或單向離合器來實現本文未描述的幾種附加的操作模式。這樣的模式,僅以舉例的方式,可包括一種雙增益摩擦離合器,其可以是:I)在一個方向上鎖定,并在相反方向上自由轉動;2)—個方向上的低扭矩摩擦離合器;3)兩個方向上的低扭矩摩擦離合器;以及(4)兩個方向上機械地鎖定的離合器。
【主權項】
1.一種用于從驅動構件(214)向從動構件(218)傳送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包括: 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其包括聯接至所述驅動構件(214)的第一摩擦盤元件(220a)和聯接至所述驅動構件(218)的第一壓力板元件(220b); 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其包括聯接至所述驅動構件(214)的第二摩擦盤元件(222a)和聯接至所述從動構件(218)的第二壓力板元件(222b),所述第二離合器組件(222)適于與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并置操作; 至少一個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240),其設置在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和第二離合器組件(220,222)之間,所述滑板制動單元被配置成在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較低區段(262)期間配置成偏置相應的離合器組件;和 致動器組件(250),其可操作地配置成使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220)的所述第一壓力板元件(220b)中的一個與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相互作用以迫使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回縮,導致所述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和所述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接合,以傳送至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較高區段(26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其中當由所述致動器組件(250)提供的力小于將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220)移動成與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的偏置相互作用所需要的力時,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從脫開位置可移動至扭矩傳送位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其中由所述致動器組件(250)提供的力對應于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一區段(26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其中當由所述致動器組件(250)提供的力變得大于壓縮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所需要的力,其對應于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二部分(266)時,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0,222)都可從脫開位置移動至接合位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其中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包括彈簧支承型滑板(244),所述滑板限定了傾斜的前緣和傾斜的底緣。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其中只要所述摩擦離合器(200)在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所述較低區段(262)內操作時,所述前緣的角度適于通過致動器組件力抵制所述滑板(244)的回縮。7.—種配置成將操作范圍的扭矩(260)從驅動構件(214)傳送至從動構件(218)的變速箱離合器單元(200),其包括: 雙增益摩擦離合器,其由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和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限定,所述雙增益摩擦離合器可在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一區段(262)中的第一模式下操作,且在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二區段(266)中的第二模式下操作; 致動器組件(250),其包括致動器活塞(252),所述致動器活塞(252)配置成軸向地迫使接合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且然后接合所述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以及 多個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240),其在所述從動構件(218)內支撐且沿徑向取向,每個滑板制動單元240具有徑向向內懸掛的獨立滑板,其可操作地配置成在傳送力下回縮,所述傳送力適于將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所述第一區段(262)從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所述第二區段(266)中分開。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變速箱離合器單元(200),其中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包括彈簧支承型滑板(244),所述滑板(244)限定了傾斜的前緣(274)和傾斜的底緣(276)。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變速箱離合器單元(200),其中只要所述摩擦離合器(200)在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所述較低區段(262)內操作時,所述前緣的角度適于通過所述致動器活塞的力抵制滑板(244)的回縮。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變速箱離合器單元(200),其中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包括彈簧反應構件(242)、具有基部(272)的滑板(244)和與所述基部構成一體的錨固部分(270)、以及在所述反應部件和所述錨固部分之間插入的彈簧(246)。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變速箱離合器單元(200),其中所述前緣(274)和所述底緣(276)都在所述基部(272)上,其中所述前緣和所述底緣限定了其間的半徑(280),所述半徑的尺寸和結構被設計成控制在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所述較低區段(262)和所述較高區段(266)之間的變速箱(264)的特征。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變速箱離合器單元(200),其中所述從動構件(218)包含適于容納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的孔(248),其中所述孔(248)包括(282),以容納所述滑板(244)的所述基部(272)的回縮。13.—種用于將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從驅動構件(214)傳送至從動構件(218)的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的制作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 配置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以包括適于聯接至所述第一驅動構件(214)的第一摩擦盤元件(220a)和適于聯接至所述從動構件(218)的第一壓力板元件(220b); 軸向地鄰近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配置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以包括適于聯接至所述第一驅動構件(214)的第二摩擦盤元件(222a)和適于聯接至所述從動構件(218)的第二壓力板元件(222b); 在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和第二離合器組件(220,222)之間提供至少一個滑板彈簧支承型滑板制動單元(240),所述滑板制動單元配置成在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較低區段(262)期間分離所述兩個離合器組件; 提供致動器組件(250),以接合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來軸向地按序操作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且然后操作所述第二摩擦離合器組件(222);以及 配置所述致動器組件(250)以迫使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220)與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的偏置相互作用,以使得所述雙增益摩擦離合器(200)傳動至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較高區段(266)。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配置所述第一壓力板元件(220b)以直接地靠著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并列,以及配置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以從脫開位置可移動至扭矩傳送位置,在當所述致動器組件(250)提供的力小于將所述第一摩擦離合器組件(220)促使成與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的偏置相互作用以引起其回縮所需要的力的情況下,所述扭矩傳送位置對應于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一部分(262)ο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配置所述第一離合器組件(220)以可移動與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成偏置相互作用以接合所述離合器組件(222),當由所述致動器組件(250)提供的力變得大于縮回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所需要的力時,其對應于所述操作范圍的扭矩(260)的第二部分(266)。16.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配置所述滑板制動單元(240)以具有包括傾斜的前緣和傾斜的底緣的基部,所述底緣的角度比所述前緣的角度淺。
【文檔編號】F16D13/52GK105934596SQ201580005615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8日
【發明人】D·T·維克, S·J·科瓦爾
【申請人】博格華納公司